马建昕;夏庆;李廷谦
患者,女,21岁.因口服有机磷农药2小时后送我院急诊科救治.入院时,患者流涎、抽搐、瞳孔缩小,呼吸困难,双肺均可闻水泡音,呈昏迷状态.立即进行紧急抢救,在给予洗胃,快速达到阿托品化,足量胆碱酯酶复能剂解毒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血样检查胆碱酯酶活力CHE 318U/L,在外周循环不畅的情况下,立即采取股静脉切开,建立通道.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以维持循环呼吸功能,再实施全血置换.首先快速滴入生理盐水300ml,采集患者血液约200ml,输入同型相适新鲜全血200ml.
作者:刘丽华;魏晋勇;姚本清;刘茉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56岁.以双眼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于1999年3月9日入院.既住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指数/50cm,左眼视力:指数/10cm.既往双眼均有-6.00DS的近视,此次戴镜矫正视力无增加,双眼色觉正常,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光反射灵敏.双眼晶体后囊下性混浊,眼底窥不进.眼压5.5/5.0,即2.31kPa.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症.于1999年3月12日在局麻下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过程欠顺利,术中因麻醉效果欠佳,眼球制动不理想,患者感疼痛,追加麻药后无明显疼痛,但虹膜反复脱出于手术切口外,反复回纳致上方虹膜色素脱失较多.
作者:王道芸;张岚;刘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目前大多认为是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的疾病,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有关我国人群中哮喘相关基因的定位研究表明,5q31-33区域内含有多个与哮喘发病相关的候选基因,这些基因对IgE调节以及对哮喘炎症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环境因素中主要为某些引起哮喘发作的激发因素,包括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二氧化硫、氨气等吸入物,包括病毒、衣原体、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还有某些食物和药物,以及气候变化、运动等都可能是哮喘的激发因素.
作者:罗炎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创伤性枷胸是严重的胸部闭合性创伤之一,会造成胸壁软化和浮动胸壁,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和循环功能紊乱,需紧急处理.牵引治疗是连枷胸治疗中的经典方法.我院对11例外伤性连枷胸患者采用我院自制的铁甲行胸壁外固定牵引,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斌;陈俊;吴晓宇;李德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感染等诱因作用下常出现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导致明显低氧血症、二氧化碳贮留、混合性酸中毒,通常有效的机械通气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上述患者又常存在营养不良,呼吸肌无力致撤机困难.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呼吸机提供两个正压的辅助通气,可改善呼吸肌疲劳,且具有呼气末正压(PEEP)作用,防止小气道陷闭.本研究对COPD并呼吸衰竭加重需气管插管住院患者使用美国Respironics设计的BIPAP呼吸机辅助撤机并与常规撤机方式进行比较.
作者:包勇;高蜀生;练祥忠;殷俊;杨英;陈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现代医学已进入亚分子研究时代,尤其是1988年,当牛津大学生化系的德韦克首先提出糖生物学(Glycobiology)这一新名词以来,标志着对糖及糖缀合物(包括糖蛋白、糖脂和蛋白聚糖)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世界生物学研究的新热点.1糖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医学的关系糖生物学的定义是以生物大分子的组成部分糖链为对象,研究它在多细胞生物高层次生命活动中的功能.生物体内的生物活性寡糖大多通过糖链与另一种或几种糖缀合物结合在一起.已有不少研究结果确证,糖类作为信息分子在受精、发生、发育、分化,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衡态的维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老化、癌细胞的异常增殖和转换、细胞识别和病原体感染等生物学过程都有糖类的介导.在这一系列的生物过程中,重要的生物活性因子便是糖链.
作者:肖振圭;张霆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63岁.因乏力,纳差,口腔粘膜出血.院外多次血常规检查,WBC18~25×109/L.于1981年2月转入我院.查体发现脾轻度肿大(肋下1+cm),骨髓检查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改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pH1染色体(+),确诊CML.经用马利兰治疗,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后行脾切除术.术后肝动脉插管注射阿糖胞苷,每次50mg,1日2次,共5天.出院后门诊随访,用马利兰控制白细胞计数在10×109/L以内,至1983年4月停用马利兰.停药后多次查血常规均正常,未继续用药治疗.
作者:金凤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例1,患者,女,48岁.因反复鼻阻、脓涕2年于1998年3月10日入院.入院前1年在当地乡医院行鼻息肉手术,术后2月鼻阻复发,伴脓涕,偶感头痛,嗅觉下降,无涕血.查体:左总鼻道内充满灰白色新生物及脓涕,质韧,触之不出血,鼻中隔重度右偏曲,左鼻后孔有新生物阻塞,鼻咽部未见异常.CT扫描:左鼻腔巨大实体占位病变,约5.8cm×4.3cm,CT值42~55,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CT值56~99Hu,内可见出血坏死灶,肿块边缘不规则,左上颌窦明显狭窄,并有骨质吸收,X线胸片正常,鼻腔新生物活检示鼻恶性血管外皮瘤.行左鼻侧切开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术后病检与术前相同.术后放疗50Gy.随访2年,肿瘤无复发及转移.
作者:蒋锐明;邓世明;陈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腹腔穿刺术是外科急腹症中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常用临床诊断方法,特别在基层医院外科急腹症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外科腹穿199例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996年至2000年7月对我院外科收治199例急腹症患者进行221例次腹腔穿刺.其中阑尾穿孔143例,胃穿孔12例,急性胰腺炎4例,胆囊穿孔1例,结肠癌破裂致肠穿孔1例,乳糜腹水1例,异位妊娠破裂出血7例,化脓性盆腔炎1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13例,卵巢肿瘤2例,绞窄性肠梗阻3例.
作者:蒋俊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现将我院1980年1月至2000年6月误诊的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5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2例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5~14岁.冬春季发病32例,夏秋季发病20例.误诊时间1~6天.1.2临床特点: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2例,有鱼虾等海产品饮食史8例,曾有阵发性腹痛16例.所有病例均先出现胃肠道症状,1~3天后出现紫癜.腹痛部位:脐周痛15例,下腹痛15例,全腹痛12例,上腹转为右下腹痛11例.腹痛性质:隐痛和钝痛28例,阵发性绞痛24例.腹部体征:不定点压痛22例,麦氏点压痛16例,脐周压痛14例.腹肌紧张16例.伴有呕吐28例,腹泻稀便18例,解果酱色和黑色大便14例.
作者:张善云;张开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近期对活力苏口服液进行了临床观察,观察该药对神经衰弱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临床实验共观察病例57例,其中治疗组28例,对照组29例,入选病例以住院病例为主,门诊病例严格控制.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职业、病程、中医分型、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作者:杜贤兰;陈明礼;温天明;唐平;饶平;杜静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患者,24岁,因发现盆腔包块1年,月经紊乱半年到当地医院行CT检查,发现子宫增大来我院求治.患者既往体健,各系统回顾均无重要病史.月经史:15,量中,无痛经史,入院前半年,月经周期延长,经期由35天延长至10~20天不等,月经量明显增多.22岁结婚,G1PO+1,否认家族中有肿瘤病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均未扪及,心肺无明显异常.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通畅;宫颈肥大;子宫增大约6+月孕、质硬、不活动;双附件区未扪及包块.
作者:石宇;徐世强;吴艳丽;谢芳;殷红;张国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27岁.因停经50天,下腹痛伴阴道出血13天.于1996年1月23日入院.该患者末次月经为1995年12月3日,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于入院前13天(即1996年1月10日)开始出现少许阴道出血并伴有下腹隐痛,无放射性,无明显肛门坠胀.因阴道出血曾在外清宫2次,查:T38℃,P90次/分,BP13/9kPa.贫血貌,心肺(一).腹平、稍肌紧.肝脾未扪及,腹部未扪及明显包块,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妇检:阴道内少许暗褐色血液,宫颈无明显举痛,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其后方有一实质性包块12cm×10cm×10cm,壁厚,表面光滑,边界清,向直肠阴道突出.
作者:尹小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例1,女,73岁.6小时前饮酒,情绪激动时突感上唇麻木,继之右侧面部及肢体麻木,轻度眩晕,站立不稳,呕吐5次,非喷射状,无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查体:BP24/14kPa,心肺正常.神志清,吐词欠清晰,眼底(-),双瞳孔正常,左眼外展露白0.2cm,无眼震,左额纹、鼻唇沟稍变浅,右上下肢肌力Ⅳ+级,右偏身痛觉减退,腱反射正常,病理征(-).CT显示左侧桥脑背外侧直径1.2cm出血灶.入院诊断:桥脑出血,给予小剂量脱水剂、激素、降压等治疗后病情稳定并迅速好转,3天后感觉障碍及肢体肌力恢复正常,仅留左侧轻面瘫.
作者:刘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青年女性乳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随访我院1991年1月至1995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青年女性乳腺癌57例.结果5年生存率33.3%(19/57).结论病晚期未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及心理因素是影响青年女性乳腺癌疗效的主要因素.
作者:魏仁志;左怀全;王元正;吴斌;董虹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诱导气道上皮细胞NO产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培养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研究了TNF-α及IL-1β对气道上皮细胞NO终末产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产生的影响.结果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到达单层时加入TNF-α和IL-1β,其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TNF-α浓度5μg/ml和IL-1β浓度10μg/ml时,刺激气道上皮细胞NO产生达高峰.时间曲线研究发现TNF-α1和L-1β刺激气道上皮细胞产生NO的作用随时间增加而增强,在3小时达高峰.结论研究表明气道上皮细胞是气道内源性NO产生的主要细胞之一,TNF-α和IL-1β在气道上皮细胞NO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为民;陈文彬;Steven K Juhn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53岁.因突发持续性腹痛15小时入院.15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感中上腹、脐周为主的腹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4次,腹泻4次呈黄色水样便,内无粘液脓血.既往患者有30年风湿性心脏病史,诊断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房纤颤.服用消心痛、地高辛6年,近1年来未服用抗凝药物.查体:T37.3℃,P100次/分,R20次/分,BP15/10kPa.急性痛苦病容,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静脉怒张,双下肺叩浊并闻及湿罗音.
作者:马建昕;夏庆;李廷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18岁.因突发腹痛,大量柏油样便.1998年10月急诊收住院.查体:生命体征尚平稳,面色苍白,贫血貌,中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Hb60g/L,WBC9.9×109/L,NO.90,大便RT:OB试验卅,RBC卅.入院后经积极保守治疗,止血、输血、经胃管内灌注止血剂等措施无效,遂于当日在持硬膜下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十二指肠悬韧带约80cm空肠内壁处见一直径约0.5cm3瘤体伴活动性出血,远端肠部充满陈旧性血液,行瘤体切除.病理诊断:空肠血管瘤,住院12天,痊愈出院.
作者:马晋;陈冬斌;孙德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新生儿围产期窒息可致多器官功能损伤,而以肾损伤的发生率高[1].其损伤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NO作为一种高反应的自由基气体,它对肾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2,3].但在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γ-GT为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活性酶,在尿中活性升高可以早期反映肾小管损伤.我们通过对28例窒息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尿中NO及γ-GT的测定,了解它们与窒息的关系及相互间的关系,旨在说明NO在窒息后肾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王胜会;董文斌;唐章华;冉隆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病例报告患者,42岁.因周期性头痛、声嘶、失声5年,于1999年12月7日就诊,自1994年起,每于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出现头痛,左侧明显,有时累及右侧,呈搏动性跳痛,伴恶心,不愿睁眼,且出现声音嘶哑、构音不清,严重时失声,偶有饮水呛咳,左侧上、下肢麻木,无活动障碍,月经来潮后疼痛逐渐减轻,声嘶及失声好转,肢体麻木消失,共持续7~10天左右消失,下次月经来潮时及出现类似症状,反复发作,就诊前2天月经来潮又发生左侧及顶部头痛及声音嘶哑.月经史:周期,经期均正常.即往史:20+岁时有2~3年偏头痛史.
作者:何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