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可吸收螺钉在创伤骨科的应用19例

李海波;刘文全;淡宏伟

关键词:可吸收螺钉, 创伤骨科, 骨折内固定物, 松质骨骨折, 疗效满意, 治疗, 增强, 进口, 芬兰, 报告
摘要:我院1999年1月~2000年5月采用芬兰进口的百优(blofix)自身增强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聚丙交脂)治疗松质骨骨折1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氨茶碱治疗77例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观察

    我们应用氨茶碱治疗77例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儿科1995~1998年在诊治小儿喘息性疾病中,对诊断明确,资料齐备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用药组77例,男性42例,女性35例;对照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

    作者:苗建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B超诊断重复肾合并结石1例

    患者,男,43岁.反复腰部隐痛2~3年,因左腰部剧烈疼痛1天而来院就诊,作B超检查.使用麦迪逊5000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时患者取俯卧位.

    作者:吴一琼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中耳乳突恶性肿瘤的临床X线分析

    目的提高中耳乳突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12例男性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11例常规摄乳突许梅氏位X线平片,2例加摄颅底位片,6例行头颅CT扫描.结果根据X线表现不同可分两型:1.以骨质破坏为主型,共6例,乳突区密度减低,有大小不一、边界不清的骨质破坏区,周围无硬化;2.以骨质硬化为主型,共5例,为中耳乳突区密度增加,乳突、鼓室、鼓窦区均致密,边界欠清,乳突区未见泡房.结论骨质破坏和骨质硬化是中耳乳突恶性肿瘤的主要X线表现,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对诊断中耳乳突恶性肿瘤有独特的价值.

    作者:彭泽华;敖锡良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新生儿咽部纤维脂肪瘤1例

    患儿,女,4小时.因发现咽部肿物,伴呼吸不畅4小时入院.患儿为第1孕第1胎,足月顺产,新法接生.出生后助产士即发现患儿口腔内有一肿物,拇指大小,有蒂与咽部相连.将肿物提出口腔外,患儿方能啼哭.

    作者:林柏洪;林云雁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黑热病32例诊治体会

    黑热病又名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是由杜氏利曼原虫经白蛉传播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1991年5月至1997年5月我院收治黑热病3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群昭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肺结核院前延误诊断的原因初探及对策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88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共收住院肺结核病人851人次,其中初诊病人611人次,占总数的71.80%,复诊病人240人次,占28.20%.

    作者:曾秋云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经腹直肌外旁直切口输尿管取石50例

    近年来本院采用经腹直肌外旁直切口行输尿管上、中段结石取石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子江;唐强;罗成林;张志忠;吴强;张劲松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以孤立性甲状腺冷结节为表现的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例,女性5例,男性1例,年龄25~65岁,平均45岁.发病时间至入院20天至3月.5例病前有明显上呼吸道感染史.6例均以颈前疼痛性肿块就诊.3例血沉增高.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99mTC甲状腺扫描显示均为孤立性冷结节.手术情况: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5例,两侧甲状腺次全切除1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亚急性甲状腺炎.

    作者:彭晓英;席玉蓉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维生素K1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48岁.因反复上腹疼痛2年,复发加重7小时入院.入院查体:T36.5℃,P70次/分,R21次/分,BP18.67/10.67kPa.心肺(一).皮肤、巩膜未见黄染.腹软,上腹压痛,肌紧张,无反跳痛.墨菲氏征(+).

    作者:童文森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早期内固定治疗老年四肢骨折94例

    我科自1990年3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92例老年四肢骨折,均进行了早期内固定(伤后3~48小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振臣;李自新;密士军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MR胰胆管成像诊断肝外恶性胆道梗阻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肝外恶性胆管疾病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已证实胆道恶性梗阻患者进行MRCP检查.MRCP采用二维或三维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结合呼吸门控、脂肪抑制技术,采集原始图像后以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处理.结果 15例检查均成功.MRCP对肝外恶性胆道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0%.结论 MRCP为非侵袭性技术,恶性胆道梗阻能精确定位,结合原始图像和常规扫描对恶性胆道梗阻定性诊断也有较高准确性.

    作者:黄迪生;朱毅;贺国庆;杜宗富;沈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辅助治疗耐多药结核病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卡介菌多糖核酸(Polysaccharide nucleic acidfraction of BCG,BCG-PSN)辅助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MDR-TB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BCG-PSN+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用联合化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分析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后CD4、CD4/CD8、I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比对照组低.实验组痰菌阴转率为83.33%,对照组为70%(P<0.05);不良反应两组结果相近.结论 BCG-PSN注射液可提高MDR-TB患者的免疫功能,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其疗效,使用安全.

    作者:唐小燕;段荫乔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静滴脂肪乳治疗脑出血引起脂肪超载综合征致死4例报告

    我院1988~1998年底使用10%脂肪乳静滴治疗脑出血558例,引起脂肪超载综合征致死4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例病人男女各2例,年龄48~64岁,平均58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发病后1~8小时入院.入院时T、P、R均正常,BP24/14~28/15.2kPa.

    作者:李成良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血管性介入神经放射学现状和进展

    介入神经放射学(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是在X线的监测下,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病、脊髓脊柱疾病以及一些头颈部肿瘤进行栓塞、溶栓、扩张、成形、灌注等治疗.近年来科技的进展而使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范围不断拓展、效果日臻完善.本文综述血管性介入神经放射学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

    作者:廖正银;闵鹏秋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常规剂量激素致血小板增高1例

    患儿,女,3(16/30)月.因发现出血样皮疹1天入院,皮疹多在躯干部,鲜红色,不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急查血常规:WBC7.8×109/L,Hb105g/L,N 0.48,L 0.52,plt22×109/L.

    作者:肖玉荣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200例糖尿病病人的神经传导速度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200例糖尿病病人的肌电图,探讨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组(Ⅰ组)及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组(Ⅱ组)的神经传导速度(NCV).方法分别对200例糖尿病人,60例正常成人进行NCV测定.结果Ⅰ组病人中所测的左正中神经、左尺神经、右胫神经、右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左正中神经、左尺神经、右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Ⅲ组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Ⅱ组病人除左正中神经、左尺神经的MCV外,与Ⅲ组的NCV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Ⅰ组与Ⅱ组比较,发现右腓神经MCV和右腓浅神经SCV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通过电生理的检查可早期发现亚临床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②在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之前即可从NCV检查中发现NCV的减慢.③下肢的NCV改变重于上肢,SCV损害较MCV明显.

    作者:刘洁;杨友松;高国勋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副乳腺癌浸润1例报告

    患者,女,45岁.自觉左乳腺长一包块9月,进行性增大,近月呈针刺样痛.1997年10月20日入院.查体:T36.7℃,P78次/分,R20次/分,BP13/8kPa.心肺未发现异常.双乳腺不对称,左乳<右乳,左乳头内陷,乳晕周围皮肤呈桔皮样变.12点钟处扪及一包块,约3cm×3cm×2.5cm.与表皮粘连,质硬,压痛(+),基底活动.左腋前皮肤处见6cm×5cm×4cm软性包块,皮肤色泽正常,未见乳头,无压痛,腋窝淋巴结肿大,质硬,活动,无压痛,右乳腺正常.乳腺仪冷光透照:右乳(一),左乳腺内上象限一血管明显增粗,怒张,未见中断影,包块处呈一暗区,加压不退色.

    作者:张先友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P21和EGFR在肺癌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P2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31例肺癌组织中的P21和EGFR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肺癌组织中P21和EGFR表达较正常肺组织高,其中P21和EGFR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9%和70.97%,P21、EGFR表达与肺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P21与EGFR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可作为肺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春智;周向东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电视腹腔镜诊治不孕症20例报告

    我院1998年5月至1999年2月应用德国Wisap电视腹腔镜诊治不孕症2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例患者年龄26~32岁,平均28岁.原发性不孕5例,继发性不孕15例.诊断标准参照乐杰主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4版.

    作者:杨亚南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自制同轴导管选择性输卵管再通术的临床应用10例报告

    输卵管性不孕症在治疗中是个难题.传统的方法始终没有满意疗效.有作者采用特制的带真空负压吸产管的同轴导管技术行输卵管选择性造影和再通术,效果满意[1~4].但器械复杂,成本高,操作难度大,难以推广.我们采用自制同轴导管配导丝在透视导向下行选择性输卵管再通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启榆;王富春;林华;谢晓东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