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耳乳突恶性肿瘤的临床X线分析

彭泽华;敖锡良

关键词:中耳乳突肿瘤, X线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提高中耳乳突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12例男性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11例常规摄乳突许梅氏位X线平片,2例加摄颅底位片,6例行头颅CT扫描.结果根据X线表现不同可分两型:1.以骨质破坏为主型,共6例,乳突区密度减低,有大小不一、边界不清的骨质破坏区,周围无硬化;2.以骨质硬化为主型,共5例,为中耳乳突区密度增加,乳突、鼓室、鼓窦区均致密,边界欠清,乳突区未见泡房.结论骨质破坏和骨质硬化是中耳乳突恶性肿瘤的主要X线表现,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对诊断中耳乳突恶性肿瘤有独特的价值.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并发黑色素瘤1例

    患者,女,30岁.因颜面部黑斑25年,左颞部肿块半年,于1995年12月18日入院.5岁左右时出现面部、口周围、唇部、双手背及手指处黑色斑点,随着年龄增长而斑点增大变黑,如同硬币、黄豆及米粒大小不等,皮损处无特殊不适,否认心脏病史,无急性腹痛、呕吐、血便等.

    作者:袁兆昌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0例

    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是胃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性病变,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1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宋义彬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常规剂量激素致血小板增高1例

    患儿,女,3(16/30)月.因发现出血样皮疹1天入院,皮疹多在躯干部,鲜红色,不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急查血常规:WBC7.8×109/L,Hb105g/L,N 0.48,L 0.52,plt22×109/L.

    作者:肖玉荣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妇产科疾病并发盆腔积液347例B超观察

    本文对我院妇产科1997年6月~1998年6月,妇产科疾病并发盆腔积液的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其能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辅助治疗耐多药结核病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卡介菌多糖核酸(Polysaccharide nucleic acidfraction of BCG,BCG-PSN)辅助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MDR-TB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BCG-PSN+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用联合化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分析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后CD4、CD4/CD8、I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比对照组低.实验组痰菌阴转率为83.33%,对照组为70%(P<0.05);不良反应两组结果相近.结论 BCG-PSN注射液可提高MDR-TB患者的免疫功能,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其疗效,使用安全.

    作者:唐小燕;段荫乔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撕伤95例分析

    近年来剖宫产高居不下,且有进一步升高趋势.术中切口撕伤是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切口撕伤的程度以及缝合质量对愈后都有重要影响,现将我院95例术中子宫切口撕伤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南;吴世英;史家容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目的探讨影响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因素.方法分析16年来采用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影像学改变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分析,并将1990年以前与以后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症状完全控制950例(74.21%),症状控制伴有肢体麻木、情感、智能障碍270例(21.09%),无效50例(3.9%),恶化10例(0.78%).结论 CT定位靶点法与脑室造影定位法对疗效影响无显著差异,而靶点定位、毁损大小与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密切相关.

    作者:曾凡俊;陈礼刚;黄茂清;曾力;李开慧;匡永勤;李讯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血管性介入神经放射学现状和进展

    介入神经放射学(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是在X线的监测下,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病、脊髓脊柱疾病以及一些头颈部肿瘤进行栓塞、溶栓、扩张、成形、灌注等治疗.近年来科技的进展而使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范围不断拓展、效果日臻完善.本文综述血管性介入神经放射学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

    作者:廖正银;闵鹏秋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自制同轴导管选择性输卵管再通术的临床应用10例报告

    输卵管性不孕症在治疗中是个难题.传统的方法始终没有满意疗效.有作者采用特制的带真空负压吸产管的同轴导管技术行输卵管选择性造影和再通术,效果满意[1~4].但器械复杂,成本高,操作难度大,难以推广.我们采用自制同轴导管配导丝在透视导向下行选择性输卵管再通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启榆;王富春;林华;谢晓东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左房粘液瘤术后再发的手术治疗

    左房粘液瘤术后再发手术者较为罕见,我院遇到术后7年复发再手术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24岁.因左房粘液瘤于1992年9月16日在全麻合并体外循环下经右房-房间隔行左房粘液瘤摘除术.术中发现左房内5cm×5cm×3cm分叶状黄白色带蒂肿块,根部附着于房间隔上,重36g.房间隔肿瘤蒂基底部电灼处理.手术经过顺利,痊愈出院.

    作者:张力;刘家珍;杨世英;黎新建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碘复封药治疗尖周炎的疗效观察

    本文应用碘复通过根管封药治疗急、慢性尖周炎,以甲醛甲酚为对照,观察评定近期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口腔科日常门诊的急、慢性尖周炎病例15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7例,其中男36例,女41例,年龄15~65岁.牙位分布:前牙24例,前磨牙31例,磨牙22例;对照组77例,男35例,女42例,年龄17~62岁.牙位分布:前牙27例,前磨牙24例,磨牙26例.

    作者:郑建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小儿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19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SPVS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94例SPVSD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补片修补182例,直接缝合12例.对8例合并中至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采用主动脉瓣成形术和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术.结果死亡4例,病死率2.1%.存活190例效果满意,142例随访3月至16年,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无残余漏和新的AI发生.结论对SPVSD应补片修补为主,采用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术治疗合并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效果较好.

    作者:闵家新;肖颖彬;陈林;王学峰;钟前进;刘梅;彭丽;胡卫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用钛轮钉建立长久性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IAVF)是患者长期血透的必备条件,其好坏直接影响到透析效果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制作和保护内瘘,成为血液净化工作者及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作者:张凡;张人杰;崔建强;王涛;郭东阳;余月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血清PLD活性测定对肝病诊断的临床观察

    本文通过对125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PLD)活性测定,并与肝功能、透明酸(HA)、胶原Ⅳ(Ⅳ-C)、层粘蛋白(LN)和B超等检查进行对照.报告如下.

    作者:许永才;许秀凤;黄碧玉;戴万荣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介入治疗现状及前瞻

    1现状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病情严重,并发症多见,疗效较差,病死率较高.Farkas等[1]报道常可发生胰腺坏死组织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二者均是胰腺炎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Uhl等[2]认为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并发感染不仅是重要的死亡原因,而且决定疾病的发展、治疗措施和结果.

    作者:李开明;廖正银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自体颅骨帽状腱膜下保存修补颅骨缺损

    我院自1996年以来对34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将骨瓣保存于切口附近帽状腱膜下,二期修补颅骨缺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明森;覃宗明;高晋健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MR胰胆管成像诊断肝外恶性胆道梗阻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肝外恶性胆管疾病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已证实胆道恶性梗阻患者进行MRCP检查.MRCP采用二维或三维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结合呼吸门控、脂肪抑制技术,采集原始图像后以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处理.结果 15例检查均成功.MRCP对肝外恶性胆道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0%.结论 MRCP为非侵袭性技术,恶性胆道梗阻能精确定位,结合原始图像和常规扫描对恶性胆道梗阻定性诊断也有较高准确性.

    作者:黄迪生;朱毅;贺国庆;杜宗富;沈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尿红细胞平均容积在血尿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有时病因诊断和定位诊断比较困难.为了探索尿红细胞平均容积(简称MCV)在血尿定位诊断中的价值,从1996年2月至1999年9月,我们采用日本产东亚SYSMEXF-820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了58例血尿患者的尿MCV.对其方法和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张维忠;苏晓喻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道路交通事故508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508例交通事故伤员,现就其致伤特点、转归进行分析,重点讨论救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道路交通事故救护工程提出一些看法.

    作者:彭俊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200例糖尿病病人的神经传导速度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200例糖尿病病人的肌电图,探讨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组(Ⅰ组)及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组(Ⅱ组)的神经传导速度(NCV).方法分别对200例糖尿病人,60例正常成人进行NCV测定.结果Ⅰ组病人中所测的左正中神经、左尺神经、右胫神经、右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左正中神经、左尺神经、右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Ⅲ组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Ⅱ组病人除左正中神经、左尺神经的MCV外,与Ⅲ组的NCV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Ⅰ组与Ⅱ组比较,发现右腓神经MCV和右腓浅神经SCV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通过电生理的检查可早期发现亚临床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②在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之前即可从NCV检查中发现NCV的减慢.③下肢的NCV改变重于上肢,SCV损害较MCV明显.

    作者:刘洁;杨友松;高国勋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