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安地区43家基层医院2013-2015年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现状调查分析

张桂贞;李海燕;韩晶;胡斌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 合理用药,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摘要: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基层医院质子泵抑制剂(PPIs)使用现状,为促进制定合理用药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西安地区43家二级医院2013-2015年PPIs销售总金额、PPIs所占金额比、PPIs单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3家医院使用PPIs品种较固定,销售金额、PPIs所占金额比呈逐年上升趋势.三年中每年PPIs占药品总金额比率分别为2.18%、2.50%和2.75%.静脉制剂中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口服制剂中奥美拉唑销售金额稳居前3位,3种PPIs总金额构成比均在65%以上,是临床使用量较大的品种.结论43家医院PPIs销售金额和用量增长较快都有.但临床治疗中仍应关注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使用,加强监管避免其滥用和过度使用.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青藤碱缓释胶囊联合粪菌移植疗法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青藤碱缓释胶囊(Sinom enine,SN)联合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疗法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治疗机制.方法 将210例IBD患者随机分为FMT组、SN组和联合治疗组(Combined treatment group,CTG)三组,每组各70例.FMT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4 g/d),并将健康供者粪菌混悬液输注到患者消化道;SN组口服SN120mg/d;CTG组为以上两组联合治疗;三组疗程均为3周.分别检验IBD患者粪便脆弱拟杆菌、梭状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分段丝状细菌和双歧杆菌;检验肠黏膜组织白介素-1(Interleukin-1,IL-8)、IL-17、IL-35及静脉血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 utase,SOD)活性;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验静脉血T细胞(Treg) CD4+T及其亚群Th1/Th17占T淋巴细胞百分率,治疗结束后结合肠镜黏膜病理检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CTG组治疗后粪便脆弱拟杆菌、梭状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分段丝状细菌和双歧杆菌明显高于S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黏膜组织IL-8和IL-17及外周血Th17%降低,肠黏膜组织IL-35及外周血CD4+T%提高,与FMT组和S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外周血NO降低、SOD提高,与FM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G组临床综合疗效与FMT组和S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SN可能提高效应性CD4+T T细胞在肠黏膜组织集聚,增强SOD活性,降低Th17、NO及致炎因子IL-8、IL-17对肠黏膜组织破坏,提高IL-35对肠黏膜的保护作用,FMT疗法可重建肠道菌群,保护肠黏膜,两者联合应用发挥综合作用可明显提高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邓卫平;管志远;郑红梅;马德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完全内生型后肾腺瘤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MA)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诊治要点.方法 对收治的1例完全内生型肾脏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并检索国内数据库,对具有完整资料的后肾腺瘤65篇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该患者行腹腔镜肾切除,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后肾腺瘤临床特征无特异性.检索的65篇文献患者共175例,其中B超检查118例,CT平扫135例,增强110例,MRI 27例.影像学特点表现为B超低回声88例(74.58%),强回声18例(15.25%),等回声12例(10.17%);CT平扫高密度67例(49.63%),低密度42例(31.11%),等密度26例(19.26%),CT增强皆有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同期肾皮质;MRI:T1WI等信号13例(48.15%),低信号12例(44.44%),高信号2例(7.41%),T2WI等信号9例(33.33%),高信号8例(29.63%),低信号7例(25.93%),T2WI等或低信号夹杂条状高信号3例(11.11%).结论 后肾腺瘤临床特征多无特异性,B超多表现为低回声,CT平扫多表现为高密度影,增强时CT值低于同期肾皮质CT值,MRI T1WI以等信号、低信号为主,T2WI由于组织结构及细胞变性等因素信号多变.临床结合检查综合判断,必要时行肾部分切除术,确诊需病理检查.

    作者:文焰林;张宗平;王安果;伍季;郭晓光;李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宫颈原位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1例宫颈腺体病变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分析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11例病例中4例伴有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2例伴有子宫肌瘤,1例伴有右卵巢子宫内膜异住囊肿.临床上有接触性出血、白带增多、发现赘生物、月经淋漓不净或无症状,临床采用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Leep)术、全子宫切除或全子宫及更大范围切除.光镜下宫颈部分腺上皮呈复层或假复层异型增生伴核分裂增多,凋亡小体均可见,局灶或弥漫多灶分布,病变上皮与宫颈腺上皮有移行.免疫组化示病变上皮p16弥漫胞浆和胞核强阳性,与阴性宫颈腺上皮形成明显对照,ki-67阳性占60%~90%.结论 宫颈原位腺癌是非常少见的宫颈腺上皮原位病变,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治疗建议行宫颈锥切等保守治疗,尤其是要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术后要进行密切随访.

    作者:李松梅;黄述斌;王志强;徐亮;方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小RNA对结肠癌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结肠癌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与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相关研究表明,微小RNA对肿瘤细胞的分化、增殖具有调控作用,且微小RNA的异常表达与结肠癌的进展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就微小RNA对结肠癌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程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分析2015年6月~2017年8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经血管超声检查确诊为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共25例,采集经达比加群酯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药对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有效率及对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随访6个月,并观察出血风险.结果 25例患者中,达比加群酯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有效率为88.0%.治疗前后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二聚体浓度明显降低(P<0.05).随访发现轻微出血1例.结论 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郭姝瑾;李小惠;周雨田;刘扬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联合化疗对HIV合并肺癌患者骨髓抑制和生存质量评分的影响

    目的 探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联合化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肺癌患者的骨髓抑制及生存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 筛选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1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HIV合并肺癌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择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联合化疗组患者15例和单纯化疗组患者15例.治疗周期结束后对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与统计;按照骨髓抑制程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进行评价;对病人进行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评分,KPS评分).结果 治疗周期结束后HAART联合化疗组患者骨髓抑制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的患者(P<0.05).结论 对于HIV合并肺癌患者,HAART联合化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但也是骨髓抑制的高危因素,故应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可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

    作者:王琳;温子禄;朱益军;陈辉;张仁芳;沈银忠;宋言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在无痛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在无痛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实施气管镜检查患者90例,依据患者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无痛气管镜组(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同时复合芬太尼麻醉)48例及对照组(单一使用丙泊酚麻醉)42例,观察麻醉前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镇静维持时间、患者依从性、镜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0时刻两组SBP、DBP、HR、SpO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刻相比,T1时刻无痛气管镜组SBP、DBP、HR、SpO2无明显波动,对照组SBP、DBP有升高、HR加快、SpO2明显降低,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2时刻无痛气管镜组SBP、DBP有所降低、HR偏快、SpO2降低,对照组对应指标较检查前无明显波动,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气管镜组起效、镜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但镇痛维持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长,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无痛气管镜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1.25%较对照组47.62%明显低(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芬太尼在无痛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较单一麻醉药物的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更具优势,联合药物方案不仅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且可获取佳麻醉效果,提高依从性,缩短检查时间和较高的药物安全性.

    作者:赵勤峰;吕卫兵;朱晓红;朱跃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入院应激性高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入院应激性高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临床预后影响.方法 入选45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血糖(admission glucose,AG)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被分为四组:A组(AG< 120mg/dL+HbA1c<5.1%)113例;B组(AG< 120mg/dL+ HbA1c≥5.1%)114例;C组(AG≥120mg/dL+ HbA1c<5.1%) 108例;D组(AG≥120mg/dL+ HbA1c≥5.1%)117例.主要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并对比各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及其他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3.7%.与其他3组相比,D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15.7%)、非致死性心肌梗死(6.8%)及其他MACE事件发生率(8.6%)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分析入院高血糖合并高HbA1c可作为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HR,2.65;95% CI:1.17-6.58,P=0.02).结论 入院高血糖合并高HbA1c水平可明显增加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其他MACE事件的发生率,可作为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殷拥军;许勇;黄恺悦;李燕伟;黄大军;张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造影对不同疾病状态下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化的评估价值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探讨不同疾病状态下颈动脉粥样斑块内新生血管表现特点,评价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斑块活动性评估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113例颈动脉粥样斑块≥10x2mm的住院病人,分为糖尿病组(diabetic mellitus,DM组)25例、高脂血症组(hyperlipidemia,HL)29例、高血压组(hypertension,HBP组)34例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组(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组)25例,比较各组间颈动脉粥样斑块超声声像图特征、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程度,分析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表现的差异性.结果 DM组(58.6%)和HL组(56.0%)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视觉评分3级的比例明显高于HBP组(5.8%)和CRF组(16%)(P<0.05),DM组和HL组中多数斑块表现为由管壁向斑块内部的不同程度点状或短线状增强,基底部较内部密集,同时伴有管腔内向斑块的增强,且以周边及远心端增强更为显著.HBP组颈动脉粥样斑块超声造影视觉评分2级的比例(58.8%)明显高于DM组(31%)、HL组(12%)和CRF组(8%)(P<0.05),HBP组中多数斑块表现为管壁向斑块内部的不同程度点状增强,CRF组多数斑块内部出现强回声无明显增强(P<0.05),不同疾病状态下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分布不同.结论 超声造影可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DM组和HL组新生血管化程度高于HBP组和CRF组,HBP组血管新生化高于CRF组,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评价不同疾病状态下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化的不同表现,可作为临床评估斑块活动状态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王亚萍;程印蓉;马晓娟;罗扬;戴宗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GOLD 2017更新与中国慢阻肺临床实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危害国民公共健康的重要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慢阻肺研究的不断推进,慢阻肺全球防治创议(GOLD 2017)对慢阻肺定义、评估、治疗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更新,本文就GOLD 2017更新与我国的慢阻肺临床实践做一述评.

    作者:文富强;陈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肝衰竭预后预测模型及预测因素

    肝衰竭是肝脏功能发生急剧恶化,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其并发症多、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目前,对肝衰竭的治疗主要有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和肝移植.肝衰竭预后与很多因素有关,准确评估肝衰竭预后对肝衰竭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肝衰竭预后预测因素的深入研究,多因素联合预测将有助于做出更合理的判断.本文就肝衰竭预后预测模型及预测因素进行评述.

    作者:邓存良;王波;李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对兔肌腱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不可逆电穿孔法消融对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兔肌腱缺损的可行性及消融术后组织转归情况.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112只随机分为自体肌腱移植组(A组)28只,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B组)28只,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法(IRE)灭活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C组)28只和假手术对照组(D组)28只.各组制备动物后肢第3趾深屈肌腱缺损模型,并采用处理后的肌腱修复缺损;分别于术后1、4、8、12周取材行微血管定量、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术后各组移植肌腱直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提示B组修复再生速度较慢,表现为成纤维细胞爬行替代及微血管再生能力均低于A、C组.微血管灌注观察提示:微血管有效灌注面积在术后1周时A、B、C组显著低于D组(P<0.05),术后4、8、12周时B组显著低于A、C、D组(P<0.05),且8用时A、C组显著高于D组(P<0.05).生物力学测试提示:B、D组比较移植肌腱大载荷及硬度仅在术后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各组移植肌腱破损彤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IRE灭活的同种异体肌腱修复兔肌腱缺损切实可行,术后移植肌腱组织形态及生物力学性能恢复与自体肌腱移植组无显著差异.

    作者:康云;王永强;宋越;雷军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和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3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病例组)其中又分重、中、轻亚组和有、无后遗症亚组;另选3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而需外科手术的腰麻患儿(对照组)脑脊液和血清GFAP进行测定,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重度组中度组和轻度组、有后遗症组与无后遗症组脑脊液和血清GFAP含量有无差异.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脑脊液GFAP含量分别为(1.767±1.132)μg/L和(0.234±0.091)μg/L,血清GFAP含量分别为(0.489士0.239)μg/L和(0.197±0.070) ug/L,两组脑脊液和血清GFAP含量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病例组脑脊液GFAP含量高于血清(P<0.01).病例组的重度组脑脊液GFAP含量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1);重度组血清GFAP含量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1),中度组和轻度组比较无差异(P>0.05);后遗症组脑脊液和血清GFAP高于无后遗症组(P<0.01).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和血清GFAP含量增加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GFAP含量的变化,有助于判定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及评估患儿的预后.

    作者:曹玉红;张立毅;张光运;曹开方;曹艳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清miR-126-5p检测在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通过检测微小miR-126-5p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研究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探讨其能否作为肺癌早期诊断的潜在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RT-qPCR分析法对55例肺癌患者组和包括21例健康人、32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非肺癌组血清中的miR-126-5p水平进行检测,采用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及均值方程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用R0c曲线对指标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中的miR-126-5p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非肺癌组,FC值为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1P<0.001;t=-3.91d f=78.9双侧P<0.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66,本研究的灵敏度为66.1%,特异度为71.7%.结论 检测微小miR-126-5p在肿瘤患者中出现高表达,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并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诊断肺癌较为理想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艳敏;黄江浩;刘平;於艳霞;韦淑娴;叶佐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两种半卧体位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目的 分析两种半卧体位(25°~30°与45°)预防成人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评价25°~30°是否较45°更有优势.方法 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的方法收集自1980年1月~2017年5月国内外对比床头抬高25°~30°与45°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探讨床头抬高角度与VAP发生率及其他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6项RCT符合纳入条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6项随机试验(636例患者)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VAP发生率上,床头抬高25°~30°与45°相比没有发现显著差异[相对危险度(RR)=1.30;95%可信区间(CI)0.91,1.86;P=0.99;I2=0%].共纳入3篇观察性研究,显示床头抬高25°~30°可能有更低的压疮风险,更好的临床依从性.结论 在机械通气的成人重症患者中,与床头抬高45°相比,床头抬高25°~30°在预防VAP发生率上以及其他临床并发症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可以提高临床依从性和降低压疮的风险.

    作者:高云;李文哲;于湘友;王毅;杜欣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成都地区健康体检人群慢阻肺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成人慢阻肺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成都地区年满18岁的健康体检人群中愿意配合调查者,从2016年10月8日~2016年12月20日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12项内容进行慢阻肺相关知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561份,用百分比描述认知情况,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进行认知情况的比较(α=0.05).结果 收回问卷5561份;调查对象年龄19~85岁(44.6±11.2),男女性别比1.17∶1.慢阻肺知识知晓情况:12项内容知晓率均低于50%,其中75%的内容其知晓率低于30%.有2/3的内容男性知晓率低于女性;有5/12的内容知晓率存在年龄差异;不同职业人群各项内容知晓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企业员工低,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对7/12的内容知晓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 慢阻肺的健康教育需求巨大;尤其需要加强男性、企业员工相关知识的宣传,并结合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开展形式各异的慢阻肺健康教育,达到健康教育先行、预防疾病关口前移的目的.

    作者:杨晓妍;唐怀蓉;雷亚莉;祝愿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腹主动脉球囊暂时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2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就诊的78例剖宫产术后确诊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分为A、B两组:A纽47例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法剖宫产术;B组31例行常规剖宫产术.分别将A、B两组根据术中胎盘剥离情况分为:正常剥离(A1、B1)、胎盘粘连(A2、B2)、胎盘植入(A3、B3)三个亚组,并分别比较亚组术中情况.分别在A组和B组内比较胎盘不同附着部位(子宫前壁、后壁或侧壁、前壁及后壁)在剖宫产术中情况.结果 A3较B3亚组在剖宫术中、术后24小时出血量均明显减少,同时DIC发生率、切除子宫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较后壁或侧壁、前壁及后壁在术中、术后24小时出血量均明显增多,DIC发生率、切除子宫率均明显升高.结论 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行暂时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及降低子宫切除等风险,胎盘有无植入、胎盘附着部位是决定子宫切除与否的关键.

    作者:邓洪;刘兴会;敬怀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后使用镇痛药吗啡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医院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ASA Ⅰ~Ⅱ级,采用随机数表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各42例,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时泵注右美托咪定0.05μg/kg·min1,10min后以0.4μg/kg·h-1维持至术毕,对照组术中采用同样方法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镇痛期间不良反应,记录术后12h、13~24h吗啡用量及术后48h有效自控镇痛(PCA)次数;术后4h、12h、24h、48h发放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麻醉诱导前(T0)、拔除气管即刻(T1)、术后24h(T2)、术后48h(T3)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12h、术后13~24h及48h有效PCA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4h比较,两组术后12h、24h、48h 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4h、12h、24h、48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时比较,T1、T2、T3时CD4+、CD4+/CD8+均有所下降(P<0.05),CD8+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右美托咪定组T1、T2、T3时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中的38.10% (P<0.05).结论 围术期右美托咪定可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免疫抑制,减少术后吗啡用药剂量和使用PCA的次数.

    作者:刘文良;余雪美;熊朝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HER2阴性局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发生手足综合征与疗效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capecitabine,CAP)联合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BEV)治疗表皮生长因子2(HER2)阴性局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locally recurrent/metastatic breast cancer,LR/mBC)时,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HFS)的出现与患者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给予来自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100例HER2阴性LR/mBC患者行CAP-BEV一线全身化疗,根据患者是否出现HFS将其分为HFS组和非HFS组,利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PFS和OS生存曲线.结果 HFS组患者的PFS为10.7个月,而非HFS组仅5.8个月,经Log-rank检验,两组PFS生存曲线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63,P=0.000);HFS组因OS小生存率>0.50,未得出具体数值,而非HFS组的OS为14.9个月,其生存曲线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34.04,P=0.000).针对不同程度HFS进行进一步分析,可见Ⅱ级HFS患者的PFS和OS生存曲线高.结论 CAP-BEV治疗HER2阴性LR/mBC患者时,如果患者出现HFS,尤其是Ⅱ级HFS时,其预后将显著优于未出现HFS患者.

    作者:刘金鹏;魏辉;江静;贾奇;罗璐;魏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影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因素.方法 选取入院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0例,根据临床症状发生至开始腹腔镜手术时间间隔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200例,三组手术时间分别为症状发作48h内和48h后、行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保守治疗至症状缓解1~2周,记录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并将中转开腹患者117例纳入观察组,其余483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与A、C组比较均明显较高(P<0.05);A组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较B、C组低(P<0.05);观察组体温、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手术时间、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肿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手术时机、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影响患者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后48h内是进行腹腔镜手术的佳时机,白细胞计数、手术时机、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影响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综合考虑提高腹腔镜手术成功率.

    作者:唐梅;邓天芝;陈忠礼;伍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