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化疗相关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夏林玉

关键词:乳腺肿瘤, 化疗, 肝损伤, 研究进展, 综述文献
摘要:乳腺癌是目前世界上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化疗作为乳腺癌患者全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引发患者肝功能损伤.肝损伤反过来又会影响乳腺癌的治疗与预后.本文就乳腺癌化疗相关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诊断、危险因素及防治原则进行综述,对预测其发生、指导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EBV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EBV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方法 对1例EBV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依据诊断指南进行诊断,使用甲强龙160mg q12h/天联合人免疫球蛋白20g/天共3天抑制免疫风暴治疗,同时降血氨、抗感染、纠正肝功及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人血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等支持治疗,对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明显下降,生命体征稳定,病情有好转过程,但该患者终因肝性脑病、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通过对本例HLH患者使用大剂量甲强龙及丙球冲击治疗阻断细胞因子风暴,同时联合控制感染、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支持治疗,能控制免疫失衡,并取得了积极的治疗效果.故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大剂量甲强龙方案适用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极重症HLH患者.

    作者:何秋连;曹红;马春蓉;全凤琼;贾晋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年龄段喘息或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不同年龄段喘息或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探讨不同年龄组喘息或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发病特点,为提高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6例喘息或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婴幼儿组(<3岁)15例、幼儿组(3~6岁)43例及儿童组(6~12岁)38例,对三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发病季节、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情况以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婴幼儿组患儿冬季发病人数与幼儿组和儿童组相比明显增加,支原体感染和肺炎诱发人数较儿童组明显增加,婴幼儿组和幼儿组在血小板(PLT)水平上明显高于儿童组,且入院前确诊人数及接受规范治疗和随访人数也明显少于儿童组.入院治疗的三组患儿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的使用上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喘息或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发病特点因年龄而不同,其中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多易冬季发病,其中因肺炎诱发、合并支原体感染者为多见,临床可表现为血小板水平明显升高的特点,且该年龄段患儿诊断率低,治疗依从性较差,因此应重视婴幼儿年龄段喘息或哮喘防治的宣教工作,同时有效提高该年龄段患儿的诊断率.

    作者:王晨;刘玉英;邹玮;范晓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复发性宫颈癌优化治疗策略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发展中国家死亡率居第二位.30%的患者在治疗后复发,复发后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体能状况、复发和/或转移的部位、病变的程度以及初始治疗的方式来选择.复发性宫颈癌治疗困难,预后极差,选择性的给予根治性放疗、盆腔脏器廓清术、姑息性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模式的结合,给予个体化治疗,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使患者大程度的获益.本文就复发性宫颈癌优化治疗策略作一述评.

    作者:王丹青;宋亮;郭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栓的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

    肝硬化伴门静脉系统血栓疾病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其临床表现多样,可导致各种并发症.按血栓发生的时间及其影像学表现可将其分期、分度和分级.其病因可能包括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治疗策略目前尚存争议,缺乏预防性治疗的可靠证据,对于无门静脉血栓临床症状且分级为Ⅱ级或者有门静脉血栓临床症状但能够通过消化道内镜、腹腔穿刺及药物控制症状的患者,倾向于运用有临床证据的依诺肝素行抗凝治疗.对于抗凝治疗无效且进一步进展或者合并反复的上消化出血及难治性腹水的患者,目前倾向于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通过分析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本文将对其病因及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连举;郑久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小儿脓毒症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脓毒症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来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04例感染性疾病患几,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63例和非脓毒症组41例,对两组患儿血清中的PCT和CRP进行测定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脓毒症组患儿的PCT和CRP水平均显著性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患儿中严重脓毒症组患儿的PCT和CRP水平均显著性高于非严重组(P<0.05);非严重组患儿的PCT和CRP水平均显著性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PCT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9±0.1),敏感度为90.1%,特异度为85.6%,诊断准确率为83.9%.CRP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7±0.1),此时敏感度为79.8%,特异度为69.9%,诊断准确率为70.5%.PCT与CRP曲线下面积、敏感度以及诊断准确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小儿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中,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较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相比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判断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方面,PCT检测和CRP检测相比两者临床价值相当.

    作者:黄晓雯;马力忠;莫庆仪;梁桂明;刘占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儿童肥胖症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筛选儿童肥胖症相关基因,探索儿童肥胖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从基因表达公共数据库(GEO)下载儿童肥胖症基因表达谱数据集GSE9624,采用BRB-Array Tools软件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pathway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564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333个,下调基因231个.GO富集分析发现DEGs主要参与代谢、细胞因子反应、信号转导、血液凝固等生物学过程,发挥的分子功能包括蛋白结合、蛋白二聚化、离子结合、RNA结合和ATP结合等.KEGG通路分析发现DEGs显著富集的pathway有代谢通路、MAPK信号通路、吞噬体、内质网蛋白加工、T细胞受体通路等.结论 儿童肥胖症患者代谢通路和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了改变,为进一步阐明儿童肥胖症的分子机制和靶向治疗提供了基础.

    作者:乔召华;娄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针对性策略对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针对性策略在行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钦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行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176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8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策略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取石成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3%(P<0.05).研究组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UN、Sc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周研究组患者BUN、S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8% (P<0.05).结论 针对性策略可以有效提高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飞燕;周梦;林义秋;胡建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乳腺癌化疗相关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目前世界上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化疗作为乳腺癌患者全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引发患者肝功能损伤.肝损伤反过来又会影响乳腺癌的治疗与预后.本文就乳腺癌化疗相关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诊断、危险因素及防治原则进行综述,对预测其发生、指导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夏林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局部并发症的影响因子评估

    目的 评估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局部并发症(胸腔积液、坏死性肺炎等)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1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分为并发症肺炎组(C组31例)和无并发症肺炎组(N组70例).比较两组的人口统计学、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预测因素相关性.结果 相比于N组,C组的住院时间和急性炎症反应更持久.C组患儿的单侧胸痛及院前抗炎药物治疗更常见(P=0.000,P=0.011).C组患儿C反应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均明显高于N组.抗炎药物累积剂量超过75.2mg/kg,并发症OR值增加2.0倍(OR 2.02,95% CI 1.41~5.64;P=0.079).结论 胸痛、院前持续发热、急性炎症反应、尤其抗炎药物治疗与肺炎局部并发症显著相关.

    作者:石群;王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检测肌瘤内部及其周围血流信号、肌瘤体积大小变化、电话回访等资料,分析术后2年内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子宫动脉栓塞术后3、6个月肌瘤内部及其周围血流信号明显减弱,术后3、6、12个月肌瘤的体积显著缩小(P<0.05),在术后2年肌瘤体积大小呈逐渐缩小、稳定趋势,术后2年内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2.5%,生命质量有明显提高.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明显,保留了女性子宫生理功能,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付景丽;黄燕;杨鹰;丁秋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自制U型枕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植入术后被动体位的护理效果

    目的 探讨自制U型枕应用于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植入术后被动体位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 将96例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进行比较.观察组应用自制U型枕(枕上置硅胶趴趴垫)行俯卧位护理;对照组行常规俯卧位护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俯卧位维持时间、体位依存性及舒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俯卧位出现颈、腰部不适及胸闷憋气、呼吸困难、肢体麻木、皮肤压力伤等不适均明显减轻(P<0.01).结论 使用自制U型枕,使患者俯卧位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常规俯卧位组,而且住院天数缩短,加快了床位的周转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被动体位带来的痛苦及不适,对提高患者卧位的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手术效果的巩固.

    作者:李小雪;何娜;陈凌;孙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细菌性肝脓肿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菌分布,为临床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基础疾病、降钙素原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细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结果 脓液和血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94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8株,以肺炎克雷伯杆菌(57株)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5株);革兰阳性菌16株,主要为星座链球菌(4株),咽峡炎链球菌、中间链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屎肠球菌(D群)各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针对革兰阴性菌厄他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替加环素、头孢替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度均>90%;对于革兰阳性菌,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奎努普汀/达福普汀敏感度>90%.对于伴随疾病,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好发于糖尿病患者,而非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好发于存在胆道疾病基础的患者.结论 细菌性肝脓肿致病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好发于糖尿病患者,其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度较高.

    作者:张婷婷;袁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心功能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 超声心动图是新生儿心室功能评价的简便可靠的无创性方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可通过测量室壁振幅、EF值等评价心室的收缩功能,也可通过左心室充盈血流传播速度、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分别反映心室的舒张、收缩功能.二维超声心动图主要反映心室的整体收缩功能.多普勒超声通过测定瓣膜口的血流速度及瓣环的运动速度从而进一步评估心室的舒张及收缩功能.组织追踪技术能较准确地反映心肌的整体、节段及旋转运动.三维超声心动图不仅可测量整体心功能,还可测量局部心肌功能.声学定量技术克服了手工测量心内膜的不足,可实时检测心腔面积、容积及心功能,其各项测值与心导管有良好的相关性.经食管超声心动图避免了肥胖、胸廓畸形及肺气等因素的干扰,故可显示更为清晰的图像,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可靠性更高.本文就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心室功能检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韦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方式,研究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在本院分娩的164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瘢痕阴道组52例和瘢痕剖宫组112例,比较两组产后指征、并发症、新生儿情况.同时将瘢痕剖宫组患者与同期114例无瘢痕子宫且首次行剖宫产孕妇(首次剖宫组)和同期134例首次阴道分娩的孕妇(首次阴道组)进行比较.结果 瘢痕阴道组产后24h出血量、产后发热率、新生儿窒息率和住院天数显著低于或少于瘢痕剖宫组(P<0.05);而两组产褥病率、新生儿体重、窒息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剖宫组患者前次剖宫产和本次剖宫产比较,瘢痕子宫、胎儿窘迫、胎位异常、产程停滞、先兆子宫破裂、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和社会因素手术指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差异不显著(P>0.05);瘢痕阴道组和首次阴道组分娩结局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瘢痕剖宫组产后24h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显著多于首次剖宫组(P<0.05),而两组产褥病率和新生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可显著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产妇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对新生儿伤害小,在严格掌控阴道试产指征和严密监测产程情况下,应鼓励瘢痕子宫妊娠产妇首选阴道分娩.

    作者:王安;徐优文;吴晓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51例,按照完全随机比法分为干扰素组48例实施干扰素治疗;核苷(酸)类似物组49例实施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联合组54例实施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于治疗后4、12、24、48周测定患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水平、ALT复常率及乙肝病毒(HBV)抗原抗体相关指标值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HBeAg和HBV-DNA检测值均不断减小,第4、12、24、48周,联合组患者的HBeAg和HBV-DNA低于检测下限比率均高于干扰素组和核苷(酸)类似物组(P<0.05);治疗4、12、24、48周三组患者ALT的复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ALT恢复情况优于干扰素组和核苷(酸)类似物组患者.治疗后三组患者的HBV抗原抗体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组、核苷(酸)类似物组、联合组的HBV抗体抗原检测结果依次升高(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显著促进HBeAg、HBV-DNA和ALT的复常,使HBV抗原抗体水平恢复,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玲;毛海鹰;陈超;李旭;王成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超声筛查心室强光点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y analysis,CMA)在超声筛查心室强光点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Affymetrix公司CytoScan 750K芯片对医院183例超声筛查提示心室强光点的胎儿羊水标本进行检测,并用Chas v3.1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83例心室强光点胎儿羊水标本中,CMA共检出染色体异常胎儿9例,异常检出率为4.92%,其中非整倍体3例(21三体1例、XXY 1例、XYY 1例),占总例数的1.64%;具有临床意义拷贝数变异(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tion,pCNV)6例(其中1例为16p13.11复发性微缺失),占总例数的3.28%.结论 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其他快速产前诊断方法相比,CMA针对全染色体,可有效地额外检出具有临床意义的微缺失/微重复,从而显著提高心室强光点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可有效降低胎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胡婷;王嘉敏;刘珊玲;张竹;刘洪倩;张雪梅;朱红梅;王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喷射心肌打孔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塞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喷射心肌打孔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方法 将32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单纯建模组(MI组),无针喷射生理盐水组(NS组),有针注射移植干细胞组(N+MSCs组),无针喷射移植干细胞组(NF十MSCs组)每组8只犬;建立急性心梗模型,分别采用直接关胸、无针喷射生理盐水、有针注射移植干细胞和无针喷射移植干细胞于梗死区进行操作.术后6周处死动物并检测血流动力学,取材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及新生血管计数.结果 较其他组比较,NF+ MSCs组左室舒张末压(9.00±3.2mmHg)下降、左室内压大上升(841.86±72.85 mmHg/s)和下降速率(-787.29±45.08 mmHg/s)升高、梗死面积(18.59±3.58%)缩小、新生小血管数量(9.57±2.23)增多(P<0.05).结论 喷射心肌打孔移植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是安全、有效的,可为临床研究提供参改.

    作者:吴奇;郑琴;金家贵;周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g ventilation,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menchanical ventilation,CMV)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寻找更适合与优越性的通气方法.方法 选取新生儿病房在2013年10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气胸新生儿.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对照组40例则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不同时期的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恢复时间,两组患儿治疗疗效与有无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原发病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4、8、12、24、48h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时段PaO2值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PaCO.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OI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APO2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观察组治疗4、8、12、24、48h时后PaO2、PaCO2、OI、a/APO2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为(3.7±1.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1±1.8)/d(P<0.05).观察组X线胸片恢复时间为(4.1±1.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5±2.3)/d(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无明显并发症情况发生(P>0.05).结论 HFOV和CMV两种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均有明显效果,但HFOV的临床治疗疗效更好,检测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改善更明显,且安全性更高,无明显并发症,更适合治疗新生儿气胸.

    作者:边静;杨云成;张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皮瓣存活影响的研究进展

    移植皮瓣的成活一直是困扰烧伤整形外科的难题之一,因其主要受到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血管网重建的限制,不能进一步提高皮瓣成活率.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主要为:氧自由基等活性氧物质生成、中性粒细胞聚集介导炎症反应、一氧化氮(NO)作用、钙(Ca2+)超载及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凋亡等.重组人生长激素在促进蛋白合成、减少蛋白分解、免疫调节、促进创面愈合及血管生成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皮瓣存活的影响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竺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HCG检测在阴道分娩后宫内妊娠残留物清宫术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在阴道分娩后宫内妊娠残留物(RPOCs)清宫术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阴道分娩后1cm<RPOCs<3cm的产妇100例根据是否发生晚期产后出血分为清宫组(观察组)与非清宫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中HCG,用B超检查两组产妇RPOCs大小,对比两组产妇血HCG水平及RPOCs大小差异.结果 出院前观察组产时出血、产后出血、产后3天出血、出院前血红蛋白(HG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产褥期内血情况比较,观察组阴道出血量较对照组多、阴道出血时间较对照组长、低HGB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HCG为(3052.35±1358.56)mIU/ml对照组为(992.70±245.46) mIU/ml,观察组血HC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92%(46/50)患者血HCG水平>2000.00mIU/ml.观察组RPOCs大小与对照组(2.00±0.48cm vs2.03±0.45 cm)相比,观察组RPOCs较对照组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近期并发症比较,观察组血象与对照组血象发生分别为48.00%和26.00%、发热发生率34.00%和14.00%、败血症发生率16.00%和2.00%、贫血发生率60.00%和22.00%、重度贫血发生率22.00%和0.00%均较对照组高,产后42天子宫完全复旧发生率分别为84.00%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阴道分娩后1cm<RPOCs<3cm产妇发生晚期产后出血主要与血HCG有关,与RPOCs大小关系不确切,对于血HCG<2000.00mIU/ml产妇出院前不需常规清宫,而血HCG>2000.00mIU/ml产妇出院前予以清宫,可减少阴道分娩后因RPOCs过度清宫或清宫不及时所带来并发症.

    作者:王利民;唐冬梅;黄璐;侯莉;邓耀;胡志敏;夏艳梅;黄娟;王思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