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云;胡银生;李华
目的 研究AO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0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钢板内固定的对照组各50例,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5.2±7.2)ml、术后引流量(21.8±3.5)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2±0.8)、完全负重下地时间(89.4±12.3)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0.5年以及1年时,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64.83±9.81、67.53士18.44、72.41±19.35)及HSS评分(89.36±17.63、92.33±14.92、97.22±25.26)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髋关节和膝关节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继武;徐忠世;谢伟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臭氧(O3)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前路在C臂机透视下,仰卧位,经前方入路引入直径4.0 mm工作套管;而对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后路在C臂机透视下,俯卧位,经侧后方入路引入直径5.6 mm工作套管,均行髓核切除,后于盘内各注入5~10ml、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结果 126例患者穿刺及技术操作均成功,随访3个月以上,显效66例,有效4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0%以上.结论 切吸联合臭氧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手术时间短、疗效快等优点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周建华;菅新民;胡亚威;张昊;张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排尿障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35例TURP术后排尿障碍患者的病因,根据病因采用相应的治疗.结果 35例患者中18例腺体组织切除不全,占51.43%,其中前列腺尖部组织残留10例,占前列腺组织残留病例的55.56%;8例尿道狭窄;4例膀胱颈挛缩;3例为后尿道结石嵌顿;2例为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35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经治疗后排尿困难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例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患者排尿困难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 前列腺腺体组织残留是TURP术后排尿障碍的主要原因,前列腺尖部腺体组织的切除是TURP手术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对手术医师进行规范化操作培训是降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向贤胜;潘兵;伍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的不同部位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年10月~ 2013年10月使用锁定钢板治疗的260例骨折患者,按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重建情况进行分组:A组120例,B组24例,C组34例以及D组82例.在后一次随访后对各组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A组、B组,C组以及D组的Constant得分分别是(81.5±12.8)、(74.5±9.9)、(68.5±12.3)和(67.5±10.9)分,VAS评分为(1.5±1.9)、(1.7±1.5)、(2.5±2.3)和(3.3±2.5)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在骨皮质支撑重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固定效果.当发生内侧粉碎性骨折或者内侧骨皮质较难复位时,也可以使用多枚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可以大大增强其稳定性.
作者:向可佳;向燕卿;陈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家庭支持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3月~6月住我院产科的180例产妇及其家庭成员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系列强化干预措施,并对两组产妇主动母乳喂养情况(首次主动哺乳时间、每天主动哺乳次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经强化干预措施后,其主动母乳喂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乳喂养是产后护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需要产科医护人员的耐心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孕产妇及家人采取干预措施,更需要产妇及家人的鼎力配合.
作者:叶秋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预后因素,探讨合理的救治方案.方法 将36例PQ中毒患者分为存活组(12例)和死亡组(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死亡24例,死亡率66.67%.死亡组的服毒剂量、就诊时间、白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均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PQ中毒病死率极高,及早就诊及洗胃,适时反复血液净化,早期应用抗氧化损伤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改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
作者:林华;谭光林;李四新;杜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患者术后疼痛和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进行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的患者187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2例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9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疼痛率为31.6%(30/95例),显著低于时照组的52.2%(48/92例),且以轻度疼痛患者居多;疼痛评分为(3.4±0.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1.5)分;护理满意度为88.4%(84/95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6%(64/92例),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患者的术后疼痛,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近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应用近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6例膝部软组织缺损,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5例皮瓣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皮瓣无明显挛缩,耐磨擦,小腿内侧供区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近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血管位置恒定,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便,皮瓣厚度适中,耐磨擦,对供区影响不大等优点,是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
作者:梁卫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诊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4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21例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3例择期应用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和椎管前后径,12个月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个月时伤椎椎管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椎椎管前后径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可在短时间内解除脊髓和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确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作者:林伟平;周炳华;刘巽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breast cancer)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65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0~60岁年龄段乳腺癌构成比高;165例乳腺癌患者声像图特征:有肿块163例(98%),肿块边缘呈“蟹足状”129例(78%),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137例(83%),肿块后壁回声衰减97例(59%),肿块纵横比>1者107例(65%),肿块血流信号丰富109例(66%),有腋窝淋巴结肿大101例(61%),BI-RADS(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4级以上145例(88%);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88%,误诊率12%.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杨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锁定髓内钉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患者血清TGF-β1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锁定髓内钉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病人,在术后1、7、14、60d四个时间点采集血标本,以健康体检者血标本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TGF-β1的表达差异.结果 术后1天,髓内钉组、接骨板组的血清中TGF-β1蛋白含量有所增高,但与正常组的差异均不显著;术后7天,髓内钉组、接骨板组的TGF-β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术后14天,髓内钉组、接骨板组的TGF-β1蛋白含量达到高,分别与正常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术后60天,髓内钉组、接骨板组的TGF-β11蛋白含量明显下降,接近正常.髓内钉组和接骨板组的血清TGF-β1蛋白含量在4个不同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对于髓内钉组,术后14天的TGF-β1血清含量显著高于术后1天(P<0.05),接骨板组术后7、14天的TGF-β1血清含量显著高于术后1天(均P<0.05).髓内钉组和接骨板组术后1天与术后60天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髓内钉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两组患者血清TGF-β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但是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说明两种内固定治疗均与TGF-β1的分泌有关.
作者:缪杰;甘霈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生物型假体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翻修手术的疗效.方法 采用生物型及骨水泥型两种假体进行老年髋关节单侧翻修术78例.随机将78例患者分为生物型假体翻修组40例(A组)和骨水泥假体翻修组38例(B组).从手术时间、出血量等一般情况及术后感染、脱位、骨溶解及Harris评分等评价两组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2~11(5.8±2.3)年随访.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0~200(138.7±48.9)min,手术出血量为400~2000(980.0±560)ml,术中采取截骨处理15例,20例患者进行植骨,术后未见感染病例、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病例,1例患者在术后发生假体脱位,1例出现假体松动进行再次翻修,假体存活率95%,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88.7±9.8)分;B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8~220(140.7±51.9)min,手术出血量为300~2000(960.0±600)ml,术中采取截骨处理13例,21例患者进行植骨,术后骨水泥反应1例,术后假体脱位2例,假体松动病例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再次翻修处理,假体存活率为81.6%,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81.9±10.7)分.结论 对于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翻修术生物型假体具有早期稳定性高,中远期疗效满意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涛;李志丹;肖启贤;肖俊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关节镜下重建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主动关节活动范围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提升幅度较大;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主动关节活动范围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主动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大,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方法较保守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安明;孟婧;刘金;冯晶晶;马文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颈部硬膜外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行颈硬膜外阻滞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30例.A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复方倍他米松+罗哌卡因,B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罗哌卡因,C组:复方倍他米松+罗哌卡因+维生素B.记录治疗第5天的VAS、症状体征评分及副作用;用Macnab标准评估治疗后1、6和12个月的疗效.结果 注药第5天3组VAS、症状体征等评分分别为:A组显著优于B组,B组显著优于C组(均P<0.05);3组副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6和12个月3组的Macnab有效率分别为A组显著优于B组,B组显著优于C组(均P<0.05).结论 硬膜外穿刺注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复方倍他米松+罗哌卡因比局麻药加激素更能提高颈椎病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作者:盛福庭;罗声臻;李朝举;彭卫东;徐建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非编码小RNA piRNA-651对骨肉瘤U20S细胞增殖、侵袭与转移的影响.方法 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U20S细胞中的piRNA-651,并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骨肉瘤U20S细胞中piRNA-651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MTT实验检测沉默piRNA-651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piRNA-651-siRNA可有效沉默piRNA-651在骨肉瘤细胞U20S的表达,敲低U20S细胞中piRNA-651的表达可以明显阻滞骨肉瘤细胞的细胞周期,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转移能力.结论 piRNA-651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杜璠;刘志斌;贺永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饮食和运动的干预,观察大鼠骨骼肌细胞中肌糖原浓度的变化对AMPKβ2蛋白表达和定位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推断一次训练课和短期运动、肌糖原浓度变化对AMPKβ2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AMPKβ2对肌糖原的调节作用和机理.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一次训练组25只,短期运动组35只.高糖组均给予高糖食物和5%蔗糖水饮用,低糖组均给予低糖食物和蒸馏水饮用;除安静组和控制组外,所有大鼠每天适应性游泳30分钟后,分别进行3天和8周的游泳训练.所有大鼠训练宰杀后取大鼠腓肠肌外侧白肌,采用西式印迹分析骨骼肌总蛋白和核蛋白中AMPKβ2的表达水平以及用硫酸蒽酮法测定骨骼肌糖原浓度的变化.结果 一次性训练组,骨骼肌细胞总蛋白中AMPKβ2的表达各组比较均没有变化,而在核蛋白中发现,肌糖原浓度显著减低,AMPKβ2的表达升高;短期运动组中,训练前后,低糖组骨骼肌细胞中AMPKβ2在总蛋白中表达升高,而高糖组没有变化,同时高糖组整体肌糖原浓度明显高于低糖组;肌糖原浓度降低的同时,骨骼肌中总蛋白中AMPKβ2表达没有变化,而核蛋白升高;负荷刺激组前后,骨骼肌细胞核蛋白中AMPKβ2表达都明显升高,总蛋白呈现减少趋势,同时肌糖原浓度均降低.结论 短期运动中,骨骼肌细胞内肌糖原浓度化与骨骼肌细胞内AMPKβ2蛋白表达有密切关系,低浓度肌糖原促进AMPKβ2蛋白表达,高浓度肌糖原抑制AMPKβ2蛋白表达;无论在高肌糖原还是在低肌糖原以及低肌糖原转高肌糖原模型中,都发现骨骼肌细胞中AMPKβ2定位变化都对应着肌糖原浓度变化,低肌糖原有利于骨骼肌细胞中AMPKβ2的转位,高肌糖原则不利于其转位.
作者:陈丽;冯毅;李良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途径,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某城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27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及业务情况、医疗服务、培训和教学条件等.结果 该城区76.5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0.9万,全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总职工627人,其中招聘职工超过一半(55.66%),取得执业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78.63%,高级职称的不足5%(4.63%),本科以下学历尚有67.4%,学历和职称水平有待提升.全科师资不足(26.42%)、全科培训模式需要完善(43.17%)是当前全科医生培训突出的现存实际问题.结论 要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成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稳定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队伍,需在全科师资的培养、社区医生职称和学历的提升途径、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的建设、与大型教学医院的合作建立、基层医疗配套政策的制定等方面不断努力.
作者:饶昕;景秀京;李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应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胰腺炎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与中国常模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759,P<0.01).结论 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社会支持高的患者生活质量也高;护理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并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以提高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雷玲;陈凌华;彭勇;刘小红;李碧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的影响.方法 将16只1岁龄的成年山羊随机分为保留翼外肌组和切断翼外肌组,每组8只.所有的山羊均应用超声骨刀对髁突矢状造成骨折,先剪断关节盘的前后附着然后将其推至内侧.观察动物术前术后的一般状况,并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周的全麻状态下测量并记录实验动物的体重、大开口度、前伸和左右侧方运动度,并观察咬合关系存在的变化.每组动物分别于术后4周(各2只)、12周(各3只)、24周(各3只)处死.在处死后进行CT检查,CT三维重建以观察髁突的形态,并且对颞颌关节进行解剖以观察髁突形态.结果 所有动物均能耐受手术,且无伤口感染,在术后饮食均较正常.截骨术前和术后1周的体质量、大开口度、前伸距离、左侧运动距离和右侧运动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侧髁突内外径及前后径均有增大,尤其是保留翼外肌组的髁突的内外径和前后径的增大较切断翼外肌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翼外肌组比切断翼外肌组有更多、更不规则的新骨形成,髁突形态的改变更为严重.结论 该模型的建立,证实了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的改变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何志良;王承阳;贺成功;曹雷;李燕波;孙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加压螺钉和大转子骨瓣在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和比较采用加压螺钉联合大转子骨瓣与单纯加压螺钉治疗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及股骨头坏死发病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骨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达到了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5%;随访两年后,观察组股骨头坏死发病率为4.00%,对照组为16.0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5.228,P<0.05),且Harris评分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t=2.351,P<0.05).结论 加压螺钉和大转子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旭辉;张雪珍;余辉映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