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聪;张德辽;包骥;李倩;周兴
目的 分析逆行神经营养皮瓣部分坏死原因,总结经验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对28例小腿、跟踝部软组织缺损伴深部组织外露创面给予相应的带蒂皮瓣转移等治疗.结果 2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23例创面顺利一期愈合,3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例皮瓣远端1/3坏死,1例改用其他皮瓣修复,1例经长时间换药后逐渐愈合.结论 小腿逆行神经营养皮瓣是修复小腿、跟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但应用时注意皮瓣的适应证,严格按相关操作原则进行手术,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廖冬发;蒋凯;潘显明;谢庆云;屈波;郑伟;刘达;龚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系统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收治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8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膝关节置换围术期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早期系统康复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疼痛及膝关节康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时及术后2个月膝关节功能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行早期系统康复护理,能明显降低手术后疼痛感,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菊莲;陈利明;唐国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诊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4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21例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3例择期应用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和椎管前后径,12个月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个月时伤椎椎管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椎椎管前后径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可在短时间内解除脊髓和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确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作者:林伟平;周炳华;刘巽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不同植皮方式在重度关节烧伤患者中的修复效果及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96例重度关节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切痂植皮组)48例和B组(削痂植皮组)48例,然后对两组患者不同关节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同时间的局部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B组不同关节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治疗后2、5及10d的局部红细胞聚集情况及血管清晰程度、血流灌注量则均好于A组,A组治疗后5及10d均好于治疗后2天,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 削痂植皮可有效提高重度关节烧伤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并对局部微循环发挥着积极的改善作用.
作者:张春华;李慧;王峻岭;李秀丽;王际刚;侯小倩;张冀北;王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医保守疗法配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8例采取间歇牵引、何氏手法治疗、穴位注射、内服外用中药、温针以及中药熏药等保守治疗;治疗组40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用甲钴胺注射液2mg、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0.9%氯化钠20ml、2%利多卡因5ml骶管注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症状恢复优良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8.4%,治疗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医保守疗法配合骶管注射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廖波;何浚治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肺间质病变(RA-ILD)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探讨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住院诊治的R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根据HRCT结果分为单纯RA组126例和RA-ILD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RA-ILD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吸烟率、疾病活动度及类风湿因子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值均高于单纯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大,病程长,男性,吸烟史,RF及抗CCP高滴度表达,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易合并ILD,应尽早行HRCT等检查,以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程佳;苏江;朱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断指再植术后系统性、计划性康复治疗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3月84例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运动康复治疗为主,辅以理疗、作业疗法及感觉训练等系统综合的康复训练,早由术后2周介入康复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全部病例术后行康复训练超过2个月,分别采用总活动度测定(TAM)法和两点辨别觉(2-PD)进行评估,对84例患者出院后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和调查.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患指功能恢复程度和患者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恢复良好的手功能以成功的手术为前提,创面和骨折的一期愈合,正确的个性化康复治疗措施,及时评估及调整相应治疗方案,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手功能和职业能力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文胜;王利;李文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颈部硬膜外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行颈硬膜外阻滞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30例.A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复方倍他米松+罗哌卡因,B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罗哌卡因,C组:复方倍他米松+罗哌卡因+维生素B.记录治疗第5天的VAS、症状体征评分及副作用;用Macnab标准评估治疗后1、6和12个月的疗效.结果 注药第5天3组VAS、症状体征等评分分别为:A组显著优于B组,B组显著优于C组(均P<0.05);3组副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6和12个月3组的Macnab有效率分别为A组显著优于B组,B组显著优于C组(均P<0.05).结论 硬膜外穿刺注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复方倍他米松+罗哌卡因比局麻药加激素更能提高颈椎病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作者:盛福庭;罗声臻;李朝举;彭卫东;徐建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改进手指末节离断保指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50例60指末节完全离断(无血管吻合条件)为研究对象,分成手术改进组和常规手术组各30指;改进手术组采用拔甲、离断指体指骨原位回植内固定,甲床原位缝合,腹部带蒂筋膜瓣填塞指腹,保留断指指腹全皮,甲床带蒂皮瓣覆盖修复;2~3周去除覆盖甲床皮瓣,切断指腹筋膜瓣蒂部,适当修整指腹软组织,成活的手指外观与对侧手指比较接近相似度高,指甲生长良好,指腹感觉较好.常规手术组分别采用局部岛状皮瓣,单纯腹部皮瓣修复,原位回植手术方法治疗;比较术后手指末节指甲生长情况、指腹感觉外观饱满度、指骨骨折愈合情况差异.结果 改进手术组患指外观、指甲生长情况、指腹感觉恢复均较常规手术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保留断指指腹全皮及腹部筋膜瓣、皮瓣联合包埋能有效治疗无血管吻合条件的手指末节离断.
作者:李献和;李箭;崔太安;张航;唐林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在手法整复的基础上结合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人Colla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人Collas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先给予手法复位及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加用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100例患者的预后评价中,60例为优,20例为良,14例为可,7例为差,总优良率80.0%.对照组100例患者的预后评价中,30例为优,22例为良,26例为可,21例为差,总优良率52.0%.观察组患者预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愈合时间平均(38.56±3.21)天,对照组平均(55.43±4.39)天,观察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法治疗老年人Collas骨折临床效果较好,有利于老年患者骨折断端的稳定,可缩短愈合时间,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志云;胡银生;李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breast cancer)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65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0~60岁年龄段乳腺癌构成比高;165例乳腺癌患者声像图特征:有肿块163例(98%),肿块边缘呈“蟹足状”129例(78%),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137例(83%),肿块后壁回声衰减97例(59%),肿块纵横比>1者107例(65%),肿块血流信号丰富109例(66%),有腋窝淋巴结肿大101例(61%),BI-RADS(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4级以上145例(88%);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88%,误诊率12%.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杨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改良Kidner手术在治疗痛性副舟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经半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的合并扁平足痛性副舟骨患者,行改良Kidner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25例,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1.5个月,术后患者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好转.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由术前平均(45.8士6.4)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5.7±5.7)分(P<0.05).结论 改良Kidner手术在治疗痛性副舟骨中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肖帆;瞿兴崇;方祖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降低创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76例创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换药组)38例和观察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组)38例,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总感染发生率及治疗干预前、干预后3、7d的血清IL-6、PCT的阳性率与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干预后3、7d血清IL-6、PCT的阳性率与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后的评估指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降低创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感染中的效果较佳.
作者:彭科军;冉小兵;冉蓉;罗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病例 男性,29岁,战士,主因下腹部胀满感入院,不伴腹痛、腹泻、盗汗、午后潮热及尿路刺激症.查体:T 36.50C,BP120/80mmHg,营养中等,心肺未发现异常,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莫菲氏征(-),全腹无明显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余均未发现异常.外周血RT:WBC 16.3×109/L,N0.86,L0.13;大小便常规正常;全腹B超:未发现异常.初步诊断:细菌性腹膜炎.予“注射用青霉素”960万U及“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 VD 1次/日.10天后下腹部胀满感加重,自觉潮热,时解糊状大便,复查血RT:WBC 16.7×109/L,N0.87,L 0.13,复查大便常规正常.体征除腹部触诊发现腹壁揉面感外余无变化.复查B超:少量腹水;结核菌素实验(-).修正诊断:结核性腹膜炎.予抗痨治疗14天后,腹胀加重,出现消瘦、纳差、厌油等症,再次B超检查:中至大量腹水,再查血常规:WBC 17.0×109/L,N 0.86,L 0.13;肝功能:ALT120u/L.予停用抗痨药物,予保肝和支持治疗.腹水常规及生化检查均提示正常;腹水脱落细胞检查发现大量Ca细胞(腺癌);腹水CEA 13.9ng/ml(正常参考范围:<6.5 ng/ml);腹部增强CT:中至大量腹水,余无发现;全身PET-CT:胃壁大弯侧肿块,大小约3.0×3.0cm,摄取FDG异常活跃,胃大弯部数个淋巴结肿大,摄取FDG异常活跃.胃纤维内窥镜检查未发现异常.后诊断:原发性胃浆膜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化疗5个疗程后病人死亡.
作者:姚兴金;潘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非编码小RNA piRNA-651对骨肉瘤U20S细胞增殖、侵袭与转移的影响.方法 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U20S细胞中的piRNA-651,并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骨肉瘤U20S细胞中piRNA-651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MTT实验检测沉默piRNA-651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piRNA-651-siRNA可有效沉默piRNA-651在骨肉瘤细胞U20S的表达,敲低U20S细胞中piRNA-651的表达可以明显阻滞骨肉瘤细胞的细胞周期,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转移能力.结论 piRNA-651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杜璠;刘志斌;贺永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椎间盘组织工程是基于种子细胞和生物材料的一种体外构建技术,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干预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成为一种广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椎间盘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作者:白亦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的影响.方法 将16只1岁龄的成年山羊随机分为保留翼外肌组和切断翼外肌组,每组8只.所有的山羊均应用超声骨刀对髁突矢状造成骨折,先剪断关节盘的前后附着然后将其推至内侧.观察动物术前术后的一般状况,并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周的全麻状态下测量并记录实验动物的体重、大开口度、前伸和左右侧方运动度,并观察咬合关系存在的变化.每组动物分别于术后4周(各2只)、12周(各3只)、24周(各3只)处死.在处死后进行CT检查,CT三维重建以观察髁突的形态,并且对颞颌关节进行解剖以观察髁突形态.结果 所有动物均能耐受手术,且无伤口感染,在术后饮食均较正常.截骨术前和术后1周的体质量、大开口度、前伸距离、左侧运动距离和右侧运动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侧髁突内外径及前后径均有增大,尤其是保留翼外肌组的髁突的内外径和前后径的增大较切断翼外肌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翼外肌组比切断翼外肌组有更多、更不规则的新骨形成,髁突形态的改变更为严重.结论 该模型的建立,证实了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的改变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何志良;王承阳;贺成功;曹雷;李燕波;孙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途径,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某城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27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及业务情况、医疗服务、培训和教学条件等.结果 该城区76.5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0.9万,全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总职工627人,其中招聘职工超过一半(55.66%),取得执业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78.63%,高级职称的不足5%(4.63%),本科以下学历尚有67.4%,学历和职称水平有待提升.全科师资不足(26.42%)、全科培训模式需要完善(43.17%)是当前全科医生培训突出的现存实际问题.结论 要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成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稳定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队伍,需在全科师资的培养、社区医生职称和学历的提升途径、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的建设、与大型教学医院的合作建立、基层医疗配套政策的制定等方面不断努力.
作者:饶昕;景秀京;李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家庭支持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3月~6月住我院产科的180例产妇及其家庭成员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系列强化干预措施,并对两组产妇主动母乳喂养情况(首次主动哺乳时间、每天主动哺乳次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经强化干预措施后,其主动母乳喂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乳喂养是产后护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需要产科医护人员的耐心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孕产妇及家人采取干预措施,更需要产妇及家人的鼎力配合.
作者:叶秋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预后因素,探讨合理的救治方案.方法 将36例PQ中毒患者分为存活组(12例)和死亡组(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死亡24例,死亡率66.67%.死亡组的服毒剂量、就诊时间、白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均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PQ中毒病死率极高,及早就诊及洗胃,适时反复血液净化,早期应用抗氧化损伤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改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
作者:林华;谭光林;李四新;杜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