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

肖燕;杨宇洁

关键词: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 CT检查, 表现特征
摘要:目的 探讨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特征,并确定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与肺结核鉴别诊断的一些有益表现.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25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CT结果与粟粒性肺结核、支气管结核进行对比.结果 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包括磨玻璃样变、实变、结节、小叶中心结节、周边分布、空气支气管征和肺下叶为主.根据主要特征,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可以分为:磨玻璃样变为主、实变为主和多发结节为主的三种类型.大多数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为这些表现的混合.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与肺结核差别不大,但结节分布的主要区域和磨玻璃样变的区域是不同的,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结节多位于小叶中心,实变为主的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和支气管结核的差异主要在于是否存在远离实变的磨玻璃样变和肺下叶分布.结论 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不是特定的,但实变和结节的混合、中心小叶结节的共存、边缘区域的磨玻璃样变及肺下叶分布优势应是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8例神经外科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9例,在临床治疗相同情况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事先制订的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晓程度及患者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 在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晓程度方面,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对痰病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可控制成本和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徐灵洁;高云霞;张玮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对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2月妇科术前诊断为良性卵巢囊肿的患者140例,分为腹腔镜组80例及开腹组60例,分别采用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且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及恢复工作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白细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开腹手术组患者中,有1例发生输尿管损伤,占1.3%;腹腔镜组患者无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卵巢囊肿患者的治疗效果较高,可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排便时间及排气时间等,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琳;成莉;周敏;邢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后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与预后.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20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住院肺部真菌感染标本中真菌菌株进行培养鉴定,收集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相关危险因子及预后.结果 212株病原菌中,念珠菌占主要地位,占78.3%,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0.8%,曲菌占21.6%.高效广谱抗生素、脏器功能不全和低白蛋白血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部CT表现以支气管肺炎为多见,早期抗真菌治疗预后较好,但需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差.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病原菌以念珠菌及曲菌为主,曲菌、克柔念珠菌感染例数逐年有增多.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需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差.控制真菌感染发病率的主要途径是避免盲目使用高效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预防医源性感染,提高患者免疫力.

    作者:吴驰;黄江;邹俊;周仲伟;刘跃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休克指数与血浆乳酸浓度的相关性对急诊危重病人筛检的价值

    目的 探讨休克指教与血浆乳酸浓度的相关性对急诊危重病人筛检的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1月1日~2012年4月30日收入抢救室并在就诊后2小时内做过血浆乳酸浓度检测的50例患者,将其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休克指数分别与血浆乳酸浓度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 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及休克指数与血浆乳酸浓度相比,休克指数的相关性好(r=0.620),为强相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预检分诊处,休克指数比单纯的心率或血压更能反映急诊危重病人病情的危重程度,有利于栓出潜在重症患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何倩;邹利群;曾庆;曾爱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 观察坦度螺酮应用于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114例,按照掷骰子法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对患者抑郁焦虑、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得分、HAMA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完全依从比例以及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HAMD得分、HAMA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完全依从比例以及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无需进行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消失.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坦度螺酮应用于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系数较高,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斌;李彬;高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剂量强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2008年8月~2009年8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治疗的117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3组应用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A组:60 IU/kg,皮下注射,每天2次,间隔12小时;B组:80 IU/kg,皮下注射,每天2次,间隔12小时;C组:100 IU/kg,皮下注射,每天2次,间隔12小时,比较3组间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不同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均具有良好疗效,3组患者的各指标变化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或P<0.01);B、C两组效果相较于A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C组出现3例血小板下降等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80 IU/kg剂量肝素对AECOPD的病情缓解具有良好作用,且无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艳;乔岩;王清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及预防再发的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及预防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RevMan 4.2软件对检索的15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能明显延长孕周时间(WMD=4.50,95%CI:3.27~5.72,P<0.00001),并降低围生儿死亡率(WMD=0.35,95%CI:0.19~0.67,P=0.001);降低新生儿窒息率(WMD=0.34,95% CI:0.17~0.69,P=0.003);不增加产后出血量(WMD=-2.22,95%CI:-14.33~9.9,P=0.72),提示肝素对产后出血量无影响;且不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WMD=0.31,95%CI:0.05~2.08,P=0.23),早发型子痫前期再度发生的相对危险度、相对危险降低率均降低(RR=0.12,P=0.04,95% CI:0.02~0.91,RRR为88.3%).结论 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可以延长孕周时间,降低围生儿死亡及新生儿窒息率,且不增加产后出血及胎盘早剥的发生,是预防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生的保护因素.

    作者:翟敬丽;于红;燕筠;任慕兰;李海玲;钱惠勤;王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新生儿窒息与血气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缺氧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分析妇产科收治的60例窒息新生儿(观察组),出生时1min内的脐动脉血气指标及乳酸值,并对产妇羊水性状进行分析,做出Apgar评分,对比新生儿窒息与血气分析之间的关系,并与同期6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对比.结果 60例窒息新生儿中,Apgar评分越低,脐动脉血pH、PaO2和HCO3-值越低,而PaCO2、乳酸值却越高,窒息越重;羊水性状混浊的产妇较羊水清爽产妇新生儿窒息率更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值越高,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越高,相比临床诊断胎窘、窒息率更准确,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可引起血气分析的改变,脐动脉血血气指标及乳酸值分析较Apgar评分更敏感,更能直接地反映新生儿缺氧、缺血的程度.在窒息新生儿的血气变化中特别以代谢性酸中毒为主,可作为判断是否存在新生儿窒息及缺血、缺氧的重要指标,对进一步治疗窒息新生儿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冯小艳;卿爽;潘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胸腹腔积液CYFRA21-1NSE CA242和CEA联合测定的意义

    目的 探讨胸腹腔积液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242(CA242)和癌胚抗原(CEA)联合测定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对疗效观察的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314例不同性质的胸腹腔积液中CYFRA2 1-1、NSE、CA242和CEA水平进行测定并加以分析.结果 在不同性质胸腹腔积液中CYFRA21-1、NSE、CA242和CEA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均P<0.01),恶性胸腹腔积液治疗前后其CYFRA21-1、CEA、NSE和CA242测定结果均有明显差异(P<0.05),4个指标联合应用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达到90.8%.结论 CYFRA21-1、NSE、CA242和CEA测定对胸腹腔积液良恶性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对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CYFRA21-1、NSE、CA242和CEA不同项目联合检测亦可提高诊断灵敏度.

    作者:宋立兴;邓清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单纯明胶海绵在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在动脉内栓塞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1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酌情对脾动脉、肝固有动脉行超选DSA,发现出血动脉及其他异常动脉显影,用高压消毒过的明胶海绵颗粒和新鲜明胶海绵条栓塞靶血管.结果 18例患者DSA首次血管造影阳性者16例.在16例DSA阳性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进行栓塞治疗,止血成功15例,有效止血率为93.75%(15/16例).对2例DSA结果阴性的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试验性栓塞,止血成功1例,有效止血率为50%(1/2例).结论 采用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在动脉内栓塞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曹万弘;游箭;汝斌龙;车亚伟;颜军;何学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肿瘤放射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在手术、放疗、化疗这三种主要治疗手段中,放疗因其适应证宽、疗效较好而有着不可置疑的重要地位.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辐射抵抗和辐射耐受现象,大大降低了放射治疗的疗效.因此提高肿瘤的放疗敏感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就近年国内外学者对提高肿瘤放疗敏感性问题的研究进展做一述评.

    作者:赵莹;赵晶;韩苏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呼吸内科治疗的COPD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62例和对照组(持续有创机械通气)58例,试验组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作为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之间的切换点,对照组持续使用有创通气直至拔管.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住院时间及院内死亡率.结果 试验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VAP发病率、住院时间及院内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 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有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且降低其VAP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顺蓉;刘南伶;杨三春;邓旭;陶冠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同剂型即释芬太尼治疗癌症爆发痛的选择与研究进展

    癌症爆发痛的治疗在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极其重要.目前,临床治疗癌症爆发痛的主要药物为即释吗啡类.即释芬太尼类是近年研究较多的新型即释阿片类,目前已开发出不同的剂型.在癌症爆发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疼痛特点选择适合的药物剂型.本文就目前即释芬太尼的不同剂型从一般特性、药物疗效对比研究、安全性、患者满意度等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李欣;李颖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微创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神经外科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分为颅内血肿微创治疗组(微创组,n=40)与常规手术组(开颅组,n=40),以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成本效益比较,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2周GCS评分比较意识水平,以及术后2周NIHSS评分情况比较短期疗效,以术后90天Barthel指数比较远期疗效.结果 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开颅组,微创组术后48小时内清醒者18例;开颅组术后48小时内清醒者9例,微创组的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开颅组;微创组术后2周NIHSS评分及术后90天Barthel指数评价神经缺损程度均优于开颅组(均P<0.05);微创组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并且住院费用少于开颅组.结论 微创手术是治疗颅内血肿的重要手段,手术创伤小,血肿清除较满意,能明显缩短病人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并促进术后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石柳;尹东坡;尹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自然分娩过程中采用改良式会阴侧切术缝合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3年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生产过程中须施行会阴侧切术的初产妇3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3例.观察组施行改良式会阴侧切,对阴道黏膜、会阴肌层、皮下脂肪与皮内采用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对照组施行传统式会阴侧切,对阴道黏膜、会阴肌层与皮下脂肪采用间断缝合法实行缝合后,后皮内连续缝合.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缝合时间的长短、伤口出血量的多少以及伤口重度疼痛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会阴切口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疼痛发生率降低,切口炎性反应轻,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改良式会阴侧切连续缝合法操作简单,切口愈合良好,能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产妇产后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云芳;周蕾;朱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常规雾化吸入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呼吸困难指教均低于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治疗后HR、RR、PaCO2和呼吸困难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功能第1 s用力呼吸容积与预计值的比值(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治疗后PaO2、SaO2、FEV1%、FEV1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排痰困难发生率为3.33%,口感咽痛发生率为6.6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治疗并发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罗香香;刘少精;郑珊;黄永善;麦燕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DOG1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表达价值

    目的 检测明确诊断为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中DOG1的表达,探讨DOG1对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GIST外科术后病理标本112份,同时收集胃肠平滑肌瘤34例及正常胃粘膜30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EnvisiGn法检测GIST标本中DOG1的表达,同时检测CD 117、CD 43的表达情况,并与胃肠平滑肌瘤、正常胃粘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DOG1在GIST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6.4%,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98.4%.②在GIST标本中,不同性别、年龄、部位、危险度及细胞学分类之间DOG1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DOG1和CD117共同表达阳性者98例,阳性率为83.1%.DOG1在GIST中的阳性率高于CD 117,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DOG1在GIST中的阳性率高于CD 3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①DO G1在GIST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发生部位、细胞学分类无关.②DOG1在GIST的诊断上优于CD 34.③DOG1不能作为GIST危险度分级的依据.

    作者:陈艳鸿;彭燕;陈晓;李娟;朱丽萍;郭建红;邹荣;杨洪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对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ERCP术后留置鼻胆管对患者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肝胆外科81例ERCP术后留置鼻胆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搜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不适反应及其程度.结果 本组患者表现为程度不同的恶心、呕吐、鼻腔刺激、咽喉部不适、睡眠障碍等.进食后,患者恶心呕吐、咽喉部不适、腹部不适程度明显减轻(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提示,无效引流是影响患者ERCP术后恶心呕吐的主要因素.结论 重视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患者的不适反应,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刘小红;田云鸿;彭勇;谢昕;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决银颗粒中绿原酸和丹皮酚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决银颗粒中绿原酸和丹皮酚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ZORBAX SB-C18(4.6 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0℃,检测波长为327 nm,以外标法测定决银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采用ZORBAX SB-C18 (4.6 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55∶4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0℃,检测波长为274 nm,以外标法测定决银颗粒中丹皮酚的含量.结果 绿原酸在0.0177~4.54 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回收率为98.92%(RSD=1.25%);丹皮酚在0.0461~4.61 μg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98%(RSD=1.32%).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决银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铁军;徐玲玲;李斌;张宁;年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意义.方法 将机械通气治疗ARDS的70例患儿随机分为CV组和PV组各35例,并比较其效果.结果 两组间PIP、MAP、PEE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而FiO2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动脉血气比较,pH与PCO2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PaO2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并发症比较,VALI具显著性差异(P<0.05),IVH、PDA、CLD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V组平均氧疗时间和上机时间均低于CV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贺焱;谢楠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