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心理干预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焦虑的影响

赵琳;王蓉华;范润芳

关键词:心理干预, 全子宫切除术, 焦虑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 将89例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对照组44例.干预组接受有针对性、系统化的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心理护理,以焦虑、抑郁指数为指标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系统连续性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促进其心理状况向积极方向转变,提高手术耐受力.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产前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由专业护士进行评估,产前实施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秀茹;郑砚秋;王静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14种食物不耐受检测对慢性荨麻疹诊治的意义

    目的 分析慢性荨麻疹患者与14种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的关系,指导临床对慢性荨麻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择皮肤科确诊慢性荨麻疹病人221例作为病例实验组,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 14种食物特异性IgG浓度.结果 实验组中有131人有不同程度食物不耐受(阳性率59.3%),而对照组只有11例阳性(阳性率27.5%),检测灵敏度为59.2%,特异性为72.5,阳性预测值为92.3%,阴性预测值为24.4%.结论 大部分慢性荨麻疹与食物不耐受有关,食物不耐受检测慢性荨麻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杨闯;杨啸宇;陆晓琴;汪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良性婴儿惊厥伴胃肠炎的临床处治与转归

    目的 总结良性惊厥伴胃肠炎患儿的治疗及复发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33例首次发生胃肠炎并良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并对良性惊厥伴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诊治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结果 每例患儿惊厥发作1~5次不等,发生惊厥时给予安定0.3~0.5mg,随访观察两年,转归均良好.结论 伴轻度胃肠炎的小儿良性惊厥,可暂时不采取抗癫痫药物治疗,仅需对症治疗及门诊长期随访,临床转归均良好.

    作者:刘立纲;黄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Slit-Robo信号传导通路与平滑肌细胞迁移的研究进展

    平滑肌细胞(SMC)是构成人体管道组织和空腔脏器的重要成分,是构成血管壁组织结构及维持血管张力的主要细胞.Slit是一种分泌型细胞外基质蛋白,它通过其受体Roundabout (Robo)作为神经轴突导向因子和神经元迁移的排斥性因子,且在内皮细胞的迁移上也有重要作用.近的研究发现Slit-Robo信号通路还能调控平滑肌细胞迁移,但其机制尚不清楚,现就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刘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口服6大类19个品种抗高血压药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口服6大类19个品种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宜宾市南岸文化广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2010年抗高血压药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逐年上升,钙通道阻滞剂(CC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两类药在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上3年来一直领先.单品种排序中消耗金额和用药频度靠前的是左旋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依那普利等.结论 该院口服抗高血压药临床使用结构基本合理.

    作者:赵大贵;杜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华西医院规范化住院护士工作压力和生活质量调查

    目的 探讨护士工作压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对100名华西医院规范化培训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护士工作压力总均分为(10.37±2.13),护士的生活质量总分为(280.52±52.52).不同工作科室、不同月收入、不同睡眠情况、不同健康状况的护士生活质量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工作压力各维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之间呈负相关(r<0,P<0.05).结论 华西医院规范化培训护士整体工作压力处于轻中度水平.护士工作压力各维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之间呈负相关.提示工作压力越大,其生活质量就越低.

    作者:周丹;李卡;陆安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比较3M透明敷贴与妙贴在PICC中的皮肤护理效果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敷贴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皮肤护理效果.方法 将2011年6~10月在我院PICC专科门诊进行导管维护的765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0例患者选择3M透明敷贴固定导管,观察组395例患者选择妙贴固定导管.两组均按常规接受导管维护,每周1~2次,分别观察3M透明敷贴与妙贴在PICC局部皮肤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3M透明敷贴370例PICC患者中,过敏性皮炎85例,发生率为22.9%.轻度过敏48例,中度过敏30例,重度过敏7例;观察组妙贴395例PICC患者中,过敏性皮炎48例,发生率为12.2%.轻度过敏37例,中度过敏11例,无重度过敏.结论 妙贴的粘合材料低致敏性,可适用于过敏肤质的患者.且吸收及衬垫效果良好,能有效保护PICC穿刺局部皮肤.同时减轻了过敏反应及减少了感染的发生.

    作者:谭如英;刁永书;陈凤;赵淑珍;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式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寻找安全有效的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45例中心静脉置管术,颈内静脉置管171例,股静脉置管74例,其中盲穿置管169例,彩超定点引导穿刺置管76例.分析两种置管方式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 盲穿患者近期并发症中误伤动脉6例(3.6%),局部血肿4例(2.4%),渗血3例(1.8%),误伤胸导管1例(0.6%),气胸1例(0.6%).影超定点引导下穿刺置管成功69例,未发生近期并发症.两种方式比较(P<0.05).结论 彩超定点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林;王晓红;吴桂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雾化吸入中吸氧方法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雾化吸入过程中佳给氧途径.方法 将62例COPD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电动雾化吸入同时采用经鼻导管吸氧;观察组电动雾化吸入同时在口含器旁加氧气管吸氧,动态观察两组吸入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SpO2在吸入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开始吸入后的5、10、15、20、30min时,两组SpO2差异有显著性(P<0.05).吸入前两组心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入后5、10、15、20、30min时,两组心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在口含器旁加一氧气管进行吸氧,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缺氧及心率加快的状况,优势大于经鼻导管吸氧.

    作者:解志惠;李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ICU护士焦虑原因及应对措施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ICU护士的焦虑原因,并针对原因制订合理的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自设量表对134名不同年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的焦虑情绪明显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1~3年资护士为明显.结论 应重视ICU护士的焦虑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心理疏导,减轻ICU护士的焦虑状态.

    作者:胡雪;曹淼;张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术前大肠癌患者营养评分横断面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 对住院大肠癌术前患者进行营养评估以探讨不同情况病人的营养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对2008年4月到2009年3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252例确诊大肠癌的术前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分.结果 营养风险评分0~1分111人,2分68人.3分及以上73人,且不同肿瘤部位的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Dukes分期的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性别分组的评分结果,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的肿瘤位置和年龄对大肠癌患者术前营养的影响具有差异,因此应针对年龄大小和不同部位肿瘤给予不同水平的营养支持.

    作者:梁涛;钟静;覃清梅;印义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中药治疗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中药汤剂治疗中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收活的85例(治疗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在合理使用中药汤剂治疗后的护理方法及要点,与82例(对照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常规治疗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治疗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缓解率达95%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给予合理的中药汤剂治疗及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和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谢艾宏;程祥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临床路径在腹腔镜小儿单纯性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腹腔镜小儿单纯性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10例行腹腔镜单纯阑尾切除术的小儿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管理,对照组给子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管理,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3.0±0.5)d和(5.3±0.5)d;住院费用(2458.00±352.00)元和(3126.00±485.00)元;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2.73%和67.2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和5.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小儿单纯性阑尾切除术,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谭小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消化道重复癌3例分析

    重复癌是指患者的单个或多个器官,同时或先后发生的2个或2个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随着肿瘤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提高,癌症患者生存期延长,重复癌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作者:李秀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预控管理在治疗性门诊患者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08年卫生部将“安全”作为评价医院管理的首要指标.为了适应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满足患者需求,我院于2010年3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门诊治疗中心.截止2011年6月底,已为62710例次患者进行诊疗.由于治疗性门诊患者的特殊性及诊疗项目的复杂性,诊疗过程存在较多的影响医疗安全与质量隐患.为此,我科应用了现代质量管理中的预控管理理念对患者的医疗安全与质量进行管理,迄今为止无一例患者投诉,无一例医疗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与质量.

    作者:赵淑珍;何晓俐;戴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15例恶性肿瘤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1年10月发生ARF的15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因肝多发转移瘤或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所引起.2例患者因肿瘤压迫输尿管导致肾积水所引起.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本周氏蛋白轻链形成的管型引起.1例肺癌患者因应用造影剂后突发ARF.1例胃癌患者因多种原因导致的有效血容量不足引起.结论 ARF是恶性肿瘤的严重并发症,病因复杂,病死率高,治疗上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高度重视,给予积极补液,改善循环血量,尽早发现ARF的可能,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ARF的病死率.

    作者:孙红梅;陈文彰;燕丽香;常中飞;杨云鹏;鲍云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自制导管防治肛肠术后并发症

    2008年~2010年我们对960例肛肠手术患者术后使用自制导管引流,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方法 用一次性肛门管截取7~8cm修剪成6~7cm长两端光滑的引流管,使用时用碘伏消毒、盐水冲洗后用凡士林纱条包裹其长度的2/3约4cm的一端为内口,外口露在凡士林纱条外约2cm长外加一根缝线固定外口以免误入直肠内形成异物,再加上用止血海绵叠加成长条型一并塞入肛门内压住伤口创面,外用敷料宽绞布固定,松紧适宜.

    作者:刘翠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罗格列酮联合双环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联合双环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特6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和双环醇联合治疗,疗程均为2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各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4.8%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9% (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ALT、AST、TG、TC和LDL-C为(46.46±11.26)U/L,(50.55±14.62)U/L,(1.92±0.32)mmol/L,(4.37±0.38)mmol/L和(2.27±0.41)mmol/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HDL-C为(1.68±0.30) mmol/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双环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肝功能和血脂情况,且治疗中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家英;彭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胰性脑病的临床诊治

    目的 通过重症胰腺炎合并胰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观察,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治疗的7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回顾调查,了解SAP并发胰性脑病(PE)的发生、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情况对SAP预后的影响.结果 72例SAP,9例并发PE(12.5%),多在起病3~15天开始呈多样性神经精神症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其中胆原性4例,酒精性2例.死亡3例(33.3%),9例均有胰腺坏死的CT表现.结论 PE易误诊,死亡率高,胰腺炎基础疾病治疗是关键,营养支持治疗和神经精神症状对症治疗也很重要.

    作者:马代全;黄桂蛟;田道蓉;曾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目的 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对67例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粘膜下剥离术( ESD)、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SE)或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67例患者中,平滑肌瘤34例,息肉18例,异位胰腺7例,脂肪瘤3例,间质瘤2例,孤立性静脉瘤2例,囊肿1例;病变在胃镜下切除46例,抽取囊液1例,外科手术切除2例.结论 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病变进行内镜下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小安;赵奎;李晓辉;赵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