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维远;孙皓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出血的严重性也不断增加[1].据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50万例孕产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而在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原因中,产后出血约占1/4.
作者:刘兴会;李泽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一种复杂而特殊的生理过程,为满足胚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胎盘激素参与下,孕妇体内代谢系统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改变,目前认为从代谢的角度,妊娠期可分为两大阶段:孕早期为第一阶段,胎儿生长相对较慢,而以器官的分化发育为主,此期以合成代谢为主,母体处于养分积累的阶段;从孕中期开始,伴随激素的参与,分解代谢大量启动,胎盘转运功能也增强,以满足胎儿快速生长所需的能量和养分.下面就妊娠期糖类、脂类及氨基酸代谢方面的改变做一综述.
作者:辛静;黄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病例女,39岁,孕2产1,因右下腹痛2 d伴恶心、呕吐、发烧1 d在家中抗炎治疗后腹痛未见好转,于2010-1-24以阑尾炎急诊人外科.查体:T 38.0℃,P 102次/min,R 21次/min,BP105/70 mmHg,痛苦面容,全腹压痛,有反跳痛,以右下腹麦氏点为重,伴有轻度肌紧张,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作者:张文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实验小鼠体内注射重组鼠β防御素2(MBD2)后细胞因子的变化,评价重组MBD2对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并对其抗感染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重组MBD2蛋白注射实验小鼠,利用PCR半定量检测小鼠肺组织中TLR2、IL-1β、TNF-α、MBD2和β-Actine mRNA的表达;重组MBD2治疗NTHi肺部感染小鼠,通过肺指数、肺组织病理切片及肺部荷菌数检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体内注射重组MBD2可显著提高实验小鼠肺组织TLR2、IL-1β、TNF-α及MBD2等细胞因子的表达量;重组MBD2的应用能显著降低NTHi肺部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及肺组织内的NTHi荷菌数,并能减轻感染小鼠肺组织的炎性浸润程度,明显改善其肺部病变.结论 重组MBD2在体内对NTHi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重组MBD2对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密切相关,为防御素抗感染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作者:丰锋;姚锋;李婉宜;李燕;张强;李明远;邵京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丙泊酚全身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下腹痛等并发症影响.方法 2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A组实施单纯丙泊酚全身麻醉;B组用0.2%罗哌卡因行改良骶管阻滞麻醉[1],麻醉起效后,再用瑞芬太尼连续静脉推注,增强镇痛效果.结果 B组病人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术后下腹痛发生率和程度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 0.2%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明显优于丙泊酚的麻醉效果,减轻术后下腹痛等并发症,对下肢运动无影响.
作者:田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静脉声学造影对宫腔疾病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诺维(Sono Vue)造影剂对21例宫腔疾病的宫腔异常回声行静脉学造影,记录病灶及子宫肌层的显像顺序、充盈方式及增强强度,以手术病理为标准,分析比较不同病因的宫腔异常回声造影显像特点.结果 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胚物残留、宫腔粘连等宫腔疾病的声学造影表现各不相同.结论 静脉声学造影能较准确地鉴别诊断宫腔疾病的宫腔异常回声.
作者:刘小玲;官爱平;许莉;王仙荣;龚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测定糖尿病肾病中活性TGF-β1的水平,研究阻断TSP-1介导的TGF-β1活化能否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纤维化进程.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肾病组(DM组)、多肽干预组(DT组,给予人工合成多肽LSKL 100μg/d),每组10只.每隔4周,测定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16周取肾标本,行病理组织检查,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活性及总体TGF-β1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TSP-1及TGF-β1的表达.结果 DT组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明显低于DM组(P<0.01),肾组织病理改变也明显较轻;DM组、DT组与NC组相比,肾组织总体TGF-β1、活性TGF-β1水平明显增高;DT组与DM组相比,总体TGF-β1含量差别不明显(P>0.05),但活性TGF-β1含量明显下降,差别显著(P<0.05).NC组肾组织TSP-1无阳性表达、TGF-β1少量表达,而DT组与DM组两者的阳性表达面积显著增强;DT组与DM组TSP-1、TGF-β1阳性表达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进程中,TSP-1是活化TGF-β1的重要因子,阻断TSP-1介导的TGF-β1活化,能延缓肾纤维化进程.
作者:米永杰;李健;刘卫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莪术油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莪术油.不同浓度的莪术油处理MDA-MB-231细胞,MTT检测干预后细胞生长抑制率,LDH试剂盒检测LDH释放,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测定抗凋亡蛋白Bcl-2、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结果 莪术油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增加细胞内LDH在细胞培养基的释放.Hoechst 33342染色显示莪术油诱导细胞凋亡,Western B1otting显示莪术油处理降低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结论 莪术油通过调节Bc1-2、Bax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株凋亡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的增殖.
作者:李小华;孙毅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B超监测卵泡发育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病因学诊断意义及评价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不孕患者阴道B超监测排卵情况,并对其中的24例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患者进行了37个周期的促排卵治疗.结果 81例不明原因不孕的患者有24例(29.63%)表现为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高于对照组的10例(15.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1例患者共监测了132个周期的卵泡发育情况,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的周期占46.97%(62/132),有35例进行了2次以上的监测,20例重复出现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重复出现率为57.14%.结论 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是造成不孕征的重要原因之一,B超监测是诊断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的主要方法,B超监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卵泡发育,有利于诊断和治疗时机的选择.
作者:邹丽华;李莉;赖欣;唐蓉;周晓莉;魏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妊娠晚期妇女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取向,以及产前教育对妊娠妇女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产科门诊产前检查孕妇420例进行问卷调查,并追踪分娩结局.结果 274例接受产前教育的孕妇选择自然分娩占67.89%,146例未接受产前教育的孕妇选择自然分娩占52.05%;对分娩时疼痛耐受的认知受教育组与未接受教育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追踪分娩结局,自然分娩214例,占50.95%,剖宫产206例占49.05%,与产前选择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产前教育对分娩方式认知选择有较大的影响,应推广产前教育宣传,开展分娩镇痛技术,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杨秀群;宋茂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2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思密达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思密达口服.观察思密达灌肠治疗与口服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74%,对照组总有效率74.4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安全实用,适于推广.
作者:郭继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子痫前期是导致母亲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发展中国家[1].子痫前期患者围生儿并发症主要包括:早产儿(15%~67%),胎儿生长受限(10%~25%),缺氧性脑损伤(<1%),围生儿死亡(1%~2%)[1].
作者:何国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与粘液性囊腺癌的CT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资料,病理对照下分析其CT表现.结果 粘液性囊腺瘤21例,其中15例为多房囊性肿物,6例为单房囊性肿物;交界性4例,2例表现为局限性囊壁增厚,2例为囊性肿物内混杂实性成分;粘液性囊腺癌10例,其典型CT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以囊性成分为主.结论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与粘液性囊腺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可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任青;石思李;柯祥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Bcl-2蛋白和Bax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56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Bcl-2蛋白及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cl-2蛋白、Bax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8.93%和33.93%,二者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在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率(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有无腹水有关(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Bax蛋白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类型、手术-病理分期、有无腹水均无关(P>0.05).结论 Bcl-2蛋白和Bax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无表达,而在卵巢癌组织中有较高水平表达,提示Bcl-2蛋白和Bax蛋白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王颖欣;韩萍;陈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8例患者及同期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肌瘤而未行剔除术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和产褥病率.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产褥病率、产后出血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产科医生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剖宫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作者:杨炜;唐雄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氨甲喋呤联合中药及后穹窿穿刺治疗破裂型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32例B超盆腔积液<4 cm,后穹窿穿刺抽液少于40ml,不适宜或拒绝手术的破裂型异位妊娠以氨甲喋呤75mg肌注,每日1次,共5次;同时联合中药1剂/天,连服7天及后穹窿穿刺抽液1~3次.结果 血β-HCG治疗前为(3236.31±33584.84)IU/L,治疗半月后血β-HCG为(1544.64±16029.49)IU/L,有显著差异(P<0.001);治疗前包块大小为(6.14士69.07)cm,治疗半月后包块大小为(2.96±30.69)cm,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氨甲喋呤联合中药及后穹窿穿刺治疗破裂型异位妊娠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邹敏;罗毅;李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医用药杯是临床和手术器械包内常规使用的器具.集中式管理模式的推行,使临床大量使用的药杯类小器皿都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清洗、包装和灭菌.手工清洗处理量极大,机器清洗常因无合适的盛装工具而导致无法彻底有效清洗,如果长期未洗干净,陈旧性残留物留在杯底,经过热力消毒和灭菌,易形成顽固的垢层,带来感染隐患[1].
作者:田小华;黄浩;周晓丽;陈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通过近年来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提出了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理念,建成了具有特色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作者:梁楠;昝加禄;张晓;王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hMOF、P53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非特异性炎中hMOF和P53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都提示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hMOF蛋白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而P53蛋白却成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 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hMOF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53蛋白的表达呈上升的趋势,表明随着hMOF表达的下降从而导致P53蛋白不能正常的乙酰化,失去修复损伤DNA的功能,这可能与宫颈病变的进展相关.
作者:刘宝;魏大鹏;胡丽娜;崔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维A酸乳膏过氧苯甲酰凝胶联合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184例Ⅰ~Ⅲ级(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采用0.025%维A酸乳膏5%过氧苯甲酰凝胶联合外用;对照组84例则采用0.025%维A酸乳膏外用;两组内服药物相同,连用4周,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7.58,P<0.01).讨论维A酸乳膏过氧苯甲酰凝胶联合应用,针对痤疮发病的多环节起作用,疗效满意.
作者:谢雪冰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