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伴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临床分析

蔡静;何川

关键词:BCR/ABL, 融合基因, Ph染色体,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摘要:目的 分析伴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PAL)临床特点、生物学特性、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对1例伴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MPA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及融合基因定性检测进行诊断,并予以多次不同化疗方案治疗.结果 患者在治疗期间反复出现严重肺部感染,终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MPAL病例罕见,且无统一的治疗方案,预后差.年龄和Ph染色体阳性与患者预后紧密相关.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6排螺旋CT肘头节外伤扫描方法的优化探讨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肘关节扫描方法,以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和取得高质量摄影图像.方法 将197例肘关节CT扫描病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A、B两组,A组91例,采用常规方法扫描;B组106例,采用改进方法.两位高年资主治医师盲式阅片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且对x线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图像好、较好、一般、差的分别为,A组22例(24%)、30例(33%)、28例(31%)、11例(12%);B组60例(57%)、40例(37%)、5例(5%)、1例(1%),进行统计学比较x2=42.50,P<0.005,B组明显好于A组.A组单次扫描CTDI值为12.48 mGy,B组为7.02 mGy,A组辐射剂量高于B组.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肘关节,采用改进方法值得在同行中推广应用.

    作者:马连菊;李武;付加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误诊为糖尿病足溃疡的黑色素瘤临床特点

    肢端黑色素瘤作为黑色素瘤的一个亚型,有很高的误诊率和死亡率,本文总结了现有文献报道的被误诊为糖尿病足溃疡的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希望能给临床医师一些启示.在足溃疡的诊治过程中,如果怀疑有黑色素瘤的可能性,即使可能性很小也要做病理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以减少黑色素瘤的误诊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高伟;冉兴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成都地区40~79岁常住人群糖代谢异常亚组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40~79岁不同年龄段糖代谢异常(GA)的发生与文化程度、收入、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的关系.方法 利用2008年成都地区40~79岁常住人群GA流调数据进行亚组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文化程度:40~49岁(A组),50~59岁(B组)的正常对照(NC)组高于糖调节异常(IGR)组和糖尿病(DM)组(P<0.05);收入:A组的NC高于IGR,B组的NC高于IGR和DM(P<0.05),60~69岁(C组)DM的高于NC和IGR(P<0.05);BMI:四组NC均小于IGR和DM(P<0.05);WHR:A组和C组的NC小于IGR及DM,70~79岁(D组)的NC小于DM(P<0.05).Logistic回归分析:GA的发生机会在A组和C组中随着WHR增加而升高,在B组和D组中随着BMI增加而升高.结论 不同年龄段具有相应高危文化程度、收入、BMI和WHR因素的人群是GA筛查的重点.

    作者:李芳;刘雅;欧阳凌云;黄晓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和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老年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的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125例老年病人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特点进行调查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老年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时痰标本中检出率高,占80.98%,且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对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老年患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加强整体护理,重视消毒隔离,加强隔离管理能有效降低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

    作者:严士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实践能力培训的探讨

    规范化培训医师是医学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终生教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规培中强调学习自主性,加强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与临床实践管理和检查,因此,要求上级医师应有育人意识,方可取得教、培的满意效果.

    作者:王宇;赵宏峰;蒋晓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持续镇痛泵给药对60例产妇行分娩镇痛(观察组),与同期60例未干预产妇(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现察组镇痛效果非常显著,同时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总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作者:高静虹;尹集东;任秀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高原地区肺栓塞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肺栓塞的特点、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川西高原地区(海拔≥2700来)2009年7月~2010年12月确诊的30例单纯肺栓塞及其他疾病并发肺栓塞的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结果 30例患者均长期高原习性生活,伴有红细胞增多症,肺检塞发病率高.结论 高原地区肺栓塞与高原红细胞增生有关,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常见,并发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起病隐匿,应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抗凝治疗周期应较长.临床医生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力争做到早预防、早诊断及早治疗.

    作者:常莉;张泽奎;禹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high-frequency ultrasound,HFUS)对下肢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imities,VTL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90例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疑有VTLE的病例进行HFUS检查,二维观察下肢静脉管壁厚度、内膜、瓣膜显示情况、管腔内血栓回声.多普勒起声观察静脉内血流充盈情况、有无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结果 HFUS诊断VTLE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8.8%和95.0%,其中急性血栓(133例)呈均质低回声、亚急性(20例)呈稍高回声、慢性(17例)呈实质性较强回声,慢性可见侧枝循环.血栓管腔无血流信号显示或血流信号克盈缺损.另外管壁增厚22倒,内膜显示或增厚20例,瓣膜功能不全35例.结论 HFUS对于VTLE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清晰显示不同阶段血栓、管壁及内膜情况、瓣膜功能及侧支循环情况.

    作者:肖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前列腺素E1对兔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周围组织NO的影响

    目的 现察前列腺素E1对家兔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周围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造模成功后,分别于造模后第7天(未用药)、第17天(用药后第10天)、第27天(停药后第10天)取材,测定各组神经根周围组织NO含量.结果 用药后前列腺素E1组神经根周围组织NO含量降低(P<0.05),与地塞米松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列腺素E1能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周围组织NO的含量,它是前列腺素E1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孙煦化;肖荣驰;王莉;孙君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颈动脉狭窄的影像学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的影像学对比分析.方法 运用Philips-7500型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5~8.0MHZ.对64例临床怀疑有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头颅核磁(MRA)成像检查,所有患者MRA检查后两周内接受了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96.88%,特异性35.71%,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93.75%,特异性71.43%.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对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A和DSA,可以看出超声在颈动脉壁的形态改变研究上较MRA和DSA敏感,且超声可对斑块性质作出判断,这是MRA和DSA所无法做到的.

    作者:邹翰琴;周克松;刘志辉;颜媛;罗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表现及其分型探讨

    目的 研究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表现及其分型,以提高超声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及其鉴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膀胱镜活检,且病理证实的161例腺性膀胱炎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归纳其声像图特征.结果 本组161例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弥漫增厚型57例、扁平增厚型43例、乳头结节型32例、团块型24例及囊肿型5例.结论 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有其特征性,加强对其声像图特征的认识,可提高该病的超声诊断.

    作者:王淑玉;李永忠;蔡迪明;庄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何首乌所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何首乌所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6例因服用何首乌所导致药物性肝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26例患者的相关检查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26例患者经相应保肝治疗后均痊愈,无死亡病例,患者痊愈时间28~58 d,平均(36.4士9.5)d.结论 何首乌致肝炎的发病原因至今仍未清楚,可能与患者本身的过敏体质有一定的关系,对疾病诊断时监测转氨酶的结果对诊断有较大意义.

    作者:宋良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糖尿病足合并感染治疗的有效性系统综述

    感染是糖尿病足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尽管可以引起明显的并发症(包括下肢截肢)和死亡,但其佳治疗还没有广泛一致的指南.目前还没有发表有关治疗选择科学证据的重要综述.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美国)和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评价研究所(NICE,英国)目前正在制定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指南,这些指南将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而NICE颁布的指南将根据对文献的系统回顾.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在2008年发表了关于糖尿病足骨髓炎的循证医学指南.本综述着重于治疗,没有涵盖感染的定义、诊断方法以及重要的细菌定殖与感染.

    作者:姜鹏;李翔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 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度妊高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为42例重度妊高征患者产前、产后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从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等方面实施科学的、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34例采用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8例自然分娩,4例并发子痫;1例孕妇脑栓塞,婴儿死亡.结论 为重度妊高征患者实施科学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及产科质量,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护理管理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对二十家基层医疗机构三十次的现场检查、督导和考核中存在的典型护理管理问题.结果 基层医院的护理核心管理问题严重、典型,其急救物品、无菌物品合格率均不达标,重点部门如手术室、供应室的管理质量、安全令人堪忧.结论 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基层医院自身更应积极努力,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尽快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刘永红;朱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 现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肺炎(中医辩证为痰热壅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老年人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应用甲磺酸帕珠沙星合用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甲磺酸帕珠沙星静脉滴注,疗程均为7~14 d,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治疗疗程短于对照组,显效时间分别为(7士1.8)d和(11士1.5)d,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炎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作者:周永瑞;谭永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介绍几种巧止呃逆方法

    呃逆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膈肌不自主的间歇的收缩运动引起的一种临床表现,吸气时声门突然关闭发出一种短促的特别的声音,往往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它可单独发生,又常继发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呃逆常在受凉,进食过急、过快、过烫、过冷的情况下突然发生.

    作者:刘春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针刺配合中药火疗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现察针灸配合中药火疗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火疗治疗;对照组(30例),只采用针刺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97%;对照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0%和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配合中药火疗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馨谊;蹇文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变迁及对抗菌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南充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2010年9月诊治的183例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的特点和耐药情况.结果 收集致病菌18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10株,革兰氏阳性菌59株,真菌14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多见,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对第三代头孢耐药严重,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者.结论 医院获得性肺炎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优势菌株,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应加强监管和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董琼;邓安彦;王波;蒲青;陈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开腹胆道手术后再次腹腔镜胆道探查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开腹胆道手术后再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对20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与20例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优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组.结论 开腹胆道手术后病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程彩涛;张林菲;陈先祥;蔡庆和;刘小波;何志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