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宣文;杨丽;袁术生
目的 现察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72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相关问题的护理对策.结果 在使用胰岛素泵的病人中出现异常情况15例占20.8%;其中,导管脱落6例占8.2%,输注导管堵塞6例占8.2%,红、肿、痛3例占4.1%.结论 应加强护理人员对胰岛素泵的操作培训,了解胰岛素泵常见问题发生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对保证胰岛素泵治疗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英;张永琼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现察喜炎平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两组患者在吸氧、祛痰的基础上,治疗组用喜炎平治疗,对照组用病毒唑治疗,根据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发热、喘憋、肺部罗音消失时间缩短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喜炎平抗病毒作用比病毒唑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洪英;唐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对二十家基层医疗机构三十次的现场检查、督导和考核中存在的典型护理管理问题.结果 基层医院的护理核心管理问题严重、典型,其急救物品、无菌物品合格率均不达标,重点部门如手术室、供应室的管理质量、安全令人堪忧.结论 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基层医院自身更应积极努力,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尽快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刘永红;朱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治疗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各30例,两组分别采用每日早晚餐前注射诺和锐30和早晚餐前30分钟注射诺和灵30R,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FBG、2hPPG及HbAlc均明显降低(P<0.01).但诺和锐30组2hPPG、HbA1c控制好于诺和灵30R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血糖达标时间短于诺和灵30R组(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诺和锐30在疗效及安全性更优于诺和灵30R,也更易于为患者接受.
作者:雷晓燕;李丙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规范化培训医师是医学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终生教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规培中强调学习自主性,加强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与临床实践管理和检查,因此,要求上级医师应有育人意识,方可取得教、培的满意效果.
作者:王宇;赵宏峰;蒋晓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SA)在新诊断的Ⅱ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79例新诊断T2DM的分为NAFLD组患者39例,非NAFLD组患者40例,分别测定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淀粉样蛋白A(SSA)、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教(ISI).结果 NAFLD组患者的血清SSA以及BMI、W/H、ALT、AST、FINS、TG及HOMA-IR较非NAFLD组患者显著增高(P<0.01),NAFLD组的年龄、ISI、HDL显著降低(P<0.01).新诊断的T2DM是否合并NAFLD与年龄、BMI、FINS及SSA有相关性(P<0.05).SSA与BMI,FINS,W/H呈正相关(P<0.05).结论 BMI、空腹胰岛素及SSA水平是新诊断的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并且BMI、腰臀比、空腹胰岛素水平与SSA水平具有相关性.
作者:张敏;唐荣珍;张维;辜晓惠;陈德薇;董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效果.方法 对73例斜疝患儿经微型腹腔镜加自制疝环针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3 d,双侧较单侧手术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延长,近期无皮下血肿、缺血性睾丸炎等并发症,随访6~33个月,无复发.结论 徽型腹腔镜下使用自制疝环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优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操作简单,安全经济,疗效可靠,复发率低等诸多优点.
作者:崔采;何效东;赵晓雷;邓志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的影像学对比分析.方法 运用Philips-7500型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5~8.0MHZ.对64例临床怀疑有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头颅核磁(MRA)成像检查,所有患者MRA检查后两周内接受了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96.88%,特异性35.71%,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93.75%,特异性71.43%.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对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A和DSA,可以看出超声在颈动脉壁的形态改变研究上较MRA和DSA敏感,且超声可对斑块性质作出判断,这是MRA和DSA所无法做到的.
作者:邹翰琴;周克松;刘志辉;颜媛;罗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沉重.美国2007年的糖尿病医疗费用高达1160亿美元,其中花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费用至少占到33%[1].我国尚没有包括医疗费用在内的全国性的糖尿病足病有关数据.根据2004年全国14家三甲医院调查,糖尿病足病的平均住院日是26天,医疗费用是1.5万元[2].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绝对人数剧增和患者生存期延长,糖尿病足病的发病率及其医疗费用必然增长迅速.根据国外的数据,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5%会发生足病问题,85%的糖尿病患者的截肢是由于糖尿病足溃疡所致.近调查说明,糖尿病足溃疡已经成为我国住院患者中慢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其在慢性溃疡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从1996年调查时的4.9%增加到2008年调查时的33%[3],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如被截肢,预后很差.李翔等报告了截肢患者随访5年,其死亡率将近40%[4].因此,加强糖尿病足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樟荣;刘志国;顾洪斌;姜玉峰;牛文芳;王玉珍;兰颖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经临床病理诊断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60例,正常膀胱组织2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Ang-2和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Ang-2和HIF-1α在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无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均呈过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2和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7%、41.7%.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2和HIF-1α阳性表达率随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经统计检验,Ang-2与HIF-1α的等级相关系数rs为0.49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膀胱组织在癌变过程中获得了Ang-2、HIF-1α受体.Ang-2、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均随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表明Ang-2、HIF-1α阳性率越高,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度越高,浸润越深.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2和HIF-1α的表达具有两两正相关关系;两者相互作用,通过影响肿瘤血管形成,共同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学华;陈善勤;甘道举;常从旺;赖建平;万旭辉;付光华;李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hereral neuropathy,DPN)患者截肢原因及特点,为防控DPN患者截肢提供初步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2所重庆综合性医院136例DPN病例截肢原因和特点.结果 DPN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时,其截肢的主要原因是足部骨髓炎(36.2%),其次为混合性坏疽(25%)和干性坏疽(18.1%),以上三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单纯DPN组;截肢以踝关节以下的居多(72.4%).而单纯DPN患者截肢例数仅占全部例数的14.7%,其截肢的主要原因是湿性坏疽(65%),其比例显著高于与DPN合并PAD组,其次为夏科关节病(20%)和创伤(10%);截肢以踝关节以上的居多(85%),与DPN合并PAD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DPN合并PAD时截肢风险增加,足部骨髓炎、混合性、干性坏疽是DPN合并PAD患者的主要截肢原因;湿性坏疽是DPN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DPN合并PAD时截肢多见于踝关节以下,而单纯性DPN截肢多在踝关节以上.
作者:张艳;张敏;陆德宾;陈兵;代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胸腔积液病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50例老年胸腔积液患者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0例老年胸腔积液患者病因中恶性胸腔积液86例(57.3%),结核性胸腔积液30例(20.0%),心功能不全14例(9.3%),细菌感染8例(5.3%),肝硬化4例(2.7%),其他痰病及不明原因8例(5.3%).结论 老年胸腔积液病因复杂,临床诊断时应拓宽思路,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
作者:郎松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以及与心脏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中的心率(HR)、24 h连续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每5 min节段R-R间期标准差(SDNNIndex)、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相邻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6项时域指标对56例原发性高血压(B组)和41例正常人(A组)的24 h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较A组明显降低(P均<0.O01),平均心率明显增快(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其损害指标变化更为明显.
作者:李莉;于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心理抵抗的原因与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60例存在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确定心理性胰岛素抵抗(PIR)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60例均存在不同原因、不同程度的心理抵抗.结论 当患者出现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心理抵抗现象时,积极与患者沟通,正确评估和分析产生的原因并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胰岛素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韩菊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与氯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口服氯沙坦50mg/d,每日1次;实验组:常规治疗+口服氯沙坦50 mg/d,250 ml生理盐水+血塞通注射液0.45 g,静滴每日1次.两组均为15 d 1个疗程,停药5 d后开始第2疗程,共2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白蛋白(ALB)、血胆固醇(CH0)、甘油三酯(TG)、TL高密度脂蛋白(HDL)、24 h尿蛋白定量、静息血压(BP)、空腹血糖(FBS)、餐后2 h血糖(PBG)、血液流变学中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可以更好的降低早期糖尿痛肾病UAE,升高ALB(P<0.01),也可降低CHO、TG及升高HDL,改善血液流变学(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与氯沙坦联合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更有助于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尿蛋白,疗效好于单用氯沙坦.
作者:杨岳;谢席胜;冯胜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伴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PAL)临床特点、生物学特性、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对1例伴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MPA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及融合基因定性检测进行诊断,并予以多次不同化疗方案治疗.结果 患者在治疗期间反复出现严重肺部感染,终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MPAL病例罕见,且无统一的治疗方案,预后差.年龄和Ph染色体阳性与患者预后紧密相关.
作者:蔡静;何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无痛人流术建立静脉给药通道,手背小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对初期推注药液时引起疼痛感觉的比较,以便选择佳穿刺部位.方法 选择61例作手背表浅静脉穿刺(A组)123例作上肢头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B组)并对两组病人穿刺的成功率和疼痛感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的统计学结果P>0.05.结论 采用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成功率高,初期推注药液时刺激小,痛感率低,值得借鉴.
作者:王小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耳保护措施对耳周围局麻手术患者的耳部保护效果,寻求佳的耳部保护方法,并形成相关护理规范.方法 将耳周围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现察组在外耳门处置一棉球.对照组在外耳门处置一棉球,然后予以保护贴膜保护.术后对两组手术患者进行回访.结果 两组患者中观察组反应较好,对照组反应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耳用围局麻手术患者,应采取必要的耳保护措施,在外耳门处置一棉球,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耳保护方法,可有效地避免术中各种因素对耳道及耳内器官的伤害.
作者:秦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给予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44例,只给予雷贝拉唑治疗;其中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给予HP根除三联治疗.治疗4周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比较,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和疼痛消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糜烂性胃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对照组为7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显著,症状改善快,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兰庆榜;黄飞姻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CA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无痛性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常应用心血管反射试验、心率变异性分析、QT间期测定、压力反射敏感性分析及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诊断.这些检查方法各有利弊.本文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任卉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