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胡敏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影响因素和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创手术治疗52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治疗、随访资料.所有患者中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42例,其中左侧优势31例,右侧优势11例.微创手术入路以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为主.夹闭动脉瘤48例,瘤囊包裹术4例,术中应用血管临时阻断技术15例.结果 术后随访4月~1.5年,优良37例,轻残12例,重残1倒,死亡2例.结论 大脑前动脉一侧A1优势与前交通动脉瘤有密切关系.翼点入路微创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行之有效的方法.Hunt-Hess Ⅰ~Ⅲ级的前交通动脉瘤应早期手术.夹闭动脉瘤前充分分离、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Heubner回返动脉、穿支动脉的保护尤其重要.
作者:李志立;黄光富;王振宇;曾义;何宗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感染是糖尿病足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尽管可以引起明显的并发症(包括下肢截肢)和死亡,但其佳治疗还没有广泛一致的指南.目前还没有发表有关治疗选择科学证据的重要综述.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美国)和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评价研究所(NICE,英国)目前正在制定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指南,这些指南将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而NICE颁布的指南将根据对文献的系统回顾.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在2008年发表了关于糖尿病足骨髓炎的循证医学指南.本综述着重于治疗,没有涵盖感染的定义、诊断方法以及重要的细菌定殖与感染.
作者:姜鹏;李翔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以及与心脏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中的心率(HR)、24 h连续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每5 min节段R-R间期标准差(SDNNIndex)、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相邻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6项时域指标对56例原发性高血压(B组)和41例正常人(A组)的24 h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较A组明显降低(P均<0.O01),平均心率明显增快(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其损害指标变化更为明显.
作者:李莉;于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的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125例老年病人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特点进行调查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老年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时痰标本中检出率高,占80.98%,且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对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老年患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加强整体护理,重视消毒隔离,加强隔离管理能有效降低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
作者:严士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呃逆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膈肌不自主的间歇的收缩运动引起的一种临床表现,吸气时声门突然关闭发出一种短促的特别的声音,往往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它可单独发生,又常继发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呃逆常在受凉,进食过急、过快、过烫、过冷的情况下突然发生.
作者:刘春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乙肝病毒(HBV)携带的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7例HBV携带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予以3HREV/6HR治疗;对照组47例,予以3HRZE/6HR治疗.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几率为24.0%,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几率为48.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抗结核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93.6%,抗结核化疗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治疗HBV携带的肺结核患者疗效好,肝毒性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小云;于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华西医院住院糖尿病足的流行率及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病案查询系统检索华西医院1996~2009年糖尿病足病患者的总出院人数,记录各年度糖尿病足的患病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在1996.01~2009.12期间,我院共收治糖尿痛患者16340人,其中糖尿病足(DF)患者662人(男370倒,女292例),DF的流行率4.05%(1996~2006年为3.37%,2006~2009年为6.5%),DF的流行率随糖尿病患者的增加而逐渐增加;DF的发生无性别差异;14年间我院DF患者的总治愈率为61.9%,好转率23.7%,无效率为14.4%;糖尿病足诊治中心成立后其总治愈率为70.2%,远高于成立前的42.3%,尤其是在既往治愈率较低的Wagner 3、4级患者;随着Wagner分级的增高,DF治愈率逐渐降低.在662例患者住院期间共死亡27例,病死率4.07%.死亡组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胃肠植物神经病变、冠心病(coronaryheart disease,CHD)、高血压(hypertension,HTN)、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未死亡组,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所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和呼吸衰竭.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多为高龄且糖尿病痛程长者,常合并糖尿病神经及外周动脉病变;DF的流行率随糖尿病患者的增加而逐渐升高;DF的发病无性别差异;DF患者随着Wagner分级的增高,其治愈率逐渐降低;通过多学科合作综合治疗,可提高DF的治愈率;DF患者的死亡率较高,死亡原因多为心脑血管疾病和肺部感染所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和呼吸衰竭.
作者:李永恒;何利平;冉兴无;王椿;刘关键;陈大伟;陈利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肺功能检测在慢性咳嗽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6慢性咳嗽患者行肺通气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测定,并对测定结果的临床价值进行评定.结果 176例患者肺功能异常者29例(14.48%),其中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阳性17例(58.62%);肺功能正常者有147例,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阳性46例(31.29%).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阳性总例数为63例,阳性率35.80%;肺功能正常且小气道病变者98例(66.67%),其中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阳性者41倒(41.84%);肺功能正常无小气道病变患者49例,其中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阳性者5例(10.20%),肺功能正常的小气道病变患者支气管激发(舒张)阳性率高于无小气道病变者(P<0.01).结论 慢性咳嗽通气功能下降比例较少,气道高反应性比例较高;肺通气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测定应作为慢性咳嗽的一线的检查.
作者:周燕;戴吉;蒋贵平;胡蝶;杨厚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持续镇痛泵给药对60例产妇行分娩镇痛(观察组),与同期60例未干预产妇(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现察组镇痛效果非常显著,同时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总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作者:高静虹;尹集东;任秀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Morrris水迷宫实验,现察成年大鼠单次乳化异氟醚(EI)静脉麻醉后行为学的变化,探讨EI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n=72),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n=12)、30%脂肪乳组(E组n=12)、8%乳化异氟醚组(EI组,内伉四个亚组即EI麻醉后2h、1d、7d、14d组,每组n=12).给药前所有大鼠先进行Morris水迷宫训练6d,记录逃避潜伏期,总路程,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平台象限游泳路程占总游泳路程百分比,游泳速度和经过平台次数.测试结束后,C组不做任何处理、E组给予30%脂肪乳(1.5ml/kg)后2h再次行水迷宫测试);EI组给予8%乳化异氟醚(1.5m1/kg)后按上述分组分别于麻醉苏醒后2h、1d、7d、14d再次行水迷宫测试,观察指标同麻醉前.结果 EI后2h组逃避潜伏期(15.5士15.3)s和总路程(386.8士227.2)cm明显长于C、E组潜伏期(8.8士6.1,9.3士2.8)s和总路程(234..8士118.4,291.6士89.3)cm(P<0.01);EI后2h组平台象限停留时间(35.0士9.8)s与C组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相比(45.4士12.7)s明显缩短(P<0.01);平台象限游泳路程占总游泳路程百分比、游泳速度和经过平台次数各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次静脉注射EI在2h内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影响,停药1d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即可恢复到麻醉前水平,提示单次注射EI不会造成持久性的学习记忆功能损害.
作者:彭晶;朱昭琼;刘旭;张超;李玲;郑雪;樊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hereral neuropathy,DPN)患者截肢原因及特点,为防控DPN患者截肢提供初步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2所重庆综合性医院136例DPN病例截肢原因和特点.结果 DPN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时,其截肢的主要原因是足部骨髓炎(36.2%),其次为混合性坏疽(25%)和干性坏疽(18.1%),以上三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单纯DPN组;截肢以踝关节以下的居多(72.4%).而单纯DPN患者截肢例数仅占全部例数的14.7%,其截肢的主要原因是湿性坏疽(65%),其比例显著高于与DPN合并PAD组,其次为夏科关节病(20%)和创伤(10%);截肢以踝关节以上的居多(85%),与DPN合并PAD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DPN合并PAD时截肢风险增加,足部骨髓炎、混合性、干性坏疽是DPN合并PAD患者的主要截肢原因;湿性坏疽是DPN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DPN合并PAD时截肢多见于踝关节以下,而单纯性DPN截肢多在踝关节以上.
作者:张艳;张敏;陆德宾;陈兵;代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CA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无痛性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常应用心血管反射试验、心率变异性分析、QT间期测定、压力反射敏感性分析及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诊断.这些检查方法各有利弊.本文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任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对二十家基层医疗机构三十次的现场检查、督导和考核中存在的典型护理管理问题.结果 基层医院的护理核心管理问题严重、典型,其急救物品、无菌物品合格率均不达标,重点部门如手术室、供应室的管理质量、安全令人堪忧.结论 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基层医院自身更应积极努力,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尽快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刘永红;朱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规范化培训医师是医学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终生教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规培中强调学习自主性,加强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与临床实践管理和检查,因此,要求上级医师应有育人意识,方可取得教、培的满意效果.
作者:王宇;赵宏峰;蒋晓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沉重.美国2007年的糖尿病医疗费用高达1160亿美元,其中花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费用至少占到33%[1].我国尚没有包括医疗费用在内的全国性的糖尿病足病有关数据.根据2004年全国14家三甲医院调查,糖尿病足病的平均住院日是26天,医疗费用是1.5万元[2].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绝对人数剧增和患者生存期延长,糖尿病足病的发病率及其医疗费用必然增长迅速.根据国外的数据,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5%会发生足病问题,85%的糖尿病患者的截肢是由于糖尿病足溃疡所致.近调查说明,糖尿病足溃疡已经成为我国住院患者中慢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其在慢性溃疡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从1996年调查时的4.9%增加到2008年调查时的33%[3],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如被截肢,预后很差.李翔等报告了截肢患者随访5年,其死亡率将近40%[4].因此,加强糖尿病足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樟荣;刘志国;顾洪斌;姜玉峰;牛文芳;王玉珍;兰颖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青年肥胖症伴或不伴腹型肥胖两组间相关疾病的临床比较.方法 采用整体分层抽样调查内江市青年4160名,选择其中年龄、性别、体重相匹配的159名肥胖症不伴腹型肥胖者(对照组)及89名肥胖症伴腹型肥胖者(研究组)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压(Bp)、血脂、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血甘油三脂、收缩压、舒张压和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年肥胖症伴腹型肥胖者发生代谢综合症及心血管性疾病的危险性高于肥胖症不伴腹型肥胖者.
作者:甘华葵;丁燕;孙毅;陈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近9年来不完全川崎病的发病情况、年龄构成、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和治疗情况,提高对不完全川崎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 对全州17个县市各医院确诊的不完全川崎病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调查,并与完全川崎病进行比较.结果 307例川崎病中83例为不完全川崎病,发生率为27%.不完全川崎病在性别、年龄构成与完全川崎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完全川崎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其次是口腔粘膜的改变,少见的为淋巴结肿大.除发热外,其余各项表现与完全川崎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损害37例(44.58%),与完全川崎病的冠脉损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中度以上冠脉损害则与完全川崎病组有显著差异(P<0.01).不完全川崎病程第二周血小板明显增高,白细胞明显下降,与完全川崎痛完全一致.不完全川崎病血清CRP为(37.86士48.89)mg/L,明显低于完全川崎病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完全川崎病对丙球敏感,与完全川崎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①凉山州不完全川崎病发生率高于国内大样本调查的发生率.②年龄大小不是引起不完全川崎病的主要原因.③临床表现的差异不是诊断不完全川崎病的指标.④心血管的损害,特别是冠状动脉的中重度损害仍然是不完全川崎病的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⑤不完全川崎病对丙球治疗反应敏感,早期使用,可有效防止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
作者:石艳;戴莉;杨尧;杨玉湘;张海;周静;黄婷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溃疡伴周围动脉病变(PA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82例资料完整的住院糖尿病足(DF)患者,根据有无周围动脉病变分为有动脉病变组(92例)以及无动脉病变组(90例),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伴PAD的DF患者的年龄较无PAD的DF患者更大、糖尿病病程较无PAD的患者更长(P<0.05),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骨髓炎、坏疽等的比例高于无PAD患者(P<0.05或P<0.01) ;入院时随机血糖、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无PAD患者(P<0.05或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9,P=0.001)、冠心痛(OR=1.65,P=0.003)、入院时随机血糖(OR=3.51,P=0.005)、HbA1c(OR=1.69,P=0.007)、坏疽(OR=3.24,P=0.043)、尿微量白蛋白(OR=1.15,P=0.031)、血尿酸(OR=2.13,P=0.019)是伴PAD的DF患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伴PAD的DF患者病变程度重,伴发症多;年龄、冠心痛、入院时随机血糖、HbAlc、尿微量白蛋白和血尿酸水平是DF患者周围动脉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莎;冉兴无;钟晓卫;刘宜东;陈利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经临床病理诊断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60例,正常膀胱组织2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Ang-2和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Ang-2和HIF-1α在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无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均呈过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2和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7%、41.7%.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2和HIF-1α阳性表达率随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经统计检验,Ang-2与HIF-1α的等级相关系数rs为0.49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膀胱组织在癌变过程中获得了Ang-2、HIF-1α受体.Ang-2、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均随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表明Ang-2、HIF-1α阳性率越高,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度越高,浸润越深.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2和HIF-1α的表达具有两两正相关关系;两者相互作用,通过影响肿瘤血管形成,共同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学华;陈善勤;甘道举;常从旺;赖建平;万旭辉;付光华;李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效果.方法 对73例斜疝患儿经微型腹腔镜加自制疝环针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3 d,双侧较单侧手术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延长,近期无皮下血肿、缺血性睾丸炎等并发症,随访6~33个月,无复发.结论 徽型腹腔镜下使用自制疝环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优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操作简单,安全经济,疗效可靠,复发率低等诸多优点.
作者:崔采;何效东;赵晓雷;邓志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