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MGN2对大肠埃希氏菌黏附Hela细胞的影响

李夏;邓璐霞;吴桂霞;曹玥;范波;赵静;韩琴;陈善泽;高祥;黄宁

关键词:HMGN2, 细菌, 黏附, Hela细胞
摘要:目的 探讨HMGN2对大肠埃希氏菌黏附Hela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Hela细胞模型,先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黏附Hela细胞模型的建立.用以下三组不同方式,观察梯度抑菌浓度下(分别为5,10、15μg/ml)HMGN2对细菌黏附的影响.黏附抑制组:HMGN2、细菌、细胞共同孵育1小时;干扰模型组:细菌、细胞孵育1小时后,PBS洗去未黏附细菌,再加入HMGN2孵育2小时,细菌预处理组:HMGN2、细菌孵育2小时,离心洗去HMGN2,收集细菌,所得细菌再与细胞孵育1小时.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观测细胞内、外活菌数,并计算黏附指数以夏黏附抑制率.结果光镜及扫描电镜可见细菌黏附于细胞表面,黏附模型构建成功.三组的结果均提示:在HMGN2梯度抑菌浓度下,细菌的黏附指数随着HMGN2的浓度的升高而减小;黏附抑制率则随着其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P<0.05).结论 抑菌浓度下的HMGN2;对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黏附Hela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低已经黏附于细胞表面的细菌的黏附能力;可能直接作用于细菌,导致其黏附能力降低.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外伤急性期血微量元素测定及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全血微量元素在急性期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法,423例急性脑外伤患者按入院时GCS分为特重型脑伤组(GCS3~5分)、重型脑伤组(GCS6~8分)、中型脑伤组(GCS9~12分)及轻型脑伤组(GCS13~15分),采用BH5100S型原子吸收先谱仪检测伤后第3、7天全血铜、锌、镁、铁、钙的含量.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60例.结果伤后3、7天,各组之间铜、锌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镁、铁的含量在特重型脑伤组中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重型脑伤组和重型脑伤组的血钙水平明显高于中型脑伤组、轻型脑伤组和对照组.在急性期各脑伤组的血5种微量元素平均值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 血镁、铁、钙元素含量在特重型脑伤中有明显变化,但脑外伤早期的铜、锌、镁、铁、钙平均值均在正常值内,因此用血微量元素含量来判断脑外伤急性期的严重程度意义不大.

    作者:张逵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Ang-2和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和环氧化酶-2(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经临床病理诊断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60例,正常膀胱组织20倒.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检测Ang-2和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ng-2和COX-2在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无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均呈过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2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7%(28/60)、55%(33/60).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2和COX-2阳性表达率随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经统计检验,Ang-2与COX-2的等级相关系数rs为0.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膀胱组织在癌变过程中获得了Ang-2、COX-2受体.Ang-2、COX-2的阳性表达率均随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表明Ang-2,COX-2阳性率越高,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度越高.浸润越深.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2争COX-2的表达具有两两正相关关系;两者相互作用,通过影响肿瘤血管形成,共同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学华;陈善勤;罗旭;甘道举;常从旺;赖建平;万旭辉;付光华;李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例选择与手术处治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病例选择与及解决办法.方法 对15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发病时间距手术时间≤3d的患者128例,发病时间距手术时间>3d的患者18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全麻,4孔法行LC.结果 149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例中转开腹.结论 急性胆囊炎在发病72h内行LC是安全有效的,即使发病72h以上,有一定经验的外科医师仍可顺利完成手术.只要把握好手术时机,合理选择患者,术中认真仔细探作,掌握中转开腹指征,急性胆囊炎行LC是切实有效的.

    作者:陈果;袁艺;杜玲;王玉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食管扩张在治疗食管贲门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食管扩张在治疗食管、贲门狭窄中的疗效和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胃镜下置入导丝,用探条由细到粗进行扩张.结果624例病人共进行了3426次扩张,20%的患者经1~3次扩张获得长期缓解,约63%患者扩张后吞咽困难改善达0级;扩张后吞咽困难无明显改变者约占2.6%;14例导丝未能置入,1例导丝断在胃内,4例穿孔;8例出血量大;无扩张导致死亡病例.结论 扩张治疗安全、效果好,但要高度重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作者:樊荣;谢睿;支养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高浓度钾在体外循环术后的早期应用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高浓度补钾方法 在纠正体外循环术后低钾血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体外循环术后的低钾血症患者按不同血钾浓度分为三组,观察高浓度补钾方法 对纠正低血钾的作用.结果三组不同浓度的低钾血症患者,经高浓度补钾方法 ,均能在1~6 h内达到正常水平.结论 在严密监测血钾浓度和尿量等护理指标的情况下,高浓度补钾方法 是治疗体外循环术后低钾血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马秀兰;云红梅;李海阳;赵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肝腺瘤的临床及MRI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肝腺瘤的临床及MRI表现,提高对肝腺瘤的诊断及鏊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肝腺瘤患者6例的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评价MRI的诊断价值.结果 6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系偶然发现.MR平扫T1WI肿瘤常呈等或稍低信号,部分T1WI反相位图像信号下降,T2WI以高信号为主,瘤内有出血坏死信号不均匀.动脉期呈明显强化或轻~中度强化,部分瘤内出血无强化;门脉期厦延迟期扫描强化下降或持续强化.假包膜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可呈持续明显强化或延迟强化.结论 肝腺瘤临床和MR表现缺乏特异性,了解其常见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合临床可提示诊断;对部分表现不典型病例,利用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可与其它肿瘤鉴剔.

    作者:刁显明;邱丽华;林川;朱建军;何建波;敖永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干扰Gnb211对节律基因mPer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干扰Gnb211表达对节律基因mPer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12-十四酸佛波酯-13-乙酸盐(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诱导NIH3T3细胞,使其节律基因稳定表达,然后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Genesil1/Gnb211质粒(实验组)及pGenesil-1/veetor质粒(对照组)分别转染入NIH3T3细胞中,采用RT-PCR半定量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NTH3T3细胞中Gnb211及mPer1 mRN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的Gnb211以及mPer1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但经余弦分析比较两组的mPer1表达周期无明显改变.结论 干扰Gnb211使节律基因mPer1表达量降低.

    作者:谯邦兴;朱雨;刘延友;邹晏;汪宇辉;江舟;王正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老年消化性溃疡143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检测出消化性溃疡患者143例,老年组81例,胃溃疡4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1例,复合溃疡7例;中青年组62例,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1例,复合溃疡4例.老年组胃体溃疡占胃溃疡的39.5%.直径>2 cm的溃疡占30.2%,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占40.7%.均较中青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溃疡部位由幽门向贲门推移,且胃溃疡比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溃疡面积较大,合并症多且较严重.

    作者:张开强;杨大辉;余光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消化科病人角色行为异常的护理探讨

    角色行为指个体在取得某种身份后,依照某个角色性质与特点所规范及显现出来的行为[1].消化科病人在住院期间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心理素质、职业、性格以及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异常行为,从而影响身体健康.我科从2008年以来,结合消化科疾病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异常角色行为,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无痛性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及心理护理的方法 ,以提高检查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40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肠遭准备及心理护理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40例患者进行无痛性结肠镜检查,有28例肠镜清晰度达优,10例清晰度达良,2例肠道准备差改为清法灌肠完成检查.结论 为老年患者进行无痛性结肠镜检查术前只要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争心理护理,就可以大大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并明显地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申姜琼;付艳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复方黄芪煎剂对小鼠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复方黄芪煎荆对改善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比较复方黄芪煎荆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抑制小鼠及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复方黄芪煎剂可以明显提高正常小鼠血清溶血素的水平,增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PFC)的数量,明显改善环磷酰胺(Cy)及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体液免疫抑制.结论 复方黄芪煎荆具有改善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作为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辅助制剂.

    作者:高春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RASSF1A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肿瘤抑制基因RASSF1A(RAS相关区域家族1A)在大肠肿瘤中表达及与肿瘤的病理类型、转移、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45例大肠癌、33例散发性大肠腺瘤、22例正常肠黏膜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正常肠黏膜上皮中90.9%显示阳性或强阳性,大肠癌中11.1%呈强阳性,37.8%呈阳性,37.8%呈弱阳性,13.3%呈阴性,与正常肠黏膜相比,RASSF1A蛋白表达有显著减少.经半定量分析,正常肠黏膜中RASSF1A蛋白表达均呈阳性,积分范围在1~12分,平均8.18分;大肠癌中RAsSF1A蛋白表达明显减弱或缺失,积分范围在0~12分,平均4.04分,与正常肠黏膜相比,RASSF1A蛋白的表达有显著减少.大肠癌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结论 RASSF1A蛋白在正常肠黏膜中的表达均呈阳性,而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有显著减少,散发性大肠腺瘤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有所减少,提示RASSF1A功能的缺失促进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在腺瘤~癌序列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出现了一个渐进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大肠癌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

    作者:邱春华;张志宏;韩盛玺;董丹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实施《处方管理办法》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比较<处方管理办法>的新规定及存在问题,确立相应的解决措施,规范处方书写,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王礼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阿魏酸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5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激素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激素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果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激素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可明显降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惠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并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减少尿蛋白丢失.结论 激素联合阿魂酸钠治疗肾病综合征能降低血脂水平,降低血液高粘状态,改善疾病预后.

    作者:冯江超;张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三维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在三维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对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併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2周的肝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三维超声引导下PTCD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均为100%,术后饼发症发生率3.33%,与X线下,二维起声引导下的PTCD术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术后2周的肝生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维超声导向行PTCD术优于X线下和二维超声下导向穿刺,其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王管成功率高,术后钟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占斌;刘金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金属桩冠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低矮牙冠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索采用金属桩冠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低矮牙冠的可用性.方法 选择牙冠大面积缺损经完善根管治疗,临床牙冠高度不足4 mm的低矮磨牙23例,采用金属桩冠进行修复治疗.结果 23例忘牙随访6个月至4年,桩冠固位稳定,无松动脱落,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金属桩冠可应用于大面积缺损低矮磨牙的修复.

    作者:徐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是一种可以将直肠肿瘤和直肠全层一起切除的手术方法 ,兼备内镜、腹腔镜和显微手术的优点,手术损伤较小,由于特殊器械的设计使TEM能切除距肛门4~25cm的肿瘤,达到有理想切缘的完整性切除效果,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TEM由德国的Buess设计发明,并于1983年首次报道,现已被接受用于大的直肠肿瘤的治疗.这项技术于1995年首次引入中国,蒙家兴等率先在香港报道了中国首例TEM资料.本文对TEM的特殊器械及手术方法 、适应证、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作者:刘纪锋;余利坚;王玉;姚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左旋肉碱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贫血的疗效

    目的 现察左旋肉碱对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MHD)营养状况及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0例每周都透析3次的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治疗组于每次血液透析结束时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疗程6个月.对照组不予左卡尼汀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营养状态的指标、血红蛋白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六个月后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转铁蛋白、白蛋白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时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的用量减少,干体重上升及三头肌皮褶厚增加,且患者食欲和精神状态有好转.治疗组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同时病人透析中易出现的血压降低、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等并发症减少.结论 左旋肉碱可以改善维持性血透惠者的营养状况以及贫血,且使用过程中安全有效.

    作者:赵进;何联勇;陈莹;张开俊;蔡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LPS刺激对人结肠癌SW480、肺癌A549细胞HMGB1以及HBD-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刺激对SW480、A549细胞HMGB1、HBD-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浓度为5、10、50和100 ng/μl LPS刺激SW480、A549细胞24 h后,提取细胞RNA,并用RT.PCR法检测HMGBl以及HBD-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SW480以及A549细胞,HMGB1以及HBD-1均有较高的表达.在SW480细胞中,不同的LPS刺激浓度下,5ng/μl LPS即可上调HMGB1基因mRNA的表达,但其表达量并不随LPS浓度的增高而有所增加;而同样刺激条件下HBD-1基因mRNA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在A549细胞中,不同的LPS刺激浓度下HMGB1以及HBD-1基因mRNA表达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HMGB1及HBD-1固有表达于肠道及呼吸道上皮细胞.LPS能上调SW480细胞HMGB1的表达,其表达量无浓度依赖性,但LPS不能上调HBD-1的表达.在A549细胞,LPS不能诱导HMGBl以及HBD-1的表达.

    作者:陈善泽;邓璐霞;黄宁;吴桂霞;曹玥;范波;李夏;赵静;韩琴;高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急诊手术的术式探讨

    目的 评价梗阻近端结肠全切、回肠-结直肠吻合术用于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急诊手术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梗阻性左半结肠癌行梗阻近端结肠全切47例的手术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生活质量.结果47例均全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3h,平均2.1 h;术中出血50~150 ml;术后近期无并发症.全部随访6月以上,每天大便次数0.5~4次,平均1.8次,无营养不良发生,血常规及血生化正常.全组均感生活质量满意.结论 梗阻近端结肠全切、曰肠-结直肠吻合,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不影响生活质量,是一种可供治疗梗阻性左丰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选择的安全术式.

    作者:黄义明;任明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