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春华;张志宏;韩盛玺;董丹丹
目的 研究不同海拔地区成人血红蛋白与海拔高度的变化关系.方法 在不同海拔地区随机挑选居住时间为3~5年的健康官兵检洲其HGB水平,并以平原(海拔1100 m)健康官兵的HGB水平做对照.拉萨、纳赤台(海拔3 000 m~3 900 m)为第1组,当雄、沱沱河、昆仑山口、安多(海拔4000m~4900m)为第2组,五道梁、唐古拉山(海拔5000m~5900m)为第3组,在组内做差异性分析.结果平原地区与高海拔地区比较HG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于同一海拔水平的地区HGB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拔高度与HGB水平呈正相关,人HGB水平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高原低氧环境是影响HGB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
作者:冯信焰;于广飞;尹思念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LASIK术后外伤致角膜瓣移位、皱褶的治疗方法 .方法 收集LASIK术后外伤致角膜瓣移位的患者39例(39眼)在手术显微镜下祛除角膜基质裸露区新生的角膜上皮组织,刮除角膜瓣皱褶处上皮,使角膜瓣展平,覆盖透氧角膜接触镜,观察所有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结果39例患者(39眼)角膜瓣复住良好,视力均恢复术前裸眼视力.结论 及时正确地治疗角膜瓣移位,可以避免严重的角膜并发症.
作者:王洪;黄学文;黄海;陈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丁咯地尔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与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国内有关丁咯地尔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对照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应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丁咯地尔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分别为95.87%(302/315)、79.32%(211/266);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3.59、13.93;前者相对于后者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1.96.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同时具有经济学价值.
作者:方宝霞;时晓亚;李鹏;陈富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无痛性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及心理护理的方法 ,以提高检查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40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肠遭准备及心理护理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40例患者进行无痛性结肠镜检查,有28例肠镜清晰度达优,10例清晰度达良,2例肠道准备差改为清法灌肠完成检查.结论 为老年患者进行无痛性结肠镜检查术前只要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争心理护理,就可以大大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并明显地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申姜琼;付艳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现察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提高远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 自1999年1月至2009年6月,对78侧重症心脏辩膜痛患者施行瓣膜置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置换25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32例,单纯主动脉辩置援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10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结果死亡3例(低心排血量2例、心室颤动1例)死亡率3.84%.随访65例,平均随访4.5年,死亡5例.结论 对重症心脏辩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组织,选择合适瓣膜,重视圉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柳尧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肿瘤抑制基因RASSF1A(RAS相关区域家族1A)在大肠肿瘤中表达及与肿瘤的病理类型、转移、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45例大肠癌、33例散发性大肠腺瘤、22例正常肠黏膜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正常肠黏膜上皮中90.9%显示阳性或强阳性,大肠癌中11.1%呈强阳性,37.8%呈阳性,37.8%呈弱阳性,13.3%呈阴性,与正常肠黏膜相比,RASSF1A蛋白表达有显著减少.经半定量分析,正常肠黏膜中RASSF1A蛋白表达均呈阳性,积分范围在1~12分,平均8.18分;大肠癌中RAsSF1A蛋白表达明显减弱或缺失,积分范围在0~12分,平均4.04分,与正常肠黏膜相比,RASSF1A蛋白的表达有显著减少.大肠癌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结论 RASSF1A蛋白在正常肠黏膜中的表达均呈阳性,而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有显著减少,散发性大肠腺瘤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有所减少,提示RASSF1A功能的缺失促进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在腺瘤~癌序列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出现了一个渐进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大肠癌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
作者:邱春华;张志宏;韩盛玺;董丹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是一种可以将直肠肿瘤和直肠全层一起切除的手术方法 ,兼备内镜、腹腔镜和显微手术的优点,手术损伤较小,由于特殊器械的设计使TEM能切除距肛门4~25cm的肿瘤,达到有理想切缘的完整性切除效果,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TEM由德国的Buess设计发明,并于1983年首次报道,现已被接受用于大的直肠肿瘤的治疗.这项技术于1995年首次引入中国,蒙家兴等率先在香港报道了中国首例TEM资料.本文对TEM的特殊器械及手术方法 、适应证、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作者:刘纪锋;余利坚;王玉;姚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附子对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干预和保护作用.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采用卡介苗联合脂多糖法建立免疫性肝损伤的大鼠模型),低、中、高荆量治疗组各10只(治疗组采用附片免煎剂进行干预).取大鼠血清现察ALT、AST、TBIL的改变情况,取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代谢组学检测.结果各用药组均能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的ALT、AST、TBIL,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各用药组均能减轻肝组织的损伤.代谢组学检测表明附子免煎剂能减轻肝损伤所造成的小分子代谢物的改变.结论 中药附子免煎剂能够减轻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的肝损害,具有一定的保肝降酶作用.
作者:郭尹玲;扈晓宇;钟森;白松林;谭小燕;辜海英;王德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全血微量元素在急性期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法,423例急性脑外伤患者按入院时GCS分为特重型脑伤组(GCS3~5分)、重型脑伤组(GCS6~8分)、中型脑伤组(GCS9~12分)及轻型脑伤组(GCS13~15分),采用BH5100S型原子吸收先谱仪检测伤后第3、7天全血铜、锌、镁、铁、钙的含量.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60例.结果伤后3、7天,各组之间铜、锌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镁、铁的含量在特重型脑伤组中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重型脑伤组和重型脑伤组的血钙水平明显高于中型脑伤组、轻型脑伤组和对照组.在急性期各脑伤组的血5种微量元素平均值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 血镁、铁、钙元素含量在特重型脑伤中有明显变化,但脑外伤早期的铜、锌、镁、铁、钙平均值均在正常值内,因此用血微量元素含量来判断脑外伤急性期的严重程度意义不大.
作者:张逵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术后消化道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收治消化道癌患者72例,术后采用L-OHP 130 mg/m2,静滴2小时.1~5天LV 200 mg/m2,静滴2小时,5-Fu 500 mg/m2,静滴4小时.每月重复1次,治疗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CR)8例(11%),部分缓解(PR)40例(55.7%),无变化(NC)24例(33.3%),总有效率66.7%.副反应主要为感觉神经毒性及恶心、呕吐.结论 L-OHP联合5-Fu、LV治疗晚期消化道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能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朝江;崔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患有慢性根尖周炎,常规封药,瘘管持续不愈,或根管内渗液较多,或治疗后疼痛不适的患者42例43颗患牙,碘仿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管封药.结果43颗患牙经1~2次碘仿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封药,症状消失,完成根管充填.结论 碘仿氢氧化钙糊剂可作为根管消毒的替代药物.
作者:闫世霞;周毅;刘学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现察抗结核性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总结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6年4月~2009年4月318倒抗结核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24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轻度损害者加用保肝治疗,患者肝功能可恢复正常.中、重度患者改用或停用肝毒性药物,并加保肝治疗,大部分患者肝功能可恢复,但仍有部分患者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导致抗结核治疗终止.结论 加强对抗结核治疗患者肝功能损伤的观察,并在早期加以保肝治疗,这是保证抗结核治疗顺利完成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福敏;陈勃江;周晓晴;杜宗汉;陈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第六讲制定临床诊治参考值范围的统计方法--应用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的统计方法制定临床诊治参考值范围临床诊治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value region in clinical diagnosis-treatment),有单独指标临床诊治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value region in clinical diagnosis-treatment for one indicatrix)与多指标临床诊治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value region in clin diagnosistreatment for multiple indicatrixes).现介绍制定这两种临床诊治参考值范围的统计方法.
作者:陈彬;张铭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 通过回顾519倒患者护理的资料,分析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事件产生的特点因素.结果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包括:NICU护士应急能力低或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防范意识差;护患冲突;病情的现察不及时;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院内感染;护理文书书写风险;护理人员缺编导致的护理不到位等.结论 加强NICU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及危重患者急救知识的培训,重视护士专业理论和技术探作培训,加强护患沟通,及时观察病情变化,防止院内感染,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和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保障患者医疗护理的安全,预防护理事件发生将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齐志华;吴冬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与cagA、VacA基因的关系.方法 将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胃窦部组织接种后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幽门螺杆菌的cagA、VacA基因,同时测患者血清抗体.结果81株敏感菌株cagA基因检出率77.8%,VacA基因检出率95.1%,58株耐药菌株cagA基因检出率38.8%,VacA基因检出率94.8%.结论 VacA基因与耐药性无关,耐药菌株中以不含cagA基因的HP菌株为主.
作者:许俊;谢国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脑正常表现白质微观病变.方法 选取13例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运用弥散张量技术观察脑正常表现白质微观病变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后,EDSS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半年后随访,EDSS无变化.与正常组相比,观察组白质各区域FA值降低,ADC值上升(P<0.01),经过治疗后12周,各脑区FA值上升,而ADC值下降(P<0.05).治疗后半年,各脑区FA值和ADC无变化.结论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脑正常表现白质存在微观病变.
作者:粱辉;龚洁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24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71例60岁以上高血压痛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白天、夜间和24h血压以及血压负荷,诊室血压和脉压变化,评价不同血压测量参数和血管损害的关系.结果颈总动脉内膜厚度与24 h收缩压负荷及夜间脉压显著相关;颈总动脉斑块与夜间脉压、夜间舒张压负荷显著相关;普通诊室测量血压参数与颈动脉受损关系没有显着性.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判定血压的危害和指导高血压痛的治疗.
作者:高文谦;朱平;郭豫涛;冯全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白头翁醇提物对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组3组.TNBS法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造模后白头翁组予以白头翁醇提物水溶液(2g/kg·d)2mL灌肠.于第8天评价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TNF-α、IL-10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 p65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测定MMP3-mRNA的表达.结果相比模型组,白头翁组大鼠结肠粘膜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TNF-α含量、NF-κB p65的表达、MMP3-mRNA的表达均降低(P均<0.01或P<0.05),而IL-10含量增高(P<0.01);MMP3-mRNA的表达与NF-κBp65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677.P<0.01).结论 白头翁醇提物对TNBS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有明显的抗炎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MMP3-mRNA的表达、抑制NF-κB的活性、平衡细胞因子网络等实现的.
作者:张文远;程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常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治疗组加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观察临床疗效、心率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显效率44%,有效率35%,治疗组,显效率64%,有效率35%.对照组及治疗组随访6~8个月后比较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反映心室舒张功能的E/A值,各项指标的改善具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比索洛尔治疗较常规治疗能更显著地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磊;蔡国才;姜轶;戴祖荣;董咪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运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疗效及经验.方法 对42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法,即抗生素+中药保留灌肠+中药薰洗坐浴+前列腺微波理疗+前列腺按摩等方法 进行治疗.结果痊愈66.9%,好转27.9%,总有效率94.8%;无效5.2%.结论 综合疗法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满意,治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樊文龙;王春岐;汪清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