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效果分析

李洁;杨兴华;李芸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辨证护理,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在临床治疗中,按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中医辩证分型,对患者实施辨证护理;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后6个月随访,对照组中痊愈6例、显效28例、有效3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5.15%;实验组中痊愈11例、显效39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25%;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临床保守治疗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型施护,体现了整体护理观念,可明显提高患者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性医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现状及抗生素使用情况,以便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与实施干预.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及查阅病例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09年9月16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与2009年9月临床医师上报医院感染情况相比较.结果 共调查717例,发生医院感染3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5.02%,感染例次率为5.30%.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13例(34.21%),泌尿道感染6例(15.79%),切口感染6例(15.79%),上呼吸道5例(13.16%).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7%.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快捷有效,结合日常连续性监测平均值进行统计、综合分析,可反映出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玉琼;杨晓枫;李晓琴;汪丽红;徐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COPD住院患者38例,入院后达稳定期时分别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诱导痰和血清的MCP-1水平,行BODE评分,选取性别、年龄相配的35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评价两组间的MCP-1水平的差别.结果 COPD组诱导痰及血清MCP-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OPD患者诱导痰及血清MCP-1水平与BODE评分呈正相关,与FEVl呈负相关.结论 MCP-1可能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和重构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王慧;吴希;熊曙光;罗立;王晓红;周会敏;聂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彩超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并应用CDFI观察肿块内部血流分布情况,测量血流阻力指数(RI),比较乳腺恶性肿块二者的区别.结果 90例乳腺肿块中,术后病理证实恶性肿块63例,其中60例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5.24%;3例误诊为良性肿块.27例超声诊断良性肿块与病理结果相符26例,诊断符合率为96.23%;1例误诊为恶性肿块.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块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与病理符合率高.

    作者:马立荣;蔡国静;马桂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116例

    目的 总结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116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结石的分布、术式选择、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肝切除术式采用左外叶切除59例(50.86%),左半肝切除21例(18.10%),肝方叶切除7例(6.03%),右前叶切除5例(4.31%),右后叶切除9例(7.76%),右半肝切除3例(2.59%),双侧多区段肝切除12例(10.34%);其中附加胆肠内引流术46例(39.66%),经肝实质切开取石8例.结果 全组116例手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10.34%),包括胆漏、胆道出血、膈下脓肿等.术后1个月内因肝肾衰竭死亡1例.108例获10个月~8年随访,平均随访5.9年,优良率95.59%.结论 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作者:马海;杨红春;周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狂犬病暴露后的预防处理

    目的 探讨狂犬病的防治对策.方法 对1036例暴露后狂犬病预防处理患者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对患者进行暴露分级判定、暴露后处置程序、狂犬病疫苗及抗狂犬病血清或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使用等资料.结果 致伤动物中,犬致伤的患者多占94.76%;致伤动物中未免疫动物占59.94%,而免疫史不详高达23.75%;在被咬伤的人群中,Ⅲ度暴露60.49%,但在接种疫苗后又接种免疫球蛋白患者仅占5.44%.结论 狂犬病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是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作者:江丽;李晓芳;杜元平;闫芳;于晓燕;范昕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医学生风险教育的渠道探索

    医疗是高风险职业,医学生的风险教育是实现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的内容.医学院校的风险理论课程及临床实践教学是引导医学生树立科学的风险意识的主渠道,要从完善课程体系设置上体现风险教育的系统性,从教学模式和内容上深化风险教育,从改进教学方法上促进风险教育目的 的实现.

    作者:余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消旋卡多曲、蒙脱石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诊断为轮状病毒感染性急性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补液的基础上按年龄、体重服用蒙脱石散,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观察治疗后排便次数、性状和临床症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儿较对照组的止泻时间为55.23h±9.16h,74.24h±10.0h,总病程79.78h±11.35h和106.54h±13.71h缩短,治疗组显效率40%,有效率50%,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率30%,有效率38%,总有效率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未发现副作用.结论 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能较快减少腹泻次数,改善大便性状,有效缩短腹泻病程,用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玲平;肖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坐骨神经痛3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口服强筋松、大活络丸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独活寄生汤治疗,均2周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8%;对照组总有效率69.0%.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好,是基层医疗单位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马胜洪;余列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地震前后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目的 总结地震前后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特点,为提高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水平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地震前1年(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978例、地震后1年(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1146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过程及疗效,比较震前、震后两组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的出诊时间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震后颅脑损伤患者组出诊时间为(12.1±1.3)min,较震前组(20.3±2.2min)明显缩短(P<0.05);震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良好率(95.64%)明显优于震前(91.92%,P<0.05);震后患者死亡率(2.36%)显著低于震前(4.19%,P<0.05).结论 紧急医疗救护系统(EMSS)派遣医疗救护采取就近原则可明显缩短出诊时间,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显著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程序优化,及时处理可减少颅脑损伤的死残率和提高生存率.

    作者:杨鼎君;陈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对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5-Aza-CdR)在小细胞肺癌中发挥抗瘤效应的可能性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5-Aza-CdR体外作用于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应用光镜、MTT法、流式细胞术、自发光荧光仪等方法观察H446细胞的形态学、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分布、药物敏感性、caspase-3/7活性及Rh123外排效率等的变化,同时应用甲基化敏感性随机引物PCR(MS-AP-PCR)法检测H446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 5-Aza-CdR可明显降低H446细胞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并抑制其细胞增殖.随着5-Aza-CdR处理时间延长,H446细胞中G1期细胞显著增多[由(56.3±2.5)升至(73.75±2.47),P<0.05],G2期细胞显著减少[由(19.1±6.8)降至(9.0±1.5)].同时,H446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呈浓度依赖性,但对顺铂等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无显著生差异(P>0.05).此外,H446细胞的Rh123外排效率显著增加[由(11.5±2.3)升至(23.8±3.0),P<0.05],而caspase-3/7活性显著增强[由(257510.5±12861.5)升至(538585.5±10897.2),P<0.05].结论 5-Aza-CdR在体外对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低甲基化细胞毒作用(包括抑制细胞增殖、G1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以及恢复抑癌基因表达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作者:郭芮伶;吴国明;李海东;潘峰;李文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99mTc-MDP核素显像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99mTc-MDP核素显像在乳腺肿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3例乳腺肿块进行99mTc-MDP核素乳腺显像及全身骨骼显像,并与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2例乳腺癌中有39例核素显像阳性,51例良性肿瘤中有5例核素显像阳性,灵敏度为92.86%,特异性为90.20%,准确性为91.40%.结论 99mTc-MDP核素显像对于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诊断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晓红;陈正国;王鸿智;杨兴;赵丽娟;张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评价现状

    左室舒张功能的准确判定对临床诊断、治疗和评估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导管技术以及相关的生化标志物等都是目前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常见方法,而其中又光以超声心动图作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使用方法为普遍.本文就目前各种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李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彩超诊断附睾结核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彩超诊断附睾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诊断为附睾结核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例行手术切除病理确诊,15例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组织活检病理确诊,12例经临床综合检查及抗结核治疗痊愈.结果 附睾结核超声表现为附睾体积不同程度增大,形态失常,呈高回声或低回声结节样改变,多数伴有阴囊积液;少数形成冷脓肿;血流信号丰富,动脉阻力指数偏高.病理表现为不同程度坏死组织、嗜酸性内芽肿、局灶性钙化、灶性液化区.结论 彩超对附睾结核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岳治琴;龚金玲;卓忠雄;王晓燕;刘晓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拜复乐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现察拜复乐(莫西沙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舒普深为对照,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试药组与对照组各86例.试药组给予拜复乐0.4g静脉滴注1次/天;对照组给予舒普深2g静脉滴注1次/8小时,疗程均为7~14天.结果 试药组临床有效率为91%,细菌清除率为9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92%,细菌清除率为9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外抗菌作用结果显示拜复乐抑菌效果显著.结论 拜复乐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临床疗效确凿且不良反应轻微,其每日单次给药、依从性好,是一种安全、高效、方便的抗菌药物.

    作者:郭利明;曾小飞;金家贵;杨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高龄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高龄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方法与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 对外科治疗的116例高龄(>75岁)原发性肺癌患者,分析其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和预后,探讨减少外科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及改善预后的的方法.结果 高龄肺癌患者首发症状多为咳嗽、胸痛、血痰和发热;术前并存症及术后并发症较高.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进行外科治疗,可提高高龄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正确处理合并症及术后并发症、加强术后监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姜雄;孙彬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帕金森病抑郁症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症抑郁症状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85例PD伴抑郁患者进行测评.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对照组41例.试验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并在治疗2个月末再次进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结果 经心理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抑郁症状明显减轻(P<0.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对患者身心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作者:孟鹂;朱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苄星青霉素治疗妊娠期梅毒的研究

    目的 评价苄星青霉素治疗妊娠期梅毒的疗效.方法 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木里县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用苄星青霉素行抗梅毒治疗,将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结果 10年间医院分娩总人数10682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81例,发生率9.2‰.治疗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0%及12.5%,先天梅毒分别为8.33%及55.60%,死胎发生率为0.0%及23.3%.结论 妊娠期梅毒是严重危害围产儿的合并症,孕期有效的苄星青霉素治疗,可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先天性梅毒的发生.

    作者:邓玉艳;彭滨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对传统颈椎前路手术体位改进的探讨

    目的 探讨对颈椎前路手术体位摆放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将82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改进组与传统组两组,每组41例.传统组采用传统方法摆放.改进组病人半卧手术床上,肩部对应手术床活动头版连接处,全麻插管后将手术床摇成头高足低20°,再将头版下折至颈郝充分暴露,同时在病人膝下放一软枕,双膝略屈.分别观察:摆放体位所需时间;摆放时对病员血压、心率的影响.结果 改进组手术体位摆放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P<0.01);两组患者摆放前后的血压、心率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 改进颈椎前路手术体位的摆放方法可缩短传统方法的摆放时间,且对血压、心率没有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亚灵;白晓霞;鲁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132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32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并发症的处理及治疗效果.结果 132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手术治疗743例(56.13%),非手术治疗581例(43.87%).根据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评分,良好832例;中残176例;重残168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45例.结论 积极科学的院前急救,及时早期选择手术及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综合治疗,防治并发症是急性颅脑损伤救治,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陈犇;易勇;曾义军;曾令春;皮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血红素氧合酶-2在新生大鼠延髓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产生内源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的关键酶血红素氧合酶-2(heme oxygenase-2,HO-2)在新生大鼠延髓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行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观察新生大鼠延髓神经核团的分布和不同神经核团中神经元的形态,以及新生大鼠延髓是否存在HO-2阳性神经元和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情况.结果 在舌下神经核、疑核、巨细胞网状核、面神经核等部位均可见H(-2阳性神经元.结论 HO-2阳性神经元存在于新生大鼠延髓呼吸相关神经核团,提示内源性CO可能参与中枢性呼吸活动的调节.

    作者:何颖;张洁;郑煜;丁艳;周华;唐玉红;陈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