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亚灵;白晓霞;鲁华
目的 探讨产生内源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的关键酶血红素氧合酶-2(heme oxygenase-2,HO-2)在新生大鼠延髓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行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观察新生大鼠延髓神经核团的分布和不同神经核团中神经元的形态,以及新生大鼠延髓是否存在HO-2阳性神经元和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情况.结果 在舌下神经核、疑核、巨细胞网状核、面神经核等部位均可见H(-2阳性神经元.结论 HO-2阳性神经元存在于新生大鼠延髓呼吸相关神经核团,提示内源性CO可能参与中枢性呼吸活动的调节.
作者:何颖;张洁;郑煜;丁艳;周华;唐玉红;陈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显示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15例主动脉夹层的螺旋CT血管造影资料及后处理技术的应用.结果 多种后处理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解剖细节及毗邻关系,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撕裂的内膜.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对于选择治疗方法、指导临床手术、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
作者:曾蕾;李胜;陈玉峰;侯明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8年5月间收治并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51例共59个创面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时间、有无感染、创面恢复情况、治疗费用、预后及并发症等.结果 51例病人中,随访3月以上46例,随访率90.2%,按生存质量评判优良率达89.13%,瘢痕挛缩致功能障碍1例.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创伤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并发症少,在基层医院容易开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洪;李涛;白大应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胎儿生长受限母(FGR)血及脐血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正常足月妊娠60例和足月妊娠FGR组60例母血及脐血中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T3(T3)、游离T4(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结果 FGR组较对照组比较母血及脐血中T4、FT4下降(94.37±14.29VS 152.28±15.33,8.73±1.99 VS 13.08±3.74,P<0.05),TSH升高(5.09±1.62 VS 7.39±1. 39,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与FGR发病有关.
作者:韩静;冯智慧;戴婉波;黄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术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就CT导向下经皮穿刺125I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技术原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陈文;周运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在临床治疗中,按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中医辩证分型,对患者实施辨证护理;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后6个月随访,对照组中痊愈6例、显效28例、有效3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5.15%;实验组中痊愈11例、显效39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25%;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临床保守治疗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型施护,体现了整体护理观念,可明显提高患者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洁;杨兴华;李芸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何首乌炮制前后二苯乙烯苷和大黄素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生、制首乌中大黄素和二苯乙烯苷含量.结果 何首乌及两种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分别为:5.512%、3.538%和3.811%;大黄素的含量分别为:0.094%、0.126%和0.119%.结论 采用RP-HPLC法测定生、制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和大黄素的含量,可为何首乌及制何首乌饮片的质量控制及何首乌饮片炮制工艺的规范化提供依据,具有推广应价值.
作者:王志豪;吴晓青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S1P5对食管鳞癌Eca109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从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克隆S1P5基因,构建表达载体S1P5-EGFP,转染Eca109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S1P5-EGFP/Eca109稳定细胞株.以对照载体Contro1-EGFP转染的Eca109细胞作为对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用黏附试验评价其黏附能力.结果 成功构建S1P5-EGFP和Contro1-EGFP载体并转染Eca109细胞获得稳定细胞株.S1P5表达于细胞膜并使细胞略呈梭形改变.S1P5过表达致Eca109细胞黏附能力明显低于对照(P<0.05),并且不受其配体1-磷酸鞘氨醇(S1P)的影响.结论 S1P5组成性抑制Fca109细胞的黏附能力,食管癌细胞可能通过下调S1P5的表达增强其黏附.
作者:胡为民;李丽;唐恩洁;敬保迁;冯莉;王朝莉;任碧轩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诊断为轮状病毒感染性急性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补液的基础上按年龄、体重服用蒙脱石散,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观察治疗后排便次数、性状和临床症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儿较对照组的止泻时间为55.23h±9.16h,74.24h±10.0h,总病程79.78h±11.35h和106.54h±13.71h缩短,治疗组显效率40%,有效率50%,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率30%,有效率38%,总有效率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未发现副作用.结论 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能较快减少腹泻次数,改善大便性状,有效缩短腹泻病程,用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玲平;肖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联合术后0.5%碘伏膀胱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42例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21例经尿道电切术后行0.5%碘伏膀胱内灌注(Ⅰ组),21例仅单纯电切治疗(Ⅱ组),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结果 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Ⅰ组1例复发,Ⅱ组5例复发,两组总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电切联合术后0.5%碘伏膀胱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能明显减少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后复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晓楠;青廉;邹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血球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的方法.方法 根据美国临床化学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化文件EP9-A的要求,对二台美国雅培CELL-DYN-3700(仪器1)、CELL-DYN-1700(仪器2)与日本希斯美康SYSMEX-XE-2100(仪器3)血球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在校准前和校准后分别进行比对分析,以评估两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偏倚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校准前美国雅培CELL-DYN与日本希斯美康SYSMEX系统在个别项目上有较大偏倚;而校准后两系的偏倚完全符合要求,且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校准是保证仪器结果稳定的有效方法,通过定期校准仪器,能使不同品牌血球分析仪之间达到较好的稳定性及各仪器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作者:代琼;解学龙;张妍妍;郭晓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现察拜复乐(莫西沙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舒普深为对照,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试药组与对照组各86例.试药组给予拜复乐0.4g静脉滴注1次/天;对照组给予舒普深2g静脉滴注1次/8小时,疗程均为7~14天.结果 试药组临床有效率为91%,细菌清除率为9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92%,细菌清除率为9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外抗菌作用结果显示拜复乐抑菌效果显著.结论 拜复乐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临床疗效确凿且不良反应轻微,其每日单次给药、依从性好,是一种安全、高效、方便的抗菌药物.
作者:郭利明;曾小飞;金家贵;杨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现状及抗生素使用情况,以便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与实施干预.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及查阅病例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09年9月16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与2009年9月临床医师上报医院感染情况相比较.结果 共调查717例,发生医院感染3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5.02%,感染例次率为5.30%.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13例(34.21%),泌尿道感染6例(15.79%),切口感染6例(15.79%),上呼吸道5例(13.16%).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7%.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快捷有效,结合日常连续性监测平均值进行统计、综合分析,可反映出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玉琼;杨晓枫;李晓琴;汪丽红;徐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X线摄片技术因素对肋骨外伤性骨折检出率的相关影响,提高对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准确率.方法 分析850例胸部外伤致肋骨骨折行常规X线摄片检查,DR-PACS系统及CT三维重建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不同体位X线撮片方法,对肋骨骨折检出率的敏感性.结果 肋骨骨折发生于右胸者521例,左侧329例,膈上肋骨骨折724例,膈下肋骨骨折126例,共检出肋骨骨折987处.常规X线摄片初诊检出肋骨骨折734例,漏诊116例,漏检率13.7%,多角度倾斜位改良法X线摄片检出肋骨骨折842例,检出率99.1%.结论 常规X线摄片方法对检出肋骨骨折存在一定局限性,改进摄片体位和角度结合DR-PACS及多相位技术,CT三维重建检查可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作者:郭维知;陈世孝;罗贤斌;李良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病例女,24岁,发现双足对称性六趾畸形20余年.双足无红、肿、热痛表现.家族史无特殊,既往体健.患者要求行六趾畸形矫正术入院治疗.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双足无压痛,局部皮肤完整.
作者:钞俊;邹文远;李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建立一套政府、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居民四方满意、渠道畅通、切实可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新模式.方法 以东城区2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区域内4家综合或专科医院作为参与单位,通过寻求医保等相关政策支持、强化社区卫生机构内涵建设、明确医院权利义务、规避转诊双方利益竞争、搭建信息平台支撑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建立一套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新模式.结果 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双向转诊管理和考评机制,制定了双向转诊流程和标准,畅通了信息共享和转诊通道.上转有效率为97.2%,下转有效率为100.0%,双向转诊率为72.8%.结论 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充分调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居民的积极性才能建立渠道畅通、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模式.
作者:王建辉;张明;沈蔷;王培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检查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外伤所致浅表软组织损伤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 本组85例中,损伤后软组织水肿40例,肌肉组织血肿21例,肌腱损伤5例,异物15例,假性动脉瘤4例.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软组织水肿情况、肌肉受损程度、血肿大小并鉴别假性动脉瘤,判断有无异物存在、肌腱是否撕裂.结论 高频超声对探查浅表软组织损伤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安全,快捷,费用低廉,应作为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刘薇;钟毓东;陈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胞磷胆碱钠片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入选的100例面神经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采用胞磷胆碱钠片200mg/次,3次/天联合维生素B1片20mg/次,3次/天及甲钴胺B120.5 mg/次,3次/天进行治疗)与对照组48例(单用维生素B1片20mg/次,3次/天及甲钴胺B120.5 mg/次,3次/天)48例,疗程均为4周,并按面瘫简易评分法评分对比现察效果.结果 治疗组中治愈12例,好转28例,总有效例数为49例,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中治愈9例,好转15例,总有效例数为24例,总有效率为50.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胞磷胆碱钠片治疗面神经炎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薇;李庭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临床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将112名本科实习护生分为两组,对照组56名护生按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实验组56名护生按总带教老师集中教学与定人带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影像资料教学法、集体示教法、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均在第6周末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生理论考试、综合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手术室工作适应程度及教学满意度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验组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其主导作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李福宣;胡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麝香壮骨膏治疗甘露醇渗漏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接受甘露醇治疗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人,治疗组在输液过程中将麝香壮骨膏贴于穿刺点上方1~5cm处,每12小时更换1次.对照组用硫酸镁湿敷,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硫酸镁组、麝香壮骨膏组对甘露醇渗漏性静脉炎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56.7%和90.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麝香壮骨膏治疗甘露醇渗漏性静脉炎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便、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
作者:马艳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