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P-HPLC法测定生、制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和大黄素的含量

王志豪;吴晓青

关键词:何首乌, 二苯乙烯苷, 大黄素
摘要:目的 研究何首乌炮制前后二苯乙烯苷和大黄素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生、制首乌中大黄素和二苯乙烯苷含量.结果 何首乌及两种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分别为:5.512%、3.538%和3.811%;大黄素的含量分别为:0.094%、0.126%和0.119%.结论 采用RP-HPLC法测定生、制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和大黄素的含量,可为何首乌及制何首乌饮片的质量控制及何首乌饮片炮制工艺的规范化提供依据,具有推广应价值.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性医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现状及抗生素使用情况,以便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与实施干预.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及查阅病例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09年9月16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与2009年9月临床医师上报医院感染情况相比较.结果 共调查717例,发生医院感染3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5.02%,感染例次率为5.30%.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13例(34.21%),泌尿道感染6例(15.79%),切口感染6例(15.79%),上呼吸道5例(13.16%).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7%.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快捷有效,结合日常连续性监测平均值进行统计、综合分析,可反映出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玉琼;杨晓枫;李晓琴;汪丽红;徐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99mTc-MDP核素显像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99mTc-MDP核素显像在乳腺肿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3例乳腺肿块进行99mTc-MDP核素乳腺显像及全身骨骼显像,并与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2例乳腺癌中有39例核素显像阳性,51例良性肿瘤中有5例核素显像阳性,灵敏度为92.86%,特异性为90.20%,准确性为91.40%.结论 99mTc-MDP核素显像对于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诊断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晓红;陈正国;王鸿智;杨兴;赵丽娟;张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高龄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高龄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方法与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 对外科治疗的116例高龄(>75岁)原发性肺癌患者,分析其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和预后,探讨减少外科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及改善预后的的方法.结果 高龄肺癌患者首发症状多为咳嗽、胸痛、血痰和发热;术前并存症及术后并发症较高.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进行外科治疗,可提高高龄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正确处理合并症及术后并发症、加强术后监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姜雄;孙彬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经尿道电切联合碘伏膀胱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联合术后0.5%碘伏膀胱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42例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21例经尿道电切术后行0.5%碘伏膀胱内灌注(Ⅰ组),21例仅单纯电切治疗(Ⅱ组),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结果 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Ⅰ组1例复发,Ⅱ组5例复发,两组总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电切联合术后0.5%碘伏膀胱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能明显减少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后复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晓楠;青廉;邹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胎儿生长受限与甲状腺素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及意义

    目的 探讨胎儿生长受限母(FGR)血及脐血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正常足月妊娠60例和足月妊娠FGR组60例母血及脐血中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T3(T3)、游离T4(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结果 FGR组较对照组比较母血及脐血中T4、FT4下降(94.37±14.29VS 152.28±15.33,8.73±1.99 VS 13.08±3.74,P<0.05),TSH升高(5.09±1.62 VS 7.39±1. 39,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与FGR发病有关.

    作者:韩静;冯智慧;戴婉波;黄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77例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胸部手术后并发乳糜胸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胸部手术后并发乳糜胸的诊治情况与结局.结果 治愈76例(98.70%),其中保守治疗58例,治愈57例,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放弃出院;手术治疗19例,均痊愈.结论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发生率较低,应实施预防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则,积极的保守治疗可使大部分病人避免二次手术打击,注射500 g/L高渗葡萄糖治疗乳糜的方法比注射滑石粉效果好.若病情未能改善,果断实施手术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李晓雷;曹安强;陈旭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细胞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中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各种内外因素作用导致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是COPD发病的关键机制.中性粒细胞、肺泡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而参与该慢性炎症的发生.本文对可能参与COPD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进行综述.

    作者:陶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小儿病毒性脑炎74例的脑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EEG)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74例患儿的脑电图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4例患儿中EEG异常62例(83.8%),其中轻度异常38例(61.3%),中度异常16例(25.8%),重度异常8例(12.9%).结论 脑电图检查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锐;肖林;郭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30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6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起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起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损伤小、痛苦轻、腹腔干扰小、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颖;唐浩;陈清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外伤性阴茎异常勃起介入治疗3例

    病例3例男性患者年龄分别是15、19和25岁,均因会阴部骑跨伤致阴茎异常勃起,持续勃起长者达1月.体检:男性第二性征明显,阴茎色泽正常,呈完全勃起状态,硬度4级;阴囊及其内容物无异常;会阴部肿胀已基本吸收,未触及肿块.入院后查外周血红细胞无异常,彩超示阴茎根部动静脉瘘.

    作者:谢子平;刘绪堃;孙成亮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手术室临床教学方法改革及效果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临床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将112名本科实习护生分为两组,对照组56名护生按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实验组56名护生按总带教老师集中教学与定人带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影像资料教学法、集体示教法、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均在第6周末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生理论考试、综合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手术室工作适应程度及教学满意度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验组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其主导作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李福宣;胡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3例患者中,颈动脉轻度狭窄23例,中度狭窄19例,重度狭窄8例,闭塞3例;患者治疗前狭窄段血管内径及峰值血流速度分别为(1.8士0.4)mm与(185.S士16.7)cm/s,治疗后分别为(4.1士0.3)mm与(93.6士8.2)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客观地反映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效果的分析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吉其胜;易小洪;张光彬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苄星青霉素治疗妊娠期梅毒的研究

    目的 评价苄星青霉素治疗妊娠期梅毒的疗效.方法 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木里县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用苄星青霉素行抗梅毒治疗,将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结果 10年间医院分娩总人数10682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81例,发生率9.2‰.治疗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0%及12.5%,先天梅毒分别为8.33%及55.60%,死胎发生率为0.0%及23.3%.结论 妊娠期梅毒是严重危害围产儿的合并症,孕期有效的苄星青霉素治疗,可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先天性梅毒的发生.

    作者:邓玉艳;彭滨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胃癌外科治疗进展评述

    胃癌研究发展迅速,外科手术仍然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许多治疗理念和先进技术逐渐引入外科领域并为大家接受.将于2010刊出修订后的第3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废止了传统规约中按照解剖学部位的淋巴结N分期,而采用类似TNM分期的淋巴结计数分期,取消了过去第1站及第2站淋巴结的概念,对于淋巴结清扫范围规定了更为简明的D1/D2清扫术.现有Meta分析不支持将D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联合脾脏切除推荐为常规手术.对于远端胃大部切除后建议采用Roux-en-Y重建,而全胃切除后重建建议附加Pouch储袋代胃,以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已有长足发展,Meta分析表明其在安全性和微创性上均可体现一定优势,但远期生存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志新;陈心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自制双导管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在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中应用自制双导管对降低胰漏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5例wipple手术患者,其中8例胰头癌,17例胆总管下段癌,均采用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使用自制双导管引流空肠袢,随访2~8个月,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5例中,除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外,余获访24例,无1例发生胰漏.结论 自制双导管在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中时预防胰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学伟;李忠发;邹正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1044例健康人血清肌酐和血β2-微球蛋白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人血清肌酐和血β2-微球蛋白浓度的变化特点.方法 以3个大型企业和2个自然村的健康人群为对象,同时检测血清肌酐及血β2微球蛋白浓度.结果 ①共调查1044例健康人,平均年龄(53.5±14.2)岁,血清肌酐浓度平均为(95.6±14.4)μmol/L,血β2-微球蛋白浓度为(0.239±0.074)mg/L.②各年龄组的男性血清肌酐浓度,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的女性(P=0.00),血β2-微球蛋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9).③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血清肌酐的变化不明显,女性在60岁以后有明显的变化.④随年龄增加,血β2-微球蛋白浓度逐渐升高,50岁以后的变化有显著性.这一变化在男性和女性相同.结论 健康人血清肌酐浓度与性别存在相关性,健康人血β2-微球蛋白与性别无相关性,但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血β2-微球蛋白可能是敏感于血清肌酐的肾功能评价指标.

    作者:肖青;李德谦;张晓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血球分析仪的校准与比对

    目的 探讨不同血球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的方法.方法 根据美国临床化学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化文件EP9-A的要求,对二台美国雅培CELL-DYN-3700(仪器1)、CELL-DYN-1700(仪器2)与日本希斯美康SYSMEX-XE-2100(仪器3)血球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在校准前和校准后分别进行比对分析,以评估两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偏倚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校准前美国雅培CELL-DYN与日本希斯美康SYSMEX系统在个别项目上有较大偏倚;而校准后两系的偏倚完全符合要求,且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校准是保证仪器结果稳定的有效方法,通过定期校准仪器,能使不同品牌血球分析仪之间达到较好的稳定性及各仪器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作者:代琼;解学龙;张妍妍;郭晓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116例

    目的 总结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116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结石的分布、术式选择、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肝切除术式采用左外叶切除59例(50.86%),左半肝切除21例(18.10%),肝方叶切除7例(6.03%),右前叶切除5例(4.31%),右后叶切除9例(7.76%),右半肝切除3例(2.59%),双侧多区段肝切除12例(10.34%);其中附加胆肠内引流术46例(39.66%),经肝实质切开取石8例.结果 全组116例手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10.34%),包括胆漏、胆道出血、膈下脓肿等.术后1个月内因肝肾衰竭死亡1例.108例获10个月~8年随访,平均随访5.9年,优良率95.59%.结论 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作者:马海;杨红春;周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新模式研究

    目的 探索建立一套政府、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居民四方满意、渠道畅通、切实可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新模式.方法 以东城区2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区域内4家综合或专科医院作为参与单位,通过寻求医保等相关政策支持、强化社区卫生机构内涵建设、明确医院权利义务、规避转诊双方利益竞争、搭建信息平台支撑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建立一套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新模式.结果 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双向转诊管理和考评机制,制定了双向转诊流程和标准,畅通了信息共享和转诊通道.上转有效率为97.2%,下转有效率为100.0%,双向转诊率为72.8%.结论 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充分调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居民的积极性才能建立渠道畅通、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模式.

    作者:王建辉;张明;沈蔷;王培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胃癌围手术期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下的综合治疗及护理

    总结467例胃癌患者在多学科协助模式下进行综合治疗,探讨其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及临床应用策略的进展:新辅助化疗、围手术期术前准备、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营养支持等专科护理.

    作者:印义琼;刘春娟;覃清梅;梁涛;王锦;文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