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新模式研究

王建辉;张明;沈蔷;王培花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双向转诊, 上转率, 下转率
摘要:目的 探索建立一套政府、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居民四方满意、渠道畅通、切实可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新模式.方法 以东城区2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区域内4家综合或专科医院作为参与单位,通过寻求医保等相关政策支持、强化社区卫生机构内涵建设、明确医院权利义务、规避转诊双方利益竞争、搭建信息平台支撑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建立一套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新模式.结果 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双向转诊管理和考评机制,制定了双向转诊流程和标准,畅通了信息共享和转诊通道.上转有效率为97.2%,下转有效率为100.0%,双向转诊率为72.8%.结论 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充分调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居民的积极性才能建立渠道畅通、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模式.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频超声在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检查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外伤所致浅表软组织损伤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 本组85例中,损伤后软组织水肿40例,肌肉组织血肿21例,肌腱损伤5例,异物15例,假性动脉瘤4例.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软组织水肿情况、肌肉受损程度、血肿大小并鉴别假性动脉瘤,判断有无异物存在、肌腱是否撕裂.结论 高频超声对探查浅表软组织损伤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安全,快捷,费用低廉,应作为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刘薇;钟毓东;陈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处方管理办法》执行前后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寻求预测和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方法 调查<处方管理办法>执行前后的2007年1~3月和6~8月的住院病历,对住院人数、使用抗菌药物人数、药敏试验人数、各种抗菌药物用药量、实际用药天数、所消耗金额进行比较.结果 住院病人在<处方管理办法>执行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94%(757/959),药敏试验率为10.7%.<处方管理办法>执行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43%(1151/1431),药敏试验率为7.65%,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用药频数(DDDs)排序、金额/DDDs位次比、药物利用指数(DUI)值有一定差异.结论 在<处方管理办法>执行前后,我院抗菌药物存在滥使用的现象,医院须加强管理.

    作者:张新江;霍耀祖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拜复乐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现察拜复乐(莫西沙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舒普深为对照,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试药组与对照组各86例.试药组给予拜复乐0.4g静脉滴注1次/天;对照组给予舒普深2g静脉滴注1次/8小时,疗程均为7~14天.结果 试药组临床有效率为91%,细菌清除率为9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92%,细菌清除率为9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外抗菌作用结果显示拜复乐抑菌效果显著.结论 拜复乐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临床疗效确凿且不良反应轻微,其每日单次给药、依从性好,是一种安全、高效、方便的抗菌药物.

    作者:郭利明;曾小飞;金家贵;杨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综合性医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现状及抗生素使用情况,以便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与实施干预.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及查阅病例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09年9月16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与2009年9月临床医师上报医院感染情况相比较.结果 共调查717例,发生医院感染3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5.02%,感染例次率为5.30%.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13例(34.21%),泌尿道感染6例(15.79%),切口感染6例(15.79%),上呼吸道5例(13.16%).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7%.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快捷有效,结合日常连续性监测平均值进行统计、综合分析,可反映出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玉琼;杨晓枫;李晓琴;汪丽红;徐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CT导向下125I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应用进展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术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就CT导向下经皮穿刺125I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技术原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陈文;周运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的临床处理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时机与孕产期处理.方法 分析32例SLE患者合并妊娠的临床资料和处理方法.结果 32例SLE患者合并妊娠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活动期病例妊娠丢失率57%,静止期病例丢失率为12%,前者与后者相比明显升高(P<0.01).25例新生儿均无畸形和死亡,孕产妇无产后出血及死亡.结论 正确选择妊娠时机及合理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多数SLE病例能获得妊娠机会及安全渡过孕产期.

    作者:张然;何运昉;凡子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双足对称性发病跖骨分叉并多趾畸形1例

    病例女,24岁,发现双足对称性六趾畸形20余年.双足无红、肿、热痛表现.家族史无特殊,既往体健.患者要求行六趾畸形矫正术入院治疗.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双足无压痛,局部皮肤完整.

    作者:钞俊;邹文远;李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分水岭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7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73%)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分水岭梗死陆床疗效显著.

    作者:邓孝纯;许斌;李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显示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15例主动脉夹层的螺旋CT血管造影资料及后处理技术的应用.结果 多种后处理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解剖细节及毗邻关系,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撕裂的内膜.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对于选择治疗方法、指导临床手术、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

    作者:曾蕾;李胜;陈玉峰;侯明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肋骨外伤性骨折检出率差异与X线摄片技术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X线摄片技术因素对肋骨外伤性骨折检出率的相关影响,提高对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准确率.方法 分析850例胸部外伤致肋骨骨折行常规X线摄片检查,DR-PACS系统及CT三维重建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不同体位X线撮片方法,对肋骨骨折检出率的敏感性.结果 肋骨骨折发生于右胸者521例,左侧329例,膈上肋骨骨折724例,膈下肋骨骨折126例,共检出肋骨骨折987处.常规X线摄片初诊检出肋骨骨折734例,漏诊116例,漏检率13.7%,多角度倾斜位改良法X线摄片检出肋骨骨折842例,检出率99.1%.结论 常规X线摄片方法对检出肋骨骨折存在一定局限性,改进摄片体位和角度结合DR-PACS及多相位技术,CT三维重建检查可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作者:郭维知;陈世孝;罗贤斌;李良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头后仰侧卧位预防剖宫产新生儿窒息

    目的 探讨头后仰侧卧位对为预防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同期择期剖宫产手术220例,新生儿娩出经手术医师初步呼吸道清洁后,安放在保暖台时立即取头后仰侧卧位,根据啼哭声酌情行口咽腔吸引,记录吸出液量、测量头围、胸围;分别于娩出后1分钟、5分钟和出手术室时进行Apgar评分.结果 所有新生儿均未作气管插管,Apgar评分>8分,出手术室时>9分,头围显著大于胸围(P<0.05).新生儿娩出有86%需口咽腔吸引,21例在处理脐带过程中可见分泌物/羊水积集于口侧腔,或经口角流出,但均未发生误吸、缺氧.9例Apgar评分6-7分经口咽腔吸引、面罩加压吸氧人工辅助通气后>9分.结论 头后仰侧卧位能有效预防新生儿窒息,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屈晓玲;张立君;张仕彬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通心络胶囊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观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方法 将6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7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及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片,两组随访观察30天.观察两组临床表现及颅内梗死灶变化情况;随后现察服用通心络和复方丹参片30天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30天后复发率为32.4%,对照组为60%(P<0.05).治疗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进展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有效治疗和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作者:李浩;张磊;杨晓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的6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观察其内膜厚度、息肉位置、大小、个数、内部回声及基底情况,与宫腔镜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阴道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相符者56例,超声诊断准确率82.4%;误诊12例,误诊率17.6%,其中6例误诊内膜增生过长,4例黏膜下肌瘤,1例子宫内膜癌,1例妊娠物残留.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但仍有部分漏、误诊病例,应综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大限度地减少漏、误诊病例.

    作者:赵惠容;李晓燕;赵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28例老年女性淋病奈瑟氏菌药敏试验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淋病奈瑟氏菌(淋球菌)药敏试验现状,为淋病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8例确诊感染淋球菌的老年女性阴道分泌物,做淋球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淋球菌耐药现状.结果 在进行药敏试验的11种药物中,β-内酰胺类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克洛、头孢塞肟和头孢呋辛药物敏感率均为100%,氯霉素为95%,氨卞西林为45%,其它药物的敏感率在氯霉素和氨卞西林之间.结论 淋球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普遍敏感,对喹诺酮类、四环素和氯霉素类药物及利福平都表现出一定得耐药性.淋病治疗应首选β-内酰胺类药物.

    作者:胡正强;母丽媛;苏敏;周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诊胆囊切除时伴特殊合并症的手术处理

    目的 探讨在急诊胆囊切除术时伴特殊合并症的手术处理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2例急诊胆囊切除术时伴特殊合并症的手术结果及随访6个月~8年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2例患者无一例发生手术死亡,在围手术期内亦无胆漏、胆道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短期效果满意;在6个月~8年的追踪随访中,1例反复并发胆源性胰腺炎经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成型术治愈.结论 对急诊胆囊切除术时伴特殊合并症患者,在手术中根据病情采用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作者:许华刚;马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老年手术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老年手术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应用观察法及询问法对1366例老年手术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心理状态、需求和行为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1366例老年手术患者中,焦虑、紧张、不安型1233例,经过心理干预,其中741例(60.1%)缓解,492例(39.9%)减轻;孤独、悲观型916例,心理干预后,534例(58.3%)缓解,382例(41.3%)减轻.结论 心理干预使患者变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促进了疾病康复,说明心理干预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作者:颜麒麟;梅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小儿病毒性脑炎74例的脑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EEG)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74例患儿的脑电图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4例患儿中EEG异常62例(83.8%),其中轻度异常38例(61.3%),中度异常16例(25.8%),重度异常8例(12.9%).结论 脑电图检查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锐;肖林;郭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高龄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高龄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方法与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 对外科治疗的116例高龄(>75岁)原发性肺癌患者,分析其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和预后,探讨减少外科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及改善预后的的方法.结果 高龄肺癌患者首发症状多为咳嗽、胸痛、血痰和发热;术前并存症及术后并发症较高.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进行外科治疗,可提高高龄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正确处理合并症及术后并发症、加强术后监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姜雄;孙彬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骶髂关节结核并髂腰肌、臀大肌冷脓肿形成1例分析

    病例男,57岁,发现右臀部包块1月余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臀部有一约拳头大小包块,伴右下肢疼痛麻木不适,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史.

    作者:孙晨;禹志宏;祝少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8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10例,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5例,动力髋螺钉系统固定33例,动力髁螺钉系统固定28例,解剖钢板固定13例.结果 89例均手术成功,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术后随访,86例能下地活动,2例能坐起.结论 手术是老年人髋部骨折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围手术期治疗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王云华;付乐良;袁黎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