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强;母丽媛;苏敏;周伟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下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异丙酚静脉滴注,诱导全身麻醉,对22例常规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血氧饱和度<90%的重症哮喘患者行支气管灌洗,清除气道分泌物和痰栓,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22例患者在支气管灌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缓解,血气不断改善,血氧饱和度均这90%以上.结论 支气管灌洗术可清除支气管痰栓及炎性介质,是治疗重症哮喘的有效措施.
作者:罗明兴;彭翔飞;卯娥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2008年医院感染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资料与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8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原因、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3831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34例,感染率3.08%,感染例次756例,例次感染率3.1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1.91%;其次为上呼吸道和泌尿道,分别占18.94%和4.22%;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常见的有肺炎克雷伯氏菌(11.56%),大肠埃希菌(12.14%);革兰阳性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6.65%;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25.72%,感染科室以重症监护病房高.结论 切实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加强环境质量的控制,加强感染病原菌的分析鉴定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动态监测,加强医务人员宣传教育,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邓先芳;付秀全;谭鸿;陈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急诊胆囊切除术时伴特殊合并症的手术处理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2例急诊胆囊切除术时伴特殊合并症的手术结果及随访6个月~8年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2例患者无一例发生手术死亡,在围手术期内亦无胆漏、胆道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短期效果满意;在6个月~8年的追踪随访中,1例反复并发胆源性胰腺炎经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成型术治愈.结论 对急诊胆囊切除术时伴特殊合并症患者,在手术中根据病情采用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作者:许华刚;马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气腹通常在腹部平片表现为膈下积气.膈下积气总是被看作腹部空腔脏器穿孔的结果.然而,在少数情况下,气腹由空腔脏器穿孔以外的腹部、胸部、妇科或不明原因引起;这种情况被称为自发性气腹(spontaneous pneumoperitoneum)、或非外科性气腹(non-surgical pneumoperitoneum)[1,2].
作者:王建东;陈友岱;邓磊;董芸;胡卫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母婴同室产妇开展目标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 将200例自然分娩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即护士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给予健康指导,或产妇在遇到困难时护士方给予指导;干预组则对母婴同室产妇开展4个阶段性的目标健康教育,即产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和出院后1周内给予有针对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对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产妇对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方面的效果比较,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阶段性目标健康教育极大地提高了母婴同室产妇产褥期保健、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水平和护理技能;显著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芳;任小玉;程敏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116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结石的分布、术式选择、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肝切除术式采用左外叶切除59例(50.86%),左半肝切除21例(18.10%),肝方叶切除7例(6.03%),右前叶切除5例(4.31%),右后叶切除9例(7.76%),右半肝切除3例(2.59%),双侧多区段肝切除12例(10.34%);其中附加胆肠内引流术46例(39.66%),经肝实质切开取石8例.结果 全组116例手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10.34%),包括胆漏、胆道出血、膈下脓肿等.术后1个月内因肝肾衰竭死亡1例.108例获10个月~8年随访,平均随访5.9年,优良率95.59%.结论 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作者:马海;杨红春;周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现状及抗生素使用情况,以便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与实施干预.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及查阅病例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09年9月16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与2009年9月临床医师上报医院感染情况相比较.结果 共调查717例,发生医院感染3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5.02%,感染例次率为5.30%.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13例(34.21%),泌尿道感染6例(15.79%),切口感染6例(15.79%),上呼吸道5例(13.16%).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7%.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快捷有效,结合日常连续性监测平均值进行统计、综合分析,可反映出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玉琼;杨晓枫;李晓琴;汪丽红;徐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狂犬病的防治对策.方法 对1036例暴露后狂犬病预防处理患者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对患者进行暴露分级判定、暴露后处置程序、狂犬病疫苗及抗狂犬病血清或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使用等资料.结果 致伤动物中,犬致伤的患者多占94.76%;致伤动物中未免疫动物占59.94%,而免疫史不详高达23.75%;在被咬伤的人群中,Ⅲ度暴露60.49%,但在接种疫苗后又接种免疫球蛋白患者仅占5.44%.结论 狂犬病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是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作者:江丽;李晓芳;杜元平;闫芳;于晓燕;范昕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护理干预在自发性食管破裂围手术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比性分析2例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成功救治经验和教训,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例得到及时诊治,配合积极有效护理而治愈,另1例错过佳手术时机,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专业、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治愈可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叶寿惠;赵淑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3例患者中,颈动脉轻度狭窄23例,中度狭窄19例,重度狭窄8例,闭塞3例;患者治疗前狭窄段血管内径及峰值血流速度分别为(1.8士0.4)mm与(185.S士16.7)cm/s,治疗后分别为(4.1士0.3)mm与(93.6士8.2)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客观地反映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效果的分析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吉其胜;易小洪;张光彬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1ecystectomy,LC)的经验,探讨急性胆囊炎LC术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8例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胆管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对照预防措施.结果 手术成功1296例,中转开腹32例,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未发生一例胆管损伤.结论 急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和可行的;手术技巧和术中的决策是预防胆管损伤的关键.
作者:程刚;罗伟;秦红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现察24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及25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比较带状疱疹神经痛组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患者使用硬膜外阻滞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变化.结果 带状疱疹神经痛组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患者加用硬膜外阻滞治疗后,VAS评分降低分数分别为6分和4分,两组疼痛评分改变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治疗对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有疗效,且对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效果更佳.
作者:汤芹芹;孙琳;刘慧;肖红;杨邦祥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主要疾病谱对指导基层医院医疗救援的意义.方法 对近3年9698例院前急救患者的年度、年龄、性别分布及病种构成、死亡原因等救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院前急救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以19~48岁者多;疾病谱前6位依次是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各种中毒、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它们占总救治人数93.44%,创伤是主要组成部分占44.6%;院前死亡病谱排序依次是: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各种中毒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结论 了解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对基层医院确定急救工作重点、救援决策及发展方向,指导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荣;王家珍;李希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环孢菌素A联合康力龙、益血生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6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环孢菌素A联合康力龙、益血生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力龙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62.50%,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5.3333,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88%、28.13%,组间元显著性差异(x2=0.3333,P>0.05).结论 环孢菌素A联合康力龙、益血生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获得较佳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宏云;胡强;王文辉;高泽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并应用CDFI观察肿块内部血流分布情况,测量血流阻力指数(RI),比较乳腺恶性肿块二者的区别.结果 90例乳腺肿块中,术后病理证实恶性肿块63例,其中60例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5.24%;3例误诊为良性肿块.27例超声诊断良性肿块与病理结果相符26例,诊断符合率为96.23%;1例误诊为恶性肿块.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块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与病理符合率高.
作者:马立荣;蔡国静;马桂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各种内外因素作用导致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是COPD发病的关键机制.中性粒细胞、肺泡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而参与该慢性炎症的发生.本文对可能参与COPD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进行综述.
作者:陶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6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起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起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损伤小、痛苦轻、腹腔干扰小、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颖;唐浩;陈清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检查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外伤所致浅表软组织损伤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 本组85例中,损伤后软组织水肿40例,肌肉组织血肿21例,肌腱损伤5例,异物15例,假性动脉瘤4例.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软组织水肿情况、肌肉受损程度、血肿大小并鉴别假性动脉瘤,判断有无异物存在、肌腱是否撕裂.结论 高频超声对探查浅表软组织损伤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安全,快捷,费用低廉,应作为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刘薇;钟毓东;陈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彩超诊断甲状腺高功能性腺瘤的价值.方法 对经核医学及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甲状腺高功能性腺瘤进行了彩超检查,测量并计算了高功能性腺瘤内动脉分支的峰速与心率乘积(PBVH),并与甲状腺腺瘤组进行对照.结果 甲状腺高功能性腺瘤组的PBVH测值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组(P<0.01).结论 PBVH诊断甲状腺高功能性腺瘤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因本文样本量尚少,还需扩大样本量,不断总结、完善与提高.
作者:张清连;张灌生;钟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医疗是高风险职业,医学生的风险教育是实现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的内容.医学院校的风险理论课程及临床实践教学是引导医学生树立科学的风险意识的主渠道,要从完善课程体系设置上体现风险教育的系统性,从教学模式和内容上深化风险教育,从改进教学方法上促进风险教育目的 的实现.
作者:余江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