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其胜;易小洪;张光彬
目的 探讨X线摄片技术因素对肋骨外伤性骨折检出率的相关影响,提高对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准确率.方法 分析850例胸部外伤致肋骨骨折行常规X线摄片检查,DR-PACS系统及CT三维重建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不同体位X线撮片方法,对肋骨骨折检出率的敏感性.结果 肋骨骨折发生于右胸者521例,左侧329例,膈上肋骨骨折724例,膈下肋骨骨折126例,共检出肋骨骨折987处.常规X线摄片初诊检出肋骨骨折734例,漏诊116例,漏检率13.7%,多角度倾斜位改良法X线摄片检出肋骨骨折842例,检出率99.1%.结论 常规X线摄片方法对检出肋骨骨折存在一定局限性,改进摄片体位和角度结合DR-PACS及多相位技术,CT三维重建检查可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作者:郭维知;陈世孝;罗贤斌;李良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气腹通常在腹部平片表现为膈下积气.膈下积气总是被看作腹部空腔脏器穿孔的结果.然而,在少数情况下,气腹由空腔脏器穿孔以外的腹部、胸部、妇科或不明原因引起;这种情况被称为自发性气腹(spontaneous pneumoperitoneum)、或非外科性气腹(non-surgical pneumoperitoneum)[1,2].
作者:王建东;陈友岱;邓磊;董芸;胡卫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彩超诊断甲状腺高功能性腺瘤的价值.方法 对经核医学及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甲状腺高功能性腺瘤进行了彩超检查,测量并计算了高功能性腺瘤内动脉分支的峰速与心率乘积(PBVH),并与甲状腺腺瘤组进行对照.结果 甲状腺高功能性腺瘤组的PBVH测值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组(P<0.01).结论 PBVH诊断甲状腺高功能性腺瘤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因本文样本量尚少,还需扩大样本量,不断总结、完善与提高.
作者:张清连;张灌生;钟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症抑郁症状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85例PD伴抑郁患者进行测评.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对照组41例.试验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并在治疗2个月末再次进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结果 经心理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抑郁症状明显减轻(P<0.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对患者身心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作者:孟鹂;朱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胃癌研究发展迅速,外科手术仍然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许多治疗理念和先进技术逐渐引入外科领域并为大家接受.将于2010刊出修订后的第3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废止了传统规约中按照解剖学部位的淋巴结N分期,而采用类似TNM分期的淋巴结计数分期,取消了过去第1站及第2站淋巴结的概念,对于淋巴结清扫范围规定了更为简明的D1/D2清扫术.现有Meta分析不支持将D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联合脾脏切除推荐为常规手术.对于远端胃大部切除后建议采用Roux-en-Y重建,而全胃切除后重建建议附加Pouch储袋代胃,以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已有长足发展,Meta分析表明其在安全性和微创性上均可体现一定优势,但远期生存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志新;陈心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数字化碘水子宫输卵管造影在不孕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16例不孕症数字化碘水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资料.结果 116例中有224(96.6%)条输卵管有不同程度阻塞,加压再通治疗后恢复通畅182条,有效率81.0%.随访中有38例妊娠,妊娠率32.8%;再粘连46条,占19.8%.结论 碘水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治不孕症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作者:兰勇军;杨林;何发清;王小林;郭兵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总结467例胃癌患者在多学科协助模式下进行综合治疗,探讨其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及临床应用策略的进展:新辅助化疗、围手术期术前准备、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营养支持等专科护理.
作者:印义琼;刘春娟;覃清梅;梁涛;王锦;文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中应用自制双导管对降低胰漏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5例wipple手术患者,其中8例胰头癌,17例胆总管下段癌,均采用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使用自制双导管引流空肠袢,随访2~8个月,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5例中,除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外,余获访24例,无1例发生胰漏.结论 自制双导管在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中时预防胰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学伟;李忠发;邹正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泌尿道感染细菌种类和耐药性特点,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5年来分离的476株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细菌分离鉴定用常规手工方法,药敏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MIC)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共分离出476株病原微生物,革兰氏阳性菌占10.29%,革兰氏阴性菌占81.93%,白色念珠菌占7.14%,厌氧菌占0.63%.常见的G+菌为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的G-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50.00%,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占38.8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占54.65%.结论 临床医生了解病原微生物种类和耐药性特点,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安全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开全;常洪美;陈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5-Aza-CdR)在小细胞肺癌中发挥抗瘤效应的可能性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5-Aza-CdR体外作用于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应用光镜、MTT法、流式细胞术、自发光荧光仪等方法观察H446细胞的形态学、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分布、药物敏感性、caspase-3/7活性及Rh123外排效率等的变化,同时应用甲基化敏感性随机引物PCR(MS-AP-PCR)法检测H446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 5-Aza-CdR可明显降低H446细胞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并抑制其细胞增殖.随着5-Aza-CdR处理时间延长,H446细胞中G1期细胞显著增多[由(56.3±2.5)升至(73.75±2.47),P<0.05],G2期细胞显著减少[由(19.1±6.8)降至(9.0±1.5)].同时,H446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呈浓度依赖性,但对顺铂等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无显著生差异(P>0.05).此外,H446细胞的Rh123外排效率显著增加[由(11.5±2.3)升至(23.8±3.0),P<0.05],而caspase-3/7活性显著增强[由(257510.5±12861.5)升至(538585.5±10897.2),P<0.05].结论 5-Aza-CdR在体外对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低甲基化细胞毒作用(包括抑制细胞增殖、G1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以及恢复抑癌基因表达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作者:郭芮伶;吴国明;李海东;潘峰;李文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前后的心理干预价值.方法 将进行脑血管介入诊疗的120例患者按照手术的先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以两组患者的焦虑、睡眠、排尿状况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焦虑值、睡眠紊乱及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前后的心理干预能减少患者在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晶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龄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方法与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 对外科治疗的116例高龄(>75岁)原发性肺癌患者,分析其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和预后,探讨减少外科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及改善预后的的方法.结果 高龄肺癌患者首发症状多为咳嗽、胸痛、血痰和发热;术前并存症及术后并发症较高.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进行外科治疗,可提高高龄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正确处理合并症及术后并发症、加强术后监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姜雄;孙彬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以为护理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9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5例和观察组(循证护理组)45例,对两组患者的VC%、MVV%及FVC、FEV1及FEV1/FVC及SpO2检测结果加以研究比较.结果 经研究比较发现,治疗护理后观察组的VC%高于对照组,MVV%高于对照组,FVC大于对照组,FEV1高于对照组,FEV1/FVC也优于对照组,同时SpO2也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患者的满意率也大大提高.结论 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采用循证护理的模式对于改善患者的各项肺部功能及SpO2水平效果较好,且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大大的提高,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作者:曾孝琼;宋彦;夏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健康人血清肌酐和血β2-微球蛋白浓度的变化特点.方法 以3个大型企业和2个自然村的健康人群为对象,同时检测血清肌酐及血β2微球蛋白浓度.结果 ①共调查1044例健康人,平均年龄(53.5±14.2)岁,血清肌酐浓度平均为(95.6±14.4)μmol/L,血β2-微球蛋白浓度为(0.239±0.074)mg/L.②各年龄组的男性血清肌酐浓度,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的女性(P=0.00),血β2-微球蛋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9).③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血清肌酐的变化不明显,女性在60岁以后有明显的变化.④随年龄增加,血β2-微球蛋白浓度逐渐升高,50岁以后的变化有显著性.这一变化在男性和女性相同.结论 健康人血清肌酐浓度与性别存在相关性,健康人血β2-微球蛋白与性别无相关性,但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血β2-微球蛋白可能是敏感于血清肌酐的肾功能评价指标.
作者:肖青;李德谦;张晓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超高倍显微镜在妇科分泌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超高倍显微镜对妇产科门诊及病房的1109例妇科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1109份妇科分泌物标本中,霉菌阳性180例(16.2%);滴虫阳性31例(2.8%),支原体阳性154例(13.9%),线索细胞阳性84例(7.6%).结论 超高倍显微镜用于检测妇科分泌物是一种方便、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已经用于前列腺液、咽拭子等各种类型标本的检测.操作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才可进行检测.
作者:李立青;公敏华;史蓉华;刘红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病例女,24岁,发现双足对称性六趾畸形20余年.双足无红、肿、热痛表现.家族史无特殊,既往体健.患者要求行六趾畸形矫正术入院治疗.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双足无压痛,局部皮肤完整.
作者:钞俊;邹文远;李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带涤纶套长期静脉留置导管(TCC)在血透中的护理价值.方法 分析48名TCC患者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时的护理干预作用.结果 近期并发症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完全好转.远期并发症中以导管感染和导管内血栓形成为主,其中导管感染用头孢三代抗生素或林可霉素与肝素混合进行封管至下次使用可使症状得到好转.导管内血栓形成使用尿激酶2~10万单位进行双侧导管封管30~60分钟后抽吸有近80%可达到300ml/min的血流量.结论 近年来带涤纶套长期静脉留置导管在临床上的使用率增多,留置时间长,增加了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导管的护理技术,对延长其使用年限,减少导管并发症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晓凤;曹正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立哌唑纽30例,利培酮组30例,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末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袁(PANSS)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6.7%和73.3%,疗效相当.阿立哌唑组锥体外系副作用、体重增加和月经周期改变较利培酮组少而轻,且对催乳素水平没有影响.结论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阿立哌唑的药物不良反应比利培酮少,且不影响催乳素水平,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痛药物.
作者:范文澜;余成民;李正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主要疾病谱对指导基层医院医疗救援的意义.方法 对近3年9698例院前急救患者的年度、年龄、性别分布及病种构成、死亡原因等救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院前急救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以19~48岁者多;疾病谱前6位依次是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各种中毒、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它们占总救治人数93.44%,创伤是主要组成部分占44.6%;院前死亡病谱排序依次是: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各种中毒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结论 了解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对基层医院确定急救工作重点、救援决策及发展方向,指导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荣;王家珍;李希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时机与孕产期处理.方法 分析32例SLE患者合并妊娠的临床资料和处理方法.结果 32例SLE患者合并妊娠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活动期病例妊娠丢失率57%,静止期病例丢失率为12%,前者与后者相比明显升高(P<0.01).25例新生儿均无畸形和死亡,孕产妇无产后出血及死亡.结论 正确选择妊娠时机及合理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多数SLE病例能获得妊娠机会及安全渡过孕产期.
作者:张然;何运昉;凡子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