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静;冯智慧;戴婉波;黄珍
目的 探讨脑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前后的心理干预价值.方法 将进行脑血管介入诊疗的120例患者按照手术的先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以两组患者的焦虑、睡眠、排尿状况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焦虑值、睡眠紊乱及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前后的心理干预能减少患者在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晶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检查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外伤所致浅表软组织损伤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 本组85例中,损伤后软组织水肿40例,肌肉组织血肿21例,肌腱损伤5例,异物15例,假性动脉瘤4例.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软组织水肿情况、肌肉受损程度、血肿大小并鉴别假性动脉瘤,判断有无异物存在、肌腱是否撕裂.结论 高频超声对探查浅表软组织损伤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安全,快捷,费用低廉,应作为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刘薇;钟毓东;陈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3例患者中,颈动脉轻度狭窄23例,中度狭窄19例,重度狭窄8例,闭塞3例;患者治疗前狭窄段血管内径及峰值血流速度分别为(1.8士0.4)mm与(185.S士16.7)cm/s,治疗后分别为(4.1士0.3)mm与(93.6士8.2)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客观地反映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效果的分析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吉其胜;易小洪;张光彬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产生内源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的关键酶血红素氧合酶-2(heme oxygenase-2,HO-2)在新生大鼠延髓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行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观察新生大鼠延髓神经核团的分布和不同神经核团中神经元的形态,以及新生大鼠延髓是否存在HO-2阳性神经元和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情况.结果 在舌下神经核、疑核、巨细胞网状核、面神经核等部位均可见H(-2阳性神经元.结论 HO-2阳性神经元存在于新生大鼠延髓呼吸相关神经核团,提示内源性CO可能参与中枢性呼吸活动的调节.
作者:何颖;张洁;郑煜;丁艳;周华;唐玉红;陈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联合术后0.5%碘伏膀胱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42例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21例经尿道电切术后行0.5%碘伏膀胱内灌注(Ⅰ组),21例仅单纯电切治疗(Ⅱ组),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结果 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Ⅰ组1例复发,Ⅱ组5例复发,两组总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电切联合术后0.5%碘伏膀胱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能明显减少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后复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晓楠;青廉;邹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病例男,57岁,发现右臀部包块1月余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臀部有一约拳头大小包块,伴右下肢疼痛麻木不适,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史.
作者:孙晨;禹志宏;祝少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42例剖宫产术后诊断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腹壁切口各层的连续性,切口部位包块大小、形态、位置、边界、内部状况及其血流情况.结果 4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术后,超声诊断正确41例(97.6%),误诊1例(2.4%).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其无创、间便、安全、可重复性,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尚有误诊病例,因此在诊断时还要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减少和避免漏误诊病例.
作者:彭卉;赵婧;汤蓓;项莉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336例产后出血病例的相关因素、处理方法以及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率.结果 336例产后出血病例的相关因素的顺位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65.48%)、胎盘因素(51.19%)、软产道裂伤(5.95%)、凝血功能障碍(1.49%).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率1. 93%,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率1.24%,两组差异显著(x2=11.5982,P<0.05).结论 产后出血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重视孕期保健及计划生育宣传,提高阴道助产手术质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以降低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
作者:李萍;程薇;周新娥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数字化碘水子宫输卵管造影在不孕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16例不孕症数字化碘水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资料.结果 116例中有224(96.6%)条输卵管有不同程度阻塞,加压再通治疗后恢复通畅182条,有效率81.0%.随访中有38例妊娠,妊娠率32.8%;再粘连46条,占19.8%.结论 碘水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治不孕症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作者:兰勇军;杨林;何发清;王小林;郭兵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医疗是高风险职业,医学生的风险教育是实现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的内容.医学院校的风险理论课程及临床实践教学是引导医学生树立科学的风险意识的主渠道,要从完善课程体系设置上体现风险教育的系统性,从教学模式和内容上深化风险教育,从改进教学方法上促进风险教育目的 的实现.
作者:余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2008年医院感染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资料与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8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原因、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3831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34例,感染率3.08%,感染例次756例,例次感染率3.1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1.91%;其次为上呼吸道和泌尿道,分别占18.94%和4.22%;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常见的有肺炎克雷伯氏菌(11.56%),大肠埃希菌(12.14%);革兰阳性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6.65%;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25.72%,感染科室以重症监护病房高.结论 切实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加强环境质量的控制,加强感染病原菌的分析鉴定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动态监测,加强医务人员宣传教育,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邓先芳;付秀全;谭鸿;陈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6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起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起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损伤小、痛苦轻、腹腔干扰小、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颖;唐浩;陈清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8年5月间收治并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51例共59个创面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时间、有无感染、创面恢复情况、治疗费用、预后及并发症等.结果 51例病人中,随访3月以上46例,随访率90.2%,按生存质量评判优良率达89.13%,瘢痕挛缩致功能障碍1例.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创伤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并发症少,在基层医院容易开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洪;李涛;白大应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病例女,24岁,发现双足对称性六趾畸形20余年.双足无红、肿、热痛表现.家族史无特殊,既往体健.患者要求行六趾畸形矫正术入院治疗.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双足无压痛,局部皮肤完整.
作者:钞俊;邹文远;李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在临床治疗中,按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中医辩证分型,对患者实施辨证护理;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后6个月随访,对照组中痊愈6例、显效28例、有效3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5.15%;实验组中痊愈11例、显效39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25%;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临床保守治疗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型施护,体现了整体护理观念,可明显提高患者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洁;杨兴华;李芸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口服强筋松、大活络丸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独活寄生汤治疗,均2周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8%;对照组总有效率69.0%.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好,是基层医疗单位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马胜洪;余列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X线摄片技术因素对肋骨外伤性骨折检出率的相关影响,提高对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准确率.方法 分析850例胸部外伤致肋骨骨折行常规X线摄片检查,DR-PACS系统及CT三维重建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不同体位X线撮片方法,对肋骨骨折检出率的敏感性.结果 肋骨骨折发生于右胸者521例,左侧329例,膈上肋骨骨折724例,膈下肋骨骨折126例,共检出肋骨骨折987处.常规X线摄片初诊检出肋骨骨折734例,漏诊116例,漏检率13.7%,多角度倾斜位改良法X线摄片检出肋骨骨折842例,检出率99.1%.结论 常规X线摄片方法对检出肋骨骨折存在一定局限性,改进摄片体位和角度结合DR-PACS及多相位技术,CT三维重建检查可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作者:郭维知;陈世孝;罗贤斌;李良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老年手术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应用观察法及询问法对1366例老年手术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心理状态、需求和行为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1366例老年手术患者中,焦虑、紧张、不安型1233例,经过心理干预,其中741例(60.1%)缓解,492例(39.9%)减轻;孤独、悲观型916例,心理干预后,534例(58.3%)缓解,382例(41.3%)减轻.结论 心理干预使患者变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促进了疾病康复,说明心理干预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作者:颜麒麟;梅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116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结石的分布、术式选择、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肝切除术式采用左外叶切除59例(50.86%),左半肝切除21例(18.10%),肝方叶切除7例(6.03%),右前叶切除5例(4.31%),右后叶切除9例(7.76%),右半肝切除3例(2.59%),双侧多区段肝切除12例(10.34%);其中附加胆肠内引流术46例(39.66%),经肝实质切开取石8例.结果 全组116例手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10.34%),包括胆漏、胆道出血、膈下脓肿等.术后1个月内因肝肾衰竭死亡1例.108例获10个月~8年随访,平均随访5.9年,优良率95.59%.结论 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作者:马海;杨红春;周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带涤纶套长期静脉留置导管(TCC)在血透中的护理价值.方法 分析48名TCC患者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时的护理干预作用.结果 近期并发症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完全好转.远期并发症中以导管感染和导管内血栓形成为主,其中导管感染用头孢三代抗生素或林可霉素与肝素混合进行封管至下次使用可使症状得到好转.导管内血栓形成使用尿激酶2~10万单位进行双侧导管封管30~60分钟后抽吸有近80%可达到300ml/min的血流量.结论 近年来带涤纶套长期静脉留置导管在临床上的使用率增多,留置时间长,增加了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导管的护理技术,对延长其使用年限,减少导管并发症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晓凤;曹正江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