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灯盏细辛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

成立丽;唐艳玲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 灯盏细辛
摘要: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佐治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 7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3例)和观察组(41例),所有患者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灯盏细辛滴注.结果 观察组和常规组缓解率依次为70.73%和42.42%,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24h尿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下降的更为显著,两组治疗后的24h尿蛋白、RBP及β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4例副反应,而常规组有11例发生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细辛辅助治疗慢性肾炎效果好,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后护理

    目的 探讨小儿巨大纵隔肿瘤术后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1例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患儿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重点加强呼吸道管理,适当约束及镇痛,合理康复指导.结果 本组21例患儿经手术治疗及术后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患儿加强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解明娥;张嫣;严春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在分娩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 选取260例无剖宫产指征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及产科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专人陪同和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产妇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明显低于时照组(P<0.05),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经阴道分娩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有效的心理干预与整体护理,可以缩短产程,降低剖宫率,减少产后出血,提高顺产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向书蓉;刘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巨大肺大泡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探讨

    目的 探讨巨大肺大泡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6例巨大宽基底肺大泡患者,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开胸小切口肺大泡肺叶切除术.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胸闷.气紧明显缓解.结论 对巨大宽基底肺大泡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创伤相对小,恢复快,费用较全胸腔镜手术低.

    作者:李文忠;吴坚;罗仕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漓环磷腺苷葡胺120mg,每日1次,连用15日.监测两组肺功能、血气分析和心肌酶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明显改善,心肌酶学显著下降(P<0.05).结论 联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有显著疗效.

    作者:谭杰;尹智;陈德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健康人群隐球菌肺病临床特征探讨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隐球菌肺病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3年4月~2009年4月确诊的9例隐球菌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26~72岁,平均49岁.其中56%无基础疾病,HIV抗体均阴性,44%无明显临床症状,56%有下例临床表现:干咳3例,低热1例,盗汗1例,胸痛2例,头痛1例.影像学表现:表现为结节或块影有7例;表现为纤维结节影有2例.病理学表现:9例均为肉芽肿性病变,7例查见多核巨细胞中有隐球菌芽生酵母细胞,余2例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性炎伴片状坏死及纤维化,痰涂片检查均为阴性.结论 隐球菌肺病多发生在健康状况较好的中青年男性,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不相称,需要早期通过经皮肺活检或支气管镜检查取得肺部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预后好.

    作者:蒲蓉;李为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结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住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异住妊娠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实验组)25例,口服米非司酮300mg,每次50 mg,每日2次口服,共3天,同时给予加服宫外孕二号方加减,每日2次;B组(对照组)25例,单纯服用米非司酮,剂量和用法同A组.观察服药前后血HCG变化及盆腔包块吸收情况,出院后随访3个月.结果 两组保守治疗方法成功率分别是,A组保守治疗成功22例(88.0%),治愈天数平均(13.8±2.25)天;B组保守治疗成功18例(72.0%),治愈天数平均(15.6±2.12)天.结论 米非司酮配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住妊娠,可以有协同杀胚促进炎症包块吸收的作用,提高治愈率,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于小凤;王世艳;雁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胃癌急性穿孔两种术式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胃癌合并急性穿孔患者两种手术术式的55例效果进行时比.结果 穿孔处大网膜填塞修补25例,平均生存时间3个月;行姑息性胃切除30例,平均生存时间17个月.结论 胃癌急性穿孔常发生于中晚期阶段,根治性手术常难完成,选择合理的姑息性胃切除手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单纯穿孔修补易再发穿孔,病死率高,不宜作为首选术式.

    作者:邹毅;张军;蒲敏;黄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病人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以咯血为主要症状的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病人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40例以咯血为主要症状的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一组为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22例(治疗组),另一组为未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18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40例患者的一般临床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后第3、4、5、6、7天两组患者的咯血量(ml)分别是(129±34 vs 163±46),(91±25 vs 139±31),(62±19vs 114±35),(37±12 vs 96±27)及(19±10 vs 78±22),P<0.05.结果 显示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天)分别为11.4±2.6 vs 15.5±3.7,P<0.05.结论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显著减少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病人的咯血量及缩短住院时间,其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

    作者:朱静;李为民;朱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研究生教育在医院学科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人才培养工程,能将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有机结合,促进学科人才队伍、支撑条件、临床和科研建设,保证医院学科可持续发展.

    作者:龙丽;杨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血浆Copeptin含量测定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浆Copeptin含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AECOPD住院治疗时及治疗后迭到缓解期患者76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浆copeptin浓度,同时行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检测.健康人群1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AECOPD患者血浆Copeptin阳性率为89.47%,高于WBC、N的阳性发现.AECOPD患者血浆Copeptin含量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ECOPD患者血浆Copeptin深度显著升高,血浆Copeptin检测可作为AECOPD诊断及严重度评估的灵敏指标.

    作者:陈明勇;陈斌;刘小英;陈勃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维生素K1与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维生素K1联合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作用.方法 筛选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按序分成两组,治疗组22例,维生素K10.5~1mg/Kg,大剂量50mg,加普通肝素100U/kg,大剂量5000U,取代氨茶碱和其他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气管喷雾剂药物;对照组23例,用常规氨荼碱+糖皮质激素喷雾剂呼吸道吸入.两组其他抗菌、消炎、化痰药不变,治疗组无须用止咳药.结果 两天后治疗组心率减慢,运动耐量明显改善,痰液明显减少,咳嗽明显减轻.而时照组两天后心率无减慢,运动耐量无明显改善.两组心率、运动耐量经X2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维生素K1联合肝素通过其解痉、改善血液循环、抗炎作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运动耐量缓解作用明显,尤其是对心肺功能不全患者更有益处.

    作者:柯仲权;唐荣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原发性肝癌误诊为心绞痛1例

    病例男,67岁.因反复胸骨后疼痛8年,加重3~4d入院.患者于8年前开始出现胸骨后疼痛,经查心电图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住院14天好转出院.2001年在北京某医院行冠脉搭桥手术,术后仍有发作,心电图均为心房纤颤,给西地兰0.2~0.3 mg静脉滴注即能转为窦性心律.

    作者:史育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道路交通伤害调查与信息化干预分析

    目的 探讨信息化干预与道路交通伤害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4~2007年急诊科就诊道路交通伤害患者人数及受伤原因进行季度性统计分类,并将其结果反馈有关部门,同时通过交通部门、社会媒体、行政部门、学校等途径进行信息化干预,再将4年中道路交通伤害患者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内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04~2005年下降4.49%,2005~2006年下降22.38%,2006~2007年下降1.95%.结论 通过伤害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将之反馈给相关部门,对其工作进行指导性的建议,对减少交通类伤害的发生取得积极作用,这也是进行伤害调查与信息化干预达到的目的.

    作者:刘侃;陈琪;周红;余煜豪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Sk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Skp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kp2蛋白在86例膀胱癌和18例膀胱正常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Skp2蛋白阳性率45.3%,高于膀胱正常黏膜组织16.7%.细胞分化程度越差,Skp2蛋白表达越高.结论 膀胱癌中Skp2蛋白的过度表达,提示Skp2蛋白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徐松涛;王竞;范波;范志江;丁立;李锋;屠文键;石轶;金晓华;柳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9例

    目的 提高对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长期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是肝衰竭患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危险因素.IPA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白细胞增多,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影或斑片影,以中下肺野居多.所有患者均使用卡泊芬净抗真菌治疗,1例死亡,7例治愈,1例好转.结论 肝衰竭合并肺曲霉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抗真菌治疗,是改善IPA预后的重要措施.

    作者:陶然;丁贤;陈勃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溶血磷脂酸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监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在卵巢恶性肿瘤术后的随访价值.方法 对28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测定手术前后血浆LPA和CA125水平.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组手术前后血浆LPA分别为(5.25±1.57)μmol/L、(3.10±1.30)μmol/L,而CA125手术前后分别为(336.00±259.53)IU/L,(110.21±56.02)IU/L,术后均低于术前.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血浆LPA明显降低,有望成为新的卵巢恶性肿瘤的术后监测随访指标.

    作者:黄艳丽;刘永红;徐文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MS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MS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收集40例行MSCTA与DSA并经手术及介入治疗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影像资料,仔细比对两者的差异,并经手术及介入结果证实.结果 MSCTA共发现38例41个动脉瘤,并能够清楚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轴指向、载瘤动脉及其与临近血管分支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36个动脉瘤经DSA证实,另外5个动脉瘤在DSA上显示不清或未见显示.MSCTA未显示的2例2个动脉瘤经DSA证实.40例与术中及介入情况相符.结论 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治方面与DSA相比各有所长,由于其具有经济微创性,并能精确、直观、清晰的显示动脉瘤,所以应该作为筛查和术前检查的首选.

    作者:武峰;周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羊膜植入应用于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93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抗青先眼小梁切除术中同时羊膜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3例青光眼患者110只眼行抗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巩膜辩下羊膜植入术.术后随访24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球结膜滤过泡扁平弥漫.终随访时平均眼压(15.86±4.00)mmHg,明显低于术前(29.65±5.76)mmHg;滤过泡呈扁平弥漫.结论 羊膜植入应用于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滤过手术中,能促进青光眼功能滤过泡的形成,有效降低眼压.

    作者:史汝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急性肺栓塞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 对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表现为呼吸困难(83%)、胸痛(60%)、咯血(33%)等、咳嗽(32%)、恐惧(43%)、晕厥(20%)、心悸(33%).影像学特点呈多样性改变.主要治疗方法为溶栓抗凝治疗.结论 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无创检查在确诊中起重要地位,及时溶栓抗凝对预后起关键作用.

    作者:刘胜利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恶变的研究进展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BOT)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9.2%~16.3%,预后良好,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BOT虽非恶性瘤,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复发后恶变时有报道.本文综述了与恶变相关的病理、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川;张伶俐;尹如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