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血浆Copeptin含量测定的临床价值

陈明勇;陈斌;刘小英;陈勃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 急性加重期, 血浆Copeptin
摘要:目的 探讨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浆Copeptin含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AECOPD住院治疗时及治疗后迭到缓解期患者76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浆copeptin浓度,同时行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检测.健康人群1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AECOPD患者血浆Copeptin阳性率为89.47%,高于WBC、N的阳性发现.AECOPD患者血浆Copeptin含量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ECOPD患者血浆Copeptin深度显著升高,血浆Copeptin检测可作为AECOPD诊断及严重度评估的灵敏指标.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心力衰竭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证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0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心力衰竭的患者,以简易营养评价精法评估营养不良,同时筛选出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为56.73%,吞咽不适、感染、厌食、较低的血清白蛋白、较低氧血症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可能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吞咽不适、感染、厌食、较低的血清白蛋白、较低氧血症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正确的认知和及时的预防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不良的预防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刘杰;费蕾;况军;阮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低分子肝素配合华法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配合华法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SI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42例确诊SIP患者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效率评定梗死灶体积的比较,KPTT值测定及血液流变学,凝血全套,肝肾功能,血常规监测.结果 SIP患者联合药物治疗后NIHSS评分,有效率,梗死灶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SIP患者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治疗疗效肯定安全.

    作者:付成华;汪健;席刚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专业化护理指导对COPD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专业化护理指导对COPD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 1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专业化护理指导,对照组则由主治医师向患者简单交代COPD的特点、转归及注意事项.分别于护理指导前和指导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各项指标测定及指导后3个月调查患者的依从性.结果 护理指导后SpO2监测、呼吸频率及肺功能测定,观察组与时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护理指导3个月后,现察组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COPD患者进行专业化护理指导是改善患者近期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张玉春;童俊;罗世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老年冠心病并抑郁障碍患者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及抗抑郁治疗对病情发展的影响,为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抑郁障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以CCMB-3抑郁诊断标准,对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抑郁障碍筛选,并根据自愿原则,分为服药抗抑郁组及非服药抗抑郁组,对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进行分析,并观察两组间心肌梗塞及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 约34.2%的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障碍,根据CCMD-3诊断标准中的抑郁发作症状标准所做的症状调查结果显示,心境低落71例(92.02%),睡眠障碍58例(74.36%),无愉快感者52例(66.67%),为冠心痛合并抑郁障碍患者主要的抑郁表现.服药抗抑郁组治疗1个月后,心脏缺血症状改善明显,HAMD-17评分显示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非服药抗抑郁治疗组心脏缺血症状改善不明显,HAMD-17评分显示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服药抗抑郁组心肌梗塞及猝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服药抗抑郁组,两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容易伴发抑郁症,准确及时的诊治伴有抑郁症的CHD患者,不但能改善患者的症状,而且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高慧阳;张艳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特大地震伤员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与防控策略

    目的 总结特大地震伤员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群聚医院的感染防控策略,开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以及其他多重耐药株医院感染防控新思维及有效方法.方法 在华西医院预分诊处对地震伤员的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和分析,据此提出群聚医院感染防控策略并实施.结果 地震伤员中伤口分泌物30例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经过采取群聚医院感粢防控策略等综合措施,共有22例伤口分泌物培养阴性,病情痊愈出院;8例伤口分泌物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病情相对稳定,未再有其他新的地震伤员伤口分泌物培养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地震伤员采取群聚医院感染防控策略,能有效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及其他全耐药株医院感染.

    作者:蒲丹;乔甫;张卫东;曾智;谭成;舒明蓉;尹维佳;左泽锦;王志芬;范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心肌损伤血清生物学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低氧血症时心肌损伤血清生物学指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7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心肌损伤的血清生物学指标进行检测.根据PaO2的水平分成3组,观察心肌损伤血清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并分析PaO2和各种心肌损伤血清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三个低氧血糖组CK-MB、Mb任意两组比较均不同,轻度与中度CTnI、LDH均相近,其余任意两组比较均不同.结论 低氧血症可导致血清CK-MB、LDH、Mb水平增高,且随着缺氧程度加重而加重.重度低氧血症可出现cTnI水平增高,提示患者病情危重.

    作者:陈小兵;陈勃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Charcot关节1例

    病例女性,37岁,右手麻木5年,加重并右肘关节畸形一年余.既往体健,自述5年前右肘有摔伤病史,自敷草药治疗,具体不详.否认糖尿病、脊髓空洞症及结核等病史.

    作者:李胜;陈玉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漓环磷腺苷葡胺120mg,每日1次,连用15日.监测两组肺功能、血气分析和心肌酶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明显改善,心肌酶学显著下降(P<0.05).结论 联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有显著疗效.

    作者:谭杰;尹智;陈德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低分子肝素在肺心病急性发作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对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79例肺心病急性发作井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两组的常规治疗如抗感染、氧疗、改善通气、强心、利尿等相同,仅治疗组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于皮下注射2次/d,7 d为1个疗程,监测两组治疗前后PH、PaO2、PaCO2,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水肿、紫绀、哮喘,心率及肺部哆音的变化)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心肺功组能明显改善,红细胞比客和全血高切黏度降低,PaCO2降低,PaO2增高,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可改善肺心病急性发作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血液性状及通气,且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陆海英;李方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血浆Copeptin含量测定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浆Copeptin含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AECOPD住院治疗时及治疗后迭到缓解期患者76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浆copeptin浓度,同时行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检测.健康人群1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AECOPD患者血浆Copeptin阳性率为89.47%,高于WBC、N的阳性发现.AECOPD患者血浆Copeptin含量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ECOPD患者血浆Copeptin深度显著升高,血浆Copeptin检测可作为AECOPD诊断及严重度评估的灵敏指标.

    作者:陈明勇;陈斌;刘小英;陈勃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无创通气应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

    本文通过心理护理、上机护理及气道护理来探讨无创通气应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作者:代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肺缺血一再灌注(I/R)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对照(S组)组、缺血-再灌注(I/R)组、银杏叶提取物+缺血/再灌注(EGB+I/R)组.观察大鼠单侧肺缺血1小时再灌注1h后肺组织NF-KB的表达变化,肺细胞凋亡、超微结构损伤情况.结果 ①I/R组NF-KB的IOD值显著增加,高于S组,而EGb+I/R组NF-KB的IOD值较I/R组减少.②缺血-再灌注后I/R组凋亡的AI数显著增加,高于S组,而EGG-I/R组凋亡的AI数较I/R组减少.③电镜下I/R组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Ⅰ型肺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膜微绒毛减少;EGb+I/R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增多.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对肺再灌注所致肺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对缺血再灌注后超微结构损伤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F-KB的活化有关.

    作者:梁秋萍;伍丽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小儿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后护理

    目的 探讨小儿巨大纵隔肿瘤术后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1例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患儿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重点加强呼吸道管理,适当约束及镇痛,合理康复指导.结果 本组21例患儿经手术治疗及术后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患儿加强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解明娥;张嫣;严春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在分娩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 选取260例无剖宫产指征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及产科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专人陪同和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产妇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明显低于时照组(P<0.05),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经阴道分娩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有效的心理干预与整体护理,可以缩短产程,降低剖宫率,减少产后出血,提高顺产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向书蓉;刘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佳手术时机.方法 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病距手术时间≤72h的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发病距手术时间>72h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宜及早施行,好在发病72h以内,只要掌握正确时机,适时中转手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任开文;康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原发性肝癌误诊为心绞痛1例

    病例男,67岁.因反复胸骨后疼痛8年,加重3~4d入院.患者于8年前开始出现胸骨后疼痛,经查心电图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住院14天好转出院.2001年在北京某医院行冠脉搭桥手术,术后仍有发作,心电图均为心房纤颤,给西地兰0.2~0.3 mg静脉滴注即能转为窦性心律.

    作者:史育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胸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及护理

    目的 探讨胸腰椎手术并发脑眷液漏的主要原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结合患者病历,对37例患者手术后14天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为:原发性硬脊膜损伤,医源性因素和术后因素.结论 护理工作中,护士应根据脑脊液漏发生原因,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护理及对症护理,促使患者身体和心理痊愈.

    作者:田琴;匡静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剖宫产分娩孕妇220例,其中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的产妇120例(观察组),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100例(对照组).通过对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病率、进食时间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剖宫产术式的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病率及产妇进食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病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能有效防止腹腔感染等特点,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具有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且可以探查盆腔等特点,故可根据不同病人选择相应术式.

    作者:谢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保守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采用安宫黄体酮加益母草颗粒保守治疗药物流产术后蜕膜组织的残留可行性.方法 随机自愿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和手术治疗(对照组).观察组60例,采用口服安宫黄体酮10mg,1次/d,连服10天;同时加服中成药益母草颗粒15克,3次/d,连服10天.对照组60例,行常规清宫术.并比较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的保守治疗与清宫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93.3%,对照组治愈率96.7%;阴道出血停止时间:观察组3~5 d,对照组2~4 d;宫腔内异常回声均消失,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口服安宫黄体酮加服益母草颗粒进行保守治疗,与传统的手术操作效果相当.

    作者:白彩革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比较培哚普利与卡托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46例,卡托普利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36例.治疗1周~12个月后,观察三组临床疗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CUG)检查,分别测定计算并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DVI)、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的变化.结果 培哚普利治疗组和卡托普利治疗组CUG各指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12个月后培哚普利组LEDVI、LESVI均显著低于卡托普利组(P<0.05),而LVEF显著高于卡托普利组(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有效防止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的发生.培垛普利与卡托普利比较,疗效更高、安全性更大、耐受性更好.

    作者:覃俊安;张施明;林小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