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丽;刘永红;徐文生
目的 观察应用国内外两种方法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602例符合条件的对象采用国内外两种液基细胞学制片方法,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细胞学诊断阳性者,全部在阴道镜下取活组织检查,所有检查均在双盲下进行.结果 利用国内外两种液基细胞学制片方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62%、15.45%,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结果显示,鳞状上皮内高度以上病变(>HSIL)均为83.13%(5/6);鳞状上皮低度病变(LSIL)分别为73.1%(19/26)、74.1%(2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国内外两种液基细胞学制片方法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应用国内液基细胞学制片方法检查,成本较低,能够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作者:国宏莉;唐幕湘;田林;曹书芬;张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胃癌合并急性穿孔患者两种手术术式的55例效果进行时比.结果 穿孔处大网膜填塞修补25例,平均生存时间3个月;行姑息性胃切除30例,平均生存时间17个月.结论 胃癌急性穿孔常发生于中晚期阶段,根治性手术常难完成,选择合理的姑息性胃切除手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单纯穿孔修补易再发穿孔,病死率高,不宜作为首选术式.
作者:邹毅;张军;蒲敏;黄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现察大鼠白色念珠菌肺炎IFN-γ、IL-2表达特点,探讨IFN-γ、IL-2在大鼠白色念珠菌肺炎发展变化过程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选用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50~180g,鼠龄30~40d)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40只.实验组从气管注入白色念珠菌菌液制备白色念珠菌肺炎模型,分别于1、3、7、11天心室腔穿刺抽血,经离心后取血清,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IFN-γ、IL-2水平.结果 白色念珠茼肺炎模型组第1、3、7天IFN γ、IL-2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11天模型组与时熙组相近.组内比较3d>7d>1d>11d.结论 IFN-γ、IL-2在消除大鼠白色念珠菌肺炎病原体方面可能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凌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德阳市人民医院地震前后同期喘息性疾病住院患儿的变化及原因分析.方法 对2007年5月~2007年11月及2008年同期该院患喘息性疾病的住院儿童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地震后患喘息性疾病的住院儿童患病率较地震前同期无明显差异,哮喘患儿的复发率有差异.结论 地震后不规范吸入激素治疗,震后空气中SO2增高,化学性消毒药水刺激是造成哮喘患儿完全控制后复发的主要因素,医生应加强健康指导及哮喘病人的管理来减少哮喘的急性发作及复发.
作者:詹璐;谢小平;万朝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 对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表现为呼吸困难(83%)、胸痛(60%)、咯血(33%)等、咳嗽(32%)、恐惧(43%)、晕厥(20%)、心悸(33%).影像学特点呈多样性改变.主要治疗方法为溶栓抗凝治疗.结论 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无创检查在确诊中起重要地位,及时溶栓抗凝对预后起关键作用.
作者:刘胜利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比较培哚普利与卡托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46例,卡托普利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36例.治疗1周~12个月后,观察三组临床疗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CUG)检查,分别测定计算并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DVI)、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的变化.结果 培哚普利治疗组和卡托普利治疗组CUG各指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12个月后培哚普利组LEDVI、LESVI均显著低于卡托普利组(P<0.05),而LVEF显著高于卡托普利组(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有效防止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的发生.培垛普利与卡托普利比较,疗效更高、安全性更大、耐受性更好.
作者:覃俊安;张施明;林小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带球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152例眼翼状胬肉全部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带球结膜瓣移植片,切除翼状胬肉组织后,取上方或颞上方角膜缘约0.5~1.0毫米表层透明角膜组织和带6~8毫米球结膜辨,移植到手术创面上.术后注入庆大及地塞米松液至结膜下,术后临床观察3个月~3年.结果 151例移植片生长愈合良好,1例移植片坏死未愈合,术后翼状胬内复发2例.结论 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带球结膜移植术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红;多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巨大肺大泡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6例巨大宽基底肺大泡患者,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开胸小切口肺大泡肺叶切除术.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胸闷.气紧明显缓解.结论 对巨大宽基底肺大泡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创伤相对小,恢复快,费用较全胸腔镜手术低.
作者:李文忠;吴坚;罗仕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佳手术时机.方法 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病距手术时间≤72h的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发病距手术时间>72h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宜及早施行,好在发病72h以内,只要掌握正确时机,适时中转手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任开文;康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早期机械通气与常规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外伤救治中的疗效.方法 将69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通气组(36例)和常规通气组(33例),常规通气组先予鼻导管吸氧,出现呼吸衰竭时使用机械通气;早期通气组入院后立即给予机械通气.比较两组通气前后动脉血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及伤后6个月GOS预后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早期通气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两组在恢复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及植物状态、死亡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对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好转率无明显改善.
作者:吕江;谢为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及时发现甲型H1N1流感感染患者,预防其传播,防止二代感染病例发生.方法 ①制定并落实了甲型H1N1流感感染分诊预检流程、收治流程、上报流程、医院感染防控应急预案.②建章立制,进行物资储备、人员储备、知识储备.③现场督导,以保证制度措施落实.④做好关口筛查,防止遗漏甲型H1N1流感感染患者.⑤对确诊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处理,防止疫情的传播和蔓延.结果 筛查出我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共接诊呼吸遭发热患者1120例,留观排查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34例,确诊病例2例,无一例二代甲型H1N1流感感染发生.结论 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只要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在防控中落实相关制度措施,就能减缓疫情的传播,杜绝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陈先云;陈蜀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琥珀酰明胶联合麻黄碱预防剖宫产术中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后低血压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拟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妊娠、单胎初产、健康临产妇,随机均分为三组:琥珀酰明胶联合麻黄碱组(Ⅰ组)、单纯琥珀酰明胶组(Ⅱ组)和单纯给予平衡液组(Ⅲ组),每组各30例.麻醉方法均选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麻醉前、扩容后(T1)、麻醉后5(T2)、10(T3),20(T4)、30 min(T5),各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及低血压(SBP≤90mmHg)发生率.结果 Ⅰ组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Ⅱ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升高,Ⅲ组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 在应用琥珀酰明胶有效扩充血容量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麻黄碱是预防血压下降的较好措施.
作者:武长君;钱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卵巢原发恶性囊实性肿瘤的螺旋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原发恶性囊实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和螺旋CT表现.结果 37例中上皮性肿瘤34例,生殖细胞肿瘤3例.转移方式以腹腔种植转移多见.结论 卵巢原发囊实性肿瘤的CT影像有一定特点,对临床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宇洁;程祝忠;曹英;肖燕;许国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低氧血症时心肌损伤血清生物学指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7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心肌损伤的血清生物学指标进行检测.根据PaO2的水平分成3组,观察心肌损伤血清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并分析PaO2和各种心肌损伤血清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三个低氧血糖组CK-MB、Mb任意两组比较均不同,轻度与中度CTnI、LDH均相近,其余任意两组比较均不同.结论 低氧血症可导致血清CK-MB、LDH、Mb水平增高,且随着缺氧程度加重而加重.重度低氧血症可出现cTnI水平增高,提示患者病情危重.
作者:陈小兵;陈勃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呼吸道肺炎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对2008年3月~2009年3月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液进行培养、鉴定和分离,将获得的219肺炎链球菌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青霉素等13种抗菌药物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 219株肺炎链球菌中,对青霉素敏感者占43.8%(96/219),中介耐药者占24.7%(54/219),高度耐药者占31.5%(69/219).其中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高,为91.8%;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为0%.结论 我院肺炎链球菌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合理选择用药.
作者:唐恒;陈勃江;李为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信息化干预与道路交通伤害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4~2007年急诊科就诊道路交通伤害患者人数及受伤原因进行季度性统计分类,并将其结果反馈有关部门,同时通过交通部门、社会媒体、行政部门、学校等途径进行信息化干预,再将4年中道路交通伤害患者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内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04~2005年下降4.49%,2005~2006年下降22.38%,2006~2007年下降1.95%.结论 通过伤害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将之反馈给相关部门,对其工作进行指导性的建议,对减少交通类伤害的发生取得积极作用,这也是进行伤害调查与信息化干预达到的目的.
作者:刘侃;陈琪;周红;余煜豪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以咯血为主要症状的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病人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40例以咯血为主要症状的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一组为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22例(治疗组),另一组为未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18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40例患者的一般临床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后第3、4、5、6、7天两组患者的咯血量(ml)分别是(129±34 vs 163±46),(91±25 vs 139±31),(62±19vs 114±35),(37±12 vs 96±27)及(19±10 vs 78±22),P<0.05.结果 显示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天)分别为11.4±2.6 vs 15.5±3.7,P<0.05.结论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显著减少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病人的咯血量及缩短住院时间,其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
作者:朱静;李为民;朱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肺腺癌细胞株A549三维体系培养及其细胞行为的改变.方法 对三维培养基质Matrigel水凝胶进行材料表征,研究其纳米纤维网络的形成.观察细胞在三维环境中的克隆形成,形貌及存活力,并检测了细胞形成克隆后的药敏性,同时比较二维及三维培养的细胞对胞外基质蛋白粘附率的差异.结果 Matrigel胶形成了类似于体内胞外基质的纳米纤维网络结构.在Matrigel胶中,A549细胞生长呈现出球形的多细胞克隆,生长状态均较好,与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随着克隆的增长,细胞对外界刺激的抵抗性及抗药性增加,药敏性降低.二维和三维培养下的A549细胞对不同的胞外基质蛋白的粘附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细胞在Matrigel胶三维培养中,细胞的生长,形貌,存活力,药敏性及粘附性等细胞行为与二维培养的细胞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可为抗药性研究及细胞信号通路的研究等提供研究基础.
作者:冯志华;米坤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96例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运用舒适护理模式.结果 改善了患者心理、生理及体位上的不适,随访满意度达到98.7%.结论 将舒适护理运用到门诊老年静脉输液中,不仅能确保患者的安全,还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深化整体护理的内涵.
作者:贺欣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D)与血液透析滤过(HDF)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MHD贫血患者40例,随机均分成HP+HD组与HDF组,HP+HD组在每周2次常规HD的同时,每周行一次HP+HD;HDF组在每周2次常规HD的同时,每周行一次HDF;每次透析时间均为4小时.均接受促红素皮下注射,口服铁剂、叶酸补充造血原料.观察6个月,检测中小分子溶质及贫血指标.结果 两组透析后小分子溶质的下降率无明显差异,中大分子溶质(β2-Mg、PTH、炎症因子等)的下降率HP+HD组优于HDF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上升HP+HD组亦优于HDF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HP+HD在保证对小分子量毒素充分清除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中大分子量毒素的清除,治疗尿毒症贫血较HDF更有效.
作者:张英姿;胡宏;刘金洪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