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9例疗效观察

吕江;谢为民

关键词:早期机械通气, 颅脑外伤, 血气分析, 预后
摘要:目的 比较早期机械通气与常规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外伤救治中的疗效.方法 将69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通气组(36例)和常规通气组(33例),常规通气组先予鼻导管吸氧,出现呼吸衰竭时使用机械通气;早期通气组入院后立即给予机械通气.比较两组通气前后动脉血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及伤后6个月GOS预后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早期通气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两组在恢复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及植物状态、死亡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对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好转率无明显改善.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浮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浮针与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治疗费用.方法 随机选取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取浮针和电针疗法,每组各60例.浮针治疗皮下留针4天,间隔3天,1周为1个疗程.电针每日1次,每次半小时,1周为1个疗程,三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浮针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60例,痊愈26例,显效2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治愈显效率88.33%,总有效率96.67%;痊愈者平均治疗费用(108.46±20.53)元.电针组60例,临床痊愈17例,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治愈显效率75.00%,总有效率95.00%;电针平均治疗费用(294.12±29.38)元.组间相比,两组总有效率相似,但治愈显效率及治疗费用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即浮针组治愈显效率明显高于电针组,而治疗费用显著低于电针组.结论 浮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浮针疗法较电针疗法具有安全方便、痛苦小、取效快、治疗费用低廉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国武;张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佳手术时机.方法 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病距手术时间≤72h的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发病距手术时间>72h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宜及早施行,好在发病72h以内,只要掌握正确时机,适时中转手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任开文;康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的体会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方法,观察两组病人疾病知识掌握,病人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情况、住院时间、医疗费用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P<0.01),术后康复情况比较(P<0.05),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有显著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使医疗、护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有序,增强病人掌握健康知识和康复能力,积极配合减少并发症以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陈金华;宋燕;游箭;魏欣;唐晨曦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保守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采用安宫黄体酮加益母草颗粒保守治疗药物流产术后蜕膜组织的残留可行性.方法 随机自愿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和手术治疗(对照组).观察组60例,采用口服安宫黄体酮10mg,1次/d,连服10天;同时加服中成药益母草颗粒15克,3次/d,连服10天.对照组60例,行常规清宫术.并比较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的保守治疗与清宫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93.3%,对照组治愈率96.7%;阴道出血停止时间:观察组3~5 d,对照组2~4 d;宫腔内异常回声均消失,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口服安宫黄体酮加服益母草颗粒进行保守治疗,与传统的手术操作效果相当.

    作者:白彩革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羊膜植入应用于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93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抗青先眼小梁切除术中同时羊膜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3例青光眼患者110只眼行抗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巩膜辩下羊膜植入术.术后随访24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球结膜滤过泡扁平弥漫.终随访时平均眼压(15.86±4.00)mmHg,明显低于术前(29.65±5.76)mmHg;滤过泡呈扁平弥漫.结论 羊膜植入应用于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滤过手术中,能促进青光眼功能滤过泡的形成,有效降低眼压.

    作者:史汝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精神科病房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防范

    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是精神科医护人员的重要职责,本文通过对2003~2007年我院精神科病房48例突发事件进行了分析,以寻求防范突发事件的护理对策.

    作者:周琦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溶血磷脂酸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监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在卵巢恶性肿瘤术后的随访价值.方法 对28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测定手术前后血浆LPA和CA125水平.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组手术前后血浆LPA分别为(5.25±1.57)μmol/L、(3.10±1.30)μmol/L,而CA125手术前后分别为(336.00±259.53)IU/L,(110.21±56.02)IU/L,术后均低于术前.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血浆LPA明显降低,有望成为新的卵巢恶性肿瘤的术后监测随访指标.

    作者:黄艳丽;刘永红;徐文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免疫调节治疗新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很高的疾病,是目前重要的医疗卫生保健问题之一,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将从其免疫调节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吴迪;李为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Matrigel胶的肺腺癌细胞株A549体外三维培养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肺腺癌细胞株A549三维体系培养及其细胞行为的改变.方法 对三维培养基质Matrigel水凝胶进行材料表征,研究其纳米纤维网络的形成.观察细胞在三维环境中的克隆形成,形貌及存活力,并检测了细胞形成克隆后的药敏性,同时比较二维及三维培养的细胞对胞外基质蛋白粘附率的差异.结果 Matrigel胶形成了类似于体内胞外基质的纳米纤维网络结构.在Matrigel胶中,A549细胞生长呈现出球形的多细胞克隆,生长状态均较好,与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随着克隆的增长,细胞对外界刺激的抵抗性及抗药性增加,药敏性降低.二维和三维培养下的A549细胞对不同的胞外基质蛋白的粘附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细胞在Matrigel胶三维培养中,细胞的生长,形貌,存活力,药敏性及粘附性等细胞行为与二维培养的细胞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可为抗药性研究及细胞信号通路的研究等提供研究基础.

    作者:冯志华;米坤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道路交通伤害调查与信息化干预分析

    目的 探讨信息化干预与道路交通伤害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4~2007年急诊科就诊道路交通伤害患者人数及受伤原因进行季度性统计分类,并将其结果反馈有关部门,同时通过交通部门、社会媒体、行政部门、学校等途径进行信息化干预,再将4年中道路交通伤害患者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内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04~2005年下降4.49%,2005~2006年下降22.38%,2006~2007年下降1.95%.结论 通过伤害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将之反馈给相关部门,对其工作进行指导性的建议,对减少交通类伤害的发生取得积极作用,这也是进行伤害调查与信息化干预达到的目的.

    作者:刘侃;陈琪;周红;余煜豪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巨大肺大泡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探讨

    目的 探讨巨大肺大泡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6例巨大宽基底肺大泡患者,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开胸小切口肺大泡肺叶切除术.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胸闷.气紧明显缓解.结论 对巨大宽基底肺大泡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创伤相对小,恢复快,费用较全胸腔镜手术低.

    作者:李文忠;吴坚;罗仕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腹腔镜微创手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可行性和实用意义.方法 回顾总结2318例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完成手术2300例,其中腹腔镜联合手术34例,诊断性腹腔镜检查12例,中转开腹18例,发生各种并发症1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适用于基层医院普通外科及交叉学科的诊断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欧阳彦成;侯锡斌;樊劲;田农庄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保留全直肠肌鞘的意义与旋转剥离直肠粘膜的技巧

    目的 探讨家族性结肠息肉痛(FPC)保留全直肠肌鞘的意叉与旋转剥离直肠粘膜的技巧.方法 分析23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采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治疗的效果,并探讨旋转剥离直肠粘膜的技巧.结果 23例FPC患者均完整剥离直肠粘膜,直肠肌鞘内不遗留残膜,无手术失败病例,无近期感染病例,无息肉复发,近期与远期疗效均满意.结论 对FPC患者手术中实施旋转剥离直肠粘膜方法,可完整剥离直肠粘膜,保留全直肠肌鞘,从而就保存了储便排便的肌性器官及附着的骶神经丛,使患者术后大便正常,小便及性功能亦未受损伤,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赵元恂;周家镇;任明扬;张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膈肌缺损修复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膈肌缺损修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8例膈肌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恢复良好,无膈疝发生,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膈肌缺损修补,术中采用聚丙烯疝补片加大网膜、心包作垫法及单用心包修复、重建,方法简单易行,效果良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吴坚;李文忠;罗仕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特大地震伤员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与防控策略

    目的 总结特大地震伤员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群聚医院的感染防控策略,开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以及其他多重耐药株医院感染防控新思维及有效方法.方法 在华西医院预分诊处对地震伤员的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和分析,据此提出群聚医院感染防控策略并实施.结果 地震伤员中伤口分泌物30例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经过采取群聚医院感粢防控策略等综合措施,共有22例伤口分泌物培养阴性,病情痊愈出院;8例伤口分泌物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病情相对稳定,未再有其他新的地震伤员伤口分泌物培养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地震伤员采取群聚医院感染防控策略,能有效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及其他全耐药株医院感染.

    作者:蒲丹;乔甫;张卫东;曾智;谭成;舒明蓉;尹维佳;左泽锦;王志芬;范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琥珀酰明胶联合麻黄碱预防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后低血压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琥珀酰明胶联合麻黄碱预防剖宫产术中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后低血压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拟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妊娠、单胎初产、健康临产妇,随机均分为三组:琥珀酰明胶联合麻黄碱组(Ⅰ组)、单纯琥珀酰明胶组(Ⅱ组)和单纯给予平衡液组(Ⅲ组),每组各30例.麻醉方法均选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麻醉前、扩容后(T1)、麻醉后5(T2)、10(T3),20(T4)、30 min(T5),各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及低血压(SBP≤90mmHg)发生率.结果 Ⅰ组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Ⅱ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升高,Ⅲ组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 在应用琥珀酰明胶有效扩充血容量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麻黄碱是预防血压下降的较好措施.

    作者:武长君;钱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探讨

    面对各医疗机构对医学相关人才的继续教育需求,各高等医学院校目前并没有在该领域有所作为.本文针对我国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医学继续教育的一些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可供借鉴.

    作者:刘晓鲁;李鸿;张玉;叶卿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结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住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异住妊娠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实验组)25例,口服米非司酮300mg,每次50 mg,每日2次口服,共3天,同时给予加服宫外孕二号方加减,每日2次;B组(对照组)25例,单纯服用米非司酮,剂量和用法同A组.观察服药前后血HCG变化及盆腔包块吸收情况,出院后随访3个月.结果 两组保守治疗方法成功率分别是,A组保守治疗成功22例(88.0%),治愈天数平均(13.8±2.25)天;B组保守治疗成功18例(72.0%),治愈天数平均(15.6±2.12)天.结论 米非司酮配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住妊娠,可以有协同杀胚促进炎症包块吸收的作用,提高治愈率,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于小凤;王世艳;雁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低分子肝素配合华法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配合华法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SI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42例确诊SIP患者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效率评定梗死灶体积的比较,KPTT值测定及血液流变学,凝血全套,肝肾功能,血常规监测.结果 SIP患者联合药物治疗后NIHSS评分,有效率,梗死灶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SIP患者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治疗疗效肯定安全.

    作者:付成华;汪健;席刚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恶变的研究进展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BOT)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9.2%~16.3%,预后良好,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BOT虽非恶性瘤,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复发后恶变时有报道.本文综述了与恶变相关的病理、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川;张伶俐;尹如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