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院前急救模式发展方向探讨

邓艳华;胡壮俐;辜艳;陈达英

关键词:院前急救, 急救模式, 发展方向, 急救
摘要: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 将4256例院前急救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即将A组由本市非专业化院前急救小组救治的2013例作为对照组;将B组由德阳市急救中心专职院前急救小组救治的2243例作为研究组,将两组的院前救治情况及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院内反应时间及到达现场时间、院前处置率及院前救治有效率专业组高于非专业组,院前病死率专业组低于非专业组.结论 专业化队伍能全面改善院前急救质量,提高救治成功率,专业化院前急救模式将成为院前急救发展的方向.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碧蓝麻糊剂根管充填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碧蓝麻糊剂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牙髓坏死和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颗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碧蓝麻糊剂加牙胶尖侧压根管充填,对照组用氧化锌糊剂加牙胶尖侧压根管充填,观察两组根管治疗术后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90%(45/50),对照组为18%(9/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碧蓝麻糊剂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在减轻术后疼痛、提高疗效方面成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卓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两种便携式药泵持续灌注化疗药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两种便携式药泵持续灌注化疗药的效果.方法 将240例持续灌注化疗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电子泵组120例,采用便携式电子自控镇痛药泵持续灌注化疗(以下简称电子泵);弹性泵组120例,采用便携式弹性自控镇痛泵(以下简称弹性泵)持续灌注化疗,观察两组灌注时间的准确性、恒定性、毒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电子泵灌注给药的准确性,恒定性优于弹性泵(P<0.01),且毒副反应低(P<0.05).结论 电子泵持续灌注化疗,时间准确,流速恒定,毒副反应轻,提高病员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泽琴;陈金华;唐晨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尖牙向后结扎在移动单根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尖牙后结扎在单根牙移动方面的效果.方法 对17例62个单根牙在方丝弓矫治器的排齐、整平阶段,采用尖牙向后结扎法移动.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在12~32周内完成牙弓的排齐与整平工作.移动完成前后X线片及临床显示牙及其根周组织无异常.结论 本法对单根牙移动有显著效果,能节省矫治时间.

    作者:郭洪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在宫颈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在宫颈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6例经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不同类型的宫颈疾病患者采用LEEP治疗.切除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观察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病人反应及术后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LEEP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5.1%(9.26%~97.6%),平均手术时间6.8分钟,出血量9.3毫升.无继发性感染发生,术后出血少.手术标本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与术前相符者278例,病理升级者8例.结论 LEEP治疗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尤其适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同时LEEP治疗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在治疗同时进行诊断.

    作者:顾志毅;何琼华;严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麻黄水提物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和气道上皮细胞STAT1信号传导影响

    目的 探讨麻黄水提物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和气道上皮细胞信号转录因子与转录活化因子1(STAT1)表达水平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36只豚鼠随机分为三组;哮喘组、麻黄煎剂组及生理盐水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2只.用卵蛋白腹腔注射致敏及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哮喘模型,给予麻黄水煎剂干预治疗.用ELISA法测定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5(IL-5)浓度,用SABC免疫组化测定气道上皮细胞STAT1表达,同时观察BALF炎性细胞数及豚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麻黄煎剂组豚鼠肺内炎症改变明显减轻,其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IL-5浓度,明显低于哮喘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哮喘组BALF中IL-5含量与支气管上皮细胞STAT1表达均明显升高,且呈正相关关系,但麻黄煎剂组STAT1的表达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麻黄水提物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5的表达和炎性细胞聚积有关,但麻黄不能有效抑制STAT1的表达和信号传导异常.

    作者:熊瑛;熊彬;王宋平;杨礼腾;李阳轲;孙兴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脐疗法对剖宫产术后PCIA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脐部疗法对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初产妇152例,均在剖宫产术后使用相同药物配伍的PCIA.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9例在术后清流饮食、早期活动等剖宫产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后12小时行脐疗法,对照组73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及腹胀情况.结果 观察组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腹胀的治疗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剖宫产术后应用PCIA过程中,早期进行脐疗法能有效促进肠功能恢复,减轻腹胀,对防治术后胃肠道并发症效果良好.

    作者:范薇;黄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电磁导航与术中实时超声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电磁导航与术中实时超声辅助下显微神经外科徽侵袭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开展神经影像导航辅助下对颅脑不同部位及不同性质病变进行手术切除,其中应用电磁导航辅助下完成显微手术69例,开展术中实时超声辅助下显微手术46例,另外14例手术在电磁导航的基础上综合术中实时超声影像进行位置及切除程度的验证.结果 129例病变,116例达到全切除(89.9%),13例为次全切除(10.0%),8例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恶化(6.2%),术后新增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2%,术后由于并发症死亡3例(2.3%).结论 神经影像导航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可以精确定位,设计佳手术入路.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和术后并发症.针对不同的病变和手术要求,灵活使用电磁导航或者术中实时超声能够经济有效的实现神经影像导航辅助下的显微手术.

    作者:杨立斌;顾建文;屈延;匡永勤;邢学民;贺伟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上皮钙粘附素在乳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97例乳腺癌的石蜡切片进行E-cadherin检测,了解其与乳腺癌临床预后因素的相互关系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 ①在乳腺癌中,E-cadherin蛋白正常表达率为43.3%.E-eadherin蛋白表迭与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但与ER、PR表达无关;②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一步表明E-cadherin正常表达患者生存期较长.结论 E-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表迭降低,可能在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黄晓蓉;易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雅安市幼儿园儿童氟滴防龋分析

    目的 研究雅安市氟化钠滴剂对儿童乳牙龋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以雅安市幼儿园3~6岁儿童为对象,通过4年临床观察氟化钠滴剂对预防儿童乳牙龋病的作用.共2024人次,其中对照组318人次,实验组1706人次,每人每天给于定量的氟化钠滴剂,现察1年,2年,3年.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患龋率,龋均在用药2~3年后明显降低.结论 氟化钠滴剂预防儿童乳牙龋病的效果明显,它对儿童乳牙龋病的预防也是一种简便的方法 ,值得在我市幼儿园中推广使用.

    作者:白胜;李义;安小康;薛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甲胎蛋白的变化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患者甲胎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重肝患者77例分为两组,分别对患者在痰病早期、缓解期和恶化期甲胎蛋白(AFP)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 早期好转组(45例)与恶化组(32例)间;AF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FP与PTA、TBIL、ALT相关性均不明确.整个病程中AFP变化与病情缓解程度一致,病情越轻,AFP越高,与文献中的PTA、TBIL、ALT变化趋势相同,AFP与PTA、TBIL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重肝甲胎蛋白变化对早期诊断可能无帮助,但可用于重肝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患者预后.

    作者:陈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31例意外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意外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1例患者术前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症1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5例,单纯胆囊结石3例,胆囊息内5例.予开腹胆囊切除术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例.术中冰冻切片证实胆囊癌23例,术后病理确诊8例.行单纯胆囊切除8例,胆囊癌根治术15例,8例二期行胆囊癌根治术.结果 术后获随访25例(80.6%),其中3例存活已超过8年,目前仍健在;5例存活超过5年,9例超过1年,存活1年以内8例.失访6例.结论 意外胆囊癌术前诊断困难,重视高危因素、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是意外胆囊癌诊断的重要依据.而尽快实施手术治疗,并力求根治性切除是其治疗原则.

    作者:肖昌武;李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婴儿开颅手术方法 改进与技巧

    目的 探讨婴儿开颅技巧.方法 采用尖刀、圆刀、文氏钳及线剪对12例耍儿患者进行开颅手术.结果 手术操作简单,头皮切口长0.5~5.0cm,颅骨骨孔直径约0.2~0.5cm,术后未形成颅骨缺损,CT随访半年,颅骨均骨性愈合.结论 结合婴儿颅骨特点,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和后遗症,在开颅过程中进行技术改进是有必要的.

    作者:喇江平;黄永锐;尤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目的 探讨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48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管形石膏治疗5例,外固定支架治疗28例,内固定治疗15例.随访6月~2年,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 管形石膏治疗5例全部骨性愈合;外固定支架治疗28例中,1例出现针道渗液,经治疗后均骨性愈合;内固定治疗15例,4例出现皮瓣坏死,经皮辩转移术后均骨性愈合.结论 对腔肿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能手法复位成功的就不手术治疗,术中尽量保护断端周围血供,能使用外固定支架就尽量不用内固定,如有骨质缺损须行一期植骨术.

    作者:张震;马剑峰;陈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脑出血死亡原因9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出血死亡因素.方法 从10个方面对91例1周内和1周~1个月院内死亡的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每个方面按一定条件分为两组,结果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年龄>60岁、GCS<8分、血压>180/110mmHg、中央部出血、血肿体积>50ml、血肿破入脑室,并发应激性溃疡、合并脑疝的患者1周内病死率分别为68%、84%、78%、78%、77%、59%、60%、76%,而血糖>8mmol/L、手术治疗的患者1周内病死率分别为58%、37%.结论 脑出血1周内病死率与患者的年龄、意识水平、入院时血压、出血部位、血肿体积、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是否并发应激性溃疡、是否合并脑疝有关系,而与患者的血糖、是否手术治疗无关系.

    作者:高福春;宋慧芳;崔志强;赵春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人工肛门碗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肠造口术后切口愈合,防止粪便污染及感染的措施.方法 将76例肠造口术后病员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观察组)40例,使用人工肛门碗;另一组(时照组)36例,使用人工肛袋,对术后伤口感染,切口一期愈合及粪便污染情况进行系统观察时比.结果 两组切口感染和一期愈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粪便污染情况差异亦有显著性(P<0.001).结论 肠造口术后使用人工肛门碗优于人工肛袋.

    作者:侯颖;李淑琪;唐海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诊103例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急诊死亡的原因、构成,为降低死亡率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急诊抢救死亡的103例患者的后死因等进行分析.结果 103例急诊死亡的病例平均年龄52.2岁,40岁以下死亡34例(33.0%),56例(54.4%)于院前死亡.死亡原因排序依次为;创伤26例(25.2%),脑血管病16例(15.5%),猝死和心血管疾病各12例(11.7%),呼吸系统疾病11例(10.7%).结论 急诊死亡事件半数以上是发生在院前;创伤是主要死亡原因;40岁以下人群所占比例高.加强院前急救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伤害发生,注重对急诊危重症的判断和综合抢救,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

    作者:罗俊;蒋波;张云;廖桥英;蒲敏;朱德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药复方FZQX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Th1/Th2细胞的调节作用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FZQX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外周血Th1/Th2细胞的平衡调节作用,研究中药复方FZQX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探讨中药复方FZQX防治病毒性肝炎的药理学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尾静脉注射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离小鼠淋巴细胞,经佛波醇乙酯(PMA)、离子霉素、莫能菌素刺激培养6小时后,收获细胞,利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比例;另外经刀豆蛋白A(ConA)刺激培养72小时后,收集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IL-2、IFN-γ、IL-4、IL-10的水平.结果 在模型组,小鼠外周血PBMC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升高,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降低,与正常时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h1细胞的百分率升高,Th2细胞的百分率降低,Th1/Th2的比值增大.FZQX能够抑制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Th1细胞的百分率,恢复Th1/Th2的比例,对肝组织损害具有保护和改善作用(P<0.05).结论 Th1/Th2细胞失衡是造成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原因之一,Th1应答占主导地位,FZQX能够调节Th1/Th2细胞平衡,对肝组织损害具有保护和改善作用,可能是其免疫药理机制之一.

    作者:牛智强;范昕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医院对批量地震伤员急救的组织管理

    本文通过对1127名地震伤员实施紧急救治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探讨了医院面时短时间内成批地震伤员的紧急收治应采取的护理管理对策,可供同行参考借鉴.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零距离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零距离护理服务理念运用于糖尿病患者住院全程.结果 显示满意度从过去的85.0%~90.0%上升至98.0%以上,病人收治增长率从过去的10.0%上升至45.0%,床位使用率从过去的80.0%上升至114.0%,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论 只有改变服务观念,适应新形势和患者的需求,才能有更广阔的医疗市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刘海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彩色高频超声在腹股沟疝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腹股沟疝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彩色高额超声对108例腹股沟区及阴囊包块患者分别进行站立位、平卧住扫查,配合屏气,观察肿块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随体位呼吸运动变化的情况,并将检查结果 与手术结果 对照.结果 101例诊断为腹股沟疝,3例为交通性鞘膜积液,2例为精索鞘膜积液,1例为隐睾,1例为睾丸扭转;手术结果 隐睾1例存在漏诊,为隐睾合并腹股沟斜疝.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9.1%,漏误诊率为0.9%.结论 彩色高额超声对腹股沟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查方法 .

    作者:杨姣;袁莉;刘学彬;马果丰;张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