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皋
目的 探讨外侧分离法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及相关问题.方法 21例患者均采用外侧入路手术开放复位分离法克氏针内固定,术中解剖复位,石膏托外固定2~3周.结果 所有病例骨折达解剖复位,随访3~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明显肘内翻情况,优良率90.5%.结论 外侧分离法双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降低了肘内翻的发生率,大限度地保证了肘关节的功能康复.
作者:唐新桥;邱志龙;梁培雄;罗小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2000年<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发至今,我国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姑合自身体会,概括了改革实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可供借鉴和进一步探讨.
作者:谢娟;李正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和评估一期手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58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包括,一期手术组(PCID组)128例和传统的单纯切开引流组(TID组)130例.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障碍、脓肿复发及遗留肛瘘情况.结果 PCID组术后脓肿复发需要再次手术者4例(3.1%),而TID组29例(22.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遗留肛瘘,PCID组7例(5.47%),而TID组62例(47.69%),两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创伤愈合时间和肛门功能等方面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一期手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脓肿的复发和遗留肛瘘的发生率,没有增加患者的住院和创伤愈合时间,也没有增加术后感染的扩散和永久性肛门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王忠诚;廖代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3例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重点观察真假腔、内膜瓣、破口、病变范围及附壁血栓等.结果 根据DeBakey分型,Ⅰ型13例,Ⅱ、Ⅲ型各5例.23例全部显示真假腔和内膜瓣,显示破口8例,附壁血栓17例.3例出现左侧胸腔积液,1例出现心包积液.结论 螺旋CT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瓣及附壁血栓,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检查手段.
作者:陈光文;周礼平;陈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肾上腺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加重期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COPD加重期急性左心衰竭病人26例随机分为肾上腺素治疗组和西地兰治疗组,肾上腺素组12例,给予不少于1/3支(每支lmg)的肾上腺素肌注治疗(心音弱者1/3支,极弱1/2支,消失1支);西地兰组14例,给予西地兰0.2mg+5%葡萄糖10ml在5分钟内推入,以用药开始后15分钟为时间点监测心音强弱的改善程度,明显增强为显效,增强为有效,无变化为无效.结果 肾上腺素组中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1例;西地兰组中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4例,两组急性左心衰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肾上腺素可以用作COPD加重期伴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心衰改善药物.
作者:何均;赵琼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剖腹探查术未发现小肠出血原因的患者术中行内窥镜检查的床诊断价值.方法 18例多项常规检查阴性,但ECT(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提示小肠出血患者,行剖腹探查未发现病灶,于术中行内窥镜检查.结果 18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患者均检出阳性病灶,病因确诊率为100.0%.结论 术中内窥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的隐蔽性小肠出血检查手段.
作者:刘涛;林凤琼;冯凯祥;邓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5F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的手术成功率、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对268例接受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用型导管组136例中经桡动脉途径使用共用导管完成左冠状动脉造影133例(97.8%),完成右冠脉造影129例(94.9 %);Judkins型导管组132例中经桡动脉途径使用Judikins导管完成左冠状动脉造影121例(91.7%),完成右冠脉造影122例(92.4%).共用型导管组的造影成功率高于Judkins型导管组(P<0.05).共用型导管组冠状动脉造影平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较judikin型导管组明显减少(P<0.01).共用型导管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2.94%,judikins组为9.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5F共用型导管组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可提高手术操作成功率,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减少桡动脉痉挛的发生.
作者:邓建平;刘涛;陈勇;赵超美;陈世容;赖成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病例 女,60岁,因头痛呕吐2天,于1998年5月26日入院.查体;T 38℃,BP 135/80mmHg,神志清醒,颈强直,颅神经阴性,克氏征阳性.脑CT;未见异常;腰穿;脑脊液(CSF)粉红色.压力高(未测压力).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经脱水、止血、解除脑血管痉挛、镇静、CSF置换、对症等治疗,症状好转,CSF置换时见CSF清亮.但半个月后病员头痛加重,复查CSF见CSF淡红色,故SAH再出血,继续CSF置换及对症治疗,共住院35天后治愈出院.2003年10月22日又因头痛呕吐5小时入院.
作者:段勇;吴小梅;钟标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对Mimics V10.0软件3种三维重建方法 加以阐述,为该软件在基础医学教学、术前模拟等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数字模型.方法 选取3个元器质性病变成年男性膝关节,利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的薄层扫描技术,基于1.25 mm层犀,85层人体膝关节的连续断层图像,Mimics直接读入Dieom格式原始图像,采用各种模型处理技术,获得表面漏洞及其髓腔填充后的左膝关节新蒙罩,以该新蒙罩为基础将所选取的阅值范围内的相邻象素连接并重组成图像后获得三维实体模型,将该模型表面数据网格化后得到面网格化重建模型,此外提取新蒙罩每一层的外轮廓线并重叠起来得到表面轮廓重建模型.结果 3种三维重建方法 得到的左膝关节模型轮廓清晰,均能旋转,方便测量.其中三维实体重建模型可被剖割,得到任意多平面重建曲面.面网格化重建模型可直接导入有限元软件.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表面轮廓重建模型,可用于胫骨平台假体的设计.结论 在Mimics软件中所获得的3种三雏重建模型,为进行有限元分析、手术过程模拟、快速原型制造等奠定了数字模型基础.
作者:谢宏刚;徐亮;王汉;蒋世明;范芦芳;唐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手术切除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ACA)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57例采用手术切除联合CO2激光加氨一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单纯CO2激光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4±1.8)min,而对照组为(41.2±3.6)min,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0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物理疗法治疗ACA比单纯CO2激光更为有效.
作者:王红;陈洪英;张军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97例乳腺癌的石蜡切片进行E-cadherin检测,了解其与乳腺癌临床预后因素的相互关系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 ①在乳腺癌中,E-cadherin蛋白正常表达率为43.3%.E-eadherin蛋白表迭与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但与ER、PR表达无关;②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一步表明E-cadherin正常表达患者生存期较长.结论 E-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表迭降低,可能在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黄晓蓉;易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肠造口术后切口愈合,防止粪便污染及感染的措施.方法 将76例肠造口术后病员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观察组)40例,使用人工肛门碗;另一组(时照组)36例,使用人工肛袋,对术后伤口感染,切口一期愈合及粪便污染情况进行系统观察时比.结果 两组切口感染和一期愈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粪便污染情况差异亦有显著性(P<0.001).结论 肠造口术后使用人工肛门碗优于人工肛袋.
作者:侯颖;李淑琪;唐海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零距离护理服务理念运用于糖尿病患者住院全程.结果 显示满意度从过去的85.0%~90.0%上升至98.0%以上,病人收治增长率从过去的10.0%上升至45.0%,床位使用率从过去的80.0%上升至114.0%,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论 只有改变服务观念,适应新形势和患者的需求,才能有更广阔的医疗市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刘海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 将需要行子宫切除的非脱垂子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阴式和腹式两组.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疼痛等指标.结果 阴式组较腹式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发热率低,肛门排气时间早,平均住院时间短.结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优于腹式子宫切除术.
作者:何庆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 将4256例院前急救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即将A组由本市非专业化院前急救小组救治的2013例作为对照组;将B组由德阳市急救中心专职院前急救小组救治的2243例作为研究组,将两组的院前救治情况及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院内反应时间及到达现场时间、院前处置率及院前救治有效率专业组高于非专业组,院前病死率专业组低于非专业组.结论 专业化队伍能全面改善院前急救质量,提高救治成功率,专业化院前急救模式将成为院前急救发展的方向.
作者:邓艳华;胡壮俐;辜艳;陈达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肠梗阻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经手术及临床治疗证实的肠梗阻病人的CT检查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30例病人术前CT诊断正确29例(96.7 OA),误诊1例(3.3%);其中小肠低位梗阻22例,小肠高位梗阻1例,结肠梗阻7例;在CT检查后均能明确梗阻点及病因,其中肠道肿瘤5例,粘连13例,肠扭转7例,肠套叠3例,麻痹性肠梗阻2例.结论 CT在肠梗阻病人的诊断中,能基本明确梗阻点,同时对发现病因、并发症等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忠;袁春梅;张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高尿酸血症已被假定为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及心功能预后不良的指标.本研究观察应用别嘌呤醇控制高尿酸血症对糖尿病合并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脑钠肤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确诊的糖尿病合并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同时具有高尿酸血症病人68人.其中34人采用饮食控制加别嘌呤醇治疗6周,对照组仅采用饮食控制,6周后比较两组之间血管内皮功能及脑钠肤指标.结果 采用别嘌呤醇治疗组血尿酸及脑钠肽水平降低明显,剐嘌呤治疗组血管内皮功FMD能较饮食控制组改善明显.结论 剐嘌呤醇可降低血清尿酸及脑钠肽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舒张功能.
作者:侯燕如;宋巧凤;刘春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梗塞伴重度脑水肿去骨辨减压手术方式改进,手术时机和病例选择对临床愈后的影响.方法 对58例大脑中动脉梗塞引起重度脑水肿病人进行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方式,根据CT及临床症状选择手术时机和病例,观察其预后.结果 58例病人存活40例,其中良好25例,中度残废10例,重度残废2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8例.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病例和手术时机,改良去大骨瓣不仅可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作者:蒋永明;王多彬;吕明学;曾春;康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筛选全反式维甲酸诱导胶质瘤细胞所致增殖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胶质瘤进展的基因通路及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运用cDNA微阵列II技术比较10 μmol/L全反式维甲酸处理前后胶质瘤SHG-44细胞(WHOⅣ级)的基因表达谱,鉴定与胶质瘤增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随机选择数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Northern杂交实验,以验证cDNA微阵列结果 的可靠性.结果 实验鉴定出4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28个、下调14个.5个差异表达基因;MDM2、PDCD5、SOD2、SERPINF1和MAPK11与胶质瘤的增殖相关.结论 初步揭示全反式维甲酸能诱导胶质瘤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提示前述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胶质瘤的进展有关.
作者:彭涛;曾义;徐宏;周增俊;游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 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 采用口服多力玛加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组),和单纯口服多力玛(对照1组)以及肌内注射HCG加黄体酮(对照2组)治疗先兆流产169例,并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4.64 %,对照1组为82.69%,对照2组为77.05%,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口服多力玛加肌内注射HCG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多力玛以及肌内注射HCG加黄体酮,而单纯口服多力玛以及肌内注射HCG加黄体酮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黎彬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