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秀慧
目的 观察伤口抗生素局部封闭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29例急症外伤性皮肤撕裂伤或剥脱伤的患者,积极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急诊手术清创,用抗生素(10%泛捷复5~10 ml)封闭伤口1周,缝合伤口;对缝合困难的伤口(超过5 cm×5 cm)采用植皮或皮瓣修复.结果 27例患者伤口Ⅰ期愈合,2例患者伤口Ⅱ期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伤口抗生素局部封闭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创面感染.
作者:曾凡伟;任洪;齐新文;何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眼睑血管瘤的治疗效果直接关系到眼部外观容貌、眼睑畸形和功能障碍等.目前,治疗眼睑血管瘤的方法有手术切除、冷冻、激光、X线或镭照射,也可锶敷贴.我科对2例眼睑海绵型血管瘤进行改良手术切除术,收到了满意效果.
作者:赵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32例.常规应用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四联抗痨治疗少2周,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血沉恢复正常或连续观察低于50 mm/h后进行前路病灶清除、一期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痨治疗10~12 个月.结果 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5~4.0 年,植骨块5~7 个月融合,无移位、折断和吸收.9例不全截瘫者恢复到E级,15例脊柱后凸者平均矫正16°,血沉于术后2~3 个月恢复到正常,随访期内结核病灶无复发.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一期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矫正后凸畸形、稳定脊柱、并发症少、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是胸腰椎结核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德春;王进全;尹东坡;程跃;王美福;郑蔓琳;吴林;胡云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 panniculitis like T-cell lymphoma,SPTC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5例SPTCL患者的HE染色切片及免疫组化、临床、治疗方法,结合目前的相关文献对其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临床特征、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治疗有效率(CR+PR)83.4%,其中CR41.7%.伴有HPS患者易复发,为预后不良因素.TCR基因克隆性重排、白细胞减少及乳酸脱氢酶升高也可能为预后的不良指标.结论 SPTCL是一种罕见的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主要累及皮下脂肪组织.CHOP方案对部分患者治疗有效,但易复发,预后差.
作者:蓝必全;侯梅;兰海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在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前后以及在妊娠的不同阶段孕妇及胎儿免疫系统均有巨大变化,而感染HIV-1的孕妇免疫系统的变化及相关免疫因素对HIV-1母婴传播有着很大影响,本文主要对HIV-1母婴传播与免疫的关系加以综述.
作者:明芳;铁媛媛;周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肠伤寒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10例肠伤寒误诊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急性胃肠炎加以鉴别.明确诊断后,积极抗炎,对症治疗;合并肠穿孔者予手术治疗.结果 10例患者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肠伤寒常与急性胃肠炎相混淆,临床易误诊.通过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病情较重且有手术指征者可于术后确诊.
作者:哈力代;刘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对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 18例X线片及临床检查均获愈合,无术后髋关节部活动受限、再骨折及关节脱位、松动等并发症;1例死亡.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能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能早期活动,保留髋关节生理活动功能.
作者:李伟胜;张俊;沈宏达;汤志辉;于勇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催产素与安定联用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催产素与安定应用176例,同时单用催产素对照组176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联合用药组加速宫颈口扩张、加快产程的效果显著,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结论 催产素联合安定对加快产程进展效果肯定.
作者:黎惠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胆管残余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29例肝胆管残余结石病例资料.结果 病情特殊、术者疏忽、未作必要的检查或寄希望于术后胆道镜取石以及术式选择不当是发生肝胆管残余结石的主要原因.结论 术中、术后胆道镜检查取石以及合理选择术式是防治肝胆管残余结石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进;曾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前路减压与植骨固定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路减压椎间植骨椎体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手术前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获得平均1.4年随访者29例,骨折对位良好,钢板内固定牢固,植骨愈合,除6例胸椎骨折完全性截瘫术后神经功能无改善外,余23例均有Frankel一级以上恢复.结论 胸腰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椎体钢板内固定术能直接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有效方法.
作者:邱永湘;孟炼;张生权;伍玉军;卢永华;陈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简称肝生素)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每组21例,治疗Ⅰ组单用肝生素30~100 m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单用甘利欣150~20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Ⅱ组为肝生素加甘利欣,剂量、用法同前.并对3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Ⅰ、Ⅱ组临床症状、肝功能改善,随访3年,有效率分别为80.95%和90.48%,高于对照组(57.14%).治疗组在治疗及随访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肝生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徐力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组显效率为76.7%,利培酮组为73.3%,两组疗效相仿.阿立哌唑组的不良反应较利培酮组少,其中震颤、静坐不能、肌强直、体重增加和闭经/泌乳等发生率少于利培酮组.结论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某些不良反应较利培酮轻而少,有较好的服药依从性,更适合于女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作者:王立志;翁晋忠;卓志明;陈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频电刀(LEEP)在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6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感染及术后宫颈粘连情况.结果 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98.60%,平均手术时间5.0分钟,平均出血量6.0毫升,继发性出血7例.结论 LEEP治疗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省时,出血少,无感染及粘连发生,治疗效果好,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高.
作者:刘志蓉;刘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肾病的关系.方法 对17例不同程度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肌酐、双侧眼底镜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并与23例不伴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异常者比率及临床肾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300mg)的发生率增高;伴视网膜病变组肾病各项指标较不伴视网膜病变组显示有变化.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伴视网膜病变组临床肾病发生率增加,提示应关注二者之间相关.
作者:刘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女性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就诊者宫颈异常分泌物性状及病原学感染情况.方法 检测疑为STD患者标本560份,用PCR检测患者解脲支原体(UU)、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阴道加特纳菌(GV),同时用超高倍显微诊断系统在相差视野下镜检念珠菌(CD)和阴道毛滴虫(TV).结果 阴道(宫颈)分泌物性状分析,脓性者69.8%(120/1 72);由淋病所致;稀薄浆液混浊性分泌物中91.0%(142/156)由UU或/和CT感染引起;稀薄均匀有异味的分泌物中72.4%(84/116)属BV患者;豆腐渣样分泌物由真菌所致;黄色泡沫样分泌物多由滴虫所致.结论 STD门诊在诊断和治疗女性阴道(宫颈)炎时,要仔细观察阴道(宫颈)分泌物的性状,并配合病原学检查,明确病因,患者才能得到及早有效的治疗.
作者:刘春玲;杨艳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复合应用静脉麻醉药在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选择262例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完整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起效迅速,心血管反应较轻,苏醒快,术后无知晓存在.结论 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异丙酚、氯化琥珀胆碱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艾永凯;王瑛;刘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原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56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检出致病菌82株,其中革兰阴性细菌(G-菌)占67.07%(55株),革兰阳性细菌(G±菌)占20.73%(17株),真菌占12.20%(10株);前4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8株)、肺炎克雷白氏菌(13株)、白色念球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药敏结果显示这类菌株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以G-菌为主,普遍存在耐药性;选择敏感抗生素可提高VAP治愈率.
作者:梁占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MS)在人群中相当常见,这些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高血压和MS的病因均为原发性占绝大多数,但在临床诊断中要注意排除继发性因素,如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MS,同时还要注意伴发病和并发症的诊断,其中心血管疾病易受关注,但对其它相关疾病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等,也应引起重视.
作者:万恒;兰俊;童南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CT检查,取层厚5 mm,部分病例做了增强扫描,以2.5~3 ml/s的速度注入80~100 ml造影剂.结果 单纯性21例,坏死性6例,合并出血2例.CT表现为胰腺肿大,密度改变,胰周渗液,并发症.结论 CT是急性胰腺炎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增强扫描对胰腺坏死范围、程度、定量、定性的判断有很大价值,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作者:曾小松;王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寻合理有效地镇痛、镇静方案.方法 在ICU不同病种中选择90例患者,采用三种不同的镇痛、镇静治疗方案,比较其VRS评分和Ramsay评分情况.结果 A、B组可达明显镇痛效果,C组镇痛效果稍差;B、C组可达明显镇静效果,但常镇静过深,A组镇静程度较B、C组浅,对病人的意识状况影响不大.结论 A组镇痛效果理想,有一定镇静作用,且不影响患者意识状况.B组有很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但对需观察神志的患者不太适用.C组用于使病人耐受气管插管及气管插管前药物诱导效果佳.
作者:谢红;张雅卫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