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

王子究;李静波;韦慧卿;徐国营

关键词:诱导治疗, 急性, 排斥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45例肾移植患者行术前诱导治疗,其中组反应性抗体(PRA)阴性患者23例,行赛尼哌诱导治疗13例,ALG诱导治疗4例,OKT3诱导治疗6例;PRA阳性患者22例,行赛尼哌诱导治疗11例,ALG诱导治疗5例,OKTs诱导治疗6例.结果45例患者均行肾移植手术.23例PRA阴性患者中,术后3个月内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一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2%,与同期相同条件患者(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例PRA阳性患者术后无超急排斥反应发生,1例(4.5%)发生加速排斥反应.术后3、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2和27.2%,与同期PRA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年内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0.9和81.8%,与术前无诱导治疗的PRA阳性患者(87.0、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PRA阴性患者,诱导治疗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不明显,但对PRA阳性患者,诱导治疗能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显著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贲门癌手术与胆石症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手术与胆石症等疾病的关系.方法分析526例经手术治疗的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后肝胆B超检查资料.结果发现食管贲门癌术后胆石症、胆囊炎、肝囊肿等疾病三年内新发病率高达15.40%.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胆石症等疾病的发生与迷走神经切断、胃肠道激素分泌异常及饮食习惯改变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周文华;王书霞;曾惠英;赵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8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分别采用开窗、半椎板切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其中开窗17例,半椎板切除66例,全椎板切除5例.所有病例未植骨融合和内固定.结果3例硬脊膜损伤,1例复发,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5年,平均3年,优良率82.95%.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术中所见病理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术后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具体采取何种手术方式与随访结果无明显关系.

    作者:邹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前路减压固定23例分析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一期植骨融合、前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23例全部获随访6个月以上,术后无1例神经症状加重,无重要脏器损伤,Frankel分级方法评定,术后均有1~2级以上神经损害症状的改善,矫正脊柱后凸的Cobb角较完全,且不丢失.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前路减压固定,减压效果肯定、彻底,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畸形后Cobb角无丢失.

    作者:许强;史可测;蒋俊威;罗仲纯;王红川;何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知识概述之一--英文文题的书写

    1文题的定义及特性文题顾名思义是文章的主题,代表文章的核心内容,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那么,什么是一个好的文题呢?

    作者:宋双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腺癌切线野摆位技术分析

    目的对比两种临床常见乳腺癌切线野摆位技术的优劣.方法20例病人按入院先后编号,分A、B组.A组患者用枕头沙袋填充身体悬空部位,B组患者卧于乳腺放疗托架上,测量每位患者治疗后激光灯X、Y、Z轴与患者体表定位点的误差,通过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结果B组患者用乳腺放疗托架治疗前后X轴平均误差为2.1,Y轴平均误差为1.8,Z轴平均误差为1.2,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乳腺癌切线野放射治疗时乳腺放疗托架在精确摆位、精确治疗方面有明显优势,应该推广应用.

    作者:王娟;韩济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特殊人群艾滋病、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服刑人群、羁押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调查后,采静脉血检测HIV、梅毒.结果检测1622名特殊人群HIV、梅毒,检出感染HIV 6人,检出率为0.37%;检出梅毒感染29人,检出率为1.79%.结论特殊人群不仅是犯罪人员,也是HIV、梅毒感染高危人群,今后公安部门在释放羁押人员前应对其进行全面的HIV、性病检查,定期监测并及时治疗.这样做对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宗辉;奚弟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0.25%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提供一种安全、快速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方法上肢手术8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各40例.罗哌卡因组用0.2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组用0.2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并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心率、脉搏(P)、血氧饱和度,评价麻醉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起效和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罗哌卡因组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较明显.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且运动感觉阻滞分离,术者和病人满意度高.

    作者:魏海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保肛术式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对本院2001年~2003年所行21例保肛术与文献报道传统非保肛术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21例病人术后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的Miles术式并无增加.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保肛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一种理想手术.

    作者:郑才勇;聂洪刚;吕建;刘敦永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食管癌外科治疗317例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手术适应证及围术期治疗.方法对收治的317例老年食管癌行手术切除304例,探查13例,切除率95.9%,颈部吻合66例,其中颈段食管癌行食管内翻拔脱、食管胃颈部吻合5例,颈胸腹三切口颈部吻合35例,左胸左颈两切口颈部吻合26例;经左胸食管胃胸腔内吻合235例;结肠代食管行食管结肠胸顶机械吻合3例.结果术后并发症62例(19.6%).呼吸衰竭死亡8例,病死率2.5%.术后随访267例,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9.8、60.3和33.6%.结论老年人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对高龄病人手术应持慎重而积极的态度;外科治疗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加强围术期治疗、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晋平;张文林;向家勇;朴庆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缩窄性心包炎2例误诊分析

    病例1 22岁,反复胸痛半年,加重伴颜面及全身浮肿、心悸、气促2个月入院.入院半年前胸痛,呼吸困难,院外胸片及B超示双侧胸腔大量积液,考虑结核性胸膜炎,多次抽取胸水并行抗痨治疗,无好转.

    作者:郭锋;龚晓辉;李有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亲和力IgE受体β链基因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FcεR Ⅰ-β的I181L、V183L和E237G突变在四川地区11岁以下汉族儿童中的存在和频率,判断这些突变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技术(ARMS-PCR)对四川地区的48例汉族哮喘儿童进行FcεR Ⅰ-β的181、183、237三个位点的突变进行检测和分析,并与4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结果在哮喘组中检测到Ⅰ 181L突变5例(10.4%),V 183L突变2例(4.2%),E 237G突变6例(12.5%),在对照组中未发现Ⅰ181L、V 183L、E 237G突变子.结论四川地区汉族儿童中存在Ⅰ 181L、E 237G突变,不存在V 183L突变或突变率极低.Ⅰ 181L突变与哮喘存在相关性(P<0.05),E 237G突变和哮喘有相关性(P<0.025),而V 183L与哮喘不存在相关性(P>0.05).

    作者:杜琼;李敏;许贵平;刘春生;刘小琦;颜英俊;刘新;张玲英;林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导致气流阻塞为特征的一类小气道阻塞疾病,药物治疗主要是以新型支气管扩张剂、激素、抗生素、炎症介质抑制剂、抗蛋白酶为主,辅助机械通气、氧疗,达到改善气流受阻,恢复其可逆部分.

    作者:罗正海;谢雪梅;李宁;肖欣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酶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血清钙方法的比较

    目的用酶法、离子选择电极法(ISE)进行同步检测血清钙的含量,从中找出一种更为简便、灵敏、经济适用、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随机抽取门诊病人标本30份,分别用酶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血清钙的含量,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30份标本中,酶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发现它们的回收率、线性范围、精密度均符合要求,重复性良好,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离子选择电极法较酶法速度快,适于抢救急诊重危病人使用;但对实验室条件及外电电源要求较高,电极需定期精心维护保养.酶法较为稳定,适合全自动化仪器和大批量标本检测的应用,但对黄疸较深和乳糜血、溶血等标本结果影响较大.

    作者:李茂全;谭树民;唐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腺腺病瘤1例

    病例女,21岁,学生,左乳包块1+年,经内服药物治疗无好转.查体:左乳外上象限质韧包块约3.0cm大小,略可推移,边界欠清.诊断:左乳外上象限纤维腺瘤.

    作者:任仲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方法选择在我科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5例,对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住院24天,每日解成形便2~3次,大便隐血阴性.结论药物指导和心理护理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点.

    作者:陈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灵芝孢子对常规涂片镜检的干扰作用

    目的正确识别大便、痰液标本中的灵芝孢子,避免将其误判为与其形态相近似的寄生虫卵或病原体.方法用显微镜观察患者所服药品(保健品)、大便及经革兰染色痰液涂片中的灵芝孢子.结果灵芝孢子具有卵圆形、圆形、香蕉形以及不同程度地破碎孢子等形态.革兰染色后的灵芝孢子孢壁呈红色,内容物呈黄色脂滴样.结论灵芝孢子在常规涂片镜检中具有干扰作用,仔细观察,能正确识别.

    作者:王永平;江开银;吴荣光;刘伟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改良式结扎子宫动脉在剖宫产术后大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结扎子宫动脉术中,运用直针代替传统弧形针操作的难易及其效果.方法选择长3~5cm的不锈钢直式缝针,1号羊肠线或者2/0可吸收缝合线穿刺结扎双侧子宫动脉.结果25例病人,除2例子宫次全切除外,余皆成功.结论剖宫产术后大出血中适宜于需要缝扎子宫动脉的病例,运用直针代替传统的弧形针容易操作,时间短,止血迅速,效果满意.

    作者:李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组76例、病毒感染组60例及健康儿童65例CRP含量和白细胞计数.结果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对照组相比较,CRP明显升高(P<0.01);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时,血清中CRP有助于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动态检测其变化对疗效判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靳波;陈红英;熊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抢救配合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为有效地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等优点.但在介入治疗时突变性快,必须分秒必争,所以抢救的配合尤为重要.现将我科抢救配合的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刘凤茹;汤迎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艾滋病的实验室诊断及治疗

    艾滋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分为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和病毒载量实验.抗体检测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ILLSA)、免疫层析/渗滤以及免疫印迹实验(Waternblot,WB)为主;抗原检测主要是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核心蛋白P24抗原;病毒载量实验主要以反转录酶链聚合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一系列方法为主.虽然现在还没有有效消灭体内HIV的方法,但积极、早期治疗对延缓感染者发病是非常有益的.

    作者:王国蓉;李春来;方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