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切实做好军医大学任职教育的探讨

刘彦;冯芸;高加蓉;刘禹莲;黄静

关键词:任职教育, 人才培养
摘要:任职教育是指建立在一定本科教育基础上,以满足军队岗位职责和军人岗位变化所实施的任职资格和任职能力教育.本文就任职教育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保肛术式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对本院2001年~2003年所行21例保肛术与文献报道传统非保肛术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21例病人术后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的Miles术式并无增加.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保肛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一种理想手术.

    作者:郑才勇;聂洪刚;吕建;刘敦永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无偿献血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杜绝高危人群参与献血.方法对44469例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各项检测总不合格率为10.97%(10.68%~11.26%).结论无偿献血血液的检测应选择较好的试验方法和试剂,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严格按国家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筛检献血者;献血前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提高献血者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了解和认识,引导高危人群自检并主动退出献血行列,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质量.

    作者:张晓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45例肾移植患者行术前诱导治疗,其中组反应性抗体(PRA)阴性患者23例,行赛尼哌诱导治疗13例,ALG诱导治疗4例,OKT3诱导治疗6例;PRA阳性患者22例,行赛尼哌诱导治疗11例,ALG诱导治疗5例,OKTs诱导治疗6例.结果45例患者均行肾移植手术.23例PRA阴性患者中,术后3个月内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一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2%,与同期相同条件患者(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例PRA阳性患者术后无超急排斥反应发生,1例(4.5%)发生加速排斥反应.术后3、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2和27.2%,与同期PRA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年内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0.9和81.8%,与术前无诱导治疗的PRA阳性患者(87.0、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PRA阴性患者,诱导治疗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不明显,但对PRA阳性患者,诱导治疗能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显著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作者:王子究;李静波;韦慧卿;徐国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脑梗塞患者的TCD分析

    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变.方法选取88例脑梗塞患者行TCD检查,分别经颞窗、枕窗常规检测两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结果88例患者中TCD正常4例(4.5%),异常84例(95.5%).主要为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加快、减慢、血管杂音、血管音频消失.结论脑梗塞患者TCD检查发现脑血流有显著改变,对脑梗塞治疗及预防脑梗塞复发提供了可靠参考依据.

    作者:任琳;李保国;朱晓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缩窄性心包炎2例误诊分析

    病例1 22岁,反复胸痛半年,加重伴颜面及全身浮肿、心悸、气促2个月入院.入院半年前胸痛,呼吸困难,院外胸片及B超示双侧胸腔大量积液,考虑结核性胸膜炎,多次抽取胸水并行抗痨治疗,无好转.

    作者:郭锋;龚晓辉;李有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亲和力IgE受体β链基因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FcεR Ⅰ-β的I181L、V183L和E237G突变在四川地区11岁以下汉族儿童中的存在和频率,判断这些突变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技术(ARMS-PCR)对四川地区的48例汉族哮喘儿童进行FcεR Ⅰ-β的181、183、237三个位点的突变进行检测和分析,并与4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结果在哮喘组中检测到Ⅰ 181L突变5例(10.4%),V 183L突变2例(4.2%),E 237G突变6例(12.5%),在对照组中未发现Ⅰ181L、V 183L、E 237G突变子.结论四川地区汉族儿童中存在Ⅰ 181L、E 237G突变,不存在V 183L突变或突变率极低.Ⅰ 181L突变与哮喘存在相关性(P<0.05),E 237G突变和哮喘有相关性(P<0.025),而V 183L与哮喘不存在相关性(P>0.05).

    作者:杜琼;李敏;许贵平;刘春生;刘小琦;颜英俊;刘新;张玲英;林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腺癌切线野摆位技术分析

    目的对比两种临床常见乳腺癌切线野摆位技术的优劣.方法20例病人按入院先后编号,分A、B组.A组患者用枕头沙袋填充身体悬空部位,B组患者卧于乳腺放疗托架上,测量每位患者治疗后激光灯X、Y、Z轴与患者体表定位点的误差,通过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结果B组患者用乳腺放疗托架治疗前后X轴平均误差为2.1,Y轴平均误差为1.8,Z轴平均误差为1.2,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乳腺癌切线野放射治疗时乳腺放疗托架在精确摆位、精确治疗方面有明显优势,应该推广应用.

    作者:王娟;韩济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纤支镜在肺移植术后气道管理中的作用

    典型病例女,55岁.咳嗽、气急3年余,经查肺CT、肺功能、经纤支镜肺泡灌洗和肺活检明确诊断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经激素正规治疗,患者症状仍进行性加重.2003年9月15日行左侧异体减体肺移植,术后每天行1次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直至病情平稳.

    作者:俞小卫;韦国桢;殷小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酶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血清钙方法的比较

    目的用酶法、离子选择电极法(ISE)进行同步检测血清钙的含量,从中找出一种更为简便、灵敏、经济适用、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随机抽取门诊病人标本30份,分别用酶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血清钙的含量,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30份标本中,酶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发现它们的回收率、线性范围、精密度均符合要求,重复性良好,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离子选择电极法较酶法速度快,适于抢救急诊重危病人使用;但对实验室条件及外电电源要求较高,电极需定期精心维护保养.酶法较为稳定,适合全自动化仪器和大批量标本检测的应用,但对黄疸较深和乳糜血、溶血等标本结果影响较大.

    作者:李茂全;谭树民;唐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前列安栓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前列安栓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开放临床试验,对120例CNP患者给予前列安栓每晚1粒塞肛并进行为期8周的临床观察.结果治疗后4周和8周,患者国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总分分别较治疗前平均降低7.2分(29.8%)和11.7分(48.9%),症状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平均降低5.1分(32.8%)和8.3分(53.5%),生活质量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平均降低2.2分(25.8%)和3.8分(44.5%),前列腺液中WBC计数分别较治疗前平均降低8.6个/HP(38.7%)和13.7个/HP(61.1%).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81.5%.结论前列安栓明显改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症状和排尿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前列腺液中的WBC计数,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窦科;邹建华;黄翔;邱明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8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分别采用开窗、半椎板切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其中开窗17例,半椎板切除66例,全椎板切除5例.所有病例未植骨融合和内固定.结果3例硬脊膜损伤,1例复发,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5年,平均3年,优良率82.95%.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术中所见病理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术后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具体采取何种手术方式与随访结果无明显关系.

    作者:邹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TEK全自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评价

    目的对TEK全自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应用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和不随机选择标本方法,对该仪器进行WBC、RBC、Hb、PLT四个参数的精密度、携带互染率、总重复性、线性范围、准确性进行测试.结果批内和批间不精密度CV<3%;四个参数的携带互染率均≤2%;总重复性CV均<4%;线性范围相关系数r>0.990.各参数不准确度与参考方法比较,经配对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细胞分类仪器法与手工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EK全自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各方面性能良好,测定参数快速、准确、精密、可靠,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张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临床评价.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90例,行针内针一点穿刺法向蛛网膜下腔以0.1~0.2 m1/s的速率注入布比卡因重比重液7.5~10mg,硬膜外导管固定备用,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大感觉阻滞平面、感觉阻滞平面固定时间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并综合评估麻醉效果.结果布比卡因重比重液7.5~10mg用于CSEA,只要用药和操作得当,麻醉平面可控性好,可以较好地维持呼吸循环的稳定;加之必要时硬膜外联合用药,用于气压弹道碎石术效果确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CSEA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曾红;李兰洋;黄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肿胀法超声抽吸术治疗腋臭8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肿胀法超声抽吸术治疗液臭的效果,寻找一种治疗腋臭的新方法.方法在腋窝毛发区皮下注入肿胀液80~100ml,经5mm大小切口将超声探头在腋部皮下组织快速移动,直到皮肤发红发热为止,再用负压抽吸被乳化的皮下组织加压包扎.结果83例受术者,术后6~12个月随访,效果良好者76例(91.5%),有效5例(6.25%),无效2例(2.25%).结论肿胀法超声抽吸术治疗腋臭,操作简单,不留瘢痕,安全有效,是目前治疗腋臭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国昌;李茂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组76例、病毒感染组60例及健康儿童65例CRP含量和白细胞计数.结果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对照组相比较,CRP明显升高(P<0.01);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时,血清中CRP有助于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动态检测其变化对疗效判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靳波;陈红英;熊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食管癌外科治疗317例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手术适应证及围术期治疗.方法对收治的317例老年食管癌行手术切除304例,探查13例,切除率95.9%,颈部吻合66例,其中颈段食管癌行食管内翻拔脱、食管胃颈部吻合5例,颈胸腹三切口颈部吻合35例,左胸左颈两切口颈部吻合26例;经左胸食管胃胸腔内吻合235例;结肠代食管行食管结肠胸顶机械吻合3例.结果术后并发症62例(19.6%).呼吸衰竭死亡8例,病死率2.5%.术后随访267例,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9.8、60.3和33.6%.结论老年人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对高龄病人手术应持慎重而积极的态度;外科治疗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加强围术期治疗、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晋平;张文林;向家勇;朴庆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善得定与洛赛克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善得定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并与洛赛克进行对比.方法善得定首剂0.1mg静注,以后50μg/h,持续24~48小时.洛赛克40mg静注,2次/d.结果善得定组止血总有效率96.4%,与洛赛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周再出血率低,与洛赛克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结论善得定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止血快,一周再出血率低,与洛赛克组疗效相当,可作为内镜或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失败时的首选药物.

    作者:黄忠;赵芝蓉;邹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晚期癌症难治性呼吸困难的姑息处理

    约1/3的晚期癌症患者伴有不能常规控制的呼吸困难,因而生存质量差.针对不可逆转或难以逆转因素的呼吸困难,合理应用以吗啡为主的阿片类药物可使其改善60%.本文分析了不同难治性呼吸困难的原因及处理原则,提出了应用吗啡控制难治性呼吸困难的适应证、方法,以及一旦出现呼吸抑制的解救方法,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任大成;宋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寻求简单、方便、适用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试验组60例采用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结果试验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83.33%,两针穿刺成功率6.67%,三针以上穿刺成功率10%,穿刺总成功率为100%;整个穿刺置管时间(236.48±12.39)秒,无并发症.对照组一针成功率为0,两针成功率8.33%,三针成功率28.33%,反复穿刺成功率53.34%,有4例置入颈内静脉,穿刺总成功率90%,穿刺失败率10%;穿刺置管时间(1480.08±535.2)秒,误伤锁骨下动脉6例,气胸3例,未出现其它并发症.结论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简单、方便,明显提高了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成功率.

    作者:颜渊;江福斌;郑尚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警惕新出现的传染病

    2005年6~9月,在四川资阳、内江市发生了猪链球菌病疫情,累计发病204例,死亡38例,可见其危害程度是严重的.

    作者:贾文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