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塞患者的TCD分析

任琳;李保国;朱晓临

关键词:脑梗塞, 脑血流, TCD
摘要: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变.方法选取88例脑梗塞患者行TCD检查,分别经颞窗、枕窗常规检测两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结果88例患者中TCD正常4例(4.5%),异常84例(95.5%).主要为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加快、减慢、血管杂音、血管音频消失.结论脑梗塞患者TCD检查发现脑血流有显著改变,对脑梗塞治疗及预防脑梗塞复发提供了可靠参考依据.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布加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观察其二维及彩色血流表现特征,判断肝内外血管病变及侧支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作出病因诊断,并通过临床及其他影像学检查验证.结果下腔静脉阻塞20例,肝静脉阻塞3例,两者同时阻塞3例,彩超诊断正确者24例,诊断符合率92.3%,误诊2例,误诊率7.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了解布加综合征患者的血管阻塞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情况,诊断准确率高,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邹玲;曾艳;何兴华;马果丰;郑庆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0.25%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提供一种安全、快速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方法上肢手术8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各40例.罗哌卡因组用0.2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组用0.2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并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心率、脉搏(P)、血氧饱和度,评价麻醉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起效和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罗哌卡因组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较明显.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且运动感觉阻滞分离,术者和病人满意度高.

    作者:魏海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两种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扁桃体切除术的优劣.方法2001年以来,采用传统剥离术44例,软剥离法40例.结果传统剥离子手术术中、术后出血均多,术后白膜生长慢(24小时),切口水肿明显,疼痛剧;软剥离法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白膜生长快(12小时),切口水肿轻.结论软剥离法可显著减少术中、术后出血,术后切口干净,白膜覆盖好.

    作者:李洁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前路减压固定23例分析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一期植骨融合、前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23例全部获随访6个月以上,术后无1例神经症状加重,无重要脏器损伤,Frankel分级方法评定,术后均有1~2级以上神经损害症状的改善,矫正脊柱后凸的Cobb角较完全,且不丢失.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前路减压固定,减压效果肯定、彻底,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畸形后Cobb角无丢失.

    作者:许强;史可测;蒋俊威;罗仲纯;王红川;何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利多卡因致肾功能衰竭1例

    病例男,54岁,体重55Kg.2002年1月19日因车祸伤致右肩胛骨折,右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受伤前体健,无特殊疾病史.受伤后当日在局麻下(1%利多卡因5ml)行右胫骨结节牵引术.

    作者:张朝贵;屈晓玲;张韫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特殊人群艾滋病、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服刑人群、羁押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调查后,采静脉血检测HIV、梅毒.结果检测1622名特殊人群HIV、梅毒,检出感染HIV 6人,检出率为0.37%;检出梅毒感染29人,检出率为1.79%.结论特殊人群不仅是犯罪人员,也是HIV、梅毒感染高危人群,今后公安部门在释放羁押人员前应对其进行全面的HIV、性病检查,定期监测并及时治疗.这样做对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宗辉;奚弟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无痛胃镜检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实施无痛胃镜检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需行胃镜检查的患者,按常规胃镜术前检查要求,并配备好抢救设备后,静脉缓慢注射异丙酚,待患者睫毛反射及吞咽动作消失,全身肌肉松驰时,即行插镜检查.结果35例患者除1例因曾行肺叶切除注射异丙酚后血氧饱和度下降中止检查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疼痛等不适感受,满意率达100%.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术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杰;周晓晴;梁卫东;杜宗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晚期癌症难治性呼吸困难的姑息处理

    约1/3的晚期癌症患者伴有不能常规控制的呼吸困难,因而生存质量差.针对不可逆转或难以逆转因素的呼吸困难,合理应用以吗啡为主的阿片类药物可使其改善60%.本文分析了不同难治性呼吸困难的原因及处理原则,提出了应用吗啡控制难治性呼吸困难的适应证、方法,以及一旦出现呼吸抑制的解救方法,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任大成;宋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与高尿酸血症(HUA)及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12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按WHO的标准分为1、2、3级3组,测定血尿酸(BUA)、空腹血糖(FBG)、血脂各项指标,并常规检查心电图,必要时做平板运动实验、Holter、胸片及头颅CT检查.结果(1)检出HUA54例,检出率45%,并发现HUA随着高血压级别递增而呈增多趋势.(2)各级高血压组中,HUA与FBG、TG、LDL密切相关,且在高血压3级组中变化明显(P<0.01或P<0.05).(3)高血压3级组中33例HUA患者有28例发生冠心病和脑梗塞,发生率为84.8%;伴发糖尿病13例,也进一步佐证了HUA与老年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密切关系.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与HUA密切相关.HUA和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一样,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应重视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HUA的监测.

    作者:何运昉;杨萍;喻明书;王姝;王天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摇头丸中毒161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摇头丸中毒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对2002年9月~2005年5月期间因摇头丸中毒而来我院就诊的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吸毒者年龄17~43岁,主要集中在20~30岁;吸毒方式为鼻吸和口服;中毒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心脏损害为主;治愈159例,致残1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0.62%.结论摇头丸中毒者以青年男性居多,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治疗以祛除毒源、综合治疗为主,纳洛酮治疗有效.

    作者:张迎;李忠;马南春;黄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食管贲门癌手术与胆石症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手术与胆石症等疾病的关系.方法分析526例经手术治疗的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后肝胆B超检查资料.结果发现食管贲门癌术后胆石症、胆囊炎、肝囊肿等疾病三年内新发病率高达15.40%.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胆石症等疾病的发生与迷走神经切断、胃肠道激素分泌异常及饮食习惯改变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周文华;王书霞;曾惠英;赵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腺癌切线野摆位技术分析

    目的对比两种临床常见乳腺癌切线野摆位技术的优劣.方法20例病人按入院先后编号,分A、B组.A组患者用枕头沙袋填充身体悬空部位,B组患者卧于乳腺放疗托架上,测量每位患者治疗后激光灯X、Y、Z轴与患者体表定位点的误差,通过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结果B组患者用乳腺放疗托架治疗前后X轴平均误差为2.1,Y轴平均误差为1.8,Z轴平均误差为1.2,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乳腺癌切线野放射治疗时乳腺放疗托架在精确摆位、精确治疗方面有明显优势,应该推广应用.

    作者:王娟;韩济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药物直流电离子导入在眼科的应用进展

    本文从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对药物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眼部疾病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药物直流电离子导入,是一种具有极好前景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燕;李志英;邹月兰;余杨桂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远端骨折的体会

    目的总结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操作技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股骨远端骨折.结果15例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良好,股骨干生理弧度正常,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正常.3例术后股骨干生理弧度变小,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正常,伤肢外观轻微改变.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能使患者早期活动,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巧,可避免股骨干生理弧度变小.

    作者:余灵琪;李文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浅谈多媒体临床医学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先进技术引进教学中.

    作者:张曦;陈幸华;孔佩艳;刘林;王庆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68例高血压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LVH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为71.28%.随EH危险分层增加,颈动脉IMT有增厚趋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也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影响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P<0.01).所有颈动脉参数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形成组(P<0.01).结论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与LVH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LVH的参考指标.

    作者:罗俊;燕纯伯;王伟;蔡琳;程亚莎;陈金丽;姚思君;吴治湘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护理不当及预防措施

    护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连续性很强的学科,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当.本文试图从分析目前产生护理不当的原因入手,提出主要的预防措施,以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桂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做好药品入库验收把好药品质量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购进药品检查、验收制度.我院按照GSP的要求,实行了入库药品每批验收制度.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光凤;夏小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8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分别采用开窗、半椎板切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其中开窗17例,半椎板切除66例,全椎板切除5例.所有病例未植骨融合和内固定.结果3例硬脊膜损伤,1例复发,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5年,平均3年,优良率82.95%.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术中所见病理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术后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具体采取何种手术方式与随访结果无明显关系.

    作者:邹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医院制剂现状与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医院制剂的现状,提出了医院制剂生存和发展的对策是:转变观念,主动改革,并在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管理、不断创新上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作者:李勇;唐志立;曾友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