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灵琪;李文刚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观察其二维及彩色血流表现特征,判断肝内外血管病变及侧支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作出病因诊断,并通过临床及其他影像学检查验证.结果下腔静脉阻塞20例,肝静脉阻塞3例,两者同时阻塞3例,彩超诊断正确者24例,诊断符合率92.3%,误诊2例,误诊率7.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了解布加综合征患者的血管阻塞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情况,诊断准确率高,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邹玲;曾艳;何兴华;马果丰;郑庆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护工是活跃在医院内的特殊职业群体,他(她)们在为病人提供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的同时,又给医院、病人带来一些令人担心的问题.因此,为减少病人医院感染,加强对护工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环节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规范护工的管理,对病人及医院均有利.
作者:黄丽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文题的定义及特性文题顾名思义是文章的主题,代表文章的核心内容,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那么,什么是一个好的文题呢?
作者:宋双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大限度地改善患儿的预后.方法将HIE患儿4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育儿组,对干预组从生后3天开始接受早期干预;对照组常规治疗,育儿指导.两组均接受常规的HIE综合治疗,并在3、6、12、18和24个月进行智力、运动发育检测.结果干预组在12、24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比常规育儿组高(P<0.01).干预组康复93%,常规组仅为72%.结论对HIE患儿进行适宜的早期干预,能显著减少脑瘫、智能发育迟滞等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张小平;何刚;杨方政;颜春英;谭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和超高倍显微分析仪活体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和MMDI法对40例患者进行沙眼衣原体(CT)检测,并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两者均阳性18例(45.0%);两者阴性19例(47.5%),荧光定量PCR阳性、MMDI阴性2例(5.0%);荧光定量PCR阴性、MMDI阳性1例(2.5%).两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wmar检验,P=1.000).结论实验证明荧光定量PCR和MMDI均能很好地检测沙眼衣原体.MMDI是检测沙眼衣原体的一种快速、直观的诊断方法,而荧光定量PCR检测较为客观.
作者:崔鲂;王东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病例男性,52岁,入院前2个月突发腹部胀痛伴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在外院诊断为机械性肠梗阻,给予对症处理.1周后,病员腹胀消失,好转出院.
作者:罗成平;陈茂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典型病例女,55岁.咳嗽、气急3年余,经查肺CT、肺功能、经纤支镜肺泡灌洗和肺活检明确诊断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经激素正规治疗,患者症状仍进行性加重.2003年9月15日行左侧异体减体肺移植,术后每天行1次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直至病情平稳.
作者:俞小卫;韦国桢;殷小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高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通心络胶囊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浆D-D聚体、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血浆D-D聚体、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治疗前与对照均有明显变化(P<0.05或P<0.01).结论通心络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D-D聚体、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高培惠;邱俊林;黄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005年6~9月,在四川资阳、内江市发生了猪链球菌病疫情,累计发病204例,死亡38例,可见其危害程度是严重的.
作者:贾文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本文从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对药物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眼部疾病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药物直流电离子导入,是一种具有极好前景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燕;李志英;邹月兰;余杨桂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口腔粘膜扁平苔藓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祛除局部刺激因素,用曲安缩松10mg+2%普鲁卡因2ml,于正常粘膜与病损粘膜交界处多点注射,每周1次,4周为1疗程;同时服用西药溶菌酶及左旋咪唑和自拟苔藓汤.结果痊愈1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西药治其标,中药治其本,标本兼治,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内外同治,疗效满意.
作者:刘朝强;姚杰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0.25%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提供一种安全、快速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方法上肢手术8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各40例.罗哌卡因组用0.2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组用0.2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并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心率、脉搏(P)、血氧饱和度,评价麻醉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起效和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罗哌卡因组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较明显.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且运动感觉阻滞分离,术者和病人满意度高.
作者:魏海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一期植骨融合、前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23例全部获随访6个月以上,术后无1例神经症状加重,无重要脏器损伤,Frankel分级方法评定,术后均有1~2级以上神经损害症状的改善,矫正脊柱后凸的Cobb角较完全,且不丢失.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前路减压固定,减压效果肯定、彻底,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畸形后Cobb角无丢失.
作者:许强;史可测;蒋俊威;罗仲纯;王红川;何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40例双眼翼状胬肉的患者分别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右眼),与传统的翼状胬肉转瓣(左眼)两种手术进行了比较.结果两年随访32例(80.00%).左眼(翼状胬肉转瓣)3例复发,占9.40%,而右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未见明显复发的病例.结论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可以降低复发率.
作者:刘兴德;王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病例男,54岁,体重55Kg.2002年1月19日因车祸伤致右肩胛骨折,右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受伤前体健,无特殊疾病史.受伤后当日在局麻下(1%利多卡因5ml)行右胫骨结节牵引术.
作者:张朝贵;屈晓玲;张韫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3例经手术、诊刮或宫腔镜检查后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及血流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者59例(93.65%),误诊4例(6.35%).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等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经阴道彩超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子宫内膜病变疑诊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何游春;粟碧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临床评价.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90例,行针内针一点穿刺法向蛛网膜下腔以0.1~0.2 m1/s的速率注入布比卡因重比重液7.5~10mg,硬膜外导管固定备用,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大感觉阻滞平面、感觉阻滞平面固定时间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并综合评估麻醉效果.结果布比卡因重比重液7.5~10mg用于CSEA,只要用药和操作得当,麻醉平面可控性好,可以较好地维持呼吸循环的稳定;加之必要时硬膜外联合用药,用于气压弹道碎石术效果确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CSEA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曾红;李兰洋;黄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变.方法选取88例脑梗塞患者行TCD检查,分别经颞窗、枕窗常规检测两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结果88例患者中TCD正常4例(4.5%),异常84例(95.5%).主要为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加快、减慢、血管杂音、血管音频消失.结论脑梗塞患者TCD检查发现脑血流有显著改变,对脑梗塞治疗及预防脑梗塞复发提供了可靠参考依据.
作者:任琳;李保国;朱晓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68例高血压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LVH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为71.28%.随EH危险分层增加,颈动脉IMT有增厚趋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也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影响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P<0.01).所有颈动脉参数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形成组(P<0.01).结论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与LVH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LVH的参考指标.
作者:罗俊;燕纯伯;王伟;蔡琳;程亚莎;陈金丽;姚思君;吴治湘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病例女,21岁,学生,左乳包块1+年,经内服药物治疗无好转.查体:左乳外上象限质韧包块约3.0cm大小,略可推移,边界欠清.诊断:左乳外上象限纤维腺瘤.
作者:任仲才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