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良恶性肿瘤钼靶X线征象及鉴别诊断

刘文莉;吴树材;张文权;赵春刚;陈曼

关键词:乳腺肿瘤, 钼靶X线征象,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X线征象,提高钼靶X线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35例乳腺肿瘤钼靶X线表现特征进行对照,回顾性分析,其中恶性11例,良性24例.结果毛刺状肿块及成簇钙化是乳腺恶性肿瘤特异性X线征象,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9.0和82.0%.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是诊断和鉴别良恶性肿瘤首选的、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辛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影响.方法 11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5例.所有患者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辛伐他汀20mg,1次/晚.对照组为安慰剂.治疗3个月及6个月复查血脂,治疗6个月后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应用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及6个月,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尚无统计学意义(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复发性心绞痛(AP)、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心力衰竭(HF)、需做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冠脉旁路移植术(PTCA/CABG),因缺血发作需再住院和心律失常发生尚需进一步观察.结论 ACS早期使用辛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脂,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且安全,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玫;徐学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单纯西医抗心衰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经辨证分别予参附针、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红花注射液治疗,4周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34.2%,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显效率30.0%,总有效率83.3%,两组疗效相似(P=0.156).但治后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与单纯西医治疗相似,但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防止病情反复上有优越性,且无副作用,可长期服用.

    作者:张立;唐茂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急诊输尿管镜术在肾绞痛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急诊输尿管镜术对肾绞痛诊断及治疗的价值.方法对80例肾绞痛患者行急诊输尿管镜术.结果 68例结石患者行取、套石及碎石治疗成功,12例找出相关病因,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诊输尿管镜治疗肾绞痛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勇;阎洪涛;黄翔;陈照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现状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的现状予以综述,并总结其在微创治疗方面的应用优势.

    作者:雷贤英;徐陶;李渊;梅松涛;甘辞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7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断有效用药治疗的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断改变病情药(DMARDs)的原因,以提高对RA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门诊及住院RA患者136例,记录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资料、中断DMARDs的原因:比较停药组与未停药组之间的差异,分析中断DMARDs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患者中54.4%停用DMARDs.停药原因依次为:自觉无效、担心药物副作用、症状减轻、出现药物副作用、经济困难、购药困难、患其它疾病.停药组与未停药组比较,在病程、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沉(EsR)及类风湿因子水平(RF)、低经济收入、低教育程度及是否专科治疗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 RA患者停用DMARDs发生率高,其停药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余静;冯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诺和龙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诺和龙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代谢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32例3年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诺和龙0.5~1mg/次,3次/d;二甲双胍0.5g/次,3次/d,餐时服用,连续治疗8周.结果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BS)、餐后血糖(P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龙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协同作用,副作用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急性下壁心梗后致起博器感知起博障碍1例

    病例男,67岁,因突发心前区痛10小时于2004年10月26日入院.入院查体:T36.3℃,R18次/min,P66次/min,节律不齐,BP118/80mmHg,神清,步入病房,右上胸皮下可扪及一心脏起搏器;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罗音,叩诊心界不大,HR66次/min,节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未见异常.患者3年前因反复昏厥,心电图示Ⅱ度莫氏Ⅱ型AVB,安置VVI心脏起搏器.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Ⅲ度AVB,起博心律,起博器感知起搏功能良好,Ⅱ、Ⅲ、avF导联QRS波呈QS波,ST段弓背上抬0.5~1.0mv.肌钙蛋白(TnT)0.46ng/ml;心肌酶学示,AST165.9U/L,CK1481.9U/L,CKMB262.3U/L.入院后予吸氧、静脉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扩血管、ACEI口服等治疗,病员心前区疼痛渐缓解.次日,无心前区疼痛.入院第4天,复查心肌酶学示CK141.3U/L,CK-MB12.7U/L.

    作者:林良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对采用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27例疼痛消失,4例疼痛缓解,1例疼痛缓解不明显.随访1年,Ⅱ期优良率100%,Ⅲ期早期优良率65%.结论本法具有创伤小、花费低、术后恢复快,髋关节活动功能不受影响,可预防骨塌陷,降低病残率,延长自体关节使用寿命,延缓关节置换时间等优点.因此,本疗法不失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较好的治疗疗法.

    作者:张银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硬膜外麻-全麻联合应用于上腹部手术54例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静脉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及肌松情况.方法 54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静脉麻醉,B、C组分别单用全身静脉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并观察其镇痛、肌松效果.结果 A组与B组术中镇痛效果及肌松满意,术中循环功能A组比B组稳定,两组术中SPO2无改变,均在95.0%以上;C组术中镇痛效果不全和肌松不满意,需辅助用药,血压波动较明显,需使用升压药.结论硬膜外麻-全麻联合使用不但可使全麻用药量明显减少,且术中镇痛效果好,肌松满意,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术后患者能早清醒,早拔管,便于实施术后镇痛.

    作者:林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甲型副伤寒杆菌血培养与药敏试验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甲型副伤寒杆菌血培养与药敏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08例血培养患者,应用传统肉汤培养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分离鉴定,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 3308例患者共分离出细菌546株,共11种;其中革兰阳性菌9株,占1.65%,革兰阴性菌537株,占98.35%,其中甲型副伤寒杆菌465株,占86.59%(465/537).甲型副伤寒杆菌药物平均敏感率:头孢三代93.73%,氨基糖苷类92.71%,氯霉素91.04%,喹诺酮类82.01%,氨苄青霉素6.56%.结论甲型副伤寒杆菌血培养检出率高,药敏试验结果准确,可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云东;韩兴权;蔡臻林;唐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5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小儿病毒性现炎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用病毒唑和一种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黄连注射液,1~2ml/kg,1次/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明显优于对照组77.5%(P<0.05).结论双黄连注射液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罗远战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液灌流抢救重症药物中毒34例报告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抢救重症药物中毒的疗效.方法对34例重症药物中毒患者在常规彻底洗胃、利尿、输液等基础上进行42次的血液灌流治疗.结果血液灌流治疗后神智、症状、体征较灌流前改善,34例中痊愈32例,抢救成功率94.1%.结论及早实施血液灌流抢救重症药物中毒,可提高治愈率及抢救成功率.

    作者:刘敏;祁健;王锡玲;卢晖;姚健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巧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穿刺包内硬膜导管袋

    做腹腔镜手术常需1小塑料袋放入体腔,用装所切下组织标本,防止腹腔内再次污染,同时保障标本不遗留体腔内.我院自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一直有效利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穿刺包内硬膜外导管袋,此袋10cm×11cm大小,小巧,结实,具有韧性、抗拉力强等优点.

    作者:王小芹;蒋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更年期皮肤瘙痒症46例

    目的观察合理情绪治疗法联合皿治林治疗更年期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对46例更年期皮肤瘙痒症病人分别采用合理情绪治疗法+皿治林(治疗组)和单独使用皿治林治疗(对照组)4周,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疗效,临床症状判断有效率.结果治疗组4周后SCL-90评分总分及因子分显著降低,临床显效率治疗组52.17%,对照组17.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P=0.013).结论合理情绪治疗法联合皿治林治疗更年期皮肤瘙痒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尹洁;向群英;赖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

    骨髓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多胚层干细胞的潜能,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使心肌梗死动物或病人的梗死面积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梗死区出现新的心肌细胞和血管,从而使心梗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明显改善.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和保护心肌的机制、干细胞的选择、植入途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等方面内容.

    作者:秦黎明;秦光明;马小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非生理性起搏与生理性起搏术后对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安置非生理起搏器(VVI)与生理性起搏器(DDD、DDDR)术后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置入起搏器患者,其中VVI 48例,为非生理性起搏组;DDD 27例、DDDR 5例为生理性起搏组,每例患者均在术前、术后1年内做ECG、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观测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的变化.结果术后非生理性起搏组与生理性起搏组较术前,左房、左室内径增大,LVEF、CO降低,而右心室起搏次数增加,左心功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性起搏在术后左心功能影响方面优于非生理性起搏,右心室起搏次数增加,左心功能下降.

    作者:陈世蓉;陈勇;赵超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地榆升白片治疗化疗病人白细胞减少症110例疗效观察

    目的进一步验证中药新制剂地榆升白片对白细胞下降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0例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地榆升白片,对照组口服利血生加鲨肝醇,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药物对化疗所致白细胞下降的患者,均有升高作用,且其疗效相近(P>0.05);但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对化疗所致白细胞下降患者,确有升高其白细胞的作用,其疗效与利血生和鲨肝醇相近,但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其疗效则优于对照组.

    作者:阴亮;亢晓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6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ACE1/ARb、利尿剂、地戈辛);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及QTcd,同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QTd、QTcd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QTd、QTcd有显著缩小(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LVEF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使CHF患者QT离散度缩小,可能是卡维地洛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东伟;李纲;韩学华;李玉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内踝骨折的体会

    目的探讨聚左旋乳酸可吸收螺钉治疗内踝骨折的效果.方法本组12例,内踝骨折患者均采用不同长度取左旋乳酸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1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优10例,良2例.结论聚左旋乳酸可吸收螺钉治疗内踝骨折疗效确切,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崔庆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转复胸部手术后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转复胸部手术后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胸部手术后2天内发作的心房颤动患者42例,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各21例,分别静脉予普罗帕酮70~140mg与胺碘酮150~300mg,效果不佳者静滴维持,观察8小时内的转复率及安全性.结果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2小时内的转复率分别为76.2和19.0%,8小时内的转复率分别为95.5和71.4%,两组2、8小时转复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普罗帕酮转复胸部手术后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成功率较胺碘酮高.

    作者:雷军;熊冠泽;吴家玉;卢松;丁富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