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玉;张乃广;张媛
患者男,36岁,因外伤致骨盆骨折于入院后第3天突发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大汗淋漓、颜面紫绀,测T38.5℃,P120次/分,R30次/分,Bp60/45 mmHg,SaO2 60-80%,经镇痛、吸入高流量氧、抗休克等治疗、仍无缓解,心电图检查:电轴右偏+120.,右束枝传导阻滞,S1QⅢTⅢ图形,高度怀疑肺栓塞,立即作肺功能造影及溶栓治疗.在放射科手术室配合下,患者仰卧位,置心电监护,取左锁骨中点下1cm处为穿刺点,常规皮肤消毒和局麻后,用锁骨下静脉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到锁骨下静脉后放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沿导引钢丝插入静脉扩张鞘,退出导引钢丝,将给药泵(四川康科生物材料制品公司生产)导管通过静脉扩张鞘透入锁骨下静脉,经心脏到达肺动脉,调整到左肺动脉,注入20%泛影脯胺20ml行肺动脉造影显示:左肺上叶不显影,再将导管调整到左肺上动脉,从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100ml+尿激酶30万U,30分钟内注射完毕,然后将导管与泵体连接埋于皮下.术后12小时开始静脉滴注肝素,6250U/天,持续3天,维持APTT于正常值1.5-2.5倍.1周后取出药泵及导管.
作者:龙大同;胡国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口服转移因子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6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转移因子,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疗效.
作者:朱正芳;胡晓;陈桃;翟雪松;朱红枫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前壁单层吻合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同期荷包状食管胃吻合法(前壁双层吻合法)相比较.方法对321例食管癌行根治性切除及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其中前壁双层吻合161例,前壁单层吻合160例.结果双层吻合术中,吻合口瘘5例(3.13%),随访137例,吻合口直径<0.5cm者占5例(3.5%),0.5-1cm者70例(50.9%),1cm以上者62例(45.6%),单层吻合术中,吻合口瘘7例(4.38%),随访131例,吻合口直径<0.5cm者无1例发生,0.5-1cm者53例(40.8%),>1cm以上者78例(59.2%).结论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前壁单层吻合能减少吻合口狭窄,改善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而吻合口瘘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作者:明波;梁青松;晏明全;陈旭;汪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本文就目前治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的新上市品种、新制剂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效果、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相关内容作一概述,以供临床应用参考.
作者:屈马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Mallory-Weis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近5年确诊的106例Mallory-Weiss综合征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2537例胃镜检查中,共检出Mallory-Weiss 106例,其中食管下段16例,食管贲门部及贲门部共90例,发生于右侧壁或小弯侧9例(93.4%);均为纵形或纵斜形裂口.85例(80.2%)为1条裂口;14例食管裂孔疝伴呕吐(13.2%).结论通过分析总结能更加全面掌握Mallory-Weiss综合征的内镜特征.
作者:包勇;陈亮;龙晓奇;陈拥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面骨骨折的治疗旨在恢复面骨的解剖形态,重建咬牙合功能,矫正面部畸形.方法将骨折端复位后,用钛板骨间内固定,并用颌间牵引固定3-14天.结果 56例面骨骨折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用钛板内固定治疗面骨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作者:杨介平;刘伟;杨显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用于脑梗死的疗效及用药反应,并对该药在治疗脑组织缺血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方法选择68例脑梗死病人,用盐酸丁咯地尔(针剂)10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用药后血液流变学、脑血流量、脑电功率谱及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同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病人的脑血流量、脑电功率谱及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改善,且血常规、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及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变化;仅4例病人有轻度的不良反应.结论盐酸丁咯地尔用于脑梗死的治疗有较好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马经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TRAP)方法分别检测62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45例腹水/盆腔冲洗液;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15例腹水/盆腔冲洗液;20例卵巢正常组织、10例腹水/盆腔冲洗液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组织、腹水/盆腔冲洗液的端粒酶阳性分别为49例、27例.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只有2例为阳性,腹水/盆腔冲洗液者均为阴性,卵巢正常组织、腹水/盆腔冲洗液中全部为阴性.结论端粒酶活性与卵巢肿瘤病变的性质密切相关,卵巢肿瘤组织、腹水/盆腔冲洗液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助于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
作者:杜琼;韩素芬;刘春生;谈艳芳;王桂芳;王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功能性能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3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参照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规定,应用中医药治疗.结果服药3剂后止血者25例,5剂后止血者7例,10剂后仍无明显改善者1例,总有效率97.2%.结论中医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天学;唐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1998年10月至2003年2月,对30例上腹部大手术病人施行了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明显地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麻醉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万全;郝再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时,临床上主要以慢性呼吸衰竭为主,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神志改变和心律失常等因缺O2和CO2潴留所致的多脏器功能紊乱,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在临床护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患者成败的关键.
作者:刘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温补肾阳法治疗病态遗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病态遗精患者46例.应用中医温补肾阳,固精收敛法,选用加味金匮肾气汤治疗,每日1剂,7-14天为1疗程.结果治愈41例,好转5例,有效率为100%.结论温补肾阳,固精收敛法治疗病态遗精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作者:赖建平;徐怀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适宜的非手术治疗可促使血管瘤早期消退而达到治疗目的.本文对血管瘤的非手术治疗进行综述,为血管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师军;岑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螺旋薄层CT征象对盆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具有完整薄层CT、B超资料及病理证实的盆腔肿瘤进行全面回顾分析.结果薄层CT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畸胎瘤诊断率为100%,对子宫颈癌、卵巢囊肿、卵巢癌CT优于B超;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的诊断B超略优于CT.结论薄层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对女性盆腔肿瘤诊断及分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对怀疑盆腔肿瘤的患者应常规进行CT扫描.
作者:刘正华;蔡春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女性,11岁;因走路不稳20余天入院治疗;近20余天来发现病人步态不稳,逐渐出现用足尖走路,且愿意被他人扶持走路,病程中病人无尿便障碍.查体:心肺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阳性体征为病人行天聋哑,给予一定刺激对外周有反应,眼球活动正常,脊柱向左弯曲,双下肢肌张力低,肌力3级,锡腱反射消失,双巴氏阳性,双足呈马蹄内翻形且为弓形足,昂伯氏征阳性,四肢肌肉无萎缩,共济失调步态.经林世和教授会诊后诊断为Friedreich,未治疗出院.
作者:郭立斌;施占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复杂肾结石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常温下,肾窦内肾盂加肾后下段联合切开方法治疗35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术中不须阻断肾蒂.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取出结石大的6.3 cm×5 cm×3.5 cm,多者达163粒;术中平均出血约150 ml,手术耗时平均约113分钟;随访28例,B超及KVB平片4例肾内残石,大直径约0.8 cm,其余均正常.结论本术式不须物理降温,易于取净结石,且出血少,是基层医院处理复杂性肾结石的较好术式.
作者:张子江;唐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刀配合通窍止痛汤治疗枕部神经卡压性头痛的机理,方法 124例枕部神经卡压性头痛采用针刀配合通窍止痛汤,针刀5天1次,通窍止痛汤5剂为1疗程.结果 124例中经针刀1次,通窍止痛汤5剂(1疗程)治愈29例,针刀2次,通窍止痛汤10剂(2疗程)治愈23例,针刀3次以上,通窍止痛汤15剂以上(3疗程以上)治愈29例,显效28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2%.结论针刀配合通窍止痛汤治疗枕部神经卡压性头痛,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方便、安全之优点.
作者:陈凤军;陈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卡莫氟(HCFU)属于5-FU类的第三代口服抗癌药物,口服后吸收完全,在体内直接转化为5-FU,不受肝脏代谢影响,在体内缓慢释放5-FU,在Ⅱ期临床研究中其对大肠癌的有效率可高达43.3%[1].而5-FU对大肠癌的有效率则仅为15%[2].为探讨HCFU在大肠癌辅助化疗中的作用,我们于1996年4月至1998年4月对11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应用5-FU静脉滴注和口服HCFU辅助化疗,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中苏;王继瑞;惠晓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1],是临床上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可发生于肝外胆管的任何部位,但以中、上段胆总管常见,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而B超检查具有一定特异性.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由B超诊断并经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患者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如何加强质量管理,特别是实行三级质量控制,防止住院病人褥疮的发生,有效控制和治疗院外褥疮,是褥疮防治的关键.我院2001年至2002年采用褥疮评估表,在三级质控的基础上对54例高危住院病人实施动态护理,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郗君梅;田芸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