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军梅;鲁锐
我国高原(海拔3000 m以上)地区气候恶劣,边境线长,自然灾害频发,领土争端面积大,卫勤保障存在诸多的难点.前沿外科手术队(FST)早由美军在海湾战争中提出和运用,并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得到大规模使用[1].具有快速、机动、高效的特点,可以少的卫勤力量投入达到大的救治效能.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中,FST的使用使战场伤死率首次降至10%[2],为其他各国提供了借鉴,并在世界各地多种大型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目前在高原地区尚属探索阶段.笔者医院系高原基地医院,近10余年来医院在执行高原地区各种大型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积极探索组建FST,已初步具备快速组建、派出保障能力,完成了包括青海玉树地震、尼泊尔地震救援、墨竹工卡地质灾害和“12.21”边防管控专项行动等多项卫勤保障任务.
作者:黄荣苏;殷作明;李珣;王英凯;曹鹏冲;张鹏;宋文党;李冬;孟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及Cochrane图书馆中建库至2017年12月发表的依达拉奉治疗AL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5篇研究,涉及病例446例,依达拉奉组224例,对照组222例.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不能减少ALS患者终点事件及延缓ALS-FRS评分下降,但是能延缓用力肺活量(FVC)的下降.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ALS不能减少病死率、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发生率,也不能延缓功能下降,但可以延缓肺功能恶化.但是纳入的研究数量及质量有限,期待有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尤其是针对早期诊断ALS的RCT.
作者:辜蕊;沈俊红;唐卉;黄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高原野外环境驻训官兵患病特点,提高精准医疗保障能力.方法 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回顾性分析高原驻训野战医院诊治的住院患者84例、门诊患者993例和巡诊患者1047例的疾病谱.结果 住院患者排名前3位的疾病是损伤和中毒(26.20%)、呼吸系统疾病(23.81%)、消化系统疾病(23.81%);门诊患者排名前3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32.63%)、消化系统疾病(15.51%)、损伤和中毒(9.37%);巡诊患者排名前3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42.41%)、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15.51%)、损伤和中毒(11.35%).结论 此次高原野外环境驻训,驻训官兵系统疾病以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为常见,严重外伤、中毒类疾病及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比例偏高,是区别于以往高原驻训的主要特征.
作者:庞日朝;周宏;陈俊宏;陈曦;袁丽;胡峥;孙鹏;杨海伟;许贲;牟东;王永华;董胤佳;裴海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国际日间手术学会(IAAS)将日间手术定义为: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中完成的手术,除外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其优点包括节约医疗资源,缩短术前等待和住院时间、节省治疗费用、降低院内感染率等[1].目前,日间手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成为主流手术模式,但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我第五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对前期实际工作及既往收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认为二级医院具备开展日间手术条件.因此,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笔者进行日间手术探索,并取得较好成效.
作者:任玉坤;安艳新;李宗玉;王小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效果及对患者脂代谢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60例PN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对症治疗的30例纳入对照组,常规治疗辅以左卡尼汀治疗的30例纳入左卡尼汀组,均治疗8w,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脂代谢、氧化应激、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左卡尼汀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左卡尼汀组血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丙二醛(MDA)、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左卡尼汀可显著改善PNS患者脂代谢,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杨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病例 男,40岁,藏族,因“右足、右足趾进行性肿大39年”入院.患者出生时发现右侧第3、4足趾并趾畸形,并于1岁时行右第3、4足趾并趾畸形手术切除术(具体诊治不详).近39年来,无明显诱因,右足、右第5足趾不断发育,异常粗大,第3、4足趾缺如部位逐渐长出一外型类似足趾样赘生物,未行特殊检查及治疗.患者患病以来,无经常发热、乏力、消瘦、跛行、关节疼痛、关节晨僵、皮肤破溃、皮下淤青、肢端感觉异常等不适,无家族遗传病史,无特殊化学品及放射物接触史,已婚,配偶及子女体健,无家族遗传倾向.
作者:李冬;宋俊;阿旺晋美;张健;殷作明;黄荣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分析Kocher-Langenbeck人路联合臀中肌开窗植钉法与大转子截骨法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为髋臼后壁骨折治疗提供另一种有效的固定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32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将其分成两组.采用Kocher-Langenbeck人路联合臀中肌开窗植钉法(n=15,植钉组)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和Kocher-Langenbeck人路联合大转子截骨法(n=17,截骨组)治疗髋臼后壁骨折,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疗效.结果 与截骨组相比,植钉组术中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P<0.05).两组骨折复位质量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大转子截骨法比较,臀中肌开窗植钉法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具有出创伤更小、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的优点,有助于提高骨折的复位质量,有利于髋臼后壁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肢体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伟;周全;齐克海;叶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髋膝关节置换(HKA)术后利伐沙班不同治疗时间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行HKA术的患者120例,根据术后利伐沙班治疗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HKA术后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此外,对照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2w,研究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5w,对比两组HKA术后DVT发生率、凝血指标、血红蛋白(Hb)含量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HKA术后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和血红蛋白(Hb)含量以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HKA术后,采用常规治疗加利伐沙班治疗5w,可以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且不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液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广辉;张庆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全球人口致残率及致死率增加的首要病因之一.尽管目前及时的药物及手术治疗挽救了大批患者生命,但是心血管疾病的总体死亡人数仍处于持续上升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衰老不仅影响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而且增加心脏对损伤的易感性.因此,如何延缓心脏衰老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属于碱性亮氨酸拉链家族成员,被认为是调控氧化应激为关键的转录因子.大量的研究表明,其与衰老关系密切.笔者就近年来Nrf2与心脏衰老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李泽龙;王茂;鄢东海;魏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当今世界军队信息化作战方式多种多样,无人机技术更多地参与到高技术作战中,它在战场上的投入使用,揭开了远距离智能化武器、信息化武器为主导的非接触战争新模式.为适应未来高强度数字化战争环境,军队野战医院需要积极探索高技术卫勤保障新的途径和模式,以便更好完成战时卫勤保障任务.笔者医院尝试应用无人机进行新技术条件下的卫勤保障模式探索研究,经过实践取得一些经验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鹤飞;杨阳;谢建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破骨细胞是一种多核髓系细胞,由血液中循环的骨髓系前体细胞发生细胞质融合而形成.这些破骨前体细胞在受到破骨相关信号因子作用后聚集在骨表面,这些因子包括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它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与破骨细胞形成密切相关,广泛表达于骨和骨髓内的细胞中,包括嵌在钙化骨基质中的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等.骨组织改建持续存在于生长发育中的骨骼及成年人骨骼中,对机械性等刺激能够做出反应,并且能够清除损伤的、失去活力的骨组织微观病灶,这些微观病灶会随着破骨细胞形成的增多而增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是RANKL的受体,二者发生结合可以激活破骨细胞、破骨前体细胞内的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继而贴附于骨表面的破骨细胞及破骨前体细胞,并在其胞膜特定褶皱端分泌氢离子、氯离子和胶原酶,在细胞膜褶皱端下形成盐酸并分泌组织蛋白酶K,分别发挥溶解骨组织矿物质和降解基质作用.破骨细胞沿骨表面移动,并且不断聚集以扩大吸收陷窝,直至骨吸收完成.然而,NF-κB信号通路在破骨细胞形成过程中具有双重调控作用,它既能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与活化,也能通过RANKL等细胞因子来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1].
作者:王辰;王宇琛;刘娜;蔡川;李伟;除璐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普洱地区蛇咬伤流行病学特点,为本地区毒蛇伤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14~2017年收治的593例蛇咬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普洱地区蛇咬伤的主要蛇种是竹叶青,占总病例的62.56%;其次为眼镜蛇、蝮蛇等.蛇咬伤在普洱九县一区均有发生,其中以思茅区、景谷县多,占总病例数的45.87%.蛇咬伤集中发生季节为夏秋两季,以6、7、8三个月为高峰期,占总病例数的51.26%.蛇咬伤后就诊时间越晚,危重型发生率、死亡率越高.结论 普洱地区为蛇咬伤高发区,夏秋两季多发,咬伤的主要蛇种是竹叶青.做好蛇咬伤的日常预防和急救知识宣教,咬伤后尽早运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是蛇咬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学红;李洁;杨春芳;字灿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用于预测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缺氧及围产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孕晚期脐带绕颈胎儿临床资料,根据宫内缺氧情况分为缺氧组(n=43)与非缺氧组(n=67).比较两组脐动脉(UA)、大脑中动脉(MCA)、肾动脉(RA)血流动力学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比(S/D)]差异,分析各动脉S/D比值与脐带绕颈匝数、胎心监护正常率、羊水污染分度、剖宫产率、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相关性.结果 缺氧组UA、MCA及RA在CDFI下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明显高于非缺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动脉S/D比值与脐带绕颈匝数、羊水污染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胎心监护正常率、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与剖宫产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胎儿各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胎儿宫内缺氧状况和围产结局密切相关,CDFI对于评估胎儿宫内缺氧及围产结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滟;佘铜生;陈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31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以生长发育指标(体重)≤宫内生长曲线的第10百分位为EUGR诊断标准,将纳入早产儿分为EUGR组与非EUGR组,比较两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开始胃肠内喂养的日龄、静脉营养、产妇年龄、分娩方式、母体并发症、早产儿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 312例早产儿中,发生EUGR 81例,发生率为26.0%.EUGR组出生胎龄≥34 w、出生体重≥1500 g、静脉营养的比例显著低于非EUGR组(P<0.05),开始胃肠内喂养的日龄>1 d、母体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儿合并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例显著高于非EUGR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34 w、出生体重≥1500 g、静脉营养为早产儿发生EUGR的独立保护因素,开始胃肠内喂养的日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呼吸窘迫综合征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出生胎龄、出生体重、静脉营养、开始胃肠内喂养的日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8个因素对早产儿发生EUGR有显著影响,应做好围产期孕妇保健,给予早产儿足量热卡,科学喂养,避免EUGR的发生.
作者:陈亚兰;周晓;胡安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肌腱断裂修复术后应用透明质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手部屈肌肌腱断裂修复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术后研究组采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对照组仅予以LIPU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肌腱粘连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肌腱愈合优良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优良率的84.0%(P< 0.05);且术后住院时间(16.8±4.2)d显著低于对照组(19.3±4.8)d(P< 0.05),肌腱粘连发生率(4.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P<0.05).结论 较单一LIPU治疗,配合透明质酸治疗更利于肌腱断裂术后患者肌腱恢复,减少肌腱粘连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万富贵;蔡青;吕凌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6 min步行试验(6MWT)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135例COPD患者,出院前进行6MWT及肺功能检查,检测6 min步行距离(6MWD)及6MWT中低血氧饱和度(LSO2),同时记录6MWT结束时Borg呼吸困难指数,依据第1秒用力呼气率(FEV1%pre)是否>50%,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组及与重/极重度两组,出院后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3年内死亡为预后不良.分析两组6MWD、LSO2及Borg指数与FEV1%相互之间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6MWD、LSO2及Borg指数预示预后不良的警戒值.结果 在COPD轻/中度组,FEV1%pre与LSO2、6MWD及Borg指数无相关或仅轻度相关;而在COPD重暇重度组,FEV1%pre与上述指标相关性均明显增加;LSO2与6MWD及Borg呼吸困难指数相关性在重服重组亦较轻/中度COPD患者明显增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6MWD<282 m、LSO2<75%、Borg呼吸困难指数>7提示患者3年内死亡风险明显大.结论 与轻中度COPD患者相比,FEV1%pre及6MWT对于重/极重度COPD患者具有更强的预后提示价值,6MWD<282 m、LSO2<75%、Borg指数>7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何彦侠;薛兵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与牵引复位联合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牵引复位联合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联合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表(HSS)、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评定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6个月,两组HSS和SF-36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闭合复位联合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博;刘雅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医院126例择期行PCI术的ACS患者随机等分为A组和B组,B组入院确诊后即给予常规治疗,A组加用尼可地尔(PCI术前48 h口服,术后继续8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不良反应、细胞凋亡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术后12、24、48 h,A组血清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Ⅰ(cTnI)、超敏肌钙蛋白T(Hs-TnT)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48 h、2w,A组血浆内皮微粒(EMPs)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24、48 h,A组血清可溶性细胞凋亡因子(sFas)、可溶性Fas配体(sFasL)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尼可地尔可减轻ACS患者PCI术后的血管内皮损伤,下调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和细胞凋亡,有助于心功能恢复.
作者:张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性发作的慢性血管闭塞性疾病[1].绝大多数患者为青壮年男性.临床上治疗非常棘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患者因承受不了难忍的疼痛而选择截肢治疗,从而造成终生残疾.笔者采用lizarov[2]技术横向搬移胫骨可再生血管、骨和软组织的原理[3],治疗1例双下肢血栓性脉管炎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患者双下肢血运恢复,疼痛消失,避免了截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晓燕;李霞;徐兰;李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Silverhawk斑块旋切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效果.方法 选取88例LEAOD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Silverhawk斑块旋切系统+药物涂层球囊,n=44)和对照组(Silverhawk斑块旋切系统,n=44),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Rutherford分级、晚期管腔丢失(LLL)值、靶病变血运重建(TLR)发生率和再狭窄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踝肱指数(A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中,两组均未出现截肢、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术后1年两组行走障碍的改善率和6 min步行试验距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ilverhawk斑块旋切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LEAOD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俊霞;周永刚;程金生;孙建民;魏明岩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