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8例HIV初筛阳性患者急诊手术护理的职业防护

王海燕;张长梅;王丽君;黄毓东

关键词:急诊手术, HIV, 职业防护, 护理
摘要:近年来,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率呈逐渐增加趋势,导致医护人员与HIV感染者接触机会增加,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1].尤其是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可能不了解患者HIV检测结果,往往疏于防护,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更大[2].为了加强HIV初筛阳性患者急诊手术职业防护管理及护理规范,笔者就近5年来医院急诊手术治疗的28例HIV初筛阳性患者的护理职业暴露及其防护管理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锁骨骨折

    目的 探讨儿童锁骨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同定的疗效.方法 对16例经手法复位外固定效果欠佳的儿童锁骨骨折早期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统计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6~8 w,骨折均愈合,锁骨外形恢复满意,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锁骨骨折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创伤小,值得推广.

    作者:陈一平;姚一民;李兴鑫;檀臻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高龄产妇产褥期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产妇产褥期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为高龄产妇产褥期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以在医院分娩且出现产褥期感染的137例高龄产妇为感染组,分析其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以同期在医院分娩未出现产褥期感染的200例高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基线资料,并对感染组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感染组中,会阴部感染占32.8%,手术切口感染占19.0%,子宫内膜或肌层感染占17.5%,其他部位感染占30.7%.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产褥期感染与产钳/台头吸引、产程延长、产道损伤、妊娠期糖尿病等因素相关(P<0.05).结论 产钳/胎头吸引、产程延长、产道损伤、妊娠期糖尿病是高龄产妇产褥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感染发生.

    作者:罗志弘;陈慧;曾剑君;李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宫内窘迫、轻度窒息对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胎儿宫内窘迫、轻度窒息对新生儿早期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妇产科分娩且存在胎儿宫内窘迫、轻度窒息症状的128例单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高危类型分为胎儿宫内窘迫组(A组,n=72)和轻度窒息组(B组,n=56);另选择同期分娩的120例足月单胎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C组).记录3组出生后的Apgar评分;行为期6~12个月随访,观察比较3组体格发育差异;新生儿出生后第3、6、12个月时,采用新生儿标准化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估3组智能发育水平.结果 (1)出生后1 min、5 min,3组Apgar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组>A组>B组;(2)在为期6~12个月的随访中,3组头围、身长、体重等体格发育情况及CDCC评分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也是C组>A组>B组.结论 胎儿宫内窘迫、轻度窒息等可能影响新生儿的体格和早期神经系统发育,造成智力、体格发育迟缓等问题,尤以轻度窒息的影响更大,需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连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28例HIV初筛阳性患者急诊手术护理的职业防护

    近年来,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率呈逐渐增加趋势,导致医护人员与HIV感染者接触机会增加,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1].尤其是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可能不了解患者HIV检测结果,往往疏于防护,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更大[2].为了加强HIV初筛阳性患者急诊手术职业防护管理及护理规范,笔者就近5年来医院急诊手术治疗的28例HIV初筛阳性患者的护理职业暴露及其防护管理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燕;张长梅;王丽君;黄毓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PCI患者双抗血小板治疗1年后变单抗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1年后改为单抗血小板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PCI治疗的1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DAPT治疗1年后用药情况分为A组(n=64)和B组(n=62);A组继续使用DAPT疗法,B组改为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PCI术后12(T1)、18(T2)及24个月(T3)时,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凝集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抑制率)、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变化情况,比较PCI术后12~24个月内心脏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 与T1时比较,在T2、T3时,A组各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B组血小板凝集率、血小板计数水平则较T1时显著提升,血小板抑制率及APTT、PT、TT等凝血指标水平则较T1时显著降低(P<0.05).PCI术后12~24个月内,两组心脏事件及颅内出血、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黑便及上消化道出血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PCI患者DAPT1年后改为单抗血小板治疗,可在不增加心脏事件发生风险的同时,降低出血事件发生概率,临床应用可行性较高.

    作者:赵发兵;陈泽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药物治疗后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效果

    目的 分析肌内注射甲氨蝶呤(MTX)、口服米非司酮后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效果.方法 以医院收治的46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肌内注射MTX、口服米非司酮后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监测患者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β-HCG降至正常时间、术后月经来潮时间及子宫切除率),评价手术治疗效果,并统计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本组46例均顺利实施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3.57±6.92)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9.56±6.22) ml,平均β-HCG降至正常时间(15.59±2.76)d,平均术后月经来潮时间(36.31±4.45)d,无一例行子宫切除术.术后阴道出血2例,下腹部隐胀痛1例,发热1例,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8.70%.结论 肌内注射MTX、口服米非司酮后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效果显著,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保留患者子宫等优点.

    作者:王久兰;贺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解毒活血汤治疗感染邪毒型产后发热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解毒活血汤治疗感染邪毒型产后发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4例感染邪毒型产后发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解毒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退热时间、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测定治疗前后两组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钙(Ca)、血浆蛋白(Alb)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观察组治疗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1 w,两组各症状积分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Hb、Ca、Alb上升,WBC降低(P<0.05),而观察组这些指标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解毒活血汤治疗感染邪毒型产后发热,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缩短退热时间,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丁想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三联与四联疗法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Hp感染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三联与四联疗法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ESD术后1周Hp感染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治疗4w后,比较两组Hp根治率、溃疡愈合率、溃疡愈合质量以及两组治疗前后胃溃疡黏膜或瘢痕组织胶原纤维含量、中性黏液含量、白介素6(IL-6)、IL-10水平.结果 观察组Hp根治率、溃疡愈合率、溃疡愈合质量为优的比例分别为92.86%、83.33%、64.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60.0%、4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粘膜肉芽组织胶原纤维、中性黏液含量、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联疗法治疗ESD术后Hp_感染,可减少炎性浸润,提高创面愈合质量,疗效更好.

    作者:彭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个性化康复训练督导对尘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康复训练督导对尘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90例尘肺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在入院时给予统一的健康教育,同时告知患者运动训练、呼吸训练的作用、方法;观察组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及理解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并督导完成.结果 康复训练前,两组的6 min步行距离、肺功能(FEV1及MVV)、QOL-BREF、SDS及S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训练后,对照组的6 min步行距离、FEV1及MVV、QOL-BREF评分无明显增加,SDS及SAS评分无明显降低,而观察组的6 min步行距离、FEV1及MVV、QOL-BREF评分明显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DS及SAS评分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尘肺患者个性化康复训练督导,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婷婷;程卫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研究进展

    术后肺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pulmonary dysfunction,PPD)常与机械通气如影随形[1],因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而备受关注.传统大潮气量通气造成肺泡扩张和反复开放产生的切应力以及肺塌陷等机制所形成的气压伤、容量伤、剪切伤、生物伤等,均能促发炎症反应,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 induced lung injury,VILI),导致肺功能下降,影响氧合;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有益于改善氧合,但联合大潮气量通气更易加剧VALI[2-3];早年ICU运用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在通气管理中能缓解肺部症状,阻断病情恶化,减轻医疗负担[4],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华;吴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螺钉内固定与张力带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螺钉内固定与张力带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医院确诊后治疗的13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病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67例采用张力带固定治疗,B组67例采用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术后X线骨折部位愈合情况.结果 B组术后踝关节评分、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X线骨折部位愈合情况等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与张力带固定方式相比,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踝关节骨折所需手术及住院时间较短,患者术中失血量较少,降低手术风险,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情况,明显提高患者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临床疗效较优.

    作者:邓桂;费福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慢性脑供血不足NVCI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特点

    目的 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早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NVCI)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特点.方法 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26例CC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结果将其分为NVCI组和非NVCI组,利用ADL、MMSE以及MoCA量表,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分析两组事件肌电图相关电位P300成分特点,并与患者的一般资料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VCI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 index,BI)、MMSE以及MoCA评分较非NVCI组降低;NVCI组较非NVCI组P300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300潜伏期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r=0.321,P<0.05),与受教育年限呈负相关(r=-0.357,P<0.05).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P300能够反映CCCI致NVCI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可作为认知功能损害的有效筛查指标.

    作者:龚红英;周宏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复苏期的管理

    全麻患者术后各项生理功能尚处于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还未建立的不稳定状态,由于麻醉药物和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在麻醉复苏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1],因此重视此期的护理,对患者预后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对医院648例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复苏期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气管内插管全麻术后患者复苏期的护理质量提供借鉴.

    作者:陈红梅;刘晓轩;张惠萍;陈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腔阻滞(FICB)对于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TKA术ASA I~Ⅱ级患者根据镇痛方法分为FICB组(A组,30例)和生理盐水组(B组,30例).A组术后30 min内实施高频超声引导下FICB(0.375%罗哌卡因30 ml),B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此后立即予以0.01 mg/ml舒芬太尼进行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PICA)至术后48 h.比较两组术后3、6、12、24、48 h时静息状态下静脉自控镇痛评分(RVAS)、Ramsay镇静评分以及舒适度(BC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PICA按压次数、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A组术后3、6、12、24 h时R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Ramsay评分及BCS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术后患者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B组的56.67%(P<0.05);A组不良反应率为6.67%,显著低于B组的26.67% (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FICB能够增强TKA术后镇痛效果,降低阿片类药物用量,并可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与满意度,可安全应用.

    作者:赵俊峰;谭立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T脑灌注“点征”评估sICH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CT脑灌注“点征”预测自发性脑内出L(sICH)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 收集CT脑灌注成像结果显示有“点征”和无“点征”特征的sICH患者各50例,分别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临床观察和有效随访3个月,回顾性比较两组预后差异.结果 首次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糖水平、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基线血肿体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效随访3个月,观察组血肿增长>6 ml、血肿增长>33%及血肿增长>12.5 ml患者占比分别为48.0%、60.0%和34.0%,均高于对照组的8.0%、12.0%、4.0%(P<0.05),观察组早期神经恶化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8.0%、38.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0%、8.0%(P<0.05).结论 CT脑灌注“点征”对sICH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具有较好预测作用,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大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缝合法关闭术腔在鼻中隔矫正术后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后使用缝合法关闭术腔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拟行鼻中隔矫正手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8例,其中对照组34例术后使用负压关闭术腔,观察组34例术后采用缝合法关闭术腔.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比较两组术后的鼻部疼痛、头痛和鼻塞VAS评分以及鼻中隔血肿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鼻中隔粘连情况以及整体疗效.结果 术后第2d和7d,观察组各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d,观察组鼻中隔血肿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鼻中隔粘连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鼻中隔矫正术后,采用缝合法关闭术腔,能够患者减轻术后鼻痛、鼻塞、头痛症状,降低血肿发生,值得普及应用.

    作者:农丰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赛洛多辛与非那雄胺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赛洛多辛与非那雄胺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56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赛洛多辛治疗)和对照组(非那雄胺治疗)各78例,治疗4w后,比对两组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及随访6个月后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前列腺症状评分、残余尿量、大尿流率及前列腺体积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而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对照组为3.8%,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5%(P< 0.05).结论 赛洛多辛治疗老年前列腺良性增生效果相较于非那雄胺更佳且治疗后的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作者:李文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种植义齿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种植义齿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行口腔修复治疗的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磨牙缺失15例、前牙缺失45例,均行可摘局部义齿或固定桥义齿修复,观察组磨牙缺失18例、前牙缺失42例,均行义齿种植修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1 w内的基牙出血指数变化、牙体功能开始恢复时间及总治疗时间;并通过1年的随访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基牙出血指数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牙体功能开始恢复时间和总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并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患者的满意度也都明显较高(P<0.05).结论 种植义齿修复技术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良好,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秀芳;童兴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82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3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治疗,低剂量组28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每晚睡前口服20 mg),高剂量组28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每晚睡前口服40 mg),3组均治疗6个月.结果 治疗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血脂、白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明显改善(P<0.05),且高剂量组改善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的斑块面积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高剂量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每晚睡前口服40 mg)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炎性因子和调脂水平,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效果比低剂量(每晚睡前口服20 mg)更明显.

    作者:宋昌鹏;王成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妊高症孕妇左心功能评估及干预体会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超声技术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妊高症)孕妇左心功能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医院孕检的孕妇1591例,根据妊高症筛查结果分为非妊高症组(n=1510)和妊高症组(n=81),两组均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查评估左心功能,用Echo Pac-120软件分析得到所有心肌节段圆周应变、径向应变、纵向应变.根据妊高症组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A组49例予以规范孕期保健,B组32例予以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妊高症组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显著高于非妊高症组(P<0.05);妊高症组扭转角度峰值、等容舒张末期扭转角度、收缩末期扭转角度、解旋减半时间均显著高于非妊高症组,解旋率显著低于非妊高症组(P<0.05);妊高症组心肌阶段圆周应变、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峰值均显著低于非妊高症组(P<0.05).A组产后出血、死亡、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二维斑点超声技术可准确评估妊高症孕妇左室扭转运动情况,应注重对妊高症孕妇的孕期保健,改善妊娠预后.

    作者:徐少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