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

霍光同;梁成宵;周维均;兰莹;顾明忠;任婷婷;苟仲勇

关键词:噻唑烷二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治疗
摘要:代谢综合征、肥胖及胰岛素抵抗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健康问题,虽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的病因未完全清楚,但它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基于这种联系,人们开展了大量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TZDs)治疗肝脏脂肪蓄积的临床研究。 TZDs可影响胰岛素敏感组织中的糖、脂代谢,从而通过一些中间步骤来调控肝脏脂肪的含量。现就此做一综述。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MTX联合复方风湿宁对RA滑膜成纤维细胞IL-22的影响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 MTX)和风湿宁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IL-22水平的影响,为其治疗机制的研究提供新靶点。方法分离、纯化、培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并分别加入MTX( MTX组)、复方风湿宁(复方风湿宁组)、MTX联合复方风湿宁(联合组)进行共培养,MTT法检测MTX和复方风湿宁对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滑膜成纤维细胞IL-22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和caspase-9的mRNA表达。结果联合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caspase-3、caspase-9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IL-2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但MTX组和复方风湿宁组之间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TX和复方风湿宁均可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IL-22水平,抑制细胞增殖反应,且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效果,增强疗效。

    作者:李晓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结合Wallis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探析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结合Wallis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使用单纯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联合Wallis系统固定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各项手术指标的变化,并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154±18)ml少于对照组的(285±18)ml,手术时间(72±17)min短于对照组的(134±17)min,两组切口总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提高28.00%(P<0.01)。实验组86.00%的患者腰部活动自如,腰腿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不影响日常活动;对照组只有58.00%的患者腰部活动自如,腰腿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不影响日常活动。结论应用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结合Wallis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腰椎间盘功能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患者及家属较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赵建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慢性肾衰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腹膜透析(PD)作为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因其操作简单、可居家治疗、经济方便等优点,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1]。目前PD中心对出院后及门诊PD患者多实施传统管理模式,缺乏动态随访制度及院外延续性护理[2],很难获得疾病相关知识的信息支持,不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从而影响透析效果及预后。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探讨护士主导的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地佐辛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术麻醉对苏醒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术麻醉对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行全麻下甲状腺手术患者65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瑞芬太尼组(D组)30例和瑞芬太尼组(R组)35例,R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D组采用地佐辛+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比较两组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副反应、拔管以后的镇静指标、苏醒质量以及各个时点伤口疼痛程度等指标;在手术后24 h随访患者术中知晓及回忆围拔管期的不良反应。结果与R组相比,D组副反应明显下降,患者在拔管后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躁动和寒战的发生率显著下降,Ramsay评分为1级的病例数明显降低,在拔管后每个时点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两组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全麻手术围拔管期,瑞芬太尼复合地佐辛与单独使用瑞芬太尼相比,可提供更加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减少苏醒阶段疼痛和躁动的发生率,且不会延长患者的苏醒和拔管时间。

    作者:姚莺;白刚;刘智慧;罗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滇西不同海拔地区健康人血脂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滇西不同海拔地区健康人群血脂水平变化。方法对在我院健康体检人员按不同地区分为大理组(海拔1970 m)、维西组(平均海拔2300 m)、香格里拉组(平均海拔3280 m)和德钦组(平均海拔4000 m)4组。采用东芝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4组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和APoB)含量检测。结果大理组与维西组比较,TC、TG、LDL-C、APo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理组和维西组的TC、TG、LDL-C、APoB水平明显低于香格里拉组和德钦组(P<0.05);香格里拉组的TC、TG、LDL-C、APoB水平明显低于德钦组(P<0.05);4组HDL-C、APoA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滇西高原低氧低压环境对血脂有一定的影响,提示该地区人群应加强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尽早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子建文;李倩;唐辉;张玉岭;陈忠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情景再现护理查房在普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体会

    护理查房( nursing checking wards )是护理工作中基本、主要的活动之一,是通过查阅病历、护理查体、询问患者及家属等方式来收集资料,然后提出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评价,归纳总结[1]。临床常见的护理查房类型包括临床业务性查房、教学查房和常规评价性查房[2],三种查房类型分别以总结工作经验教训、典型病例带教、护理程序实施情况为侧重点。在护理查房的实施过程中,我科结合普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特点、科室工作特点和护士构成特点及学习需求等,采用情景再现护理查房的方式,将三种护理查房类型有机整合,更有利于全科护士掌握科室危重患者及特殊病例的护理要点,了解护理程序的实施,巩固各种专科疾病护理的相关知识,锻炼各层次护士的语言组织、幻灯制作等综合表达能力,有效提高科室护士的专科水平和服务质量。

    作者:陈亭;詹丹丹;卢嘉渝;刘文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穴位埋线结合电针及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穴位埋线结合电针、中药辨证内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的疗效。方法对100例门诊PHN患者进行电针、穴位埋线、中药内服综合治疗1个疗程(5 w),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痊愈85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0%。结论微创穴位埋线结合电针、中药辨证内服治疗PHN收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胡志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胸腔镜下结核性胸膜炎的镜下特征及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结核性胸膜炎的镜下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科2011年9月~2014年1月经胸腔镜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的3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及镜下病变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腔镜下表现为:胸膜弥漫性充血、水肿5例,胸膜粟粒样、白色结节14例,胸膜腔内纤维苔素沉积及粘连带12例,胸膜肥厚呈多房性5例。发病1个月以内的结核性胸膜炎镜下多见于2、3期,病理抗酸阳性率高,经过抗结核治疗后预后均较好,未出现明显的胸膜增厚、粘连。发病>1个月的结核性胸膜炎镜下多见于3、4期。病理结果以肉芽肿性炎并干酪样坏死为主,经过抗结核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胸膜增厚、粘连。结论胸腔镜是尽早诊断结核性膜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胡绳;田坤;张定涛;田德兴;李小玉;肖贞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驻昆部队离退休干部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及血糖控制分析

    目的:了解驻昆部队老干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达标情况及降糖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年龄、病程、血压控制和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留取血标本,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等指标。分析患者的降糖药使用情况,评估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控制效果。结果共调查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T2DM患者258例,HbAlc达标率为54.7%,血压达标率为27.1%,TG达标率为39.5%,TC达标率为50.4%,LDL-C达标率为45.7%;使用>2种口服降糖药者占58.9%,使用胰岛素者占36.8%,其中联合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者占27.5%;降糖药物种类的选择依次是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瑞格列奈、格列奇特、二甲双胍。在糖尿病病程相同的情况下,使用胰岛素并联合>2种口服降糖药患者的HbAlc达标率明显升高;相同的治疗方案,随着病程的增加,HbAlc的达标率逐渐下降。结论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T2DM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情况较国内平均水平好;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以联合口服降糖药为主,使用胰岛素及联合>2种口服降糖药可提高HbAlc达标率。

    作者:董丽华;鞠海兵;张福仙;李丽凤;崔涛;宋洁;孙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PCOS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来曲唑促排卵结局的回顾分析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不同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来曲唑促排卵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曲唑促排卵治疗PCOS患者193例,根据血清25(OH)D水平,分为25(OH)D正常组(A组)、25(OH)D相对不足组(B组)、25(OH)D缺乏组(C组),分析血清中不同25(OH)D水平与来曲唑促排卵治疗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 A组妊娠率为29.17%,B组为14.08%,C组为12.00%,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与C组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维生素D低水平的PCOS患者促排卵后临床妊娠率较低,为此类患者补充维生素D可能提高其临床妊娠率。

    作者:贾新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200例母婴ABO血型不合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E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娩结局、不良反应情况和孕妇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0%( P<0.01);观察组异常分娩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对照组为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所分娩新生儿均未发生畸形,两组新生儿NBN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的疗效和分娩结局均明显优于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E治疗,且茵栀黄口服液在孕妇中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司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cTnI和电解质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电解质(钠、钾、氯、钙)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上呼吸道感染合并FC患儿为观察组,观察组内依据一次热程中惊厥发作的次数分为A(1次)组和B(≥2次)组。另选择40例有发热症状但无热性惊厥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cTnI及电解质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钠、血钙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钾、血氯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观察组中,B组血清cTnI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血钠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1),而血钙、血钾、血氯水平,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热性惊厥可引起患儿心肌受损,抽搐次数越多,心肌损害越严重。电解质紊乱可能是热性惊厥的重要诱因,低血钠可能是热性病程中惊厥多次发作的诱因之一。

    作者:杨珍珍;许亚红;郭特鎏;康英;何业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老年AMI患者院前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院前诊断价值。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7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对象,进行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测量波幅和时间;检测血清中心肌酶谱指标。结果远程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P波、PR波、QRS波、T波、QT波时间均无差异,Ⅱ导联、aVF导联、V1导联、V3导联、V5导联的P波、QRS波、T波时间均无差异;心肌梗死患者V1导联的QRS波和T波的振幅大于健康者[(1.352±0.185 vs 0.258±0.042,0.792±0.089 vs 0.108±0.014)mV](P<0.05),CK-MB、hs-cTnT含量高于健康者[(34.22±4.84 vs 11.44±1.63)U/L,(25.28±3.25 vs 4.94±0.60)ng/L](P<0.05);V1导联的QRS波和T波振幅与CK-MB、hs-cTnT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可以取得与常规心电图相当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且振幅与心肌酶谱相关,可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诊断。

    作者:周建华;龚丛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烟酸缺乏症1例

    病例男,45岁,因反复幻视、幻听伴四肢酸软3年,四肢红斑、脱屑1个月,于2014年5月26日入住我科。3年前患者出现幻视、幻听,伴四肢酸软麻木,以双下肢明显,2011年4月就诊于当地市医院,行头颅MRI提示:双侧额叶腔隙性缺血灶;双下肢肌电图正常;腹部B超:酒精性肝损伤;胆囊壁毛糙,胰脾双肾无异常。血常规:RBC 3.4×1012/L,Hb 95 g/L。先后在当地医院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治疗,幻视、幻听可缓解,但间断发作。1个月前于右侧前臂暴露部位出现水肿性红斑,伴刺痛,未行诊治,颜色逐渐变为棕褐色,有脱屑。半月前左侧前臂、双足背出现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自用药膏外搽,皮损颜色逐渐转变为棕褐色,表面粗糙,有角化、脱屑、皲裂、渗出,遂就诊于我院,门诊以“1.接触性皮炎;2.烟酸缺乏症”收住我科。患者有酗酒史30余年,每日饮酒量6~7两,食欲减退,近2年来体重减轻14 kg。查体:一般情况可,神志清楚,消瘦,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征阴性。心肺腹部未查及异常。皮肤科情况:舌红无苔,双前臂、手背、双足背见境界清楚的片状棕褐色斑,边缘呈暗红色,部分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覆干燥鳞屑,有皲裂,见出血、结痂。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及肾功能、电解质结果正常。肝功:AST 54 U/L (硵),γ-GT 490 U/L(硵);腹部B超:胆囊壁毛糙;肝胰脾双肾无异常。心电图、胸片结果正常。因条件限制未行血液烟酸含量测定。诊断:烟酸缺乏症。治疗:给予烟酰胺、B族维生素口服,静滴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注射用核黄素、多种微量元素,皮损局部予肝素钠乳膏外用。治疗2 w,皮损消退后,遗留浅褐色色素沉着出院。

    作者:马彩霞;程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尼帕病毒N基因的原核表达

    目的:利用尼帕病毒(NiV)的N基因进行原核表达,探讨NiV N蛋白作为检测NiV存在的抗原的可能性。方法利用pET-28a(+)作为表达载体,构建pET-NiV N重组质粒,通过IPTG诱导使其表达蛋白,并用Western blot方法进行原核表达NiV N蛋白的检测。结果通过PCR、酶切和连接反应,成功构建N蛋白的pET-NiV N重组质粒,大小为1596 bp;利用IPTG诱导pET-NiV N重组质粒在宿主菌中表达N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55 kD有特异蛋白条带,与蛋白预计大小相符,经Bandscan软件扫描分析,重组蛋白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12%;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55 kD的条带显色良好,证明是本实验所需要得到的目的蛋白。结论使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NiV的N蛋白,为其进一步的抗体制备、活性鉴定及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梁栋;涂长春;石清明;张超雄;陈锚锚;邓成玉;范泉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西藏地区脑出血危险因素及预后10年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西藏高海拔地区过去10年脑出血的基本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并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以西藏军区总院2002~2012年收治的脑出血病例每5年分成一组,对前后二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后5年组与前5年组对比,住院人数从2002~2007年的年均61例增加至2007~2012年的年均143例,男性比例从75%下降至66%,而女性比例从25%增加至34%(P<0.01);吸烟患者比例从38%下降至29%(P<0.01),而应用降血压药物患者的比例从13%上升至27%(P<0.01);住院时间从21 d缩短至16 d(P<0.05)。出院时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 mRS 0~3分的患者比例从43%上升至58%(P<0.01),而mRS 4~5分的患者比例从46%下降至34%(P<0.01)。结论虽然近年来西藏地区脑出血就诊人数增加,但总体呈现出预后改善的趋势,其原因可能与居民健康意识增强、医疗设备的改善和治疗方式的改进有关。

    作者:李泽文;潘冬生;邱克军;秦妍;贾红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睾丸退行性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靶标

    目前,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高,其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等[1]。其中,睾丸退行性病变是男性性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男性在40岁以后,每年血清中的睾酮水平会下降1%~2%,到近70岁时仅为峰值的20%[2]。睾丸退行性病变的作用机制有睾丸内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睾丸内皮素-1及内质网应激等,而围绕上述机制为治疗靶标的相关研究也正在开展,主要有基质金属蛋白酶靶标、内皮素靶标、炎性细胞因子靶标、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DP)氧化酶靶标等。

    作者:刘嘉;聂超;曾庆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10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P<0.05);两组的LVEF、LVEDD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而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更改善(P<0.05或P<0.01)。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心肌缺血等不适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IL-8、IL-1β及IMT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本院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临床组、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临床组给予培哚普利8 mg、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阿托伐他汀钙20 mg;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8 mg,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3组均服药半年。运用ELISA法测定应用药物前后各组血清IL-8、IL-1β浓度;超声测定用药前后颈部血管IMT厚度。结果实验组和临床组IL-8、IL-1β浓度及IMT均低于对照组,临床组较实验组的IL-8、IL-1β及IMT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IL-8、IL-1β表达的水平及IMT,培哚普利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有加强抗炎作用。

    作者:梁彦丽;王先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速公路驻点护士内心体验的质性研究

    高速公路驻点急救护理是我院2008年与云南省交警队合作开展军警共建绿色通道以来,为及时抢救高速公路上交通伤伤员而实施的院前急救中的一个护理急救部分,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伤急救工作主要由驻点护士完成。高速公路驻点护士主要负责现场急救、途中监护与院内衔接过程的院前急救任务,其工作时间长、实践性强、风险大,加之急救环境险恶、病种多样复杂、不可预知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高速公路驻点护士工作的高强度性和高压力性。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拟了解高速公路驻点护士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想法,以期为医院管理者加强院前急救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郭建梅;凌云霞;商艳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