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及应用进展

舒伟(综述);夏德林(审校)

关键词:股前外侧, 皮瓣, 解剖, 应用, 进展
摘要: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指在股前外侧区域以旋股外侧动脉( 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 , LCFA)为血管蒂的皮瓣,广泛用于修复头颈部、四肢及躯干的软组织缺损[1],被冠以"万用皮瓣"之名。修复的病例年龄小至17个月[2],大至103岁[3],切取的皮瓣大面积达到38 cm ×24 cm[1]。随着穿支皮瓣研究的深入,该皮瓣逐渐受到重建外科的青睐,笔者就该皮瓣的解剖学研究、临床应用等做一综述。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抗抑郁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抗抑郁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0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抗抑郁治疗,包括早期心理干预和抗抑郁药物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17)、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及Barthel 指数BI评定,比较入院时和治疗后3个月的评分变化,评估患者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AMD评分、FMA评分、B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NF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抗抑郁治疗能够缓解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不良情绪,并能提高患者的预后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吴丽华;王怡雯;郝磊;田洪;张玉波;周虎传;刘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s-CRP基因及rs1205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并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基因及rs1205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急诊室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113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11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含量;以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RFLP)方法测定rs1205基因的多态性;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的分布趋势一致,差异不显著(P>0.05);重度患者的hs-CRP含量显著高于轻、中度两组(P<0.05);rs1205基因型与脑梗死病情程度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 hs-CRP含量与脑梗死患者病情密切相关,rs1205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病之间未见相关性。

    作者:罗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厚度联合β-HCG对异位妊娠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联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检测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2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30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按照确诊结果分为宫内正常妊娠组( A组)35例、宫内妊娠自然流产组(B组)30例、异位妊娠组(C组)65例,对3组的子宫内膜厚度、血清β-HCG等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和β-HCG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 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子宫内膜厚度与β-HCG的联合检测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各组单项检测的符合率(P<0.05)。结论采用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联合β-HCG检测,可显著提高对异位妊娠的诊断正确率,降低误诊的风险,临床应用价值价高。

    作者:陈倩;黄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及应用进展

    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指在股前外侧区域以旋股外侧动脉( 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 , LCFA)为血管蒂的皮瓣,广泛用于修复头颈部、四肢及躯干的软组织缺损[1],被冠以"万用皮瓣"之名。修复的病例年龄小至17个月[2],大至103岁[3],切取的皮瓣大面积达到38 cm ×24 cm[1]。随着穿支皮瓣研究的深入,该皮瓣逐渐受到重建外科的青睐,笔者就该皮瓣的解剖学研究、临床应用等做一综述。

    作者:舒伟(综述);夏德林(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病理特征及其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 BOT)的病理特征,并探讨其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49例BOT患者术后标本做病理学特征研究,并对其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BOT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8.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51.0%)。组织病理学分型:黏液性肿瘤占55.1%,浆液性肿瘤占38.8%,其他病理类型占6.1%。10例病理切片中发现微乳头或间质微浸润;5例伴腹膜种植性生长,其中4例为非浸润性种植,1例为浸润性种植。本研究组共3例复发,占6.1%,且均伴有微乳头生长或间质微浸润。结论 BOT病理类型主要为黏液型及浆液型,部分病例可出现微乳头生长或间质微浸润及腹膜种植。微乳头生长、间质微浸润与腹膜种植为复发相关因素,首诊发现以上病理特征者需注意术后长期随访。

    作者:蒙兴茂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IL-8、IL-1β及IMT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本院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临床组、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临床组给予培哚普利8 mg、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阿托伐他汀钙20 mg;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8 mg,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3组均服药半年。运用ELISA法测定应用药物前后各组血清IL-8、IL-1β浓度;超声测定用药前后颈部血管IMT厚度。结果实验组和临床组IL-8、IL-1β浓度及IMT均低于对照组,临床组较实验组的IL-8、IL-1β及IMT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IL-8、IL-1β表达的水平及IMT,培哚普利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有加强抗炎作用。

    作者:梁彦丽;王先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驻渝官兵口腔卫生状况调查及分析

    口腔疾病是部队常见病、多发病,美军曾对38890名士兵的口腔疾病进行统计,因口腔疾病造成每个师每年损失战斗力近18720人次[1]。因此,健康的口腔状况对于保持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了解并掌握我院保障体系部队官兵口腔卫生情况,为官兵口腔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并建立我院口腔健康研究资料库,我科于2013年7~8月对驻渝某团1124名男性官兵采用问卷调查+临床检查的方式,针对龋病、牙龈炎、牙周病、口腔溃疡、第三磨牙阻生、颌面部外伤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口腔卫生习惯等进行调查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雷涛;郑加军;李瑛;彭庭莉;谢良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200例母婴ABO血型不合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E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娩结局、不良反应情况和孕妇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0%( P<0.01);观察组异常分娩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对照组为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所分娩新生儿均未发生畸形,两组新生儿NBN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的疗效和分娩结局均明显优于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E治疗,且茵栀黄口服液在孕妇中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司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肺结核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空气压缩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吸入对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3年8月在结核科就诊的15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氧气组、空气组、超声组,各50例。3组均予以抗痨综合治疗措施,且用相同的雾化液,即:异烟肼、阿米卡星。氧气组予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空气组使用空气雾化吸入,超声组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观察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种雾化吸入方式对肺结核的治疗都有效,但氧气组、空气组的治疗效果优于超声组(P<0.05);氧气组与空气组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种雾化吸入方式对肺结核的治疗都有效,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比超声雾化吸入更适合肺结核患者的吸入治疗。

    作者:董书梅;赵良义;闫宝环;钟晓华;孟翠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胸腔镜下结核性胸膜炎的镜下特征及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结核性胸膜炎的镜下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科2011年9月~2014年1月经胸腔镜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的3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及镜下病变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腔镜下表现为:胸膜弥漫性充血、水肿5例,胸膜粟粒样、白色结节14例,胸膜腔内纤维苔素沉积及粘连带12例,胸膜肥厚呈多房性5例。发病1个月以内的结核性胸膜炎镜下多见于2、3期,病理抗酸阳性率高,经过抗结核治疗后预后均较好,未出现明显的胸膜增厚、粘连。发病>1个月的结核性胸膜炎镜下多见于3、4期。病理结果以肉芽肿性炎并干酪样坏死为主,经过抗结核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胸膜增厚、粘连。结论胸腔镜是尽早诊断结核性膜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胡绳;田坤;张定涛;田德兴;李小玉;肖贞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滇西不同海拔地区健康人血脂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滇西不同海拔地区健康人群血脂水平变化。方法对在我院健康体检人员按不同地区分为大理组(海拔1970 m)、维西组(平均海拔2300 m)、香格里拉组(平均海拔3280 m)和德钦组(平均海拔4000 m)4组。采用东芝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4组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和APoB)含量检测。结果大理组与维西组比较,TC、TG、LDL-C、APo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理组和维西组的TC、TG、LDL-C、APoB水平明显低于香格里拉组和德钦组(P<0.05);香格里拉组的TC、TG、LDL-C、APoB水平明显低于德钦组(P<0.05);4组HDL-C、APoA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滇西高原低氧低压环境对血脂有一定的影响,提示该地区人群应加强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尽早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子建文;李倩;唐辉;张玉岭;陈忠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情景再现护理查房在普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体会

    护理查房( nursing checking wards )是护理工作中基本、主要的活动之一,是通过查阅病历、护理查体、询问患者及家属等方式来收集资料,然后提出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评价,归纳总结[1]。临床常见的护理查房类型包括临床业务性查房、教学查房和常规评价性查房[2],三种查房类型分别以总结工作经验教训、典型病例带教、护理程序实施情况为侧重点。在护理查房的实施过程中,我科结合普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特点、科室工作特点和护士构成特点及学习需求等,采用情景再现护理查房的方式,将三种护理查房类型有机整合,更有利于全科护士掌握科室危重患者及特殊病例的护理要点,了解护理程序的实施,巩固各种专科疾病护理的相关知识,锻炼各层次护士的语言组织、幻灯制作等综合表达能力,有效提高科室护士的专科水平和服务质量。

    作者:陈亭;詹丹丹;卢嘉渝;刘文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结合Wallis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探析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结合Wallis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使用单纯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联合Wallis系统固定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各项手术指标的变化,并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154±18)ml少于对照组的(285±18)ml,手术时间(72±17)min短于对照组的(134±17)min,两组切口总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提高28.00%(P<0.01)。实验组86.00%的患者腰部活动自如,腰腿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不影响日常活动;对照组只有58.00%的患者腰部活动自如,腰腿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不影响日常活动。结论应用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结合Wallis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腰椎间盘功能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患者及家属较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赵建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克林霉素含量及其药动学研究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克林霉素的HPLC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人血浆中克林霉素含量,检测条件为:色谱柱:Inertsil ? DOS-3 C185μm 硅胶柱(250 mm ×4.6 mm);流动相:乙腈/0.05 M KH2PO4=30/70(v/v),流速:1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04 nm,进样量为100μl。结果血浆中克林霉素浓度在0.20~1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0.9998),低检测浓度为0.20μg/ml,方法学回收率为82.42%~89.37%,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15%。结论此方法专属、准确、灵敏度高,样品处理过程简便,适合克林霉素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唐冰;周娅琳;韩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

    代谢综合征、肥胖及胰岛素抵抗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健康问题,虽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的病因未完全清楚,但它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基于这种联系,人们开展了大量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TZDs)治疗肝脏脂肪蓄积的临床研究。 TZDs可影响胰岛素敏感组织中的糖、脂代谢,从而通过一些中间步骤来调控肝脏脂肪的含量。现就此做一综述。

    作者:霍光同;梁成宵;周维均;兰莹;顾明忠;任婷婷;苟仲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睾丸退行性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靶标

    目前,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高,其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等[1]。其中,睾丸退行性病变是男性性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男性在40岁以后,每年血清中的睾酮水平会下降1%~2%,到近70岁时仅为峰值的20%[2]。睾丸退行性病变的作用机制有睾丸内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睾丸内皮素-1及内质网应激等,而围绕上述机制为治疗靶标的相关研究也正在开展,主要有基质金属蛋白酶靶标、内皮素靶标、炎性细胞因子靶标、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DP)氧化酶靶标等。

    作者:刘嘉;聂超;曾庆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右下肢淋巴管瘤伴脂肪瘤1例

    病例女,5岁,因“发现右下肢包块5年”入院。患儿自出生就发现右侧膝部内侧两处囊性包块,现随身体发育而生长。体检:右侧膝关节内侧以关节线为中线,可触及两处大约10 cm ×6 cm ×5 cm和8 cm ×6 cm ×5 cm囊性包块,质韧,边界清楚,压痛阴性,移动性差,未及明显波动感。未见皮肤破溃及血管怒张。辅助检查:血常规、碱性磷酸酶、血沉未见异常。 X线提示:右侧膝关节内侧包块;核磁共振提示:右侧囊性包块;B超提示:液性暗区,血流丰富,考虑血管瘤。入院诊断:右侧下肢血管瘤?不排除右下肢软组织肿瘤。予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包块边界不清,未见明显包膜,包块内可见肥大脂肪细胞及蜂窝状小囊腔,有淡黄色清亮液体流出。进一步显露包块发现,肿瘤组织包绕隐神经及大隐静脉,未侵犯骨间肌及膝关节。术中行侧方应力试验及抽屉试验无阳性体征,关节稳定性可。予完整切除多余皮肤及肿瘤组织,缝合术区。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右膝部脂肪和纤维组织瘤样增生,其内见丰富的淋巴管,间质见淋巴细胞。病变考虑为淋巴管瘤合并脂肪瘤。术后10 d伤口愈合良好,右下肢功能不受限,患儿出院。

    作者:陈燕才;李海东;周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烟酸缺乏症1例

    病例男,45岁,因反复幻视、幻听伴四肢酸软3年,四肢红斑、脱屑1个月,于2014年5月26日入住我科。3年前患者出现幻视、幻听,伴四肢酸软麻木,以双下肢明显,2011年4月就诊于当地市医院,行头颅MRI提示:双侧额叶腔隙性缺血灶;双下肢肌电图正常;腹部B超:酒精性肝损伤;胆囊壁毛糙,胰脾双肾无异常。血常规:RBC 3.4×1012/L,Hb 95 g/L。先后在当地医院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治疗,幻视、幻听可缓解,但间断发作。1个月前于右侧前臂暴露部位出现水肿性红斑,伴刺痛,未行诊治,颜色逐渐变为棕褐色,有脱屑。半月前左侧前臂、双足背出现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自用药膏外搽,皮损颜色逐渐转变为棕褐色,表面粗糙,有角化、脱屑、皲裂、渗出,遂就诊于我院,门诊以“1.接触性皮炎;2.烟酸缺乏症”收住我科。患者有酗酒史30余年,每日饮酒量6~7两,食欲减退,近2年来体重减轻14 kg。查体:一般情况可,神志清楚,消瘦,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征阴性。心肺腹部未查及异常。皮肤科情况:舌红无苔,双前臂、手背、双足背见境界清楚的片状棕褐色斑,边缘呈暗红色,部分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覆干燥鳞屑,有皲裂,见出血、结痂。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及肾功能、电解质结果正常。肝功:AST 54 U/L (硵),γ-GT 490 U/L(硵);腹部B超:胆囊壁毛糙;肝胰脾双肾无异常。心电图、胸片结果正常。因条件限制未行血液烟酸含量测定。诊断:烟酸缺乏症。治疗:给予烟酰胺、B族维生素口服,静滴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注射用核黄素、多种微量元素,皮损局部予肝素钠乳膏外用。治疗2 w,皮损消退后,遗留浅褐色色素沉着出院。

    作者:马彩霞;程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议军队医院成果转化瓶颈及对策

    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自主创新能力乃至科技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1]。我国每年所取得的近万项科技成果中,只有20%左右的转化并批量生产,而形成产业化规模的大约只有5%[2],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科技成果70%左右的转化率[3]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在转化医学成为医学发展前沿的今天,医疗行业成果的转化问题日趋受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疗从业人员的重视。如何促使已获成果实现转化,如何在科研基础设计中引入转化思维,已成为各医院关注的焦点。我院近5年来获得军队各级各类医药卫生成果奖57项,近两年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7项,但真正实施转化的屈指可数。如何将这些科研成果切实转化应用于临床,实现B-B模式,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介绍了我院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以期为军队医院成果转化工作展开提供参考。

    作者:叶平;李勇;谭映军;杨波;谭艳;沈君;王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重睑线切口内眦赘皮无瘢痕矫正术8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睑线切口内眦赘皮无瘢痕矫正术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87例内眦赘皮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重睑线切口无瘢痕内眦赘皮矫正组( A组, n=47)和传统内眦赘皮矫正组(B组,n=40)。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瘢痕消退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1)两组术后消肿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恢复时间及瘢痕消退时间分别为(28.6±5.4)d和(5.6±2.5)个月,明显短于B组的(47.6±13.6)d和(11.4±4.6)个月(P<0.05);(2)两组术后3个月内患者满意度调查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12个月后,A组及其家属满意率为97.87%,明显高于B组的77.50%(P<0.05)。结论重睑线切口无瘢痕矫正术具有安全微创、操作简单、术程短、美容效果好等优势,可有效减轻内眦赘皮患者痛苦,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从柏;解为慈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