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卫卫;郑放超;甘露;张俊琦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86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肺功能及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统计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及阳性患者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率.结果 支气管激发试验前,本组286例肺功能检测FEV1/FVC均≥70%,均成功完成支气管激发试验.其中激发试验阳性138例(48.3%).激发试验阳性者中,经临床治疗反应及进一步检查确诊咳嗽变异性哮喘132例(95.7%).结论 对慢性咳嗽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有助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早期诊断.
作者:刘喆;徐丹;韩玉英;许迎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持续血液滤过(CVVH)与血液灌流(HP)联合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和对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治疗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CVVH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CVVH加HP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炎性因子水平、脏器功能指标以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心率、体温均较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平均动脉压较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a)、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ALT、Scr以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 CVVH联合HP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其脏器功能.
作者:李斌;张碧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成都市及周边地区人群体检人员健康状况,为该地区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4年本院成都市及周边地区1765例体检人员结果,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肝功能、心电图、胸片、B超等检查项目,分析异常结果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的分布特点.结果 该参检人群前10位疾病患病率依次为前列腺增生和囊肿、高脂血症、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心律失常、乳腺疾病、白内障、痔疮;40~49岁男性易罹患痔疮,女性则为高脂血症;50~59岁男性易患前列腺增生和囊肿,女性为乳腺疾病;60~69岁男性首位罹患疾病为高血压,女性为乳腺疾病;70岁以上,男女都易患慢性支气管炎.结论 成都市及周边地区人群所患疾病与年龄和性别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策略.
作者:宋晓峰;杨怡;李秀川;裴海峰;魏健;赵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对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肺癌根治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进行肺癌根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组60例,应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联合组60例,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对比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 联合组术后疼痛和镇静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单纯组(P<0.05),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少于单纯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和过敏反应.结论 肺癌根治术后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镇痛,可显著提高镇痛和镇静效果,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适宜依据患者情况临床推广.
作者:王丹宁;边冬玲;苏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海藻酸钠微球(KMG)应用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KMG组和对照组,KMG组采用KMG进行肝动脉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超氧碘化油进行肝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瘤体大小、AFP水平、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个月后,KMG组瘤体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血清AF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KMG组1年生存率(80.0%)高于对照组生存率(5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海藻酸钠微球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可作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栓塞治疗的新选择.
作者:张志国;卢桂龙;宋春青;韩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醋酸-美蓝双重染色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92例经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醋酸-美蓝双重染色组(32例)、美蓝染色组(30例)和盲法活检组(30例).所有患者常规服用二甲硅油等消泡剂后行普通白光胃镜检查,醋酸-美蓝双重染色组对可疑病灶处依次应用醋酸及美蓝染色后活检,美蓝染色组仅用美蓝对病灶进行染色后活检,盲法活检组仅凭操作者个人经验对可疑病灶处进行活检.所有病例均取4块组织活检,且均由同一高年资内镜医师完成,病理切片检查也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完成.结果 病理检查发现:醋酸-美蓝双重染色组中,伴肠化者20例,检出率为62.5%,不典型增生者9例,检出率为28.1%;美蓝染色组中,伴肠化者14例,检出率为46.7%,不典型增生者5例,检出率为16.7%;盲法活检组中,伴肠化者10例,检出率为33.3%,不典型增生者2例,检出率为6.7%.经检验发现,不论是肠化生,还是不典型增生,双重染色组检出率较其他两组明显要高(P<0.05).结论 醋酸-美蓝双重染色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分型诊断、判定病灶范围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揭晓明;王洪斌;陈林;游斌;刘志鹏;邹利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7例甲状腺锥体叶腺瘤伴囊性病变患者诊治方法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总结其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的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甲状腺锥体叶腺瘤伴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彩超和CT检查后高度怀疑为锥体叶肿瘤,颈丛麻醉下行甲状腺肿块切除术并送病理检查确诊为腺瘤伴囊性病变,分析手术情况、术后复发情况及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发生1例切口感染、邻近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无一例复发.与治疗前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T3、T4、FT3、FT4、TPOAb无明显变化(P>0.05),而TSH有所下降,TGAb有所上升(均P< 0.05).结论 甲状腺锥体叶腺瘤伴囊性病变在影像学、解剖学、病理学检查上均有其特点,完善的术前检查、手术切除、病理学检查能够较好地消除肿瘤,减少误诊,术后复发率较低,对甲状腺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李思齐;陈翰博;张力;张志超;向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93例行中心静脉置管(CVC)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化验结果、CVC-RI发生率等,分析影响CVC-R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5例行CVC的患者,针对CVC-RI的高危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 193例行CVC的患者中,CVC-RI发生率为18.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导管留置时间、自身免疫力、插管时机及病情严重程度是CVC-RI的独立危险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后,CVC-RI的发生率为5.9%,CVC-RI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CVC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较高,与患者导管留置时间、自身免疫力、插管时机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针对高危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CVC-RI的发生率.
作者:陈建玲;刘俊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从医学角度讲,高原系指海拔3000 m以上的高地,而5000 m以上为特高海拔高原.众所周知,低氧是高原环境中红细胞增多症的重要诱发因素[1].然而,作为一种极端的生存环境,高原环境除了会降低动脉血氧分压导致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外,对其他系统也会产生重大影响[2].研究证明,高原环境与视网膜出血[3]、高原肺水肿[4]和高原脑水肿之间有密切关系,高原低压低氧及脱水可能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5].Anand等[6]发现,在高原环境中,发生自发性血管栓塞的几率是平原的30倍.其他研究也证实,高原环境与深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之间有关[7].血小板的活化是血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因此,探讨高原环境中血小板变化所涉及的机制具有重大意义.虽然大多数研究认为高原环境缺氧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8],然而目前关于血小板数目在高原环境中变化并无统一定论[9],血小板增加、不变、减少均有报道.本综述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总结,以期对临床工作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邱义稳;宋航;赵婕;杨艳丽;范世伟;江小瑜;钟大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对早产儿而言,维持静脉通路和输液速度是支持其生命机能、度过危险期的重要保障.但早产儿血管细小,管壁薄,血液循环差,四肢及头皮水肿,给外周静脉的穿刺带来一定的困难.腋静脉管径粗、走行直、弹性好,并且紧贴体表,在早产儿输液中,与外周静脉相比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的优势,目前在早产儿营养支持及抢救过程中应用广泛[1-3].但临床应用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了早产儿的成功救治.目前有关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报道较少,为了充分认识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本研究观察了186例应用腋静脉留置针的早产儿,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原因,总结各种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作者:潘先莉;王玉婉;莫翠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新生儿血管不仅管腔较细,而且脆性较大,静脉穿刺难度极大,给临床护理带来困难.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极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为及时抢救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大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也有助于减少医患矛盾[1-2].传统的肝素帽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输液,但具有较高的静脉炎、感染及堵管发生率,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分隔膜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具有先进的设计理念,能够显著降低静脉炎、感染及堵管发生率,在临床输液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新生儿输液中采用分隔膜无针密闭输液接头,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符春茹;莫翠霞;符阳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H)患者内分泌代谢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PCOS患者1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分为伴SH组和无SH组.另选取同时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女性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激素水平和糖脂代谢水平.结果 无SH组、伴SH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黄体生成素(LH)、总睾酮、TSH、游离雄激素指数(FAI)、LH/FS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伴SH组催乳素、TSH水平均高于无SH组,雌二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均低于无SH组(P<0.05);伴SH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无SH组(P<0.05).结论 PCOS伴SH对血脂代谢存在影响,要定期进行血脂和甲状腺功能筛查,以便及时给予血脂调节.
作者:任明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质量控制(QC)小组是广大员工参与组织质量改进的一种有效方式[1-2],能有效改善现有工作问题[3].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深静脉置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患者长时间保留管道,存在发生导管脱落、感染、阻塞、静脉炎、空气栓塞、静脉血栓、渗血渗液等并发症的风险.并发症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的痛苦,也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工作量,容易导致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情绪,引起护理纠纷[4].为了减少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我院于2013年1月在心肾内科开展了QC小组活动,查找问题的症结,探寻解决的办法,设定解决的目标,指导临床改进,使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幅下降,现将相关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崔冬伟;李玉友;郑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对云南德钦地区山脉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分布及药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选取该地区海拔相近的4个山脉的阳坡面和阴坡面作为采样点,按平皿落菌法采集空气微生物,培养后应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和真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阴坡微生物总数明显高于阳坡(P<0.05),空气中微生物以细菌为主(93.96%),真菌较少(6.04%);细菌中革兰阴性菌(54.40%)多于革兰阳性菌(39.56%);微生物对常用抗生素较为敏感.结论 初步了解了该地区山脉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及药敏情况,对感染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子建文;资云海;李倩;唐辉;张玉岭;张胜梅;李晓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我院2013~2014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3~2014年临床各科室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253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525株,革兰阳性球菌438株,分别占检出病原菌总数的60.06%和17.2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检出的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耐药率低,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2013~2014年我院检出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大多数病原菌的耐药性较强,临床工作中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蔡敏琪;易富;何宇佳;孟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病例男性,31岁,战斗机飞行员,飞行时间1300 h.因体能考核后腰痛、乏力伴恶心呕吐1h收入院.患者于2015年5月17日全天参加体能考核.考核项目:上午举杠铃30次/2 min,自体深蹲30次/2 min,仰卧抬腿30次/2 min,跳绳40次/2 min,25 m×2折返跑/2 min,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旋梯;下午100m、3000 m跑,负重深蹲,考核于16时结束.
作者:田卫卫;郑放超;甘露;张俊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病例男性,55岁,因近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多尿、发热、疲乏、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到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8.8℃,脉博104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60/90 mmHg,急性病容,呼吸稍急促,口唇轻度紫绀,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上腹部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无多毛、多血质及向心身性肥胖.急查空腹静脉血糖30 mmol/L,血酮体3.8 mmol/L;尿常规示:葡萄糖++++,尿酮体++++,尿蛋白++;糖化血红蛋白13%,果糖胺402 μmol/L,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偏高,血钾3.1 mmol/L,血常规正常,心肌损伤标志物基本正常,血沉60 mm/h;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前壁可疑异常Q波伴ST改变.
作者:蒋君辉;陆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检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120例,进行术前超声引导下SLN穿刺活检,并与腋窝清扫术后病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乳腺癌SLN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正确率.结果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SLN的检出率为96.3 %(104/108);穿刺活检SLN病理诊断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正确率分别为95.3%(81/85)、100%(81/81)和96.1%(100/104).结论 超声引导下乳腺癌SLN穿刺活检可以准确判断乳腺癌有无SLN的转移,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创伤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雁;李小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和增强CT(CECT)对头颈部肿瘤浸润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诊治的100例头颈部肿瘤浸润患者相关资料,均行CTP和CECT检查,采用TNM对肿瘤进行分期,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比较CTP和CECT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CTP对肿瘤TNM分期的准确率高于CECT(P< 0.05),而联合使用CECT和CTP对肿瘤分期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独使用CTP(P< 0.05),其结果与病理诊断十分接近(P>0.05);CTP对肌肉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率以及阴性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CECT(P< 0.05),而CTP对腺体和骨骼的浸润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率以及阴性率等指标显著低于CECT(P<0.05).结论 针对不同的头颈部肿瘤浸润部位,应采用不同的检查手段,CTP和CECT联合检查更有助于头颈部肿瘤分期诊断,从而可为患者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作者:彭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MC)CK19和CD56的表达及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PMC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120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灶直径、肿瘤分期、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和CK19及CD56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CK19和CD5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和6.7%,对照组分别为5.0%和6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在观察组的癌组织中,临床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和有淋巴结转移者的CK19的阳性表达率越高,CD56的阳性表达率越低(P<0.05).结论 CK19和CD56的免疫组化检测能有效鉴别微小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增生,且CK19和CD56的表达水平与PMC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郭苗;张冠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