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奕;贾志刚;李健;刘书蓉;刘洋;陈萍;郭瑜;许亚宏
室管膜瘤是起源于室管膜上皮细胞的肿瘤,多数为良性,多发于脑室系统,少数异位发生于幕上脑实质内或脑外,以囊实性肿块多见.由于其发病率低,术前诊断多较困难,本文报道1例幕上颅内脑实质异位室管膜瘤的临床及MRI资料并结合复习文献,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叶伦;熊巧;冯怀志;方宏洋;吴超群;邓开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减容联合腺样体消融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3年5月我科诊治126例3~12岁OSAHS患儿,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59例)与对照组(67例),治疗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减容术+腺样体消融术,对照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消融术,以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6个月疗效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术后6个月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减容联合腺样体消融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的优点,治疗儿童OSAHS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宏伟;潘明金;蔡晓峰;郑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普鲁卡因治疗晚期肺癌癌性疼痛伴咯血的疗效.方法 对11例晚期肺癌出现癌性疼痛伴咯血患者,在常规止血、止痛治疗的基础上,加普鲁卡因静脉滴注,分别观察对癌性疼痛和咯血的疗效.结果 常规治疗癌性疼痛有效率为45.4%;加普鲁卡因治疗后,有效率提高到90.9%,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常规治疗咯血有效率为36.3%;加普鲁卡因治疗后,有效率提高到81.8%,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止血止痛方法基础上,配合使用普鲁卡因,将显著提高对晚期肺癌癌性疼痛和咯血的临床疗效.
作者:毛方术;曹加兴;王超;赵乐胜;李为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全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totally endoscopic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TECAB)是目前心脏外科领域前沿、具创新性的技术[1].我院心外科早使用美国Intuitive Surgical公司新的四臂达芬奇S(da Vinci S)机器人系统,使外科医生在不开胸的情况下,可以更加精确和高效地完成心脏手术,效果良好[2].这项新技术也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总结全机器人TECAB术后的护理经验,以指导今后的护理工作,现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6月行全机器人TECAB术后入ICU监护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李晓萌;徐文红;王亚闻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C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68例C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经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并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其手术情况、骨折复位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112.5±25.6)min,术中未出现神经、肌肉、血管医源性损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骨折复位Tometta评分:优40例,良24例,中4例;术后功能评定:优42例,良18例,可7例,差1例.结论 经髂腹股沟入路可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及功能恢复,是治疗C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可靠选择.
作者:李敬中;林晓岗;丁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静滴阿奇霉素过程中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68例为观察对象,将实施针对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的102例作为干预组,其余未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6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用药前进食、口服蒙脱石散、与维生素B6同时配伍静滴、严密观察、及时处置等.对比分析两组患儿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胃肠道不良反应为5.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35%(χ2=14.973,P<0.01).干预组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或缓解,不影响继续用药.对照组6例患儿因症状严重且对症处理后不能缓解而被迫停用.结论 避免空腹用药、用药前口服蒙脱石散、与维生素B6配伍同时滴注等干预措施,可减少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作者:何新;符春茹;黄玉;陈道环;潘先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川藏线地质条件复杂,地处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是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33条地震断裂带交汇处,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岩体破碎,降雨量大,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严重,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多发性等特点.同时川藏线沿线大多属于高寒缺氧偏远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多变,交通通道少、路网密度低、通行能力差,物流成本较高,特别是地质灾害威胁严重,保通保畅难度大;人口稀少,资源贫乏,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物资筹措相当困难.
作者:周林;刘彦山;杨晓莉;陈静;韩美;李国军;邓凯文;杨丽娜;杨人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军事作业医学是军事医学从伤病防治向能力拓展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军事作业医学着眼于维护军人的体能、智能、技能及情景感知能力,其终目标不仅是维护军人的身心健康,更要巩固和提升军人的军事作业能力.近年来,国内外特别重视军事作业疲劳的预防,着力于研究通过膳食途径抗疲劳和体能恢复的策略,已发现一些具有抗疲劳功效的营养素、膳食成分和天然植物,并开发了多种功能性食品、膳食补充剂、特种军用食品.本文主要就军事作业抗疲劳营养补充剂做一综述.
作者:季皓;王若永;徐敏;朱俊东;陈卡;李明;易龙;孟洋;糜漫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驻高原部队患者尿石成分及分布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红外光谱定性定量方法,对驻日喀则某高原部队中检出的86例尿石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本组86例的尿结石成分以含钙尿结石为主,其中草酸钙结石52例(60.47%);单一成分结石55例(63.95%),其中草酸钙21例,尿酸34例,混合型尿结石31例(36.05%).混合型尿结石中,以草酸钙和磷酸钙的混合结石常见共26例(30.23%),其他是草酸钙+碳酸钙及草酸钙+尿酸5例(5.81%).结论 驻高原部队的尿结石仍然以草酸钙结石及含草酸钙的混合结石为主,应进一步探索其成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切实降低尿结石病对高原部队官兵健康的影响.
作者:卢奕;贾志刚;李健;刘书蓉;刘洋;陈萍;郭瑜;许亚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华,在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慢性肺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慢性肺病的康复治疗是现代预防医学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从中医治未病角度来研究肺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钟梁;郑放超;张俊琦;田卫卫;张燕;汤亚忻;康晓曦;甘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7例陈旧性距骨骨折脱位临床处理得失,总结经验.方法对7例陈旧性距骨骨折脱位临床手术处理过程及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5~10年,皮瓣转移覆盖及植皮者均恢复良好,踝关节均融合成功,恢复行走功能,未发生骨关节感染,日常生活、劳动基本未受影响.Mazur踝关节评分在72~83之间,2例为可,5例为良.结论 对陈旧性距骨骨折脱位行关节融合术配合皮瓣转移等处理,手术方式简单,临床适应证广,临床效果良好,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孔德文;苏新保;毛方术;郑丽萍;谭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测肝移植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上CTLA-4、HLA-DR分子的表达特征,探讨CTLA-4、HLA-DR表达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入组38例行肝移植术患者,其中16例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急排组),22例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稳定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肝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上CTLA-4、HLA-DR分子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急排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上CTLA-4及HLA-DR分子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稳定组(P<0.05).此外,Treg细胞上CTLA-4及HLA-DR分子表达水平与肝功指标ALT、AST呈明显负性相关.结论 肝移植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外周血中Treg细胞上CTLA-4及HLA-DR分子表达水平降低,提示其可能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相关.
作者:王英;石彦超;张敏;孙艳玲;金磊;刘振文;王福生;施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胃肠穿孔后脓毒性休克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7月~2012年10月在我科手术后进入中心ICU的99例胃肠穿孔伴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发生ARD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发生ARDS 47例(69.16%),死亡19例(19.1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APACHE Ⅱ≥15、BMI≥30 kg/m2、吸烟指数≥400支/年、穿孔时间≥8 h、休克且持续时间≥4 h、术中复苏液量≥3000 ml、入ICU时乳酸水平≥2.5 μmol/L、结肠穿孔、合并糖尿病和/或COPD以及首次血/痰细菌培养阳性等,是胃肠穿孔后ARDS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胃肠穿孔后早期监测和控制这些高危因素,可以降低ARDS发生率.
作者:许月明;何志刚;周康华;游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提高,促使宾馆的更新与重建频繁.各种装饰装修材料、家具和日用化学品进入室内,使得室内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增多.加之现在宾馆建筑密闭性强,新风量不足,使得室内污染物不能及时排出室外,导致室内空气质量污染严重[1].为了解驻蓉部队宾馆室内空气现状,我们于2013年3月11日~4月21日对驻蓉部队16家宾馆室内大厅、大厅卫生间、客房、客房卫生间、会议室进行了甲醛、苯、二甲苯、总有机挥发物(TVOCs)浓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钧丰;谭宗才;徐敏;马仕金;张林;常蕾;屈琳;李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土茯苓提取物对消化道肿瘤细胞的体外作用.方法 采用MTS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土茯苓提取物对4种消化道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调亡率.结果 土茯苓提取物对Eca-109、SGC-7901和COLO205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正比,对JF305细胞无明显增殖抑制作用.其可诱导Eca-109、SGC-7901细胞S期细胞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土茯苓提取物对Eca-109和SGC-7901细胞具有抑制增殖、诱导S期细胞增加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对COLO205细胞增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JF305无明显增殖抑制作用.
作者:杨晓鲲;苏杰;徐贵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滋阴养血疏风、填肝补肾汤剂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 56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西药组)和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对照组给以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1次/d,外用复方酮康唑霜,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养血疏风、填肝补肾汤剂.连续治疗2 w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有效率为79.37%,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滋阴养血疏风、填肝补肾汤剂加西替利嗪片和复方酮康唑霜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晶;余开选;车光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上消化道肿瘤是我国居民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类型,随着诊断水平和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接受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比例逐年上升[1-2].胸外科手术对机体创伤较大,多伴有胸廓弹性下降、肺组织弹性纤维减少等[3],尤其是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肺疾病,对手术耐受力较差,术后无法进行有效呼吸和排痰,抗感染能力下降,极易导致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影响预后.国外研究表明,患者的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效果,与手术能否成功以及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4].本研究对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降低呼吸道并发症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作者:黄丽春;孙帆;陈宏;刘跃;丁云霞;林旭;纪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及球囊扩张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2月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1)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EST+EPBD)组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45~77岁;原发性肝外胆管结石46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2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结石7例.在括约肌小切开后,以10~15 mm球囊扩张乳头部,然后进行相应的碎石或取石操作.(2)乳头括约肌切开组(EST组)63例:男37例,女26例,年龄33~78岁;原发性肝外胆管结石51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9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结石3例.采用单纯乳头切开,加取石治疗.结果 EST+EPBD组取石成功率为98.46%(64/65),有1例因结石太大无法套住转开腹手术;EST组取石成功率为95.24%(60/63),有3例取石失败,原因为:1例结石大无法套住,另2例的乳头太小,而结石偏大(直径1.2~1.5 cm)、太硬难以粉碎,未能取出,安放鼻胆管引流后,家属要求外科手术,3例均外科手术取石.EST+EPBD 组与EST组的取石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EST组所需机械碎石例数均高于EST +EPBD组(9.23% vs.3.33%,P<0.01).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胰腺炎3.08% vs.1.59%、高淀粉酶血症9.23% vs.7.93%、出血1.54% vs.6.35%)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活动性消化道穿孔、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且保留了括约肌功能.
作者:冯凯祥;杨培;黄晓丽;张献文;竹建强;赵红;王秋蓉;董伟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根据军事任务的需要,我部常年进入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执行野外军事作业(简称野外作业)任务.为使我部官兵在高原地区野外作业期间不发病或少发病,提高官兵健康水平,顺利完成野外作业任务,卫勤保障工作极为关键.本文根据我部野外作业任务特点,结合高原地区实际,初步总结了高原野外作业卫勤保障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作者:马勇;宋晓峰;余开选;赵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在十二指肠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显影胰胆管的检查或治疗方法,目前已经成为胆胰疾病影像诊断的重要依据及胆胰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但无论是诊断性还是治疗性ERCP,均为微创或有创性操作,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其中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1].研究表明,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2-4].
作者:汤红;吴海珍;周秋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