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昊;田展飞;樊和斌;吴娟娟;严福明
麻醉恢复期是指终止麻醉药物给予到麻醉作用完全消失这段时间[1]。由于在麻醉恢复期患者易出现病理生理紊乱,严重时可危及患者性命,故需要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度过。在 PACU期间,麻醉护士担负着和麻醉医生一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护患者安全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的重任。故了解麻醉恢复期患者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对一名麻醉护士十分重要。作为临床麻醉护士,应对患者在这段时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有足够了解,本文总结了全麻后在麻醉恢复期内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希望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王芳;董林;张树兵;廖浩君;王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比研究速眠新Ⅱ、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对SD大鼠麻醉效果。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15只,A组为速眠新Ⅱ肌肉注射组,B组为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组,C组为水合氯醛腹腔注射组,对比观察各组麻醉诱导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及麻醉期间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变化。结果3组麻醉诱导时间为A组平均4.5 min,B组平均9.8 min,C组平均6.3 min,A、C组麻醉诱导时间均较B组短(P<0.01),但前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麻醉维持时间上,A组较B组、C组短( P<0.01),但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SD大鼠实验的麻醉方法较多,综合麻醉诱导时间、持续时间及麻醉期间部分生理指标等考虑,水合氯醛的麻醉效果较速眠新Ⅱ和戊巴比妥钠优越。
作者:钟渝;孙丹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1]。安全文化建设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完善是毋庸置疑的。本文旨在结合医院文化的愿景和各项文化理念,从后勤人员的基本素质出发,探讨医院文化建设中,如何加强医院后勤安全文化建设,培育后勤人员安全文化意识,规范后勤人员的安全行为,使安全服务意识成为后勤保障人员的行为准则,保障医院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终实现医院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作者:朱玲;李贵廷;陈华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有助于主动脉夹层( AD)诊断的相关临床特征,提高AD的诊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510例因胸背疼痛而行胸腹主动CT血管成像确诊或排除AD患者的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病情变化中有助诊断AD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确诊AD患者137例,排除AD患者373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胸背放射疼痛、高血压、胸腔积液、血D-二聚体升高4个指标进入了AD诊断参数模型( P<0.05或P<0.01)。结论入院胸背放射疼痛、血压高、胸腔积液、血D-二聚体升高是AD诊断的高度密切相关因素。
作者:朱水波;朱豫;郗二平;朱健;王荣平;张瑜;晏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索人体皮肤Merkel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银屑病发病中Merkel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作用积累基础资料。方法获取正常人皮肤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细胞。设计专门的细胞体外培养系统,观察Merkel细胞在3种不同培养液中贴壁和增殖情况。采用Merkel细胞特异性标记抗体CK20标记Merkel细胞,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结果人体皮肤Merkel细胞在3种培养液中均能顺利贴壁和增殖,并具有内分泌功能,但1号培养液[ Hamˊs-F12+胎牛血清(10/100 ml)+bFGF(20 ng/ml)]更有利于Merkel细胞生长。经流式细胞仪鉴定,Merkel细胞纯度可达90.11%。结论在本培养系统中,人体皮肤Merkel细胞能成功进行体外培养,并可获得较高纯度的Merkel细胞。
作者:刘太华;周舟;王春梅;王骏;唐丽君;陈业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现场调查西藏日喀则地区边防部队驻地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为保障边防部队官兵健康提供参考。方法对西藏日喀则地区边防部队26个饮用水水源点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并采集水样标本,采用WES-02型检水检毒箱、DR2800型水质检测仪进行水质检测,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综合评定。结果26个水源点中,山溪水17个(65.38%),冰雪雨水4个(15.38%),河水1个(3.85%),井水3个(11.54%),湖水1个(3.85%);全部水样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均超出国家标准;对水源进行综合评价,评为可用水源10个(38.46%),差16个(61.54%)。结论多数日喀则边防部队驻地水源水质不能达到国家标准,应进一步抓好水源改造,加强水源卫生管理,加大后勤保障力度。
作者:张良科;田冰;古良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哈萨克族中老年人结膜囊带菌谱、影响因素及耐药性。方法收集538例哈萨克族中老年人的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阳性者作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影响因素和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在538例结膜囊分泌物中,细菌培养阳性者214例,阳性率为39.78%。病原菌的种类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95.79%),常见的是表皮葡萄球菌(66.36%),其次是微球菌属(9.81%)和棒状杆菌属(7.48%)。年龄、居住地对带菌率有影响(60岁以上者高于40~60岁者,农村人群高于城市人群),性别、眼别无明显影响。大多数阳性菌株对利福平、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及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好(耐药性<25%),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及氯霉素敏感性差(耐药率>70%);葡萄球菌属耐苯唑西林株达42.2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株。结论表皮葡萄球菌是哈萨克族中老年人结膜囊内常见的菌种,感染的高发群体是高龄和农村人群,预防或抗感染可以选用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
作者:尚丽霞;宋林;史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妊娠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的变化、增大子宫对输尿管的压迫、孕激素水平升高,使输尿管扩张、蠕动减弱,导致尿流缓慢[1],增加尿路结石发生的几率。同时妊娠期尿石症由于病理、生理的改变,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目前,对于妊娠期尿石症,根据尿石的大小、梗阻部位、有无感染、肾功能损害及临床症状来确定治疗方法。治疗重要的是解除尿路梗阻,保持尿流通畅,但不能使用体外冲击波碎石( ESWL )、输尿管镜( URSL )和经皮肾镜取石术( PCNL )。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对18例妊娠期尿石症患者采取体内放置双J管或经皮肾穿刺造瘘解除尿路梗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登娥;王先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宁亚功教授是全军中医药9名“国医名师”之一,长期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对中医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张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微观研究相结合,谨守病机采用“温阳化气行水”法,用真武汤合五苓散随证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显著。笔者随师学习,收获颇多,现将导师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苏红梅;季章龙;杨春艳;苏白梅;罗志红;宁亚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的总结,比较分析远端解剖钢板与髓钉微创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加长型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微创治疗指征的35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设为实验组,适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的3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后平均随访12.8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内固定失败、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等并发症;两组间切口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口总长度实验组长于对照组(P<0.05),但在手术时间、预防骨质劈裂、骨折成角畸形、脂肪栓塞、折端切开复位等不良事件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符合指征的患者,加长型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微创技术的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是一个值得选择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小勇;王小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经肛手法复位治疗训练伤后尾痛症的诊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30例训练伤后尾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肛手法复位进行治疗,记录患者的临床转归,进行终疗效评价。结果30例中,治愈25例,好转3例,未愈2例;未愈的2例经局部封闭治疗而痊愈。结论经肛手法复位治疗训练伤后尾痛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印帅;何桂华;陈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在体表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栓塞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将临床疑似血管瘤经MRI确诊并定位后,通过头皮针经皮血管穿刺,往瘤腔内注入硬化剂;约3 w后MRI或DSA复查,碘化油沉积不理想者再行栓塞治疗;所有病例采用电话随访3个月。结果22例血管瘤硬化栓塞治疗术均顺利完成。复查显示除1例效果不佳外,其余21例瘤体缩小明显,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有效率达95.5%;随访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病灶无复发或增大。结论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对体表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其手术操作简单、用药总量少、副反应少、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盛金平;何乾文;胡朝芬;何次;李晶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肌间沟神经阻滞在动静脉造瘘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对86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下施行动静脉造瘘术,将患者术中疼痛情况作为麻醉疗效评价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来评估手术过程中的阻滞效果,同时观察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麻醉效果:优为78例,占90.7%;良为8例,占9.3%;差为0例。4例发生Hornor综合征,2 h内自行消失。术后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程度达到97.7%。结论在肌间沟麻醉情况下行动静脉造瘘术,麻醉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骆沙舟;胡俊梅;张莉;胡宇;殷雁斌;刘永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水过多是水在体内过多潴留的一种病理状态,过多的水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内水过多称为水中毒。水过多和水中毒是稀释性低钠血症的病理表现[1]。因肠镜检查是诊疗大肠疾病的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之一,而肠道清洁是防止漏诊、误诊和提高诊断阳性率的重要前提[2]。口服甘露醇导泻具有口感好、费用低等特点,但需要大量饮水,易导致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严重者会导致重度水电解质紊乱、精神神经症状、昏迷,若不及时抢救会导致患者死亡。本研究对2010~2013年我科因口服甘露醇行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出现急性水中毒的5例患者的抢救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提高临床护士对口服甘露醇行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诱发急性水中毒的认识及护理水平。
作者:彭小兰;肖潇;周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TLH)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LAVH)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行TLH的患者50例( TLH组)和行LAVH的患者50例( LAVH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高体温、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TLH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高体温均低于LAVH 组(P<0.05),而两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情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LH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反应轻,手术安全、可行,但必须熟练掌握镜下缝合技术。
作者:胡海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热射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 MODS)的营养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13年夏天我院收治的1例体能训练致热射病合并 MODS患者营养治疗的方法和经验。主要采取了早期自然食物低能量喂养等饮食治疗,辅以静脉营养及肠内营养制剂,采用益生菌乳饮品等方法进行营养治疗,并进行了全程营养管理及监测。结果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炎症得以控制,器官功能及营养状况逐渐改善,终治愈出院。结论恰当的营养治疗对热射病合并MODS患者的救治和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怡;黄蕾;李洁廉;张艳;时皎皎;林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塑形内固定整复术,在三维CT重建技术的指导下,治疗眼眶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术前行横断面、冠状面二维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根据三维CT重建图像,采用微型钛板塑形内固定,对17例眼眶骨折患者进行骨折复位及眼眶骨缺损整复手术。结果17例术后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均消失,眼球内陷纠正,视力无损害,且面部外观满意,无植入体轮廓阴影或阶梯状畸形。CT扫描复查眼眶骨折及缺损处修复良好,软组织完全回纳,钛板无移位。术后随访3个月~1年,钛板无排斥反应、移位、感染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微型钛板塑形内固定整复术,充分利用钛板具有的良好生物相容性、坚固强度大、可塑形但又不易变形、体内植入可永久留置等特点,达到眶缘结构良好的固定作用。同时在三维CT重建技术的指导下,眶骨骨折诊断更准确,手术更精确,盲目操作风险性更小,手术时间缩短,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作者:巢阳;舒越昆;陈力;张颖颖;姚慧;宋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 EBUS-TBNA)对纵隔新生物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成都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11月~2014年4月完成EBUS-TBNA操作的11例,对EBUS-TBNA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1例中,9例明确了病理诊断,其中1例为胸腺瘤,其余8例为小细胞肺癌等恶性疾病;另外2例病理诊断为阴性。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BUS-TBNA具有创伤小、直视操作、风险可控的优点,是一项有重要临床价值的介入肺脏病学尖端技术。
作者:肖贞良;田坤;陈章;吴奎;李小玉;周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食品工艺的发展,目前许多食品包装袋里会放入干燥剂防潮。食品干燥剂以氧化钙(生石灰干燥剂)多见,吸收水分后变为碱性的氢氧化钙,如果进入眼睛就会引起眼角膜和结膜的灼伤,这种眼灼伤属于眼科急症之一,需要合理及时的现场急救和规范的院内治疗。我科于2010年1月~2013年7月收治6例干燥剂进入眼睛导致眼灼伤的患儿,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刘星利;胡峥;段烈英;柏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血液透析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其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扩散、对流将体内各种有害、多余的代谢废物以及过多的电解质移出体外,进而达到净化血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的目的。血液透析是一种较为安全、易行、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因其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工作风险大,治疗过程中,尤其是门诊治疗存在各种不安全因素,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理的损害,甚至危害到患者的生命。本文就临床中几种常见的护理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护理对策。
作者:王霞;邹蓉;程悦;李霞;付永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