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
目的 探讨术后持续吸烟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76例在我院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36例)以及非吸烟组(40例)进行研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临床终点事件分析.结果 与非吸烟组比较,吸烟组患者的男性比例及死亡、再干预患者比例升高明显,女性、年龄、糖尿病及高血脂比例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持续吸烟者男性较多,且年纪相对年轻,并发症较少,但临床终点多不佳,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后应戒烟,以提高预后.
作者:张承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探讨血液病化疗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40例血液病化疗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药物对症护理、保护性隔离护理、症状护理、心理指导及饮食护理等,就护理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后并发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80.0%,其中治愈24例,明显好转8例;治疗与护理失败率为12.5%,不艮反应发生率为17.5%.结论 对血液病化疗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行全方位护理可以切实提升抗真菌效果,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聂莹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针对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毕业的飞行学员转变为飞行教员这一特殊时期的角色转换期间,依次从加强学习阅读、自我心理调适、团体心理辅导等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提高民航飞行教员的整体心理素质,为建设民航强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飞行人才.
作者:林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躁狂症患者发病期经常会发生多种意外伤害和各种急症,须手术治疗.但由于此类病人发作期间实施手术有其特殊性,术后出现剧烈疼痛,对于后续治疗和护理增加不少困难.近年来我院开展术后自控硬膜外阵痛泵(PCEA),它将一定浓度的药物按一定的时间进行推注,以一定剂量持续给药方式使药物浓度维持在躁狂症患者基本不痛的低水平,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3],现将我院躁狂症患者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甘红梅;曲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研讨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及混合血肿的有效实用手术治疗.方法 术前根据CT结果了解颅脑内是否有其它损伤、中线结构是否移位,结合患者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情况而决定手术方式.结果 135例病人中,93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恢复艮好;42例混合血肿患者中,11例死亡,7例患者术后生活能完全自理,22例患者术后生活部分自理,2例患者术后生活不能自理.结论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幕上>30ml,幕下>10ml,多田氏公式计算.下同)及混合血肿不论采取何种手术方法,目的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及时解除占位,挽救病人生命.
作者:杨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人员100名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空腹静脉血分离,检测血清中各项生化指标前后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 溶血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酸含量变化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尿素氨、血清葡萄糖前后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影响较大,临床生化检验中要积极规避各种影响因素,尽量降低其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提升可靠性和准确性.
作者:黄俊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使用经口与经鼻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观察经口与经鼻气管插管的优缺点.方法 50例病人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50例行经口气管插管.给予病人间歇正压辅助呼吸(IPPV).动态观察血气分析.结果 两组抢救3-5天疗效满意;经鼻气管插管较经口气管插管有顺应性好、并发症少、能耐受较长期治疗等优点.结论 对于要较长时间需要有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COPD老年Ⅱ型呼衰患者应以经鼻气管插管为首选治疗方法;紧急情况下仍经口插管.
作者:邸兴伟;郝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发病特点,为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20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2011-2012年两年总感染率为26.67%(112/420).10-12月份为发病高峰,24月内小儿发病率高,同时合并条件致病菌生长率为32.5%;1岁以内婴儿腹泻程度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轮状病毒是2岁内小儿秋冬季节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之一[1],易导致肠道菌群紊乱,母乳喂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腹泻程度相对较轻,治疗方式以对症处理和调节肠道菌群为主.
作者:郭良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受血者输血前血八项检测对临床合理用血的意义.方法 对于手术治疗需输血的1624例患者,输血前检测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肝五项,统计受血者传染性指标阳性率,并观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624例患者HBsAg、抗HCV、RPR阳性率分别为10.59%、6.59%、6.83%;2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占0.12%,1例轻微发热,1例凝血功能异常.结论 输血前受血者血八项检查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减少医疗纠纷,医生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作者:陆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锦州市ICU护理人员对呼吸困难重症护理的认识,为ICU病房呼吸障碍重症患者护理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呼吸障碍重症护理认知调查问卷,对锦州市6所医院的10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问卷.结果 ICU护理人员对呼吸障碍重症护理知识相对缺乏,三级医院护士呼吸障碍重症护理知识好于二级医院护士,高职称、高学历护士对呼吸障碍重症护理知识的应用程度好于低学历,低职称护士.结论 应加强对ICU护理人员呼吸障碍重症护理知识的培训及再教育.
作者:金永浩;郝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在脑梗塞患者康复训练护理工作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筛选出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73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康复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对康复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明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ICU护理管理中的实际效果.方法 我院于2013年1月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ICU护理管理中,并于2013年12月针对ICU 17名护理人员不同级别,采取分层考核,将结果与2012年度考核结果进行对比,观察不同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包括综合能力、心理状况、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满意度等多项指标情况.结果 采取层级护理管理的2013年年度考核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心理状况、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满意度等多项指标均较传统管理模式的2012年度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ICU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心理状况、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郑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5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和MRI检查,观察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出率和椎间盘突出程度显示情况.结果 5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CT诊出34例,诊出率为68.00%; MRI诊出48例,诊出率为96.00%.MRI诊出率明显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腰椎间盘突出Ⅰ度、Ⅱ度诊出率明显较CT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CT高.
作者:白来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讨论胃癌患者于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于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胃癌需手术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50例.实验组于术后经鼻肠管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于术后经颈内静脉早期进行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在相关营养指标上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于术后10天检测血清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体重质量指数同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于术后10天同样检测血清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体重质量指数同术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以及悉心全面的护理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风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对益阳市2010年-2012年的流感样病例进行监测并及时对流感病毒行核酸检测和分型鉴定,为流感的预防控制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 采集2010年到2012年三年间益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样病例标本共计1074份,回顾性分析流感样病例的基本资料及病原学检测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1074份流感样病例标本中,核酸阳性样本153份,阳性检测率为14.24%,经RTPCT检测鉴定24例,经REAL-TIME RTPCR检测鉴定131例,其中2例经RTPCR和REAL-TIME RTPCR共同检测,检出B型、季H3型、新甲H1型流感病毒各86例、43例、24例.结论 2010年到2012年的三年间,益阳市有B型、季H3型、新甲H1型流感病毒流行,且B型流感病毒是流行优势株,季H3型流感病毒和新甲H1型流感病毒交替流行,流感病毒的流行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特征,上半年2-5月是高发季节.
作者:李宝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手术病理标本是指在施行手术的过程中,从患者身体某处切除的全部或部分组织,是医疗诊断直观的依据,是诊断外科疾病的金指标,病理报告的准确性对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与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手术室是病理标本相对集中的地方,若管理不善造成标本丢失或混淆,将给病人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导致误诊或诊断困难,所以手术病理标本的管理及安全性成为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的一环,现就我院送检病理标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家共同学习、探讨.
作者:陈淑琴;狄小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讨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头颅CT图像特点、血液生化指标.方法 通过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1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检查的非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头颅CT图像特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头颅CT检查梗死病灶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甘油三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病灶数明显增加,糖尿病患者出现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均易导致无症状性脑梗死,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
作者:马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小儿肺炎伴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观察采用磷酸肌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肺炎伴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维生素C治疗,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磷酸肌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后,两组患儿心肌酶谱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CK、AST、CK-MB、LDH水平更加趋近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正常率73.3%,对照组心电图正常率为55.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磷酸肌酸治疗儿童肺炎伴心肌损害效果显著,并发症少,临床价值高,值得肯定使用.
作者:朱艳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探讨新进护士发生护理差错事故后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可采取的干预措施.随着疾病的多样化发展及人们饮食,环境,习惯的多方面原因导致病人数量的急剧增长,相应需要更多的护理人员投入到医院的一线战斗工作中去.我院一至三年护士新进35人,作为护理部的总负责人,对新进护士的心理指导感到责任重大.现对这35名护士进行访谈式交流及调查取证,统计整理,对出现的护理差错进行归纳,了解新进护士的心理状况,对出现差错的护士,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我院护理的整体水平,提高战斗力.
作者:袁雪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婴儿培养箱是为早产婴儿,发育不良的新生儿提供一个空气洁净,温湿度相适宜的理想环境,是避免婴儿相互感染,增强机体,促使婴儿发育成长和光照治疗必备的医疗器械.现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探讨婴儿培养箱主要性能参数检测技术,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作者:徐东尧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