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品管圈在降低髋关节术后脱位的发生率中的应用

刘红艳;杨晓杰;赵伟;龚丽华;张静明

关键词:品管圈, 降低, 髋关节术后脱位, 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髋关节术后脱位的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髋关节术后脱位的发生率”的活动主题.运用PPCA循环原则,进行环状调查,原因分析,实施对策制订,效果检查与检讨,抽取20名住院患者及40名出院患者进行环状调查,分析导致患者术后脱位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并进行效果调查.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髋关节术后脱位和发生率从5%下降至0,住院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从91.67%上升至99.61%.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降低髋关节术后脱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和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5例临床资料,对临床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25例患者23例病情稳定,1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实施综合性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万凤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鼻鼽散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治疗中应用鼻鼽散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鼻炎康治疗,观察组给予鼻鼽散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结论 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治疗中,采用鼻鼽散治疗时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马世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品管圈在降低髋关节术后脱位的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髋关节术后脱位的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髋关节术后脱位的发生率”的活动主题.运用PPCA循环原则,进行环状调查,原因分析,实施对策制订,效果检查与检讨,抽取20名住院患者及40名出院患者进行环状调查,分析导致患者术后脱位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并进行效果调查.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髋关节术后脱位和发生率从5%下降至0,住院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从91.67%上升至99.61%.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降低髋关节术后脱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红艳;杨晓杰;赵伟;龚丽华;张静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心得

    目的 总结神经外科中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心得,为日后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并留置引流管的患者3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相关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13例脑室引流患者,3例瘤腔引流患者,5例硬膜外引流患者,9例蛛网膜下腔引流患者在引流期间,全部严格按照护理措施进行,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结论 神经外科中引流管种类较多,护理过程中应根据置管特点,严格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保证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葛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中的价值.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门诊急诊的106例患者;所有患者血液样本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样本试管中加入肝素抗凝剂,对照组不合抗凝剂,分析两组样本各项生化检验结果.结果 研究组样本Ca2+、Cl、Na+、Mg2+、TP、AST、ALT、GGT、BUN、Cr生化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K+、p3+、CO2、Glu生化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素抗凝血浆在急诊生化检验中,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快速、准确的检验依据,注意纠正K+、p3+、CO2、Glu的差异.

    作者:罗祥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缬沙坦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缬沙坦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5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5名患者.根据服用药物的不同这三组分别是缬沙坦治疗组、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以及缬沙坦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对这三组患者分别使用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以及缬沙坦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一段时间后观察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将这三组患者的有效率以及降压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缬沙坦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患者降压效果以及有效率都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缬沙坦治疗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降压效果和有效率没有明显的差异.缬沙坦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的有效率高达92.3%,而单独使用缬沙坦有效率为64.2%单独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有效率为60.1%.结论 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效果要远远高于单独的使用某一种药物,且差异显著.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弥补单一药物降压不足的问题,达到有效降压的目的.在临床上对于社区高血压的治疗有着非常显著地效果,临床上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宋继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分析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本文就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140例脑血栓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纳洛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甘露醇烟酸酯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康复率,值得推广.

    作者:黄敬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肝胆疾病的成因与预防

    肝胆疾病是常见多发慢性疾病,而肝脏是一个复杂的,具有互相关联的代谢、分泌和防御功能的器官,肝脏具有分泌、排泄和生物转化等重要功能,它的大功能是分解体内毒素.胆是与肝脏邻近的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来源于肝,由肝精肝血化生,或由肝之余气凝聚而成.胆汁生成后,进入胆囊,由胆囊浓缩并贮藏.贮藏于胆囊的胆汁,在肝气的疏泄作用下排泄而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的消化和吸收.肝胆系统常见的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等.

    作者:刘兆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诊胃出血患者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给予急诊胃出血患者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胃出血患者3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并比较两组止血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止血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18.7±5.3)h VS(25.7±6.2)h],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92.610.3)分VS(72.3±9.4)分],且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卓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羊水过少对胎膜早破产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 统计分析羊水过少对胎膜早破产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0例羊水过少的胎膜早破产妇为研究组,80例羊水正常的胎膜早破产妇作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剖宫产率62.5%、胎儿窘迫发生率41.3%、宫内感染率32.5%,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率28.5%、低体重儿率11.3%、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羊水过少对胎膜早破产妇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可作为监测母婴安全和指导治疗的指标.

    作者:袁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011年临泽县19例麻疹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掌握张掖市临泽县近年来麻疹流行发病规律,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城乡分布,为控制麻疹流行制定防控依据.方法 根据大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对麻疹作统计分析(NNDR).结果 报告的19例麻疹病例,其中;农村16例,城镇3例、发病率分别为84.2%、15.8%(P<0.5)男性13例,女性6例,68.4%、31.6%.(P<0.5).≤1岁年龄、≥30岁成年,病例人数和发病率,分别为17例、2例,89.5%、10.5%.结论 麻疹发病向小于8月龄,大于15岁两极移动,农村发病率大于与城镇.

    作者:张吉文;杨荣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晚期NSCLC采用华蟾素注射液辅助治疗的药效评估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华蟾素注射液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①观察组47例;②对照组47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紫杉醇注射液+顺铂注射液(TP)化疗;观察组采用TP化疗+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4.46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1.06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糖类抗原125(CA125)值为67.54±58.30、癌胚抗原(CEA)值为19.78±16.4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4.04%明显小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5.3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华蟾素注射液辅助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周冰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社区预防接种人性化护理分析与对策

    预防接种是国家全民健康的一项重大基本国策,将人性化护理运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工作中去,不但能有效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同时也是预防接种向高层次发展的需要,是改善服务质量,树立形象,赢得民心的重要举措,为预防接种管理的规范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杨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三种药物治疗方法在绝经后女性节育环嵌顿取环术中的对比

    目的 探讨在女性绝经后节育环嵌顿取环术中应用不同药物的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妇产科开展节育环嵌顿取环手术的绝经后患者160例,随机将样本分为4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直接给予取环手术,A组患者取环前应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药物,B组患者取环前给予补佳乐,C组患者取环前经阴道给予己烯雌酚.结果 A组患者的宫颈扩张满意率为87.5%,手术成功率为95.0%,手术时间为(7.3±1.2)min,出血总量为(10.3±3.2)ml,术后腹痛时间为(11.3±2.2)h,均明显好于其他三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绝经后节育环嵌顿患者开展取环术中应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药物,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手术风险程度.

    作者:冯秀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妇科初检梅毒患者的身心指导

    目的 针对妇科初检梅毒患者,给予及时身心指导,以预防疾病传播、加快疾病康复.方法 以医学人文关怀模式,加强性病知识的普及,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有效提升患者自我形象,增加自信心,预防传播.结论 及时、有效的身心护理能明显缓解妇科初检梅毒患者的心理压力,配合医护各项诊疗,达到预防传播及早日康复的目的.

    作者:杨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发病特点,为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20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2011-2012年两年总感染率为26.67%(112/420).10-12月份为发病高峰,24月内小儿发病率高,同时合并条件致病菌生长率为32.5%;1岁以内婴儿腹泻程度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轮状病毒是2岁内小儿秋冬季节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之一[1],易导致肠道菌群紊乱,母乳喂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腹泻程度相对较轻,治疗方式以对症处理和调节肠道菌群为主.

    作者:郭良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吸毒人员静脉采血方法研究

    目的 给吸毒人员采血,了解吸毒人员血管临床特点,提高采血成功率,减轻吸毒人员采血过程中的痛苦,避免医务人员采血过程中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对吸毒人员进行静脉采血,主要通过对手静脉,颈静脉、头皮静脉进行采血.结果 2010年-2012年,对吸毒人员采样,采血数量(成功采血率)分别为1303(99.62%)、848(99.76%)、1348(99.93%).结论 近三年来,对吸毒人员采样分析研究,选择合理的采血方式,为提高采样成功率、避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提供了依据.

    作者:宗华;须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讨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确诊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0例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本研究有4例死亡患者,病后2年内发展成扩张型心肌病6例,治疗后随访2年查心电图示具有遗留心电图后遗症的患者20例.结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症状多变,虽然目前确诊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种类较多,不过一些方法较难实行或者阳性率较偏低,因此,临床工作中应注重临床资料的收集,重视诊断心肌炎的相关指标,减少误诊、漏诊,是临床医生需注意的事项.

    作者:李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病人血清胆红素浓度的研究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中胆红素浓度的变化.方法 检测38例健康人的血清胆红素,测定105例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病人血清胆红素浓度,两者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 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高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作者:孙冬;李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以来收治的4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心电图及心脏彩超诊断,比较诊断效果.结果 4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心电图确诊36例,诊断率为75.00%;心脏彩超确诊43例,诊断率89.5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与心脏彩超联合检查高血压性心脏病,可提高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临床研究杂志

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