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自体移植术治疗尿毒症继发甲旁亢的围手术期护理

陈燕;袁静

关键词:维持性血透, 亢进症, 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自体移植术, 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自体移植术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总结36例尿毒症继发甲旁亢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自体移植术前后的护理观察.结果 36例术后的临床表现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有明显下降.结论 ①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自体移植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②手术前后的观察护理,定时监测各项指标和合理的补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140例充血性心衰患者的诊疗体会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14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用药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1.4%,对照组总有效率72.8%,两组总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武书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发病特点,为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20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2011-2012年两年总感染率为26.67%(112/420).10-12月份为发病高峰,24月内小儿发病率高,同时合并条件致病菌生长率为32.5%;1岁以内婴儿腹泻程度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轮状病毒是2岁内小儿秋冬季节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之一[1],易导致肠道菌群紊乱,母乳喂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腹泻程度相对较轻,治疗方式以对症处理和调节肠道菌群为主.

    作者:郭良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特点总结及采用磷酸肌酸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小儿肺炎伴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观察采用磷酸肌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肺炎伴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维生素C治疗,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磷酸肌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后,两组患儿心肌酶谱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CK、AST、CK-MB、LDH水平更加趋近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正常率73.3%,对照组心电图正常率为55.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磷酸肌酸治疗儿童肺炎伴心肌损害效果显著,并发症少,临床价值高,值得肯定使用.

    作者:朱艳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胎儿宫内窘迫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究胎儿内窘迫的观察与护理,寻找预防和护理胎儿宫内窘迫的有效措施.方法 将180例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监护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监护组给予胎心监护,对照组行常规处理.观察两组的羊水性状、分娩方式和新生儿评分.结果 监护组新生儿Apgar评分0-3分及4-7分者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0分者所占比例为88.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正常产率为51.67%高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切胎吸及产钳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做好产前、产时各种检测,对胎儿宫内窘迫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护理,对改善预后,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危险率、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做好产前、产时各种检测,对胎儿宫内窘迫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护理,对改善预后,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危险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春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无痛人流和药物人流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对比无痛人流和药物人流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要求终止早期妊娠孕妇140例,根据选择终止妊娠方式的不同分为药物组(70例)和手术组(70例),药物组采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终止妊娠;手术组采用芬太尼和异丙酚麻醉下行负压宫腔吸引术,对比观察两组孕妇的临床效果,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手术组患者在腹痛持续时间、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完全流产率方面与药物组相比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患者紧张程度及接受程度明显优于手术组.结论 两种终止早期妊娠的方式各有优劣,无痛人流在腹痛持续时间、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完全流产率方面优势明显,而药物流产接受程度更高,在临床工作过程中要根据个体差异性鉴别性选择.

    作者:崔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胰饮加减联合耳针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对新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治疗中采用护胰饮加减联合耳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新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54例给予护胰饮加减联合耳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TG、HbAlc、FINS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新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治疗中,采用护胰饮加减联合耳针治疗可促使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增强其胰岛素敏感性,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道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一例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护理

    肺栓塞是指因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导致人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生脱落,造成患者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具体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空气栓塞、羊水栓塞等[1].其中,血栓是常见的栓子,若处理不及时,可导致患者突然死亡.1 病例介绍及临床诊断吴某,老年男性,82岁,因突发气促两天伴胸痛于2013年3月21日前去检查室途中突然晕厥,9时20分急诊入抢救室.随后做急救处理:安置患者取中凹卧位卧床,床旁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微量泵给药给予抗休克治疗,完善相关检查(抽血、床旁心电图、双肺CT),急诊ICU、心内科、呼吸内科相关科室会诊后转入ICU病房.

    作者:严彩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48例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为临床预防和护理此病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科出现的4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产后出血量550-1050ml,平均出血量(620.5±40.5)ml,有2例患者行子宫切除,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重在预防,加强高危出血期的观察,当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后再配合医师进行抢救外,行母婴同室、心理护理等,有利于患者症状的控制和预后.

    作者:朱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住院部收治的46例胃癌围手术期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以及家属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指标.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研究组的恢复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缩短,研究组的血清白蛋白恢复至住院前水平的时间比对照组段,两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加营养合理评估,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有效改善患者营养,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作者:冯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聚焦解决模式在改善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聚焦解决模式在改善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的我院足月分娩的剖宫产的手术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心理护理及干预,观察组则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心理护理及干预,将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期间的心理状态采用POMS量表评分进行比对.结果 围手术期期间观察组的POMS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评分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焦解决模式在改善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中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郭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研究

    目的 对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SGA)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和比较,为临床规范用药和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依据临床用药种类将408例研究病例分为氯氮平组、奥氮平组、利培酮组、齐拉西酮组,统计各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数量,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比较.结果 氯氮平和奥氮平比其它两种药物更易引起体重增加、血糖升高和血脂异常.氯氮平引起的便秘与其它三种药物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利培酮引起的性功能障碍与其它三种药物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齐拉西酮不良反应率较低,氯氮平的不良反应率高,与齐拉西酮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

    作者:徐一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扩髓与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骨骨折临床探析

    目的 探讨分析长管骨骨折患者应用扩髓与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长管骨骨折患者100例,分别采用扩髓与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探讨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扩髓和不扩髓治疗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扩髓与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骨骨折患者都能明显改善患者病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郑燕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规范化绿色通道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意义

    目的 探讨规范化绿色通道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13年实施急诊绿色通道临床护理路径以来,对我科14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开展规范化绿色通道临床护理路径后,观察其诊断及治疗的效果;以及是否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结果 140例患者,在发病后2h内得到及时治疗的有30例,2-6h得到治疗的有60例,6-12h得到治疗的有30例,>12h者20例.结论 规范化急诊绿色通道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所浪费的时间,使心梗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作者:徐丽琼;庞云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术后持续吸烟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预后的影响效果探析

    目的 探讨术后持续吸烟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76例在我院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36例)以及非吸烟组(40例)进行研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临床终点事件分析.结果 与非吸烟组比较,吸烟组患者的男性比例及死亡、再干预患者比例升高明显,女性、年龄、糖尿病及高血脂比例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持续吸烟者男性较多,且年纪相对年轻,并发症较少,但临床终点多不佳,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后应戒烟,以提高预后.

    作者:张承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乳腺脓肿超声引导穿刺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乳腺脓肿的患者36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穿刺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和瘢痕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穿刺手术对乳腺脓肿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闫长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骨密度变化及护理干预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经长期糖皮质激素(GC)治疗后骨密度(BMD)的变化,探讨防治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研究对象为生育年龄女性,SLE组(A组)46例,GC治疗前、后3、6个月分别用BMD仪测定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及桡骨远端的BMD.对照组(B组)40例.结果 SLE组治疗前各部分BMD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BMD较用药前有下降趋势,桡骨远端降低(P<0.05),腰椎次之,治疗6个月时腰椎、桡骨远端BMD下降明显(P<0.01).结论 SLE经GC治疗后BMD较早发生改变,提示除积极预防和治疗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防止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社区预防接种人性化护理分析与对策

    预防接种是国家全民健康的一项重大基本国策,将人性化护理运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工作中去,不但能有效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同时也是预防接种向高层次发展的需要,是改善服务质量,树立形象,赢得民心的重要举措,为预防接种管理的规范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杨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3例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病诱因及救治方法,以降低临床病死率.方法 对13例DKA患者的发病诱因、综合治疗经过以及转归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经过综合性治疗,全部病例的效果均比较明显.其中,治愈患者10例(76.92%),好转患者2例(15.38%),未愈患者1例(7.69%).结论 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及补液、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综合治疗,是成功治疗DKA的关键.

    作者:董兰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收集52例行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规范有效的介入栓塞治疗和术后精心的护理,均痊愈出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科学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有利于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彩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在椎管内麻醉和神经丛阻滞中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是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抗交感,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麻醉用药量,呼吸抑制作用轻等特点,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文就右美托咪定的作用机制和在椎管内麻醉、神经丛阻滞中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吴世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临床研究杂志

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