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威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中胆红素浓度的变化.方法 检测38例健康人的血清胆红素,测定105例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病人血清胆红素浓度,两者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 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高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作者:孙冬;李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艾迪注射液治疗老年晚期恶性肿瘤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取腹腔穿刺并置14G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积液后,将艾迪注射液50ml缓慢注入腹腔内,每周1次,4周为一周期.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68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 40例,稳定(SD) 16例,进展(PD)5例,总有效率69.12%(47/68).生活质量显著改善23例,改善29例,稳定11例,减退5例,生活质量改善率76.47%.结论 艾迪注射液治疗老年晚期恶性腹腔积液有效,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牛业来;石俊霞;李玉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探讨颅脑外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护理方法 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长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达100.0%,对照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9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护理中可以切实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宋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妇科止痛解毒汤综合给药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6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微波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取妇科止痛解毒汤综合给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盆腔炎患者入院后,取妇科止痛解毒汤综合给药联合微波照射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邱泽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胸痹心痛的治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胸痹心痛患者65例纳入本研究,采用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心肌缺血频率、心肌缺血时间、缺血总负荷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患者心率、心肌缺血频率、心肌缺血时间、缺血总负荷等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胸痹心痛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临床上颈椎病导致上肢和颈部疼痛的病人很多,其中许多人的疼痛和颈椎的形态特点有关,因此研究其生理解剖特征是探讨颈椎病的理论基础.本文从一、颈椎间关节1、环枕关节2、环枢关节3、椎间关节4、钩椎关节,二、横突孔,三、椎间孔,四、椎管四个方面介绍其解剖特点与颈椎病的关系.
作者:董福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奥硝唑栓联合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12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甲硝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硝唑栓,记录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71.7%和88.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硝唑栓联合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亚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探讨全科护理意识在基层医院综合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明确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特点,以基层医院收治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的类型、特点为导向,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培训学习等方法提升临床各科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所养,并积极了解居民医疗服务要求,承担起自身的医疗知识宣教责任.将功能制护理作为护理工作中的主导,并以责任制护理为辅助,严格遵循护理程序,做好护理管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落实循证护理.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变化并对全科护理意识的落实效果进行讨论.结果 全科护理意识在综合护理工作中确立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由82.5%升至97.6%,升高显著,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回收的意见和建议表中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降至零.结论 通过加强与推广我国基层医院的全科护理意识建设,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对提高基层医院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给吸毒人员采血,了解吸毒人员血管临床特点,提高采血成功率,减轻吸毒人员采血过程中的痛苦,避免医务人员采血过程中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对吸毒人员进行静脉采血,主要通过对手静脉,颈静脉、头皮静脉进行采血.结果 2010年-2012年,对吸毒人员采样,采血数量(成功采血率)分别为1303(99.62%)、848(99.76%)、1348(99.93%).结论 近三年来,对吸毒人员采样分析研究,选择合理的采血方式,为提高采样成功率、避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提供了依据.
作者:宗华;须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工”形切口并内翻缝合术在子宫腺肌瘤剥除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6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腺肌瘤并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工”形切口并内翻缝合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梭形切口及连续缝合术,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例数、术后病率、平均住院天数、痛经缓解情况、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开腹例数少于对照组,术后病率少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平均住院天数、术后痛经缓解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工”形切口并内翻缝合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能较完整剥除病灶,减少缝合张力,降低中转开腹率,降低术后复发率,是安全有效的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
作者:赵彦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研究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胃穿孔患者共68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血清胃泌素(GAS)水平、肠鸣音的出现时间及术后住院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GAS的升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也相对较短.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疗效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取腹腔镜修补术的胃穿孔患者,其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时间较短,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开腹修补术患者,腹腔镜修补术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岳晔玮;朱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治疗中应用鼻鼽散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鼻炎康治疗,观察组给予鼻鼽散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结论 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治疗中,采用鼻鼽散治疗时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马世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6例,采用单纯口服西药治疗;治疗组2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26.92%,总有效率为76.92%;对照组显效率为7.69%,总有效率为30.77%.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万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和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在乡镇医院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长期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并于6个月后观察其实施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实施前,患者的不遵医行为较多,且血糖控制情况较差.而健康教育6个月后,患者的不遵医行为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改善,两者的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乡镇医院中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率,同时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重视乡镇医院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陈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分析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0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预护理措施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李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分析对特重型脑外伤患者必死并发症采取的预防性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的60例特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B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A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结合鼻饲并发症预防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采用鼻饲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对特重型脑外伤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蔺灿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对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以寻找更优治疗方法.方法 将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71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在自愿原则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法,观察组使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法更有利于股骨干骨折愈合,可广泛使用.
作者:王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婴儿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差别.方法 将100例住院婴儿按输液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上肢静脉留置针组(上肢组)与下肢静脉留置针组(下肢组),分别观察两组静脉穿刺的留置时间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上肢静脉留置针与下肢静脉留置针比较,平均保留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一次穿刺成功率,下肢静脉组(94%)显著高于上肢组(82%).结论 对于婴儿,特别是未学步小儿,为减少患儿痛苦,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可首选下肢静脉进行静脉留置.
作者:刘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缬沙坦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5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5名患者.根据服用药物的不同这三组分别是缬沙坦治疗组、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以及缬沙坦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对这三组患者分别使用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以及缬沙坦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一段时间后观察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将这三组患者的有效率以及降压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缬沙坦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患者降压效果以及有效率都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缬沙坦治疗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降压效果和有效率没有明显的差异.缬沙坦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的有效率高达92.3%,而单独使用缬沙坦有效率为64.2%单独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有效率为60.1%.结论 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效果要远远高于单独的使用某一种药物,且差异显著.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弥补单一药物降压不足的问题,达到有效降压的目的.在临床上对于社区高血压的治疗有着非常显著地效果,临床上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宋继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依拉达奉结合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组46例急性CO中毒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治疗组(n=23);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两组治疗均以12d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22%),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统计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依拉达奉结合高压氧对急性CO中毒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