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格列汀引起相对性低血糖1例

李庆国;窦德才;张莉

关键词:西格列汀, 低血糖, 不良反应
摘要:病例 男性,84岁,身高175 cm,体重80 kg,体重指数26.12 kg/m2.因“多饮、多尿3年”就诊,查空腹血糖8.7 mmol/L,餐后2h血糖12.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8%,诊断2型糖尿病.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现口服缬沙坦胶囊80 mg,1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30 mg,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1次/d;辛伐他汀片20 mg,1次/d治疗,血压控制满意.予磷酸西格列汀片(捷诺维,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90834)100 mg,1次/d.患者第1d未测空腹血糖,餐前口服西格列汀100 mg,进食中无不适,餐后约2h出现乏力,伴明显头昏、心慌、手抖及饥饿感,袖带式电子血压计测血压120/76 mmHg,脉搏88次/min,自测血糖(强生稳豪型便携式血糖仪,以下同)7.6 mmol/L,患者自行进食馒头半个,症状缓解.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星级护士评选在边疆军队医院的实践

    随着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给医院的整体护理工作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深化整体护理内涵,提高护理质量,赢得患者,赢得市场,取得整体护理工作的主动权,成为了基层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为此,各医院都争先开展了星级护士评定工作.我院作为一所边疆部队医院,也紧随时代步伐,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宾馆星级服务模式,结合医院护理工作实际,自2012年开始在全院开展星级护士评选活动,根据护士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文化修养、论文撰写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确定星级.活动开展两年来,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医院的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春芳;李学红;万世艳;王淑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腕部滑膜肉瘤1例

    病例 女性,29岁,藏族,干部,因“右腕部反复肿痛伴活动受限5个月余,加重1个月”,于2013年1月30日门诊入院.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腕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休息后疼痛无缓解,在当地医院就诊,予包块部位穿刺、静脉输液治疗后,右腕部疼痛稍缓解;1个月前右腕部再次出现肿痛,包块进行性增大,右腕关节活动受限,遂转诊我院.查体:右腕部掌侧肿胀,皮温不高,未见红肿,可扪及约5 cm×4 cm大小包块,质地中等,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压痛明显,右腕关节活动受限.X线示:右尺桡骨骨质未见异常.右腕部彩超示:右腕部稍低不均质回声,考虑血肿?炎性?入院诊断:右腕部包块待查.入院后行手术探查,术中见肿物约2cm×4cm×5 cm大小,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切面灰白色呈“鱼肉状”,包块内血供丰富,扩大范围切除肿物后送病检.病理诊断:滑膜肉瘤.术后告知患者家属病情后,患者转入肿瘤专科医院治疗,随访1年未复发,患肢感觉、末梢循环、运动良好,现仍随访中.

    作者:贺焱林;黄永红;凌旭;阿旺晋美;宋俊;谢刚;黄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InterTan静力固定对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

    目的 探讨InterTan静力固定对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7月~2013年4月,采用闭合复位InterTan静力固定治疗87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1例,女36例;年龄60~89岁,平均69.5岁.致伤原因:跌倒59例,交通事故2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20d,中位时间6d;根据IVANS分型:Ⅰa型7例,Ⅰb型18例,Ⅰc型27例,Ⅰd型26例,Ⅱ型9例.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48 h后鼓励护理保护下下地负重及扶拐行走.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6个月.1例术后发现坐骨神经损伤,术后7个月复查基本恢复.无血管损伤及深静脉血栓并发症,无内固定松动、切割及骨折不愈合等发生.术后6个月复查,根据Harris评分:优40例,良38例,可9例,优良率89.7%.结论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InterTan静力固定具有良好的近期稳定性作用,支持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卧床及相应并发症.

    作者:张斌;王跃;唐孝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靶控吸入七氟烷与传统吸入七氟烷模式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靶控吸入模式与新鲜气体控制吸入模式两种七氟烷吸入模式下手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波动、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辅助药物应用、七氟烷消耗量、苏醒情况与术中知晓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择80例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靶控吸入组(T组)和新鲜气体控制吸入组(F组),每组40例.两组麻醉诱导相同,顺序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和芬太尼4μg/kg后,吸入8%的七氟烷,然后静注维库溴胺0.1 mg/kg,3min后气管插管.术中麻醉,T组靶控呼出七氟烷浓度为2.3%,F组持续吸入2.3%七氟烷(氧流量1.5 L/min),两组舒芬太尼按0.15 ng/ml目标血浆浓度靶控输注(TCI),按需追加维库溴胺.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血压、心率、辅助药物剂量、七氟烷消耗量、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和术中知晓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组在术中和结束时的BIS值高于F组(P<0.05),T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高于F组(P<0.05),去氧肾上腺素和七氟烷用量明显低于F组(P<0.05或P<0.01),苏醒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1),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七氟烷靶控吸入麻醉模式麻醉深度确实可靠,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七氟烷消耗量低,术后苏醒迅速完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洪英才;麻伟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ANA阴性、抗SS-A抗体阳性干燥综合征长期漏诊1例

    病例 女,65岁,主因“无明显诱因反复口腔溃疡5年,间断发热1个月,加重伴乏力7d”,于2014年7月入院.患者3年前曾因反复口腔溃疡(3~5次/年),口干,多饮,眼干涩,就诊于当地医院,除外糖尿病后未予重视.其后多次因反复口腔溃疡,肺炎伴发热,贫血,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曾考虑结缔组织病,但因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检测抗核抗体(ANA)阴性,未进一步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所以未能明确诊断,仅予以抗病毒、抗感染、纠正贫血治疗.本次入院26 d前发热,高达38.7℃,实验室检查:HGB 67.0 g/L,WBC 3.89×109/L,ESR 50 mm/h,CRP 30 mg/L;胸部CT:双肺间质性改变.给予抗感染等治疗后病情好转.1 w前上述症状再发,发热,体温高达39.2℃,门诊以“发热原因待查?”收入院.查体:T 37.7℃,P 88次/min,R 21次/min,BP 110/70 mmHg;神志清,精神差,慢性病容,双肺呼吸音低,双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

    作者:刘欣;郭德立;郑柳;郭亚平;赵桁;刘锦梅;刘媛媛;张渊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某医院泌尿外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假暴发”的调查

    2012年12月25日~2013年1月5日我院先后出现6例泌尿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病例.在对该组病例进行调查后,确定为医院感染假暴发.对可能聚集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查找到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后,迅速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进行干预,没有引起医院感染暴发.现将基本情况与处理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张荣萍;刘敏;何雨佳;马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西藏樟木地区啮齿动物调查

    目的 了解西藏樟木地区啮齿动物和寄生节肢动物的种类及分布特点.方法 于2012年5月和2013年6~7月,选取宿舍、厨房、防空洞、灌木丛等各2个不同生态景观,采用粘鼠板法、夹捕法、笼捕法,对这一地区啮齿动物的种类及分布进行调查,并采集捕获啮齿动物体表寄生节肢动物在解剖镜下鉴定种类.结果 捕获啮齿动物98只,捕获率9.46%,脱逃率13.27%,共有9种:黑家鼠(Rattus rattus)10只,小家鼠(Mus musculus)12只,针毛鼠(Rattus fulvesces)2只,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19只,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5只,臭鼩鼱(Suneus murinus)14只,普通鼩鼱(Sorex radulus)7只,黑唇鼠兔(Ochotona daurica)28只和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1只.其中褐家鼠占室内种的42.86%,黑唇鼠兔占野外种的44.44%.黑家鼠和针毛鼠上发现多毛蚤科新蚤属的特新蚤(Neopsylla specialis)21头,染蚤率为5.10%,蚤指数为0.21.结论 褐家鼠是樟木地区室内优势种,黑唇鼠兔是野外优势种,啮齿动物染蚤率较低,其流行病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川莉;张明妍;张林;张雪莲;古良琪;周奕帆;胡小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进展

    产后抑郁症是产妇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常见的类型,即出现在产妇分娩后的抑郁症状.产后抑郁严重影响产妇产后生理机能的恢复和心理调适,同时也对婴幼儿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可能会给家庭关系、婚姻生活乃至社会带来消极影响[1].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际上已经开始了对产后抑郁的研究.上世纪80年代英国专家设计了艾氏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产妇是否产后抑郁及其程度进行定性、定量描述.由于EPDS量表对产妇抑郁诊断灵敏度较高,随后被广泛应用于产后抑郁高危妇女的筛查.EPDS量表的应用促进了对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此显著降低了产后抑郁的发病率.我国对于产后抑郁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表明,我国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为10%~15%[2].

    作者:何艳;周文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肿瘤干细胞相关信号转导途径与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Makino等早提出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的假说,推测肿瘤产生可能是由于CSCs导致[1].1997年Bonnet等首次实验证实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含有CSCs.随后各项研究证实了CSCs存在于肿瘤实体中,与干细胞相似,具有以下特性:(1)失控的自我更新能力,CSCs能够无限地分裂产生与自身相同的子细胞,并有自我更新的能力,维持肿瘤细胞的生长;(2)高致瘤性,核型分析或畸胎瘤实验等表明,CSCs的致瘤性高于一般干细胞或其他细胞;(3)多向分化特性,CSCs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诱导分化成为异质性子代瘤细胞,从而形成新的肿瘤;(4)化疗过程的耐药性,CSCs能够表达ABC家族膜转运蛋白,该蛋白能够将机体代谢产物、药物、毒性物质等排出细胞外,从而致使机体对许多化疗药物产生多重耐药性.肿瘤中CSCs数量很少,比例不足5%,但其对肿瘤的存活、增殖、转移、复发和化疗耐药性有着重要作用,是肿瘤细胞群生命力的支柱[2-3].

    作者:夏珊;赵梓纲;解方;贺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61例军队离休老干部临终关怀护理体会

    临终关怀又称姑息医学,是对临终患者和家属提供姑息性和支持性的综合性医护措施,以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情感、社会和精神需要,其目的是让患者安详、尊严地度过生命的后时光[1].临终关怀护理不仅是给予临终患者生命的尊严和人性的温暖,提高其生存质量,同时也是为患者家属提供人文关怀的重要措施.笔者于2009年7月~ 2014年4月对61例住院军队离休干部进行了临终关怀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甘露;张俊琦;赵小娟;田卫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对肾小管损害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小管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慢性肾脏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激素和厄贝沙坦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治疗,比较两组肾小管损害标志蛋白(尿NAG酶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肾功能治疗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24h尿蛋白定量、尿NAG酶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但联合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能较好改善肾小管损害,保护肾功能.

    作者:孟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军队基层医院医学检验卫勤训练探讨

    卫勤训练是提高卫勤力量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卫勤各专业完成使命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军队基层医院医学检验卫勤训练,由于受多种因素、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其训练效果与实际保障要求尚存在差距.要使基层医院医学检验卫勤训练效果达到平时训练有素,战时保障有力,必须克服诸多困难,着力解决编制体制、训练模式、设备性能、实践经验等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目前军队基层医院医学检验卫勤训练现状,对面临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曹加兴;张丽芹;毛方术;何世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痰热清雾化治疗老年院内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痰热清雾化治疗老年患者院内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住院期间患上呼吸道感染≥80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36),均在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痰热清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庆大霉素联合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5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热、咽痛、咳嗽、咳痰症状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91.7% vs 72.2%,P<0.05).结论 痰热清雾化吸入可显著提高高龄老人院内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作者:毛梅;赵娟;王健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规范化管道管理在预防普外科ICU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非计划性拔管(UEX)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1].普外科ICU收治患者均为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其特点为意识清醒、创伤大、留置管道多,因留置管道中有胃肠减压管、导尿管、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空肠营养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腹腔引流管、T管、胰管等多种引流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几率大大增加.而这些管道都是用于治疗和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是患者生命的绿色通道,所以,规范化管道管理在普外科ICU越来越受到重视.我科于2012年起实施规范化管道管理,在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晶;陈光宇;卢嘉渝;陈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起直升机飞行事故的伤情分析处置及思考

    目的 对1起直升机飞行事故中机上不同人员受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合理化的防护措施和建议.方法 对机上所有成员的伤情进行专科检诊,查阅病历,并进行专科治疗、营养治疗及心理疏导.结果 所有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伤情主要表现为头面部损伤、全身不同部位的骨折,以及骨折造成的继发性损伤.结论 此次迫降比较成功,飞机损毁轻,虽无死亡人员,但仍有部分人员伤势较重,与机上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有关.应改进飞行防护措施,加强飞行人员应对突发状况训练,提高卫勤保障能力.

    作者:刘汉强;方丽;付明亮;罗利琴;林琤;徐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两种取材方法体外培养结膜细胞的实验比较

    目的 比较离体人结膜上皮细胞组织块培养法与刮片培养法的差异.方法 选择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0例,术中在相邻结膜部位,分别予以切取组织块和结膜刮片.组织块进行贴壁法培养,刮片离心后进行细胞培养,观察两种不同方法结膜上皮细胞生长情况,并进行结膜细胞鉴定.结果 组织块培养法,细胞1~3d贴壁,细胞呈多角形或纺锤形,胞体梭长;细胞5~7d铺满瓶底,排列紧密,呈椭圆形或圆锥形.刮片培养法,获得细胞较少,一般1~3d贴壁,贴壁效率较低,死亡率较高,细胞形态同组织块培养法.两种方法培养细胞荧光染色TRITC标记CK和FITC标记PCNA皆阳性.结论 组织块培养法和刮片培养法都能培养出活性较高的结膜上皮细胞,但是组织块培养法培养效率更高,结果稳定性好.

    作者:陈康;蔡晓峰;李旭清;秦驰;庹瑶;赖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利用基因芯片法检测鸟分枝杆菌

    目的 通过PCR扩增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鸟分枝杆菌,并与现行的细菌培养法进行比较分析,使基因芯片法检测鸟分枝杆菌能尽快应用于临床.方法 对95例痰液标本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基因芯片检测,与细菌培养法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以细菌培养法为参考方法,培养法检出鸟分枝杆菌5例,基因芯片检测出4例,基因芯片检测法的灵敏度为80.0%;培养法检出其他菌株及阴性样品89例,基因芯片检出88例,特异性为98.9%;基因芯片法与培养法的总体符合率为97.9%,两种方法的检测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基因芯片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与细菌培养检测结果符合度高,而且比常规的细菌培养法快捷、简便,非常适合鸟分枝杆菌的临床检验.

    作者:史新辉;王芳;龙宇鹏;方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超选择微弹簧圈栓塞治疗PCNL后肾出血体会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严重肾出血超选择微弹簧圈栓塞术的止血效果.方法 采用GE-Innva3100IQ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美国COOK微导管和COOK 0.018in微弹簧圈及明胶海绵颗粒,对9例因PCNL后肾脏出血患者进行超选择肾脏肾段动脉内释放微弹簧圈栓塞术;对合并动静脉瘘者加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 经超选择微导管肾脏肾段动脉微弹簧圈栓塞术,9例肾出血患者得到有效控制,肾功能受到保护.结论 把握时机、选择合适栓塞材料,采用经微导管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术可作为PCNL后严重肾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义平;王光远;张著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院等级评审对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的影响

    2013年11月8日,我院接受了由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军区卫生部组织开展的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工作,高分获得通过.医院等级评审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与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是全方位、多角度、涵盖各层次的评价体系[1].评审工作以规范管理为核心,以持续改进为中心,以质量体系为重点,分层次、分步骤展开.在迎评工作中,我院以医院等级评审为抓手,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把整改工作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注重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保证全员参与.经过迎评,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流程,完善了规章制度,细化了绩效考核体系,促进了护理队伍的内涵建设,使护理管理能力与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作者:刘春丽;普丽霞;曾妮;王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胆囊分隔伴胆囊结石的腹腔镜手术体会

    目的 总结胆囊分隔伴胆囊结石的腹腔镜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收治的21例胆囊分隔伴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石分布分为3型,其中Ⅰ型(结石位于分隔远侧)12例,Ⅱ型(结石位于分隔两侧)4例,Ⅲ型(结石位于分隔近侧)5例,总结各型的手术特点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腹腔镜手术治愈,1例术后出现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分隔伴胆囊结石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

    作者:刘永康;何学军;李富建;刘昭政;周瑀;冉崇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