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义平;王光远;张著猛
脑血管病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1],70%为缺血性梗死.高压氧(HBO)治疗急性脑梗死受到医疗界的广泛肯定.国内外研究表明,高压氧对血氧分压、氧的弥散能力、抗栓、减轻脑水肿、抗炎、清除自由基、防止细胞凋亡、促进神经修复等均发挥重要作用.现就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白永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消化内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经超声内镜确定黏膜下病变的种类及层次,在内镜下行ESD共57例,切除全瘤组织行病理切片明确病变性质.结果 所有57例黏膜下病变均成功切除.病理示间质瘤40例(70.1%),囊肿2例(3.5%),平滑肌瘤8例(14,0%),胃黏膜下血管瘤1例(1.8%),胃异位胰腺5例(8.8%),胃早癌1例(1.8%).超声内镜诊断与病理一致率达94.7%(54/57).结论 ESD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较为安全及有效的方法.
作者:乔丽娟;徐辉;陈虹彬;蒋明德;贺莉;汤善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重症肺炎患者细菌变迁及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治疗和科学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1 ~2012年ICU诊治的107例重症肺炎思者的痰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变迁及药物敏感变化情况.结果 共分离出细菌237株,前5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40株、铜绿假单胞菌3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鲍曼不动杆菌24株、肺炎克雷伯菌18株;2012年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占61.5%,高于2011年的18.2%(P<0.0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前5位细菌均呈多重耐药性.结论 ICU中重症肺炎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012年与2011年比较,常见细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而且呈现上升趋势,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显著升高,提示要及时监测ICU中重症肺炎病原菌变迁及药物敏感情况,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赵爽;陈川;张巧;王导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地佐辛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及与芬太尼比较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足月孕妇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地佐辛5.0 mg镇痛组,泵内以0.1%罗哌卡因(75 mg)与地佐辛5.0 mg加生理盐水配成混合液75 ml;B组:地佐辛7.5 mg镇痛组,泵内以0.1%罗哌卡因(75 mg)与地佐辛7.5 mg加生理盐水配成混合液75 ml;C组:芬太尼镇痛组,泵内以0.1%罗哌卡因(75 mg)与芬太尼0.15 mg加生理盐水配成混合液75 ml.观察硬膜外给药后镇痛及镇静评分、总产程及缩宫素用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终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结果 3组间分娩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1分者为0,显著少于C组(P<0.05);3组间总产程、缩宫素用量、终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不同剂量地佐辛、芬太尼均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3组镇痛和镇静效果相似.
作者:林梅;徐俊峰;周小红;陆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两季多见,其传染力强,水痘患者为唯一传染源,潜伏期一般为10 ~ 21 d,平均14 d.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染,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染.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复发出现带状疱疹.近年来,呼吸道传染病尤其是水痘在军队传染病构成中所占比例明显升高[1],严重影响部队正常的训练和执行任务情况.为了解西南地区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掌握本地区部队水痘的疫情现状,更好地控制水痘的发生,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防制对策,保障部队官兵的健康,本研究对2009 ~ 2013年西南地区部队的水痘流行现状与特点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建议.
作者:周奕帆;范泉水;邓波;邹文;古良琪;张雪莲;胡小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军人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现役军人患者60例,年龄18 ~44岁,ASA分级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麻醉诱导前15 min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8 μg/kg,随后以0.4 μg/(kg·h)的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前30 min;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负荷量输注完毕后5 min,两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2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术中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间断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维持BIS值40~60.两组于术前1d和术后1d,分别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测定认知功能,采用Z计分法判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对照组为20%(6/30),实验组为3%(1/30);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降低青年军人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张承华;董发团;麻伟青;杨云丽;王慧明;李文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科研管理是促进医学科研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科管人员则是执行科研管理的主体,在科研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某种程度上其作用不亚于专业科研人员,他们的素质优劣和工作水平、管理理念和创新思维往往决定着一个单位科研水平的高低和发展前景.因此,不断提高军区医学科管人员的能力素质,是推动军区医学科研发展、提升临床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者:孙世俊;傅良韬;颜碧玉;陈亮;陈中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病例 女,37岁,因“自幼左前臂功能障碍”入院.骨科查体:左肘关节呈直肘,肘、腕关节活动受限,软组织无肿胀.临床诊断:左肘关节、腕关节先天性畸形.CR检查:侧位片示左侧尺桡骨近端骨性联合,呈交叉畸形,无关节面.正位片示肘关节成角畸形,关节间隙清晰,左腕部尺桡关节分离错位,尺骨向远端背侧突出,骨质均未见异常改变.影像诊断:左侧先天性尺桡骨融合伴桡骨头脱位.
作者:王才富;玄绪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和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评价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比较三者的有效性,并分析患者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我院消化内科的住院患者556例,分别采用NRS2002、SGA、MUST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比较三者对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的检出率,并对556例患者的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进行监测,分析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 NRS2002筛查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的比例为38.8%,SGA为20.3%,MUST为21.3%,NRS2002筛查阳性率均显著高于SGA和MUST(P<0.01),而SGA与MUST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除MUST筛查存在营养风险与无营养风险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外,3种方法筛查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的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无营养风险患者(P<0.05或P<0.01).结论 3种筛查工具相比较,NRS2002检出率高,适宜在消化内科推广使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的住院时间、感染及病死率均高于无风险患者.
作者:刘颖;李硕;冯怀志;黄茂涛;陈琼;彭婷婷;李春瑶;张意;王薇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黛力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症状及内皮素-1(ET-1)、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0例AMI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黛力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治疗前后应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ET-1、PAI-1及AngⅡ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和血清ET-1、PAI-1、Ang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SV、CO、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左心室舒张早期/晚期速度峰值比值(VA/VE)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黛力新能有效改善AMI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ET-1、PAI-1、AngⅡ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沈艳;阮长武;魏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病例男性,42岁,因头部外伤流血、疼痛伴恶心、呕吐1h而急诊入科,诊断:开放性颅脑外伤;颅骨粉碎性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入科后多次呕吐血性液体,休克面貌.遵医嘱给予甘露醇250 ml静脉输注,给予注射用血凝酶2U(蓬莱诺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839,生产批号1211121)和地塞米松注射剂10 mg(天津药液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255,生产批号1309202)静脉注射.在从莫非滴管侧壁小孔内分别加入此两种药后,发现输液器输液管道出现浑浊,同时伴有较黏稠絮状物体.立即关闭输液调节夹,并更换输液器及药品,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高桂芳;高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病例 男,35岁,因“反复发热、咳嗽2个月”,于2013年12月13日入院.2个月前患者“感冒”后出现发热、咳嗽,咳黄色黏痰,体温高达39.5℃,无畏寒、盗汗、胸痛、气促,自服感冒药(具体不详),体温不降,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X胸片提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少许斑片影,考虑“右肺炎”.给予头孢噻肟钠抗感染治疗,咳嗽、咳痰症状有所缓解,但体温无明显下降,遂来我院就诊.门诊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伴条索样赘生物附着、乏氏窦瘤样扩张;主动脉瓣中度反流.以“主动脉瓣脱垂伴感染性心内膜炎”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2℃,血压135/80 mmHg,脉搏106次/min,呼吸20次/min,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吹风样杂音.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0.15×109/L,N81.1%,Hb 103 g/L;ESR 86 mm/第1 h;CRP 100.56 mg/L,pro-BNP 1918 ng/L.肝功:ALB 31.6 g/L,肾功、电解质、凝血功能均正常.两次血培养均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入院后给予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体温波动于37.6 ~38.5℃.
作者:熊鹿;龚倩;刘云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关于多发性硬化(MS)与视神经脊髓炎(NMO),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不同观点,多认为NMO是MS的一个变异型.因视神经炎、脊髓炎和炎性脱髓鞘是两者的共同特征,且两种疾病在大体病理改变上均有如下特点:(1)神经纤维髓鞘破坏,呈多发性小的播散性病灶,或由一个或多个病灶融合而成较大病灶;(2)脱髓鞘病损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沿小静脉周围炎性细胞的袖套状浸润;(3)神经细胞、轴突及支持组织保持相对完整,无华勒变性或继发传导束变性[1].但随着近年研究进展,无论从免疫机制、临床表现、影像改变及治疗和预后上,两者均有所区别,尤其2004年由Lennon等[2]在血清中发现一种特异性抗体“NMO-IgG”,即“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而将NMO独立于MS.本文对这两种疾病的共性与特性进行了简要综述.
作者:祁文君;张义;罗亨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病例 男,44岁,体重86 kg,身高170 cm.因“左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1年余,欲取内固定物”入院,术前常规检查正常,ASA Ⅰ级,否认肝炎、结核、疟疾、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现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左肱骨内固定物取出术.麻醉前30 min给予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100 mg.
作者:王伟立;卢承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利巴韦林(RBV)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85例CH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给予PEG-IFNα-2a联合RBV治疗,观察组4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毒学应答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基因Ⅰ型快速病毒学应答率(PVR) (6.5%vs 6.9%)、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61.3% vs 62.1%)、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 (48.4% vs 51.7%)及非基因Ⅰ型PVR(8.3% vs 15.4%)、EVR (75.0% vs 76.9%)、SVR(66.7%vs 69.2%)组间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12 w时,观察组AST及TBIL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 w至治疗结束后24 w,观察组ALT、AST、TBIL及GGT恢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PEG-IFNα-2a、利巴韦林联合熊去氧胆酸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促进肝功能恢复,安全可靠,但对病毒学应答指标没有显著作用.
作者:周昊;田展飞;樊和斌;吴娟娟;严福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5-氟尿嘧啶(5-FU)具有广谱抗癌作用,目前研究已证实[1]5-FU与放疗结合有互相增敏的协同作用,但以前报道的多为静脉用药,而放疗联合5-FU瘤内注射治疗癌性肿块研究报道很少.5-FU瘤内注射方法简单,瘤体缩小快,无明显副作用,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007年4月~2012年2月我科采用放疗联合5-FU对癌性肿块瘤内注射治疗恶性肿瘤20例,效果满意,现将临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李万平;张佳节;付尚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我院2011 ~2013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口服抗酸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和药品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口服抗酸药销售金额逐年增加,年增长率大于同年全部药品销售金额年增长率;3年中质子泵抑制药(PPI)占抗酸药总金额分别达到92.92%、95.43%和95.44%.结论 PPI在抗酸药中占具主导地位,是因医师与患者更加趋向于疗效好、作用时间长、依从性好、副作用小的药物.PPI类药物价格较高,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保的普及,患者也逐步接受该类药物的治疗.
作者:陈华;金伟华;赵涛;蒲志强;邓佳;鞠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Makino等早提出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的假说,推测肿瘤产生可能是由于CSCs导致[1].1997年Bonnet等首次实验证实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含有CSCs.随后各项研究证实了CSCs存在于肿瘤实体中,与干细胞相似,具有以下特性:(1)失控的自我更新能力,CSCs能够无限地分裂产生与自身相同的子细胞,并有自我更新的能力,维持肿瘤细胞的生长;(2)高致瘤性,核型分析或畸胎瘤实验等表明,CSCs的致瘤性高于一般干细胞或其他细胞;(3)多向分化特性,CSCs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诱导分化成为异质性子代瘤细胞,从而形成新的肿瘤;(4)化疗过程的耐药性,CSCs能够表达ABC家族膜转运蛋白,该蛋白能够将机体代谢产物、药物、毒性物质等排出细胞外,从而致使机体对许多化疗药物产生多重耐药性.肿瘤中CSCs数量很少,比例不足5%,但其对肿瘤的存活、增殖、转移、复发和化疗耐药性有着重要作用,是肿瘤细胞群生命力的支柱[2-3].
作者:夏珊;赵梓纲;解方;贺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原藏族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及颅内动脉瘤的特征.方法 对132例高原藏族SAH患者颅脑CT、脑血管DSA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2例SAH患者中,检出动脉瘤104例,占78.8%,其中动静脉畸形8例,占6.0%(8/104);DSA检查阴性19例,占14% (19/104);40 ~60岁年龄段检出动脉瘤73例,占检出动脉瘤的79.8% (73/104);颈内动脉段动脉瘤39例,占37.5%;中小型动脉瘤占98%.检出动脉瘤患者中,合并高血压57例,高脂血症53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46例,糖尿病4例,分别占54.8%、50.0%、44.2%、4%,其中颈内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占82%,高脂血症占71.8%,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占66.7%.按颅脑CT出血量Fisher分级:Ⅰ~Ⅱ级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37.5% (18/48),Ⅲ~Ⅳ级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58.3% (49/84),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 高原藏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主要为颅内动脉瘤,且以中小动脉瘤为主,颈内动脉段动脉瘤患病率高;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脑血管痉挛发生与出血量相关.
作者:黄承良;古如坚才;陈光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和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奈达铂和吉西他滨治疗,对照组给予奈达铂和吉西他滨治疗,28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治疗后全面评价治疗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临床表现、肺功能、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的客观缓解率和肺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PS评分、体重、食欲、乏力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可提高客观缓解率,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兰四友;张德芬;邓述恺;王荣丽;杨小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