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晅;詹皓;郭华;丁立
病例 女,9岁,因发现腹部包块6年余就诊我院,门诊以脾脏肿大原因待查收住我院.患者家属诉患儿出生情况良好,但是生后经常感冒,频犯支气管炎;患儿智力发育良好,一岁半开始走路、说话;3岁洗澡时无意间发现左腹部膨隆,触及似有包块,期间曾到多家医院就诊,外院腹部B超、CT检查提示脾脏中度肿大,临床考虑脾脏肿大,原因不明;2008年在外院做过脾脏栓塞术,现患者腹部包块呈增大趋势.患儿父母均体健,母亲生育头胎,家族史无类似病征.
作者:阮守宇;朱向会;李群武;欧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西藏樟木地区啮齿动物和寄生节肢动物的种类及分布特点.方法 于2012年5月和2013年6~7月,选取宿舍、厨房、防空洞、灌木丛等各2个不同生态景观,采用粘鼠板法、夹捕法、笼捕法,对这一地区啮齿动物的种类及分布进行调查,并采集捕获啮齿动物体表寄生节肢动物在解剖镜下鉴定种类.结果 捕获啮齿动物98只,捕获率9.46%,脱逃率13.27%,共有9种:黑家鼠(Rattus rattus)10只,小家鼠(Mus musculus)12只,针毛鼠(Rattus fulvesces)2只,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19只,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5只,臭鼩鼱(Suneus murinus)14只,普通鼩鼱(Sorex radulus)7只,黑唇鼠兔(Ochotona daurica)28只和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1只.其中褐家鼠占室内种的42.86%,黑唇鼠兔占野外种的44.44%.黑家鼠和针毛鼠上发现多毛蚤科新蚤属的特新蚤(Neopsylla specialis)21头,染蚤率为5.10%,蚤指数为0.21.结论 褐家鼠是樟木地区室内优势种,黑唇鼠兔是野外优势种,啮齿动物染蚤率较低,其流行病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川莉;张明妍;张林;张雪莲;古良琪;周奕帆;胡小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治疗胫骨上端骨折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应用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技术进行胫骨上端骨折治疗并完成随访研究的患者100例,通过电话回访、门诊复查或调查问卷的形式,辅助以Ⅹ线检查进行随访,根据检查结果进行Lysholm功能评分、Irrgang评分以及Rasmussen功能评分、Rasmussen放射性评分,评估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中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术后Irrgang及Lysholm评分状况良好,对Ⅱ、Ⅲ、Ⅳ型骨折患者两种评分的分值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于60岁、术中发现伴有胫骨/股骨侧软骨损伤、关节内软组织损伤等因素,对胫骨的恢复和影像学结果具有消极影响.结论 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上端骨折具有良好的中远期疗效,但对于年龄较大、伴有胫骨/股骨侧软骨损伤等并发症的患者,在治疗中应格外注意,以期获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李光;陈国庭;李增春;陆晴友;安智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病例 女,39岁,因反复下腹胀痛10余天,加重伴恶心、呕吐及阴道流血4d来院.半月前至当地妇产医院就诊行宫内孕人工刮宫术.术后在家休息,自认为腹部胀痛是吃了两个凉鸡蛋引起,未及时就医,此后腹部胀痛渐加重,并出现阴道流血.“120”救护车送至医院时,患者已经面色紫绀,周身多处皮肤皮下瘀点、瘀斑,心跳、呼吸骤停.立即予心肺复苏,心脏除颤及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大量补液及输血抗休克,心血管复苏药物及呼吸兴奋剂等抢救措施.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32.6×109/L,中性粒细胞72%,Hb 67 g/L,血小板303×109/L.血生化:K+ 7.3 mmol/L,Na+ 141 mmol/L,CL-107 mmol/L,CO2CP 5.0 mmHg;GLU 16.9 mmol/L,总蛋白48 g/L,白蛋白28 g/L,球蛋白20g/L,谷草转氨酶64 U/L,谷丙转氨酶72 U/L;凝血酶原时间15 s,活动度59.7%,国际标准化比值1.18,部分凝血酶原时间41.2 s,纤维蛋白原2.16 g/L,纤维蛋白原时间13.4 s,D-二聚体0.9 mg/L.血气分析:pH 6.54,PaCO2 16.2 mmHg,PaO2176.1 mmHg,SO2 95.6%,血碱剩余-35.6 mmol/L,实际碳酸氢根离子(HCO3-AC) 1.4 mmol/L.腹部彩超:腹腔大量积液,宫外孕.术前准备后迅速送入手术室行腹腔探查及止血手术.术中发现患者一侧宫外输卵管妊娠破裂大出血,腹腔积血量约4000 ml,立即行患侧输卵管根治性切除术,彻底止血,继续大量补液与输血.术后进入ICU继续抢救,术后第2d患者临床死亡.
作者:韩涛;王本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病例 女,65岁,主因“无明显诱因反复口腔溃疡5年,间断发热1个月,加重伴乏力7d”,于2014年7月入院.患者3年前曾因反复口腔溃疡(3~5次/年),口干,多饮,眼干涩,就诊于当地医院,除外糖尿病后未予重视.其后多次因反复口腔溃疡,肺炎伴发热,贫血,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曾考虑结缔组织病,但因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检测抗核抗体(ANA)阴性,未进一步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所以未能明确诊断,仅予以抗病毒、抗感染、纠正贫血治疗.本次入院26 d前发热,高达38.7℃,实验室检查:HGB 67.0 g/L,WBC 3.89×109/L,ESR 50 mm/h,CRP 30 mg/L;胸部CT:双肺间质性改变.给予抗感染等治疗后病情好转.1 w前上述症状再发,发热,体温高达39.2℃,门诊以“发热原因待查?”收入院.查体:T 37.7℃,P 88次/min,R 21次/min,BP 110/70 mmHg;神志清,精神差,慢性病容,双肺呼吸音低,双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
作者:刘欣;郭德立;郑柳;郭亚平;赵桁;刘锦梅;刘媛媛;张渊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枕大神经痛是指由于劳损、炎性刺激等原因导致局部软组织渗出、粘连和痉挛,刺激、卡压或牵拉枕大神经,引起枕大神经分布范围内(枕顶部)放射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枕大神经痛发病率高,多见于中年女性,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该病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口服药物、针灸、小针刀、推拿、痛点注射、综合治疗、手术等.本文就近年来国内相关临床报道进行综述.
作者:苏丹;王海强;汪玲;陈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病例 患者社会性别女性,16岁.主因发现右侧腹股沟无痛性包块5年,渐长大,无发热、腹痛、腹胀等来诊,以“腹股沟包块待查”收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头颅无畸形,年青女性外貌,面色红润,发育良好,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女性音质;胸廓对称无畸形,乳房发育正常,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平坦,右侧腹股沟扪及一大小约5.0 cm ×2.0 cm包块,边缘整齐、活动、质软,无触痛,平卧位包块不消失,女性外阴发育良好.包块超声:右侧腹股沟探及一约3.0 cm×1.2 cm低回声块影,边界尚清晰,形态规则.包块影旁见1.3 cm×1.2 cm似无回声暗区,后方回声稍增强.超声提示:(1)右侧腹股沟低回声占位;(2)右侧腹股沟囊性占位.入院诊断:右侧腹股沟包块待查.入院5d行右侧腹股沟包块摘除术,术中所见:右侧腹股沟皮下见一大小约5.0 cm ×2.0 cm包块,包块表面呈灰白色,质地稍硬,活动度良好,内可扪及数个质硬结节.即行术中妇科超声检查:未见子宫显示,阴道可见,右侧卵巢未见显示,左侧卵巢可见显示,提示先天性无子宫.包块病理检查:镜下所见曲细精管及间质细胞;病理诊断:符合睾丸病理特征.出院诊断:(1)真两性畸形;(2)右侧腹股沟包块(睾丸);(3)先天性子宫缺如.
作者:邹林;陈杰;文小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地佐辛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及与芬太尼比较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足月孕妇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地佐辛5.0 mg镇痛组,泵内以0.1%罗哌卡因(75 mg)与地佐辛5.0 mg加生理盐水配成混合液75 ml;B组:地佐辛7.5 mg镇痛组,泵内以0.1%罗哌卡因(75 mg)与地佐辛7.5 mg加生理盐水配成混合液75 ml;C组:芬太尼镇痛组,泵内以0.1%罗哌卡因(75 mg)与芬太尼0.15 mg加生理盐水配成混合液75 ml.观察硬膜外给药后镇痛及镇静评分、总产程及缩宫素用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终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结果 3组间分娩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1分者为0,显著少于C组(P<0.05);3组间总产程、缩宫素用量、终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不同剂量地佐辛、芬太尼均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3组镇痛和镇静效果相似.
作者:林梅;徐俊峰;周小红;陆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2013年11月8日,我院接受了由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军区卫生部组织开展的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工作,高分获得通过.医院等级评审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与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是全方位、多角度、涵盖各层次的评价体系[1].评审工作以规范管理为核心,以持续改进为中心,以质量体系为重点,分层次、分步骤展开.在迎评工作中,我院以医院等级评审为抓手,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把整改工作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注重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保证全员参与.经过迎评,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流程,完善了规章制度,细化了绩效考核体系,促进了护理队伍的内涵建设,使护理管理能力与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作者:刘春丽;普丽霞;曾妮;王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属于新一代血小板浓聚物,富含大量血小板、白细胞和细胞因子,具有致密的三维网状结构,可诱导多种细胞增殖和分化.目前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揭示PRF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PRF的发展历程、制备方法、主要成分及立体结构、新生诱导骨形成的机制以及口腔种植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肖琼;董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我院2011 ~2013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口服抗酸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和药品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口服抗酸药销售金额逐年增加,年增长率大于同年全部药品销售金额年增长率;3年中质子泵抑制药(PPI)占抗酸药总金额分别达到92.92%、95.43%和95.44%.结论 PPI在抗酸药中占具主导地位,是因医师与患者更加趋向于疗效好、作用时间长、依从性好、副作用小的药物.PPI类药物价格较高,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保的普及,患者也逐步接受该类药物的治疗.
作者:陈华;金伟华;赵涛;蒲志强;邓佳;鞠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全球艾滋病病毒的蔓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的增多,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已经成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主要死亡原因[1].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易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2].干扰素是目前治疗慢性丙肝有效的药物,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目前已成为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标准治疗方案[3].我科对12例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患者应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及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周美芩;周芳;李国伦;张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靶控吸入模式与新鲜气体控制吸入模式两种七氟烷吸入模式下手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波动、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辅助药物应用、七氟烷消耗量、苏醒情况与术中知晓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择80例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靶控吸入组(T组)和新鲜气体控制吸入组(F组),每组40例.两组麻醉诱导相同,顺序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和芬太尼4μg/kg后,吸入8%的七氟烷,然后静注维库溴胺0.1 mg/kg,3min后气管插管.术中麻醉,T组靶控呼出七氟烷浓度为2.3%,F组持续吸入2.3%七氟烷(氧流量1.5 L/min),两组舒芬太尼按0.15 ng/ml目标血浆浓度靶控输注(TCI),按需追加维库溴胺.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血压、心率、辅助药物剂量、七氟烷消耗量、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和术中知晓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组在术中和结束时的BIS值高于F组(P<0.05),T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高于F组(P<0.05),去氧肾上腺素和七氟烷用量明显低于F组(P<0.05或P<0.01),苏醒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1),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七氟烷靶控吸入麻醉模式麻醉深度确实可靠,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七氟烷消耗量低,术后苏醒迅速完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洪英才;麻伟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川藏线部队分散于川藏公路沿线高海拔地区,长年在缺氧、低温的高原环境中执行任务,由于川藏线特殊的地理和恶劣的气候环境,使得川藏线部队官兵的疾病谱有别于其他部队,目前对川藏线部队疾病谱的调查还比较少,更缺乏横断面的调查.川藏线部队根据驻地和任务不同,主要分为汽车部队和沿线兵站部队.为掌握川藏线部队的疾病构成特点,分析沿线兵站和汽车部队的发病情况,为维护川藏线部队官兵健康,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卫勤保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13年3~5月对川藏线部队的疾病谱进行了调查.
作者:张林;耿爱梅;殷旭东;李国凯;龙冬梅;方丽;石清明;聂雪峰;牛文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痰热清雾化治疗老年患者院内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住院期间患上呼吸道感染≥80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36),均在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痰热清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庆大霉素联合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5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热、咽痛、咳嗽、咳痰症状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91.7% vs 72.2%,P<0.05).结论 痰热清雾化吸入可显著提高高龄老人院内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作者:毛梅;赵娟;王健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离体人结膜上皮细胞组织块培养法与刮片培养法的差异.方法 选择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0例,术中在相邻结膜部位,分别予以切取组织块和结膜刮片.组织块进行贴壁法培养,刮片离心后进行细胞培养,观察两种不同方法结膜上皮细胞生长情况,并进行结膜细胞鉴定.结果 组织块培养法,细胞1~3d贴壁,细胞呈多角形或纺锤形,胞体梭长;细胞5~7d铺满瓶底,排列紧密,呈椭圆形或圆锥形.刮片培养法,获得细胞较少,一般1~3d贴壁,贴壁效率较低,死亡率较高,细胞形态同组织块培养法.两种方法培养细胞荧光染色TRITC标记CK和FITC标记PCNA皆阳性.结论 组织块培养法和刮片培养法都能培养出活性较高的结膜上皮细胞,但是组织块培养法培养效率更高,结果稳定性好.
作者:陈康;蔡晓峰;李旭清;秦驰;庹瑶;赖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西藏某军队医院住院患者高原肺水肿的发生情况.方法 查阅该医院就诊统计报表数据,统计军队高原肺水肿患者例次和构成比.结果 在1456例次的部队住院患者中,高原肺水肿患者构成比为6.11%,住院时间占总住院时间的3.05%,主要发病高峰在3月和12月,多次罹患高原肺水肿患者占总例次的20.2%,临床治愈率为86.5%,3年中无一例因高原肺水肿死亡.结论 高海拔、低气温和个体易感性是我区官兵高原肺水肿发病的主要原因.应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关防治措施,减少高原肺水肿的发生.
作者:胥熊武;谢慎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病例 男,42岁,因“活动后吸气困难,声嘶伴咽异物感2年”入院.2年来未做特殊检查和治疗,近期症状加重,于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以“咽喉部肿物”收入院.体检:发育、营养良好,间接喉镜检查见喉口有一光滑肿物,随呼吸上下移动,声带未能窥清,纤维喉镜检查见约3 cm左右圆形肿物,光滑,表面血管扩张,蒂部宽附着于右侧杓会厌皱襞,随吞咽呼吸上下移动,声带光滑,运动好,闭合佳.CT及增强检查示:右侧声门上区梨状窝旁低密度结节影,约3.0 cm×1.8 cm,平均CT值-78 HU,未见强化,考虑脂肪瘤,右侧梨状窝杓会厌皱襞受压推挤.常规术前检查,无明确手术禁忌证,于2012年6月在气管插管静吸全麻下行支撑喉镜下完整切除肿物,包膜完整,未见出血,喉部暴露良好.术后病理报告:(喉部)脂肪瘤,镜下见肿物具有完整纤维包膜,由成熟脂肪组织构成,纤细的纤维结缔组织将其分割成小叶结构,间质血管扩张充血.
作者:付明亮;刘汉强;窦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关于多发性硬化(MS)与视神经脊髓炎(NMO),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不同观点,多认为NMO是MS的一个变异型.因视神经炎、脊髓炎和炎性脱髓鞘是两者的共同特征,且两种疾病在大体病理改变上均有如下特点:(1)神经纤维髓鞘破坏,呈多发性小的播散性病灶,或由一个或多个病灶融合而成较大病灶;(2)脱髓鞘病损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沿小静脉周围炎性细胞的袖套状浸润;(3)神经细胞、轴突及支持组织保持相对完整,无华勒变性或继发传导束变性[1].但随着近年研究进展,无论从免疫机制、临床表现、影像改变及治疗和预后上,两者均有所区别,尤其2004年由Lennon等[2]在血清中发现一种特异性抗体“NMO-IgG”,即“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而将NMO独立于MS.本文对这两种疾病的共性与特性进行了简要综述.
作者:祁文君;张义;罗亨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严重肾出血超选择微弹簧圈栓塞术的止血效果.方法 采用GE-Innva3100IQ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美国COOK微导管和COOK 0.018in微弹簧圈及明胶海绵颗粒,对9例因PCNL后肾脏出血患者进行超选择肾脏肾段动脉内释放微弹簧圈栓塞术;对合并动静脉瘘者加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 经超选择微导管肾脏肾段动脉微弹簧圈栓塞术,9例肾出血患者得到有效控制,肾功能受到保护.结论 把握时机、选择合适栓塞材料,采用经微导管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术可作为PCNL后严重肾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义平;王光远;张著猛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