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癌术式的标准化——全结肠系膜切除

谭伟

关键词:结肠癌, 全结肠系膜切除, 手术治疗
摘要:结肠系膜完整切除由Hohenberger首次提出,手术要点主要包括:锐性分离脏层、壁层筋膜;中央血管根部结扎;确保合理淋巴结清扫范围.该术式以胚胎解剖学为基础,符合肿瘤学特点.相关研究发现该术式在降低局部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同时,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肠系膜完整切除术是结肠癌外科治疗的一种全新理念,有可能成为结肠癌手术又一新的手术典范.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川藏线中小医院医疗纠纷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

    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医学美容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中,一方(或多方)当事人认为另一方(或多方)当事人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但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所争议事实认识不同、相互争执、各执己见的情形.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公民权益保障体制不断健全完善[1],与此同时,来院就诊的患者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等不断增强,各种原因的医疗纠纷不断发生.笔者就川藏线部分中小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所发生医疗纠纷进行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作者:李玉友;杨人懿;唐旭东;苏锐;朱永梅;焦成元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加服丁苯酞软胶囊,0.2g/次,3次/d;对照组服用甲磺酸双氢麦角碱片,1mg/次,3次/d.疗程均为12 w.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听觉诱发电位P300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症状,且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刘超;杜万红;郑桃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目的 分析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入选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诊疗的6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其中研究组(n=35)患者口服地氯雷他定片5 mg,1次/晚;而对照组(n=30)患者口服安慰剂,1次/晚,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2w.治疗后观察地氯雷他定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流涕、鼻塞、喷嚏、鼻痒以及下鼻甲肿胀等症状体征积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上述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也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研究组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研究组有6例出现轻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17.14%.结论 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安全有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琪;袁伟;白杨;张学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局部非小细胞肺癌序列化放疗与同期化放疗对比研究

    目的 对于Ⅲ期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同期化放疗与序列化放疗生存率的差别.方法 选择2007年1月~ 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为ⅢB期,均不愿行手术治疗.其中45例行序列化放疗,先行4周期化疗,后行肺部包块放疗;27例行同期化放疗,2周期化疗与放疗同时进行,放疗结束后再行2~3周期化疗.化疗方案均为NP方案(顺铂60 mg/m2,d1~3;长春瑞滨25 mg/m2,d1,8),肺部肿块放疗均采用普通放疗(6 MV照射,2 Gy/次,5次/w,共30次).结果 同期化疗组中位生存期22个月;无病存活期17个月,序列化疗组中位生存期12个月,无病存活期9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同期化疗组为85.2%、66.7%,序列化疗组为48.9%、37.8%;急性食管炎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同期化疗组分别为29.6%、81.5%,序列化疗组为6.7%、44.4%,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局部非小细胞肺癌,同期化放疗与序列化放疗相比,能显著提高疗效,但副反应相对较大.

    作者:薛耀辉;陈连生;余胜珠;付相建;杨光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护士实施绩效考核的效果分析与探讨

    护理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在评定医院质量指标中,护理质量是一项重要指标[1].随着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深入开展,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激发临床一线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成为护理管理人员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我科于2011年实施了护士绩效考核,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安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对联合国驻黎维和部队防御形势评估的启示

    联合国驻黎巴嫩任务区成立于1978年,是联合国早的维和任务区之一.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其他任务区相比,各种制度相对较为完善[1-2].其在部队防御方面尤为重视,在具体要求、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处理规定等方面都有比较成熟的制度——《联黎部队防御标准作业程序(UNIFIL SOP FORCE PROTECTION)》.笔者2011年3~11月在黎巴嫩中国维和二级医院工作,并于当年7~8月参与了黎巴嫩部队各营区防御形势的全面评估,全权负责卫生学、环境健康和医疗服务的评估.

    作者:张小瑜;周健;毛新春;韩玉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异常表达与血液疾病的关系

    1995年,日本学者Sakaguchi等[1]首次分离出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发现其是一群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可通过细胞直接接触或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来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是Tregs的标志性分子.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Tregs数量和功能的异常是导致人类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Tregs与血液疾病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颜斌;钟国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1例的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5~ 2011年诊治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病例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以黄疸、上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其中多由胃十二指肠镜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手术治疗13例,7例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后1年生存6例,5年生存2例;8例未手术治疗者,1年生存4例,余4例均1年内死亡.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以乳头区为主要发病区,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对可疑患者尽可能完善内镜检查及结合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可提高诊断率,手术治疗仍是其基本治疗方法.

    作者:冯早明;汤敏;黄茂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临床静脉输液方式选择的研究进展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本护理操作技术,也是治疗疾病、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随着技术进步,传统单一的通过头皮针给药的途径已经被多种静脉输液途径联合应用取代[1].临床上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低,除了增加患者痛苦,延误治疗外,还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甚至影响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增加护患纠纷[2].不同的输液方式各有利弊,临床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输液方式,以准确、及时、有效为患者实施救治.现将临床应用较多的输液方式优、缺点进行综述.

    作者:杨雪春;江慕尧;赵万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脑损伤细胞供体的研究现状

    脑损伤所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寻找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的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细胞移植是修复神经损伤的方法之一,而参与移植修复的细胞种类繁多,本文就目前出现的各种移植细胞做一综述.1 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是神经系统中终生保持增殖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处于分化的终末状态,可通过对称或不对称分裂,生成新的干细胞和分化潜能逐渐降低的子细胞,终生成中枢神经系统的三种主要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主要存在于胚胎时期的脑室和脑室下区的组织中,也存在于成人的邻近脑室室管膜下区、侧脑室的室管膜、海马齿状回的颗粒细胞下层、脊髓中央管膜[1].

    作者:周虎传;张玉波;田洪;宋川;刘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自制饮食护理标识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应用

    标识是信息的载体,规范而醒目的标识能给人们一种警示信息,从而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1].护理标识是医疗护理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贯穿整个医疗护理活动之中,将患者和治疗护理联系起来,把信息准确的传达给患者,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2].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饮食护理对疾病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饮食护理是医师下达饮食医嘱后,护理人员将其转抄在饮食单和床尾卡上,同时告知患者.由于住院患者年龄、文化等各不相同,依从性不尽如意,我科多次出现饮食医嘱禁食、水,而患者自行喝水;饮食医嘱流质,患者却自行普通饮食等现象,造成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夯实基础护理,我科于2009年7月起使用自制饮食护理标识,明显提高了我科住院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无不良事件发生,临床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方征;黄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传统离心穿刺与改良向心离心交替穿刺法对血液透析充分性及穿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24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12)采用向心离心交替穿刺法,对照组(n=12)采用常规的离心穿刺法,以透析12个月内肌酐、KT/V值的检测结果评估透析充分性,并比较两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种穿刺法对透析充分性无明显差异(P>0.05),但内瘘并发症比较,实验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与传统的穿刺方法比较,改良的交替穿刺法并不影响透析充分性,却能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动静脉内瘘使用效率,延长使用时间.

    作者:张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两种插管方法用于高位颈椎外伤患者经鼻气管插管的比较

    目的 比较使用TruviewEVO2光学喉镜与光导纤维支气管镜在高位颈椎外伤患者经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气管插管时间、心率与收缩压乘积(RPP)以及两种工具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行颈椎手术的高位颈椎外伤(颈1~颈3)患者,随机分为TruviewEV02光学喉镜组(T组)和光导纤维支气管镜组(F组),每组20例.两组麻醉诱导方法和用药相同,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后10 min(T1)、麻醉诱导静脉注药完毕后(T2)、气管插管即刻(T3)及气管插管后5 min(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与收缩压乘积(RPP)以及喉部结构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气管内插管.组内比较,与T1相比,两组患者T2时的SBP、DBP、RPP均明显下降(P<0.01);与T2相比,两组T3时的HR、SBP、DBP、RPP均明显升高(P<0.01);组间比较,T3时T组的SBP、DBP、RPP明显低于F组(P<0.05或P<0.01);F组的喉部结构暴露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均长于T组(P<0.01),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ruviewEVO2光学喉镜与光导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插管对患者心血管血流动力均有影响,TruviewEVO2光学喉镜的心血管反应轻,心肌氧耗少,喉部结构暴露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于高位颈椎外伤患者经鼻气管插管.

    作者:洪英才;麻伟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负压穿刺法在高龄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比较

    老年患者由于病情复杂,静脉输液是基本治疗手段之一.而静脉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老年人对输液治疗的接受程度,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1].高龄老年患者体弱及长期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皮肤松弛,末梢循环差,血管弹性差,血管硬化呈硬索状,使静脉回血缓慢,增加了护士静脉穿刺的难度.加上有些患者长期输液,血管破坏较多,要求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量保护患者血管.我科采用负压穿刺法静脉输液,发现与常规输液方法相比能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何莎;王晓湘;王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亚高原地区高血压与脂联素、瘦素、抵抗素的关系

    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城镇高血压与血清脂联素、瘦素、抵抗素的关系.方法 在2009年10月~2010年4月昆明城镇企事业单位到我院体检中心例行健康体检的18岁以上人群中,根据血压检测结果分为高血压和血压正常两组,对比分析两组人员的血清脂联素、瘦素、抵抗素检测结果.结果 高血压组血清抵抗素、瘦素明显高于对照组,脂联素明显低于对照组(t=7.0、19.7、18.8,P<0.01).结论 昆明地区高血压发病与脂联素、瘦素、抵抗素有关,3种脂肪因子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预防应重视一级预防,控制体重可以预防由脂肪因子分泌及代谢的紊乱引发或加重的高血压,同时可据此探索新的治疗高血压的途径.

    作者:李丽娟;魏玲;李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简易水袋在IABP泵置入术后护理中的制作与应用

    主动脉气囊反搏泵(IABP)置入术后,患者需采取平卧位,保持术侧肢体伸展功能位.由于平卧时间长,患者易出现腰背酸痛及骶尾部压疮.自制简易水袋的使用,对减轻患者痛苦及预防压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1 制作与应用1.1 材料与制作 使用一次性透析袋或一次性静脉营养袋,做成较大的水袋.根据需要注入容量1/2 ~ 2/3的自来水或温水,扎紧袋口,防止液体渗漏.取毛巾或棉套包好.于防止腰痛及大关节处压疮时使用.取使用过的无菌橡胶手套,做成小的水袋.消毒后根据放置部位装入适量的自来水或温水.同样取毛巾或棉布包好.

    作者:彭丽鲜;任丽;张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骨隧道与肌腱移植物长度及直径匹配度对骨腱愈合的影响

    肌腱移植物在骨隧道内的坚固愈合是保证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对于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肌腱移植物-骨以骨长入的方式实现其愈合过程,这一过程通过肌腱与骨隧道连接区间形成纤维软骨或Sharpey纤维两种方式完成[1].影响移植肌腱在骨隧道内愈合的因素众多,其中研究报道较多的包括肌腱移植物在骨隧道内的活动度[2-3]、位置[4-5]及固定方式[5-7]、肌腱的应力分布状态[8]、移植肌腱与骨隧道接触面积[9]及长度匹配[10-2]情况等.关于骨隧道与肌腱移植物长度及直径匹配度对骨腱愈合质量影响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少,但其作为ACL重建的一项技术细节问题,在临床上却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文对此做一相关文献综述.

    作者:史冲;丁晶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不仅存在于骨髓、脂肪、脐血和外周血中,还存在于软骨膜、骨膜、肌肉及骨小梁中.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nlal stem cells,BMSCs).其基本特性有:(1)自我更新能力,在体内可增殖形成组织并维持自身的数量,在体外可克隆性生长.(2)增殖分化能力,在一定环境和特定因子的诱导下,可以分化为肌肉、神经、软骨、骨、脂肪、肌腱及韧带等组织.由于BMSCs具有可多向分化、体外扩增能力强、来源广泛、取材方便、对机体损伤小等优点,已成为骨组织工程研究目前常用的种子细胞.其在体外分化需要适宜的培养条件或诱导剂,相关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其增殖与分化,并依赖于细胞因子的调节.

    作者:侯成玉;李晨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3例特殊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疗

    目的 提高对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认识.方法 报道3例少见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病例1发生于腮腺;病例2以发热、腹痛为首发症状,曾行剖腹探查术而未能确诊;病例3合并有双侧胸腔积液.结果 3例患者均经手术活检得到正确的诊断,从而获得及时的治疗.结论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尽早采取淋巴结活检是避免延误诊疗的关键手段;对于某些严重病例,皮质激素治疗仍是首选,但疗程、剂量的选择有待改进.

    作者:张利群;陈杭薇;王四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胫骨骨髓炎并骨外露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外露患者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32例中,28例肌皮瓣一期愈合,4例二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1~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外露疗效显著,可以缩短病程,减少治疗费用,是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邢志杰;曾国庆;郝钊;陈爱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